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臺市政協
邢臺市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履職黨支部,牢固樹立“抓好黨建是本職,不抓黨建是失職,抓不好黨建是不稱職”的責任意識,堅持“建陣地、強黨建、促履職”工作思路,按照“建”“用”并重的原則,結合專委會工作性質和界別特點,依托5 家委員企業和委員所在單位,高標準打造黨建品牌活動陣地,深化黨建特色品牌創建,推動黨建履職互促共融,把黨員委員和黨外委員緊密地凝聚在黨的旗幟下,有力推動兩個“全覆蓋”和黨建履職工作的互促共融。
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履職黨支部按照“五有”(即有鮮明的品牌名稱、有全新的創建理念、有完善的創建機制、有豐富的創建載體、有務實的創建實效)創建要求,結合履職實際,創新謀劃黨建工作開展。
黨建與履職緊密結合。在學習觀摩、借鑒先進經驗做法的基礎上,廣泛征求委員意見,立足政協職能,結合委員履職專項,聚焦社會熱點、民生焦點,提出了黨建品牌創建思路,強化“散作滿天星,聚是一團火”的黨建履職理念,以創新建設“微協商·大民生·您身邊的政協”委員履職工作室為黨建履職平臺,以開展同心聯誼、經貿交流、社會公益、紅色教育、國學傳承為主題的“委員在行動”為黨建履職載體。
打造黨建活動陣地。根據委員自愿原則,經過綜合考量,確定了以5 名委員姓名命名的履職工作室,與履職黨總支活動室、履職黨支部活動室、委員之家活動室形成“四室一體”格局。在建設過程中,專委會履職黨支部積極協調、過細工作,委員們主動提供場地、出謀劃策,同時明確專人具體跟進督導、綜合驗收。截至4 月底,按照“一室一特色”的標準,5 個設施齊全、功能完善、各具特色的黨建品牌活動室全部高標準建成。
在黨建品牌陣地建設中,重點突出黨建元素設置的同時,注重政協職能和品牌特色的體現,構建運行有效的制度機制體系,不斷提升黨建活力,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打造紅色引擎。
完善制度設立。研究制定了《“微協商·大民生·您身邊的政協”委員履職工作室制度》,包括堅持黨的領導、注重雙向發力、發揮主體作用、形成品牌特色、力促成果轉化、加強宣傳引導等6 個方面,進一步健全了工作機制,使工作室運行更加規范化、制度化、特色化、實效化。
豐富內容展示。為充分體現兩個“全覆蓋”要求,把每一位委員緊緊凝聚在鮮紅的黨旗下,切實增強委員履職的意識自覺和行動自覺,在黨員形象墻的設計上,按照黨員委員聯系黨外委員制度安排,將一對一聯系的委員照片一并展現,以“手拉手”圖標進行聯接,將分散活躍似“滿天星斗”的全體委員,在政協黨建組織中凝聚成強力的“一團火焰”。
突出品牌特色。黨建品牌活動陣地建設在注重體現臺僑界別特色的同時,開拓思路,大膽創新,豐富、做活黨建履職工作。“李曉娟委員履職工作室”設置在其所在的邢臺市交建集團,一方面充分發揮李曉娟的歸僑代表作用,把該工作室打造成為臺僑界委員之家,以同心聯誼活動凝僑心、聚僑力;另一方面,充分融合企業資源,會同文史委履職黨支部,與遇建城市書房共同打造“書香政協·開卷有你”閱讀專區,成為全市獨樹一幟的“邢書館”,為委員廣泛參與“書香政協”讀書學習活動提供便利和平臺,為“北有傳統意義的圖書館藏,南有開放性質的百姓書房”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建好是基礎,用實是關鍵,自覺把黨的領導貫穿于工作全過程各方面,不斷提高履職能力,提升履職效能,為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在新征程上展現政協新擔當新作為奠定了堅實基礎。
黨員委員“頭雁”作用顯現。一方面充分發揮委員履職工作室命名委員的輻射帶動作用;另一方面積極發揮支部委員及兼職副主任的示范引領作用,以任務牽引壓實工作責任。結合邢臺市政協開展的“委員講堂”活動,通過協商確定講堂授課內容,由韓建敏、楊振宇、任志宏等委員主動認領,壓實責任,明確時限。專委會履職黨支部副書記韓建敏作為第一期“委員講堂”主講人,面向全市和各縣(市、區)政協系統作了題為《加強大團結大聯合,賡續共建愛國統一戰線》的輔導報告,對全面理解、準確把握愛國統一戰線的深刻內涵,切實加強中華兒女大團結起到重要的指導和引領作用。
履職工作實效顯現。在黨支部委員楊振宇、黨員委員張建波的帶領下,黨外委員積極參與“涉外企業法律服務”專題視察,深入清河縣、平鄉縣、開發區等地把脈問診,尋求良策,通過廣泛走訪、深入座談和問卷調查,形成專題視察報告,得到市委、市政府領導的肯定性批示,目前正在與相關職能部門密切跟進中,促進了黨建履職的有機融合與協同推進。
服務群眾實績顯現。履職黨支部以“委員在行動”引導委員發揮資源優勢和聯系群眾緊密的優勢,關注民生,服務群眾。在邢臺市區疫情防控期間,黨員委員李曉娟、黨外委員羅少彬積極參與社區核酸監測、值班值勤志愿服務,帶動聯系的黨外委員孟麗輝、郝麗芳為防疫一線人員和封控村莊捐贈牛奶、蔬菜、饅頭等物資,解決了群眾的生活之需。“羅少彬委員履職工作室”聚焦我市民生重點工程,通過走訪調研,整理報送了《關于解決我市社區智能健身驛站幾個具體問題的建議》,履職黨支部及時牽線搭橋,黨員委員任志宏發揮自身所在的金融行業優勢,積極對接,在資金支持、資源共享、多元合作等方面達成共識,共同助力辦好民生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