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怡欣,唐宋元
(1.廣東科貿職業學院外語學院(國際交流學院)廣東 廣州 510430;2.廣州航海學院航運經貿學院 廣東 廣州 510725)
高等教育數字化不是一般的策略問題,是影響甚至決定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202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聯合發布的《教育數字化轉型:學校聯通,學生賦能》與同年歐盟發布的《數字教育行動計劃(2021―2027年)》都指出,教育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全球趨勢與改革重點。
大數據、5G和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已深刻地改變了教育生態。宏觀上,數字教育有助于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營造智慧教學環境,打造虛擬教學平臺,創設跨時空學習新模式。微觀上,數字教育不僅能為教師提供海量優質數字化教育資源,更能打破時空局限,滿足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需求,實現“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
本文旨在分析新時代數字教育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針對大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在數字教育理念指導下,探索提高大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方法和途徑,以期為推動我國高等教育數字化改革提供新思路。
關于“數字教育”,目前沒有統一的定義,主要有兩種說法:一是數字化教育,二是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傅首清(2014)認為數字教育即數字化的教育,就是將數字技術用于教育領域,從而使教育的某個組成部分及某一運行環節數字化的教育形態。朱杰、何高大(2019)則指出“數字教育”不限于教育工具和教育資源的數字化,更強調讓公民學會適應數字化環境,其重點在于培養人們的數字化意識和數字化能力。歐盟發布的《數字教育行動計劃(2021-2027年)》提出了數字教育的三大愿景:高質量、包容性和無障礙,并認為“數字教育”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運用數字技術進行教與學;二是發展數字能力。隨著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來臨,5G、區塊鏈與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也相繼與教育深度融合,促進了教育教學全方位發展。
筆者認為,為適應新時代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中國建設的需要,數字教育是在數字技術推動下在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教學模式等多方面發生的深刻變革。數字教育通過數字技術在不同場景的應用,構建全新的數字教育生態,著力提升教育管理者、教師及學生的數字能力,轉變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定位,解決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信息不對稱狀況,有效促進教學互動和教學評價,打破時空局限,實現“教學過程智慧化、教育管理智能化、教育服務個性化”,是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一環。
在數字教育的影響下,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與教學模式等發生巨變,為全面提升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帶來了機遇。首先,數字教育使大學英語課堂的教學資源不再單一,除傳統紙質版英語教材外,教師還可在線獲取海量數字化教輔資源。其次,數字教育有助于改革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傳統的大學英語課堂以線下教師講授為主,但教育數字化使線上線下混合式英語教學成為現實,打破了時空局限。再次,借助數字技術可實現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由“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能顯著提升大學英語教學效果,構建高質量大學英語教育體系。最后,運用數字技術搭建的“人機對話”虛擬語言環境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語言。
首先,有關各方將面臨數字教育帶來的教育成本顯著增加的挑戰。數字教育要求各高校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用于線上AI微課錄制、線上教學資源平臺、多功能實訓室和錄播室等基礎硬件設施的建設與使用。為保證數字化學習順利開展,學生也需要支出額外用于購入電子設備的費用。
其次,教育數字化轉型考驗著教師將數字技術與教學有機融合的能力。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高校英語教師早已習慣將多媒體設備等信息技術用于教學,但僅局限于將學習視頻、PPT和電子教材等現代化教育技術與教學進行簡單的疊加,大多數高校英語教師在教學設計上并未將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真正融合。
最后,盡管數字教育能提高學習效率,但也考驗著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自律性。例如,手機作為一種移動終端,現已成為高校學生上課必不可少的學習工具之一,教師在利用這類移動終端開展數字教學的同時無法保證每位學生都能用來輔助學習而不是他用。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社會對英語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目前高校英語人才培養與傳統英語教育相比有了很大進步,但從本質上仍然未能較好地實現英語專業知識與崗位實際接軌,難以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由于許多教師過分重視單詞記憶、語法學習和聽力訓練等應試技巧,忽視了學生英語口語表達等應用能力的培養,導致許多學生即使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后,英語交流能力仍然較差,無法滿足崗位需求。
