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淇,許 煒,黃清源,聶夢婉
(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商學院 江蘇 張家港 215600)
混合式教學是結合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優勢的一種教學方式,通過兩種形式結合,將學習者引向深度學習。自20世紀90年代末,混合式教學便走進國內外研究學者的視野。至今,混合式教學概念已歷經3個階段。早期,美國斯隆聯盟提出混合式教學是傳統的面對面教學與在線學習。2007年美國斯隆聯盟進行概念更新,提出30%~79%的教學內容采用在線教學方式的教學稱為混合式教學。這個階段,學者們重點關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資源之間在面授教學與在線教學的交互。之后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概念被豐富為“基于移動通信設備、網絡學習環境與課堂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情境”。這個階段,學者們將研究的視角從技術、教師轉為學生,強調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境下將教學與輔導方式混合。
混合式教學不是簡單地把部分線下教學內容轉變為線上,也不是把課堂上講不完的內容放到線上,所以調研學生對高校混合教育的滿意度、接受度顯得尤為必要。盡管混合式教育的靈活性和時空延展性提升了教學效率,但從目前研究實踐來看,對如何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方面的研究還不充分。所以在“以學生為中心”的環境下,“混合式教學”衍生出學習參與度、滿意度模型及應用,大部分研究從師生互動、教師形象、感知質量、學生滿意度、學生忠誠、課堂氣氛活躍度等變量構建學生對于混合式教學滿意度的指標。當前國內研究者采用問卷調查和用戶行為研究等方法,收集數據并進行分析決策,如賴志欣基于智慧教學平臺雨課堂應用混合式教學過程模式的實踐研究,發現當前平臺所提供的數字資源依然有限,功能不完善。部分師生對混合式教學的接受程度不高,通過混合式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案例并不多。
目前來看,針對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進行的研究較少,因此本文通過問卷調查,了解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對于混合式教學的接受情況,并提出相應對策,希望能為該領域的教學研究和實踐提供參考。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方法,研究對象是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以及蘇州理工學院的在籍本科學生。調查問卷參考了王公海、方俊濤、馬婧等對于混合式教學的文獻及問卷項目,并根據本項目特點進行修訂。在問卷發放前,小范圍隨機邀請部分學生進行初試,并根據反饋對問卷內容進行修改,最終形成本次問卷。于前測問卷調查中發現,調查對象基本包括各年級各專業,大部分學生已經歷多輪混合式教學,問卷收集結果并不受不同學院、年級、性別影響,因此只將范圍限制在本校學生。
最終形成的問卷包括兩個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被調查者的個人信息,包括課余時間的把控、對于學習的基本態度,對疫情期間混合式教學效果的主觀評價、投入時長等,用于了解學生在課外自主學習情況、學生學習態度,判斷混合式教學是否影響教學質量,為了解學校混合式教學情況提供參考。第二部分是線上線下知識銜接情況、學生自主學習情況、混合式教學下師生互動情況、周圍環境對混合式教學的影響程度、學生個人感情的投入,以此來進一步了解混合式教學的實施情況。
調查從2021年7月開始,為提高問卷發放效率,我們利用學習通、QQ和微信等社交平臺,隨機挑選學生作為調查樣本,問卷收集歷時20余天,共收回462份問卷,剔除無效問卷后,有效問卷429份。調查對象涵蓋了本校的電信學院、商學院、公教學院、船建學院、機動學院和冶材學院,從調查人數來看,本次調查樣本符合學生總體特征,具有代表性。本問卷部分采用里克特五級量表形式設置選項。混合式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分為5個一級指標,具體見表1。
根據第一部分調查結果發現,學生對于課余時間的分配情況大體分為三類:大部分為休閑娛樂(包括網絡沖浪、游戲、睡覺、看小說),占比54.90%;其次為能力提升(包括聽音樂、圖書館自主學習、做體育運動),占比35.92%;最后為其他生活方式(包括校內外勤工儉學、談戀愛、其他),占比9.18%。
