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昊

產自民間、使用者廣泛、運用靈活、更新速度快、有著詼諧調侃的外衣,這些既是“?!绷餍姓Z的特征,也是當今時代大眾文化的特征。近年來“?!钡牧餍泻透?,也是大眾用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來豐富了日常生活中流行語的使用。這也再一次讓我們更為關注和思考發達的大眾文化背后有著怎樣的社會環境和集體心理?流行語“?!迸c規范用語或者文學的區別又是什么?如果以后網絡生活充斥著更多類似于“?!钡募用馨堤?,那我們的時代該怎樣應對“失語癥”的危險?
首先是如何界定“大眾”,美國社會學家約翰·費斯克在《理解大眾文化》中認為大眾的心理特征是反抗權威的唯一性?!按蟊娢幕窃诒黄玫囊饬x的同質性與解讀的異質性之間進行斗爭的文本。它再生產和再創造了社會秩序的規訓權力和對此權力進行多重抵抗之間的斗爭,這是由下而上的多種力量對單一的由上而下的力量的反抗?!贝蟊娢幕路鹗菑牡氐紫?,從內部往上涌出來的生命火焰,以一種決絕的姿態與外來規定的意識權威做斗爭,有人認為大眾文化過于淺白,拒絕所有微妙的復雜性,否認人類情感和社會體驗的稠密質地,我認為大眾文化的魅力不在于生產,而在于解讀,它的語義解讀是泛濫的,在日常生活的毛細血管處滋生活躍,遠遠溢出意識形態的控制或特定文本的要求。它的結構特征是雙層的,用溫和趣味的外衣包裹著諷刺現實的內容,既有與現實主流對抗的力量又有大眾參與創造傳播的快感。并且大眾文化這個結構文本留下了大量的間隙和空間,任何一位接受者都可以填充進自己的生活體驗來進行再次加工和傳播。大眾文化的結構特征就使得它有著短暫和重復的存在現象,例如一個“?!被蛄餍姓Z可以在短時間內經由多平臺重復傳播而產生影響力,重復使得人安靜并安逸,文化工業下單向度的人在閑暇狀態中更多是被動的狀態,例如抖音等商業開放模式就是利用人們的這種狀態。
“人們在勞動工作之外的閑暇時間,懷疑那些可能顯示出具有教育意義的任何休閑,他們更加關注閑暇的消遣、娛樂、休息的方面,關注閑暇對日常生活的困苦的可能補償?!倍兑舻榷桃曨l的充斥是否也會造成新的閑暇活動的異化呢。
梗語言與規范化語言的關系。梗語言也具有大眾文化反抗權威的特征,正是與群眾生活的巧妙結合產生了從下往上抵抗語法規范的力量。借鑒語言學家索緒爾在《普通語言學教程》中的觀點,“?!迸c規范化語言的關系就像是言語和語言的關系,“語言是言語機能的社會產物,又是社會集團為了使個人有可能行使這機能所采用的一整套必不可少的規約”。語言是社會集體約定俗成的符號系統,目的在于用統一的標準和規則來交流。言語則是個人的,是“說話者賴以運用語言規則表達他的個人思想的組合”。規范化用語就是社會的語言契約,是個人不能獨創或改變的,而梗語言就是可以由個人創造發興的異質性的言語活動。例如“我太難了”這個梗最初是由一抖音紅人在視頻中的發言,既帶有情緒宣泄又詼諧搞笑,引起了人們紛紛模仿而成為一個“?!?。當然言語和語言的關系并非勢不兩立,語言體系仿佛是河道,言語活動便是那活水,若某處流水勢力足夠強大便會影響到河道地形。當某一梗得到民眾廣泛的普及和承認就會得到權威語言體系的吸納。例如“奧利給”這個梗表示“加油打氣”的意思,就曾在人民網、新華網文章中使用。
梗語言與文學的關系。“文學為人所激賞的價值尤其在于它對語言的使用,在于它能充分地使用語言資源,從而為個人情感微妙的多樣性和細微的差別提供藝術上的表達”。而梗語言更像是公共的加密暗語,它的價值是在傳遞大眾意義和大眾快感的過程中。
“?!钡纳a和使用者是無名化的,它的生命活力依托于大眾,是在分享公共普遍的情緒,比如“內卷”表達出了眾多領域行業的競爭內耗狀態才會成為流行語。梗的流行與使用就像是共享單車,不為某一人所有,大家都可以便捷短暫地使用。而文學最重要的是特質性,有著明確的作者,甚至連讀者也是部分的,排外的。這也使得他們的語言形式不同,文學是原創式,用精確的語言表達細微的心靈感受。
“?!笔羌w傳播中的平移復制,就像是被群體反復使用的鈔票,具有貨幣的通用性。只有無特質性才會流通。2、帶給我們的影響有著外在和內在之分。
列斐伏爾在《日常生活批判》中把人們的閑暇分為兩種狀態,一種是被動狀態,比如人們坐在電影院或者端著手機瀏覽短視頻;一種是主動狀態,就是培養式的有意控制自己的活動,比如運動項目或者業余攝影。所有人在剛開始接觸“梗”的時候都是一種被外在普及的狀態,通過看視頻或者在交流中被告知這個符號代表什么意味,然后在下次交流中使用。而文學是由內而外的,先是內轉對自己梳理和反省,然后斟酌選擇詞語和句段來表達,就像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談文學創作由“意”轉化為“文”的過程,遇到障礙就需要高度利用語言體系來尋找合適的表達方式。做梗語言和文學之間的比較,是覺得在這個流媒體時代,我們依舊需要感受細節的敏感和表達自己細微情緒的能力。
在當下流媒體的視頻時代,“梗”的繁榮看似是網絡活力和民間力量的彰顯,其實更是語言能力的枯竭與衰微。如果生活中本身復雜矛盾的狀態、細微末節的情感都用流行的梗語言來一言蔽之,就省略了太多生活和語言本身該有的美好。正如哲學家維特根斯坦所說到的:想像一種語言就是想像一種生活方式。如果人們在當下工業機械工作中的所有疲憊和困惑開口都只有一句“我太難了”這個“?!保敲撮_口即沉默,社會之中就缺失了人之為人的思考與認知。梗語言所代表的生活方式是單一的、扁平的、壓縮的,數千條短視頻重復玩弄著一個“?!?,一個“?!笔菍φZ義上下文的概括。而真正的生活是展開的、豐富的、復雜的,路上行走的人們背后仿佛都有偌大的彩色的翅膀兜著所有的故事和回憶。失語癥就是語言與生活的失衡,造成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個體存在向周邊生活伸展感官神經的缺失,心靈如果形成封閉的真空狀態就無法向生命體驗作出本有的回應。另一個原因是圖像視頻代替文字占據了人們生活空間,圖像是逃避的、讓觀眾被動地接受與自己生活無關的場景圖畫;文字是需要讀者自主實現從線性文字轉化到抽象的意義畫面。閱讀的減少就會造成輸出的減少,人們漸漸無法從語言系統中挑選出精確的詞匯和語句來描述自己的生活。
總之,在文化工業看似批量生產文明產品的時代,感受能力和語言能力卻漸漸成了稀有的品質和能力,這造成的不只是文學的衰微,怕也是心靈泉水的干涸。
對于網絡“造?!钡膽B度,它的作用是壓縮表達生活處境、對日常用語的補充、增添交流趣味,“造?!笔鞘侄喂ぞ叩荒苁悄康模嬲氲诌_的彼岸還是人們更有價值和意義的生存。如何在娛樂時代保持獨立的學習和思考呢?或許閱讀是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