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建斌,李世元
(渭源縣中西醫結合醫院,甘肅 渭源 748201)
急性闌尾炎是臨床常見急腹癥疾病,以闌尾組織感染后所致急性感染癥狀、闌尾組織壞死所致右下腹轉移性疼痛及固定壓痛點癥狀為臨床主要癥狀表現,可在患者就診時經臨床常規檢查予以及時診斷,且在手術治療實施前還可進行各類影像學診斷檢查,進一步確認患者急性闌尾炎分型以便合理開展手術治療。腹腔鏡術的應用雖可實現此類患者臨床治療的安全性,但受闌尾組織感染及術中醫源性損傷綜合影響,術后闌尾殘端及闌尾周邊組織仍存在一定感染進展,需在術后繼續積極配合治療,控制術后感染風險,但常規抗生素抗感染治療的實施雖具有一定預防作用,但不同患者抗生素耐藥性及適用性或存在明顯差異性。采取中醫藥治療方案,可降低患者術后感染風險,促進康復[1-2]。因此,本研究分析了活血解毒湯結合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臨床價值及可行性,現將研究結果詳述如下。
納入標準:(1)患者臨床癥狀符合急性闌尾炎病理體征表現,后經CT、MRI 診斷后確診為急性闌尾炎;(2)患者均在確認手術方案后,自行選擇預后治療方案,自愿參與研究;(3)研究由醫院倫理委員會核準實施。排除標準:(1)合并腹腔鏡術式禁忌癥者;(2)排除穿孔性闌尾炎者;(3)合并腸道惡性腫瘤疾病者。
將醫院收治的急性闌尾炎患者105 例設為研究對象,開展回顧性臨床研究,研究時間段為2017年7 月—2020 年8 月。依據患者術后治療方案差異分組,對照組53 例,觀察組52 例。
對照組,男/女,27/26 例,年齡區間18~72 歲,平均(45.03±4.51)歲;觀察組,男/女,27/25 例,年齡區間18~74 歲,平均(46.15±4.65)歲?;颊呋€資料組間對比結果無統計學差異(P>0.05),研究結果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行常規治療,即在術后依據患者闌尾炎感染進展及術中醫源性損傷情況對癥選擇抗生素進行靜脈滴注治療。
觀察組聯合活血解毒湯治療:取赤芍30 g,敗醬草、連翹、延胡索、丹皮各20 g,紅藤、金銀花、蒲公英、薏苡仁、白芍各15 g,甘草6 g,大黃3 g,加水煎煮取汁200 mL,早晚服用,1 劑/日[3-4]。
2 組均需連續治療7 日,期間均需接受相同預后臨床護理。
比較患者術后血清炎癥因子量化指標、預后恢復指標及并發癥發生率差異。
(1)血清炎癥因子量化指標選擇CRP、IL-6 及TNF-α 檢驗,分別于患者術后24 h 及術后第五日時取晨間空腹外周靜脈血3~5 mL 后,送檢后于實驗室內經血清處理后,取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驗,取各組不同時間段內檢驗結果均數進行組間對比。
(2)預后恢復指標指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排便恢復時間,住院時間。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資料中,血清炎癥因子指標、預后恢復指標均為連續性變量資料,且符合正態分布,用()表示,t 檢驗;術后并發癥率、藥物不良反應率為定性資料,用(n,%)表示,卡方檢驗。數據差異性分析采用SPSS 24.0 統計學軟件統計處理,如結果P<0.05 則表明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患者術后1 日時血清炎癥因子指標檢驗結果組間對比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5日時,觀察組血清炎癥因子指標檢驗結果較本組術后1 日及同期對照組均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 組血清炎癥因子指標對比()

表1 2 組血清炎癥因子指標對比()
觀察組術后肛門排氣、排便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下降,較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 組術后恢復指標對比()

表2 2 組術后恢復指標對比()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 組術后并發癥率對比(n,%)
2 組預后治療藥物不良反應率組間對比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 組藥物不良反應率對比(n,%)
腹腔鏡下急性闌尾炎治療中,雖可在微創基礎上實現對患者病變闌尾及周邊組織的有效切除,醫源性損傷相對較小,故患者預后恢復質量相對較高,但在臨床研究中發現,腹腔鏡術式治療中受患者闌尾組織周邊炎癥感染影響,或存在一定術后并發癥風險,故術后治療實施效果對于患者并發癥風險的控制具有積極意義[5]。
研究結果表明:患者術后1 日時血清炎癥因子指標檢驗結果組間對比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5 日時,觀察組血清炎癥因子指標檢驗結果較本組術后1 日及同期對照組均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肛門排氣、排便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率均顯著下降,較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 組預后治療藥物不良反應率組間對比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常規術后治療中,對于腹腔鏡下急性闌尾炎治療患者多采用抗生素實施預后治療,以控制腹腔內組織感染進展,降低術后并發癥風險,但受抗生素毒副作用及抑菌針對性影響,導致治療效果局限性顯著,或難以滿足臨床治療實施需求。故在本次研究中特針對急性闌尾炎患者術后腹腔局部組織損傷、生理應激性血腫等病理變化,選擇活血解毒湯聯合治療,且此方劑對于急性闌尾炎“腸癰”之癥是針對性治療,方劑中赤芍、白芍、敗醬草組方可起清熱涼血、活血散瘀止痛之效,可有效緩解術后腹腔內局部組織血腫、脹痛不適,而蒲公英、金銀花、連翹組方可起清熱解毒、散熱除濕之效,消除患者濕熱瘀滯這一“腸癰”病機,促進病情緩解,牡丹皮、甘草等組方可輔助清熱解毒、活血散瘀之效,加速患者病癥消除,故此方劑在闌尾炎腹腔鏡治療中的聯合應用效果顯著[6-8]。
綜上所述,腹腔鏡下急性闌尾炎手術中聯合活血解毒湯治療,可在中藥湯劑配合下積極緩解術后生理組織應激性炎癥反應進展,降低術后并發癥風險,促進預后恢復,且藥物安全性顯著,具備臨床治療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