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市石竹中心小學 葉雪云
核心素養教育觀念最早在2014 年由我國教育部提出,并明確指出核心素養教育觀點是為了能夠保障學生具有符合社會發展以及終身發展需求的必備品格與能力,需要各級教育部門積極參與到新時期教育改革的核心教育目標當中。針對小學階段來講,數學教學呈現出較為豐富的成分構成,包括抽象表達、邏輯推理、直觀想象以及數學運算。由基礎概念構成的數學知識重點需要建立在概念當中,通過豐富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教育改革中所提出的核心素養教學觀點,其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夠幫助學生在發展過程當中獲取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能力與特長,促使學生進一步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期目標。在小學時期的數學概念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相對較為簡易的教學內容之下更好地幫助學生建立起基礎學習能力,在這一層面之上實現深入發展,從而為小學生進入后續的學習階段奠定良好的基礎,促使小學生能夠合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學習以及生活當中遇到的問題。相對來講,小學數學各個知識點之間存在著較為明顯的聯系,因此需要數學教師能夠掌握好教學的關鍵。應用三維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當中將學生的能力素質作為培養目的,將核心素養教學觀念積極滲透在每一教學環節當中,促使學生知識儲備得到拓展,從而在小學數學學習當中獲得綜合發展能力。
在傳統教育課程中,大多數教師僅關注學生成績,而無法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反饋及時掌握學生數學綜合學習能力,忽略了數學教學本身所具有的應用性。在較為枯燥的學習氛圍當中學生無法實現良好發展,要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需要建立更加豐富的教學環境,而適用于現代化教育改革環境下的核心素養發展能夠培養學生相應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在教學過程當中應以核心素養為導向,促使數學概念教學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促使數學教學呈現出較為明顯的鍛煉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價值。
首先,概念作為人們針對客觀存在的事物所產生的本質屬性反饋,同樣也是人們的思維形式的具體表現,而數學概念更是集中反映了客觀世界與數量之間的關系,是人們長期發展過程當中所形成的智慧結晶。心理學中,將概念作為人類知識構建的基本要素,將概念作為闡述知識的基本單位,認為人們的客觀世界當中主要是由這種反應概念以及復雜關系所構成的。結合這樣的觀念,在數學概念教學當中需要注意到的是,應緊密結合學生的能力發展。為了能夠了解概念需要對相同事物之間的關系進行類比,綜合分析后,在其中尋找到相似的規律,最終能夠將這一類相似物質當中所呈現出的本質與特征進行集合總結。在這樣的概念教學過程當中,涉及諸多能力的延伸,包括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以及概括能力等,這些都是人類發展過程當中必須具備的基礎能力。
其次,由于概念主要是存在于人類的思維當中,基于這種基本形式,小學數學的概念教學需要重點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強化培養。相較于基礎數學教學,概念教學能夠實現學生理性思維的發展,尤其是借助較強的邏輯性特征,促使學生建立良好的邏輯思維,發揮創造性,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最后,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必須注重各個分支概念之間的聯系。在萬物互聯的時代,更是需要加強每一個教學概念之間的協調與平衡。這樣既能夠促進學生的理性認知,也能夠強化學生的感性思維,培養學生在較為全面的概念網當中實現辯證認知。
在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當中,隨著小學生年齡的逐漸增長,涉及的知識層面不斷豐富,使學生所接觸的數學知識內容呈現多樣性。五年級數學知識“簡易方程”當中所構建的概念教學,其教學目標根據方程等式的性質,使學生能夠初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體會方程式的語言應用以及方程式在實際生活當中的使用價值。在“簡易方程”單元教學當中以概念教學法可以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促使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自我檢驗習慣。簡易方程作為學生步入初中以及高中階段學習更加困難的函數的基礎知識,對于小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才能夠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問題驅動對于概念教學來講,能夠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切入點,促使學生更快地投入教師構建的教學環境當中,這需要教師以豐富的認知經驗建立起問題與教學內容之間的良好聯系。例如教師可以準備學生喜歡的小零食,通過投影在大屏幕當中展現出零食的擺放情況,左邊有5 顆糖,中間用一張白紙蓋住,右側為剪紙數字9,向學生進行提問:“將中間的未知數設為x,與這5 顆糖相加等于9,那么中間有幾顆糖?”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并以答對問題獎勵糖果吸引學生踴躍回答問題,從而進一步將學生引入簡易方程的學習當中。
教師可以借助先進的多媒體設備進行情景教學活動,在多媒體屏幕當中展示如下內容:(1)a+24=73;(2)4x<36+17;(3)234+a>12;(4)72=x+16;(5)x+85;(6)25+y=0.6,并對學生進行提問:“以老師剛才舉例內容,請同學們找出以下內容當中哪個是方程?”在學生的踴躍回答當中公布答案為⑴⑷⑹,并指出簡易方程形成的必要條件,需要有未知數存在,也需要形成等式。教師在這樣的情景教學當中引發學生思考,完成概念教學的構建,促使學生能夠初步了解方程的基本構造元素,逐漸培養學生自主定義方程的概念,使學生養成自主思考提取數學信息的能力。
完成問題情景教學環節后,需要教師及時引領小學生在課堂當中進行知識概念的鞏固復習,引導學生在不同方程問題當中總結規律,在多媒體設備當中展示教師收集到的相關方程式題,要求學生“看圖寫方程”,如圖1。學生在較為輕松的教學環境當中能夠實現知識概念的不斷完善,掌握數學問題的分析與應用能力,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加強自主學習,形成全面落實核心素養理念的高效教學。

圖1
傳統教學環節當中,課堂教學的總結點評一般是由教師對學生本堂課程的知識點吸收情況進行匯總,并帶領學生集體回顧本堂課程的教學內容。在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環境導向下,需要以更加多樣化的方式轉變傳統教學中的局限,促使學生以更加發散的思維完成課程總結。例如分組討論活動完成后,在課堂教學的最后階段可以促使班級當中每一個小組成員之間進行相互點評,從而從水平視角促使教師發覺未關注到的教學情況,建立更加全面的教學總結。教師結合這樣的內容開展更為詳細且具有針對性的復習總結,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核心素養的教學導向成為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為了有效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構建概念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散思維,不斷探索,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并在教師的引導之下舉一反三,避免傳統教學當中僅關注學生成績而忽略了學生能力發展的情況,從多層面提升學生的素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