大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不僅在于教授其外語專業知識,還在于使學生具備利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從而更好地溝通中外,傳遞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但長期以來,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固化、功利性較強,許多教師不重視對學生跨文化素養的培養,導致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淡薄,缺乏對不同文化的正確認識,難以應用英語進行有效溝通。
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學生需要利用課后時間加強英語訓練。但目前大學生對教師的依賴程度較高,缺乏學習自律性與主動性。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計劃性不強,制訂計劃后也難以實施,導致學生下課以后難以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從而提升英語應用能力。
首先,各高校應提供資金支持,優化和完善數字教育基礎設備,如構建智慧校園和數字圖書館、打造虛擬仿真實訓室、升級智慧教室設備等。其次,各高校應積極組織開展數字化教學培訓,支持與鼓勵教師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開展教研教學,從而提高英語教師的數字能力和教學水平。最后,各高校應加強與相關企業合作,構建數字化產教融合培養基地,提升協同育人水平,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增加學生未來的崗位競爭力。
3.2.1 開展數字教育培訓,增強高校教育的數字化轉型能力作為高校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實踐主體之一,每一位高校英語教師都應具備數字化教學能力,但許多教師在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時還存在許多問題。例如,只是將課件、微課、音頻等信息技術與教學進行簡單的疊加,并未實現有機融合。為進一步提升教育數字化轉型能力,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積極報名參加各類數字化英語教學培訓,學習先進的數字化教學理念,促進英語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的提升。
3.2.2 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開拓數字化第二課堂
教師要大力推進混合式教學(Blending Teaching),將線下面授課堂與線上數字教學有機融合。課前,教師在線上教學資源平臺上傳相關英語學習資料,以供學生提前預習,同時通過平臺系統數據在線監控學生的課前線上學習情況。課中,教師與學生可以面對面交流互動,并在課堂上借助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手段融入職場情境開展英語實訓,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課后,教師可開拓數字化“第二課堂”,如舉辦英語云工作坊、線上英語角和在線英語趣配音等活動。此外,教師還可以與國外大學合作舉辦虛擬論壇進行在線交流,以培養學生的跨文化素養。
3.2.3 利用好新一代數字技術,打造現代智慧課堂
在教育信息化2.0時代,教師應將AI人工智能、VR虛擬現實及人機交互等技術與英語教學深度融合,在提高英語教學效率的同時,利用新一代數字技術打造更加生動有趣的智慧課堂。譬如,教師可在英語課堂利用AI人工智能技術為學生進行個性化英語水平測驗,讓大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自己聽、說、讀、寫等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現狀,并有針對性地制訂個人學習計劃。
此外,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一般采用大班授課模式,英語教師難以兼顧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此,教師可使用AR(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技術或VR(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技術營造沉浸式模擬語言情境,學生可以一對一進行人機交互口語實訓,并利用語音識別技術對發音、語調和意群等進行評分糾錯。教師還能通過數據分析為學生制定獨一無二的個性化學習方案,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
高校英語教育不僅在于傳授語言專業知識,還在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并要求學生能自我調節監管,即增強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Learner Autonomy)。教師可借助新一代數字技術,化“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數字化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首先,教師可利用VR虛擬現實技術創設工作情境,將枯燥乏味的語言知識與未來工作崗位實際相聯系,寓教于樂,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其次,在閱讀英文原著遇到生詞時,學生可隨時打開手機進行掃描,系統會快速顯示該詞的中英文解釋與發音,還能將該詞自動存入在線生詞本中,提升英語閱讀與單詞積累的效率。
此外,在線語料庫和云計算技術還能實現對學生的英語寫作的個性化指導。通過英語作文自動評分系統,學生完成英語寫作后可即時獲得機器評分與改進建議,根據建議修改后,學生能獲得更高分數。在不斷修改并獲得越來越高分數的過程中,學生的自信心與成就感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