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芳,高冬枝,程 英
(蘭州市第五十七中學,甘肅 蘭州 730000)
交互式電子白板最早誕生于美國,主要用于商業環境,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因其集傳統黑板、投影儀和計算機等眾多技術于一身,在教育行業中備受青睞,得到廣泛應用。隨著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教學中的應用逐漸普及,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教學模式的變革、策略支持等,在與學科整合過程中,數學學科相關論文數量最多,其次是英語和語文,理科明顯多于文科科目[1]。對于采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較為少見。
采用調查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獲得交互式電子白板在蘭州市各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在問卷和訪談的基礎上,采用相關統計分析法進行交互式電子白板對蘭州市中學地理教學的效用研究[2-3]。
本研究利用問卷星編制調查問卷,每一份問卷有2個子問卷組成,分別是《交互式電子白板在蘭州市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現狀調查問卷》《交互式電子白板在蘭州市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量表》,在蘭州市中學地理學會群及其他相關網絡平臺中發放,獲得交互式電子白板在蘭州市中學地理教學應用狀況原始資料。
本研究采用Excel和SPSS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
本次參與問卷調查的對象來自于全市59所不同級別的學校,見表1,來自于一般中學的教師有26人,占問卷總數的29.21%;來自于市級示范校的教師有48人,占53.93%;來自于省級示范校的教師有15人,占問卷總數的16.85%。說明本次調查問卷涉及到了不同級別類型的學校,問卷結果具有普遍性。

表1 調查對象的學校類型
調查對象的年齡結構涵蓋了4個不同的年齡段,其中30~40歲年齡段人數最多,占比也最大,占到問卷總數的46.07%;其次是40~50 歲年齡段的教師,占23.60%;50歲以上、30歲以下的教師占比相對較少,見表2。從老中青的教師年齡結構來講,調查對象數量呈正態分布,比較符合統計學要求。中青年教師占比較大,有利于對新教育技術的掌握和利用。

表2 調查對象的年齡結構組成
在參與調查的89名教師中,教齡在15年以上的有38人,占問卷總數的42.70%;教齡在8~15年的有23人,占比25.84%,教齡在3~8年的有21人,占比23.60%;教齡在3年以內的有7人,占比7.87%,見表3。教齡在8年以上的教師占問卷總數的比例達到68.54%,說明參與調查的教師普遍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

表3 調查對象的教齡構成
在參與調查的89 位教師中,在2012年以前就使用電子白板的人數只有6 人,占問卷總數的6.74%;在2012—2015年使用電子白板的有16人,占問卷總數的17.98%,在2015年以后使用電子白板的人數共有67人,占問卷總數的75.28%,見表4。這與各個學校安裝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時間有關。

表4 調查對象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起始時間
通過教師的調查問卷和對個別教師的訪談發現,雖然大多數地理教師對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使用都抱有積極態度,但在實際應用中還是暴露出一些問題。
在關于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使用頻率情況調查當中,每節課都使用的教師有36人,占問卷總數的40.45%,占比最大;每周使用3次的教師有16人,占比17.98%;每周使用1次的教師有25人,占比28.09%;從不使用的教師有12人,占比13.48%,見表5。由此可見,蘭州市中學地理教師每周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頻次3次以上的占比達58.43%,說明電子白板在中學地理課堂上的使用頻率還是比較高的,但也有13.48%的教師表示從不使用,或者偶爾使用1次。

表5 調查對象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頻率
在關于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使用方式情況調查當中,92.13%的教師使用電子白板播放PPT課件,64.04%的教師使用電子白板的直接書寫功能,使用電子白板中的素材、白板課件、設計教案、遮蔽聚光以及其他方式的分別27人次、19人次、13人次、11人次和9人次,占問卷總數的比例分別為30.34%、21.34%、14.61%、12.36%和10.11%,見表6。表明絕大多數的教師是使用電子白板播放PPT和直接在白板上書寫,其他功能使用比例相對較小。教師們只是將交互式電子白板當成播放PPT的工具和另一種方式的“黑板”,對于電子白板的其他功能并沒有積極使用。

表6 調查對象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方式
在關于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使用功能情況調查當中,86.52%的教師會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做投影演示,64.04%的教師會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書寫擦除功能,使用電子白板中的拖動漫游、智能繪圖、資源庫、記錄儲存、備課功能的分別有12人次、15人次、19人次、6人次、10人次,占問卷總數的比例分別為13.48%、16.85%、21.35%、6.74%和11.24%,見表7。可以看出大多數調查對象對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使用都停留在投影演示和書寫擦除的功能,而對于電子白板的其他功能使用率則較低,電子白板其他功能并沒有得到充分開發和使用。

