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新云,朱 霞,馬守明
(金陵科技學院網絡與通信工程學院 江蘇 南京 211169)
隨著信息技術行業的飛速發展,智能網聯等技術的不斷推動,網絡工程專業人才需求從量到質上不斷提升,網絡工程人員在工作中容易受市場潮流影響而產生功利浮躁等隱患。網絡作為互聯網的基本載體之一,網絡工程專業的發展直接影響到國家通信系統的質量。網絡工程專業主要培養網絡相關應用研究的人才,“數據庫系統”作為專業基礎課,既可以讓學生掌握計算機數據存儲的基礎理論知識,又可以與操作系統、程序設計語言相結合形成實踐環節,設計并開發WEB應用系統和C/S模式的網絡處理應用系統等內容。在“數據庫系統”教學中做好思政元素融合,促使學生知識能力與思想素質共同發展,對培養具有良好專業素養兼備道德素養的網絡工程專業人才具有深遠的意義。
隨著課程思政的推廣,越來越多的數據庫課程也開始了與思政融合的探索。閆蓉設計課程思政內容的同時,分析了專業知識與思政內容的結合方法,主要從科學精神、工匠精神、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探索,闡述了考核指標中思政育人的成分;楊文娟主要對數據庫課程中具體知識點中融入的思政要素進行分析,并對教學方式進行了思考;王莉麗探討了高職院校中SQL Server課程思政的建設特色與實現路徑,主要從愛國、職業道德、創新、能力四個方面進行了探索;楊威等重點闡述了在數據庫課程重要知識點中挖掘思政要素,同時確立教學方法與目標,最后通過問卷的形式對課程思政教學效果進行評價;黨德鵬等探索了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從國家、價值觀、工匠精神三個方面融入思政元素;覃福鈿除了在知識點中加入思政元素外,還在日常教學課堂管理中加入思政元素,結合學生管理規則和法律法規,重點對學生的曠課與抄襲等日常不良行為進行約束教育。
筆者通過參考文獻資料,初步設定課程思政教學目標,然后確定具體方法與手段,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同時融入具體案例,最后通過課程的評價結果,評判方法是否能達到預期目標。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明確建設目標和內容主要包含愛黨愛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文化教育、法制教育、職業理想與道德教育等方面。同時參考其他課程經驗,結合專業與課程特色,本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應達到以下培養目標:
愛國主義精神: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家國情懷,聽黨話跟黨走,樹立反哺社會的奉獻精神。正是經過一代代人的浴血奮斗和艱苦創業才迎來了今日的國富民強,才創造了我們當今良好的學習環境。沒有國家的強大,就沒有人民幸福的生活。只有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四個自信”,才能保障祖國繁榮昌盛。
正確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上追求誠信友善的高尚情操;在社會和國家層面上,追求民主、文明和公正、法治,“做脫離低級趣味的人”。認真學習,遵紀守法,提升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把握好個人言行,見賢思齊,向身邊優秀的人和事學習,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提升自身素質。
愛崗敬業精神:增強學生愛崗敬業的精神,遵守職業道德,發揚工匠精神,公正辦事,提升社會責任感。數據庫課程是對專業技術的教學,具有濃厚的行業知識背景特色,在專業課程中強調愛崗敬業精神是非常必要的。通過愛崗敬業的思想教育,讓學生明白只有每一代人都在自己的領域里踏實鉆研,做一行愛一行,才能使社會持續不斷進步,才能促進行業的發展。
團隊協作精神: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增強團隊凝聚力。數據庫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學習地往往會遇到各種操作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恰當地融入團隊協作精神的教育。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信息行業結合不同應用行業的模式是發展趨勢。也就是說,網絡工程專業中數據庫技術人才不可避免地要與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員配合完成項目。而且當學生走入工作崗位后,參與的工作是某個項目或者活動里的一個環節,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掌握溝通交流技巧,養成團隊合作意識。
“數據庫系統”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在課程思政融入方法上體現了多樣化等特征,本文研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知識結合時事熱點:在講解知識點時,融入時事政治和數據庫行業相關熱點新聞,可以增加課堂趣味性,同時引導學生養成對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習慣。