在對學生根據自身經歷分析現階段混合式教學的弊端的問卷調查中發現,有4個選項選擇人數超過50%,分別為長時間看電腦或手機,占比71.56%;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占比75.52%;課堂監管困難,占比60.14%;教學效果難以保證,占比53.38%。對“混合式教學效果”的調查發現,開展混合式教學情況保持平常態度的占比47.09%,而做出滿意評價的學生占比35.2%,非常滿意評價占比10.26%,兩項總和占比45.46%,數據接近一般評價學生比例。做出不滿意評價的學生占比為5.83%,非常不滿意評價占比為1.63%。
綜上所述,目前的混合式教學仍存在很多弊端,如教學效果難以保障、課堂監管困難等問題。根據所收集問卷發現,大多數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還有待提高。大部分學生對混合式教學仍抱有樂觀或一般態度,只有少部分學生持極端負面態度。另外,根據表1各維度總體平均分,可以計算出混合式教學現狀平均分為3.745。其中學生自主學習情況、周圍環境對混合式教學的影響程度、學生個人感情平均分都高于3.745,分別為3.755、3.874和3.748;而另外2個維度分數略低,為3.688和3.662。
表1 混合式教學現狀評價指標體系
學生自主學習情況維度總體得分3.755。A1、A2、A3、A4指標分數依次為3.72、3.52、4.02、3.76。其中,A3指標得分最高;A1、A2指標得分均低于平均分。究其原因,可能是部分學生主觀能動性不強,對所學課程不感興趣,學習生活缺乏規范性、自律能力不強等。另外,也可能由于學生在突發疫情影響下對混合式教學的實施缺乏應對措施,對混合式教學理念,如以學生學習為中心、追求個性化知識與創造性知識等缺乏理解。
線上線下知識銜接情況總體得分3.688。B1、B2、B3指標分數依次為3.67、3.59和3.68,3個指標得分均低于平均分,原因可能是學生在參與混合式教學過程中,對教學考核內容和方法不明確。而B4指標為3.81,這說明從學生角度來看,教師系統進行教學設計對提高學生學習質量至關重要。
混合式教學下師生互動維度總體得分3.662。C1、C2、C3、C4、C5指標分數依次為3.56、3.73、3.85、3.64、3.53。由平均分可知,C1、C4、C5這3個指標得分略低,可知學生在混合式教學情況下,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參與討論交流不太積極,并且學生主動咨詢教師的頻率較低。原因可能是由于師生無法面對面溝通帶來隔閡。而C2、C3兩項指標高于平均值,反映出混合式教學相對課堂教學的兩個優勢。一是在混合式教學下不同學生間信息和資源的分享變得更加便利,二是總結出的知識點或者在線課程等資源都更方便分享。
周圍環境對混合式教學的影響程度總體得分3.874,在5個維度中得分最高。其中D1指標達到4.08,D2指標達到4.07,兩項大大高于總體得分,說明在混合式教學中外部環境和所用設備、硬件條件對教學效果有著極大影響。D3、D4兩項指標得分偏低,說明從學生角度來看,對于當前學校線上教學平臺的選擇和學習資料的滿意程度不高。D5指標靠近該維度平均值,與總體得分持平。
學生個人感情維度總體得分3.748。E1、E2、E3、E4指標分數依次為3.69、3.53、3.60、4.17。其中,E4指標得分遠高于其他三項得分。從學生角度來看,保持端正的學習態度是保障混合式教學順利實施的基礎。
根據調查結果發現,當前混合式教學中存在不少問題。如學生對于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不強,并且不了解混合式教學的本質;從學生角度來看,混合式教學所學與考試聯系程度不高,很少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線上教學中,由于教師難以監管學生,出現不積極討論和逃課現象;學校信息化條件不完善等。
解決的方法包括規范學生的學習態度,健全教學管理制度和開展規范教育,促進學生提升自律水平,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教育培訓提升教師混合式教學水平,并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幫助學生明顯改善學習效果。在線教學平臺提供更多支持互動教學反饋交流的功能,并加強系統可靠性,從而保障混合式教學的順利進行。
本研究聚焦當前學生視角下的應用型本科高校混合式教學情況,收集研究了當前混合式教學的基本情況,所得結論能有效幫助教育工作者探索優化混合式教學設計,提升學習者滿意度,進而提升混合式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