表7 調查對象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功能的情況
在對教師的訪談中發現 “不是不愿意使用,而是其中可用于中學地理課堂的素材很少,大多素材是語文、數學、英語和物理、化學等學科,而其中的一些功能也沒有太大的使用必要”。這反映出交互式電子白板與地理學科的融合性還有待提高。
在關于教師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與學生互動情況調查當中,64.04%的教師會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臺書寫或者表達自己的觀點”,62.92%的教師會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展示作業或者其他的任務成果”,利用電子白板“搜索資源、訪問資源”和“錄制教學過程以便課后復習”與學生進行互動的比例分別占到19.10%和7.87%,還有15.73%的教師沒有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與學生進行互動,見表8。這表明,多數教師采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師生互動其實也只停留在傳統黑板也能做到的功能上。當然也有很多教師利用了白板的“展示”功能,也算是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進行課堂互動最大的進步了,而其他的互動功能被“束之高閣”。通過筆者自己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感受和受訪者的談話中發現,教師們不愿用其他方式進行互動主要是由于他們認為學生使用白板不熟練浪費時間、課后再看錄像的意愿不強、也沒有條件再去回看等原因。

表8 調查對象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互動類型
本研究主要使用Cronbach Alpha值進行信度可靠性檢驗,對信度系數值(Cronbach Alpha值)進行分析。
本次調查當中所使用的量表主要劃分為3個維度,1~2題為情感態度維度,主要考察教師對于電子白板的態度;3~5題為教學影響維度,主要考察電子白板對于教師課堂教學的影響;6~8題為學生影響維度,主要考察電子白板對于學生學習情況的影響。對整個量表和3個維度分別進行信度的檢驗,具體數值見表9。

表9 量表的Cronbach Alpha值
從表9可以看出,總量表和情感態度維度、學生影響維度的Cronbach Alpha值均在0.8以上,只有教學影響維度的Cronbach Alpha值為0.671,這可能是由于題目個數較少導致,但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綜合來看說明該量表的信度比較可靠,可進行進一步研究。
根據問卷的解釋總方差結果(見表10),在初始特征值的合計一列當中,大于1的數值一共有2個,且旋轉載荷平方和累計百分比中的最后一行數值為73.746%,能夠較好地解釋自變量。

表10 解釋的總方差
“旋轉成分矩陣a”(見表11)是主成分與各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根據主成分中各要素的載荷可表明其在相應主成分中的重要性。從表11中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與第一到第七變量的相關性都較大,說明交互式電子白板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受到教師主動使用白板的意愿強弱、白板對學生產生的積極影響、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優越性等因素的影響較大。

表11 旋轉成分矩陣a
從情感態度角度來看,大多數教師還是認同交互式電子白板對教學的幫助,相信交互式電子白板會與課堂教學融合的更好。但也有不少教師認為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授課,增加了日常備課的負擔,在上課的過程當中也會因為一些故障或突發事件而延誤教學進度。
從教學影響角度來看,部分教師認為交互式電子白板在中學地理課堂中應用,有喧賓奪主的嫌疑。但整體來看,教師們普遍認為交互式電子白板對中學地理課堂的正面影響更大,尤其在自然地理部分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從學生影響情況來看,交互式電子白板在中學地理課堂中使用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熱情。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展示地圖更清晰美觀,也可以隨時對圖片進行簡單的修改、重點區域突出顯示等操作,將地圖的魅力展示得淋漓盡致。
盡管大多數受訪教師表示對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使用有很高的熱情和積極的態度,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還是表現出對白板功能挖掘不夠,使用局限,或者是被動使用的情況。為減輕一線教師的負擔,可以實行集體備課。不同年級、不同學校的教師共同研討、資源共享、集思廣益,不僅可以減輕教師個人的負擔,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更可以深度挖掘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潛力,助力課堂教學。
加強交互式電子白板與學科融合的培訓非常必要。邀請學科專家開展交互式電子白板與學科融合的公開課,具體示范可以應用于學科但又經常被教師所忽視的功能,展示一些具有學科特色并對學科教學非常有用的應用方式。組織教師去一些教育發達區域觀摩教學,學習這些區域的教師如何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輔助教學。
制約交互式電子白板深度應用于地理教學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設備及軟件本身有關于中學地理學科的素材太少。如果能建立生產廠家與一線教師之間深層次的溝通與聯系,使廠家在功能設計中從每個學科、每個學段的特點出發,融合知識特點,將會促進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