理論融合名人事跡:在數據庫歷史和理論發展教學中,結合數據庫領域中的名人事跡,激勵學生對課程的興趣,鼓勵學生向前輩學習。
原理分析價值:在講解知識原理時,使用同理類比方法,引入價值觀理論,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思考形成團隊合作:在理論課堂上發出問題討論,以團隊形式集思廣益,完成“腦力風暴”;實驗課程中拋出探索性問題,組成合作團隊,在團隊內部之間互相幫助,養成分工合作的習慣。
翻轉互動引發討論:在每節課的前五分鐘,由一名學生介紹課程相關拓展知識,由此展開討論,從專業知識升華到價值觀。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又增強了課程的趣味性。
“數據庫系統”課時在網絡工程專業中相對網絡課程而言較少,在課程章節安排中,既要讓學生全方位了解數據庫原理與應用知識,又要完成課程思政的融合,加上專業方向和課時限制等原因,在理論課中縮減了規范化理論、查詢優化章節的課時,讓學生了解數據依賴、優化原因的理念即可。在操作系統等其他網絡工程專業的課程中,已有事務思想、封鎖等知識內容,所以恢復與并發控制這兩個章節內容也做了交叉融合簡化處理。對于網絡工程專業“數據庫系統”的課程思政案例,主要從理論環節與實踐環節進行研究。
理論環節從教學大綱中的章節內容出發,對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進行細化。具體的教學案例如下。
數據庫系統概論:中國數據庫的發展從20世紀70年代薩師煊引入數據庫理論,到20世紀80年代王珊等人走出去引進來,前輩們篳路藍縷的艱辛探索,他們的工匠精神、家國情懷和求真務實的優良品質值得學習。
關系數據庫:從層次數據庫到網狀數據庫,然后到流行的關系型數據庫,數據庫模型的發展與中國社會制度的發展有著相似的歷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越來越明顯,堅持制度自信,維護社會穩定。
SQL:在SQL查詢操作時,引入疫情期間密接、次密接查詢案例,完成相關數據查詢,同時也教育學生只有每個人如實填報健康信息,數據庫中的數據才能為疫情防控決策提供有效支持。
數據庫安全性:在數據庫行業新聞中,總會出現有意或者無意的刪庫現象,有些原因是不夠嚴謹認真,還有些原因是對職業道德甚至法律的無視。從業者既要有道德精神,又要有職業技術。
數據庫完整性:對不符合規范的數據要進行監測,在有規則管束的前提下才能做到有條不紊。同樣,在日常生活中,也應當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數據庫編程:單獨數據庫管理意義有限,與更多技術如ODBC編程等聯合,實現數據共享,能達到更好的共贏效果。各個國家的先進技術與觀念也是一個龐大的“數據庫”,中國通過“一帶一路”打造利益共同體。我們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擁護黨的綱領,為社會主義建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實踐環節主要由數據庫實驗案例組成,設計流程上主要由需求分析、概念設計、邏輯設計、物理設計、數據操作、數據實施與維護等環節組成。除了具體目標外,在實驗中還要通過分組共同完成任務,提升團隊協作能力。在實驗中遇到問題,通過翻轉討論的形式,形成頭腦風暴,增強學習主動性(見表1)。
表1 實踐環節中課程思政教學方法與目標
需求分析:在設計過程中,要不斷跟用戶溝通交流,而用戶一般沒有太多的數據庫理論知識,描述的多為現實世界中的需求,這就要求專業技術人員應有較強的耐心。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圍繞實際需求耐心修改實驗,傳承工匠精神。
概念設計、邏輯設計、物理設計:在設計數據庫結構時,引導學生除了要實現存儲數據信息外,多設計一些常用的信息模塊,比如數據操作人員與時間信息等,為數據分析做準備。此步驟可以引導學生做到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不能只看眼前需求,在力所能及范圍內還應多思考、多奉獻。
數據操作:隨著娛樂文化的流行,在設置數據庫主題時,學生往往會在實驗數據主題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娛樂明星信息作為數據內容,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多關心國家大事,用時政或社會元素作為主題進行數據模擬,比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建立黨史數據庫,感動中國人物素材庫,奧運會中國獎牌榜數據庫等,通過數據存儲操作,引導學生增強文化自信。
數據實施與維護:在建立數據庫后,一般實驗大多聚焦在數據的更新操作和復雜的查詢操作,然后數據庫實驗基本完成。但是在真實的項目中,這才是數據庫技術的開始。在數據操作后的實施與維護環節中,引入正確的價值觀念,讓學生了解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道理。
筆者將開展課程思政與未開展課程思政的兩個班級中學生主動匯報的內容進行對比,發現開展課程思政班級的學生在專業知識基礎上增強了思政元素的概念,在愛國主義、價值觀、愛崗敬業等元素上關注點更加突出。與往屆同專業學生相比,他們更加關注國產數據庫相關技術的發展,更加愿意投入國產原創技術的研究,從專業角度體現了愛國主義的情懷。
文章通過在網絡工程專業的“數據庫系統”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對教學中的方法與案例進行思考并總結,并且不斷改進和完善思政元素的融入模式與方法,為以后的教學工作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