柳玉晶
(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遼寧 營口 115009)
2019年2月,國務院發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文件中明確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提出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1]。該文件肯定了職業教育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重大作用,明確了職業教育發展的總體要求與目標。
高等職業教育學校,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素質和技術技能人才的主要陣地。培養農業類高素質高技術技能人才,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添磚加瓦,是時代賦予的農業高職類學校的重要使命。為了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能的需求,農業高職院校應積極與企業對接開發“X”證書,并依據開發證書內容和考核標準對園林技術專業課程體系進行重構。
“1”為學歷證書,反映學校教育階段成果,“X”為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反映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和適應職業發展的綜合能力[1]。1+X證書制度是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3]。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發展需要更多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但是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的適應性、銜接性、匹配度上還存在一定問題。1+X證書制度,有助于加快人才培養的供給側改革,增強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匹配度,提升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實施1+X證書制度,是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和評價模式的重要途徑,要調動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評價模式改革,深化“三教”改革,實現高質量育人[4]。
目前,國家已經公布四批1+X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已經推行472個職業等級證書,但還沒有園林技術專業相關的,這更需要我們加快校企合作與融通的步伐。2020年專業團隊開始與企業共同開發園林綠化工、草坪園藝師、造園師等職業技能證書,構建適合園林技術專業的“1+X”證書體系,滿足園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滿足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需求,為構建生態文明命運共同體提供有利保障。
課程是人才培養體系中基本要素之一,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直接決定著人才培養的質量[5]。課程內部結構設置及課程之間的邏輯聯系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起到固本作用,是構筑人才培養方案的根基。園林技術專業按照“4-4-3-2-1”模式進行課程安排重構(見圖1),整個學習領域內容安排由課程體系、項目體系、企業實踐體系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體系構成4個模塊構成,課程體系由平臺基礎課、專業基礎課、特色方向、能力拓展4個領域構成,項目體系由專業典型項目、專業技能項目、專業綜合項目3個項目體系構成,企業實踐體系由企業跟崗實習、企業頂崗實習兩個階段構成,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體系由X證書體系1個模塊構成,全面實施以工學結合為基礎的作品(成果)導向式教學模式。

圖1 4-4-3-2-1課程模式
3.1 課程分類。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步伐加快,以及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園林技術專業面臨著主流技術技能持續更新、職業崗位技能要求持續提升的挑戰,學生入學后“齊步走”的人才培養模式很難滿足學生多樣化和創業就業的需求。園林技術專業依據專業特色重構課程體系,實施學分制課程體系,如圖2所示。

圖2 園林技術專業課程體系
3.2 基于學分銀行的“1+X”證書課程體系。園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是以學生為中心,把“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育人要求放在首位,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素質和技術技能園林人才為目標。入學后每個班級配備職業導師,引導學生根據各自特點、特長提前規劃職業發展方向,學生在第一學年完成平臺基礎課、專業基礎課模塊后,根據規劃好的發展路徑,自由選擇專業崗位方向,自主選擇職業技能證書種類。園林技術專業依據1+X證書體系設置五個方向,實行小班授課,進行全方位、個性化培養,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極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基于學分銀行的人才培養方案打破了原有行政班級的禁錮,學生按照選擇的崗位方向重新規劃課程體系,每個學生的學習領域是動態的,學生根據崗位方向自主選擇專業課程和能力拓展課。
3.3 “1+X”證書課證融通
3.3.1 融通原則。2019年6月,教育部發布《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這一文件的發布,標志著高等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實施有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有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職業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指導意見》從明確培養目標、規范課程設置、合理安排學時、強化實踐環節、嚴格畢業要求、推動書證融通、加強分類指導等7個方面對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提出了具體要求[6]。其中第六方面對促進書證融通進行了闡述,鼓勵職業院校積極參與實施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的有關內容及要求與專業課程內容有機融合,實現課證融通,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提升育人質量,滿足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發展的需求。
一是“四個堅持”原則。堅持育人為本,促進全面發展;堅持標準引領,確保科學規范;堅持遵循規律,體現培養特色;堅持完善機制,推動持續改進[6]。從方向、標準、規律、機制四個方面對當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方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規范。
二是成果(作品)導向原則。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于1981年由Spady等人提出后,很快受到人們的重視和認可,已成為職業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其主要理念是:將“學習成果”作為貫穿教學整個過程的焦點,注重學生需要取得什么樣的學習成果,怎樣有效取得這樣的學習成果,如何檢測學生取得的學習成果[7]。1+X課證融通明確了“學習成果”,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專業化、優勢化發展,有效提升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
三是專業與X證書吻合度原則。專業是職業院校根據國家高等職業教育專業目錄設置的學業類別,是學生學習的既定方向;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基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及社會發展需求而申請批準的適應行業企業某一職業崗位的證明,更直接、準確地反映了該職業崗位的實際工作標準、技能要求及操作規范,以及學習者從事該職業崗位所需達到的實際工作能力水平。專業與職業技能證書吻合度高,有助于聚焦學生的實習工作崗位,提升學生的崗位勝任能力,讓學生更快適應實習崗位。
3.3.2 融通方法。園林技術專業以擬成為的園林職業技能證書為依據進行課程改革,根據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對應的知識能力要求確定技能要求,結合不同職業技能證書培養要求建立方向模塊,形成以各職業技能證書為能力要求的課程模塊體系,圖3為園林技術專業“開發證書”課證融通方案。
將園林技術方向職業技能證書對應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中,構建課證融通課程體系,提升學生在園林崗位工作的實踐能力。園林技術專業在原有的課程基礎上緊密結合“1+X”證書制度,結合擬成為園林技術專業的職業技能證書的內容和標準,將其與課程標準對應,實現職業技能證書與課程的融通,當職業技能證書獲批成功后精準對接課程體系,確保快速實施“1+X”證書。

圖3 基于1+X證書制度園林技術專業課程體系
基于1+X證書制度背景下的“三教”改革已經成為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8]。教師、教材、教法分別對應“誰來教”“教什么”“怎么教”三個核心問題,抓住教與學的基本規律,解決好核心問題是“三教”改革的難點。將1+X證書制度與師資隊伍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方法改革創新等有機融合起來,推進園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優化重構,全面推進“三教”改革,提升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建設美麗中國所需的園林專業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4.1 建一流職教師資隊伍。教師改革居“三教”改革之首,教師是“三教”改革的實施者,決定著教材、教法改革的成效。園林技術教師團隊由校、企雙元組成,聘請企業高級技術技能人才為園林專業技能教師,參與方向模塊的授課任務,傳授專業領域新技術、新工藝;校內專任教師定期到學校掛牌的教師技能實訓基地進行企業實踐,學習企業前沿的技術技能,了解企業用人需求與標準,精準培養技術技能人才。
4.2 創新教材模式。教材是教學實施的重要載體,打破學術性教材模式的禁錮,將園林領域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融入到教材編寫中,教材與“1+X”證書融合,將數字化資源加載到教材中,推進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的開發和使用。創新教材模式,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要求,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
4.3 改革教學方法。首先摒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由美國教育家John Dewey、瑞士教育家Jean Piaget等人提出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職業教學的核心理念[9]。課堂上,學生擁有主動權,更有助于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提升育人質量。其次以賽促教,激勵老師參加教學能力大賽、創新課堂大賽等。按照比賽要求推進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將課程內容項目化、任務化,與工作情景相融合,全面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