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市交通學校 肖福文
現代學徒制是傳統學徒教育與現代學校教育相結合的新型職業教育制度,是現代學校與現代企業雙主體合作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模式。能夠促進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促進教育鏈、產業鏈與勞動鏈的有機銜接,推動職業教育體系和勞動就業體系互動發展。而現代學徒人才培養還存在對話體系不全,操作過程不明和更新機制不快等問題。
采用“雙元六共”的人才培育策略,實施雙元育人,通過搭建“政行企校”對話平臺,探索現代學徒人才培養試點,創新“雙元六共”實施路徑,開展現代學徒人才培養研究和完善“三級聯動”更新機制,緊跟未來行業人才發展需求,最終實現人才培養滿足經濟社會未來發展需要,具體框架如圖1所示。

圖1 “雙元六共”人才培養框架
通過組建“政行企校”的職教集團,搭建交流合作平臺,開展主題研討活動,構建常態化對話機制,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現代學徒人才培養,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1)聯合政行企校,組建交通職教集團。我校牽頭聯合區域高職院校、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知名企業及其他中職學校成立交通職教集團,搭建“政行企校”一體化交流平臺,目前擁有成員單位共計48家,涉及汽車、物流和旅游等專業,包括相關專業的行業協會,區域4所高職院校,6所中職學校和長城汽車、京東物流、阿里巴巴淘寶大學和途虎養車等知名企業,并且成員數量每年都在增加。2019年集團還成功入圍省級示范性職教集團。
(2)完善對話通道,開展主題合作交流。交通職教集團自成立以來,每年召開主題論壇,涉及校企合作、現代學徒、互聯網+、人才培養等主題,在省、市各級政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在集團各成員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頒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文件精神,積極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共商職業教育發展,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3)深化產教融合,探索現代學徒試點。積極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開展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研究,不斷拓展合作途徑,創新合作模式,深化合作內容,努力提升集團的內涵和品牌,通過與區域產業對接,聯合相關知名企業,創新了“雙元六共”現代學徒人才培養實施路徑,其中深度試點的企業達8家,涉及汽車、物流、烹飪和旅游等專業。
以“雙元育人”為理念,以“雙元六共”為路徑,發揮校企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各自優勢,挖掘各自育人的特長,實施凝心聚力,共同招生招工;群策群力、打造培養模式;校企共建,構建實訓基地;雙元合力,組建教學團隊;共同參與,組織實施培養;齊抓共管,開展多元評價。促進發展需求互聯互通,資源優勢互惠互受,人才培養共同參與,打通了技術技能型人才成長的通道,如圖2所示。

圖2 “雙元六共”的實施路徑
(1)凝心聚力,共同招生。開展市場調研,一方面了解區域產業發展情況,另一方面對接相關有意向的企業,在達成合作意向后,各個專業確立參與試點企業,參與專業及人數需求等,汽車專業確立了以整車生產為代表的長城汽車,以快修連鎖為代表的途虎養車,以品牌4S店為代表的通用別克和以綜合性維修企業為代表的誠信汽車等試點企業。隨后相關企業進入校園開展招工宣傳,并根據各自企業試點崗位的需求情況,進行現場招收學徒,完成共同招生。
(2)群策群力,打造模式。通過聯合相近品牌企業組建跨企業崗位群,按照人才培養各個階段的需要,聯合各個試點企業開展職業體驗、工學結合、崗前培訓、現代學徒和頂崗實習的五環遞進培養模式,將現代學徒的理念融入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實現雙元共育的目的。在此模式下,每個學期學生都將根據學習任務的要求,往返于學校和企業之間,感受不同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空間,體驗不同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場景,他們一部分時間在學校系統的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另外一部分時間在企業參與崗位實踐,拓寬自己的視野,一邊系統地學習專業知識和核心技能,一邊在企業真實的工作情境下解決實際問題,不斷積累實踐經驗,同時接受企業文化熏陶,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
(3)校企共建,構建基地。為了配合現代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聯合了區域品牌企業,打造了校內、外實訓基地。學生在校內實訓基地主要完成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培養學生解決一般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校外實訓基地完成相關崗位基礎知識和崗位核心技能的培養,培養學生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通過組織學生到相關企業開展職業體驗、工學結合,崗前培訓、學徒跟崗和頂崗實訓,通過不同學習場景的切換,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實現了校內實訓與企業實踐的互聯互通,為人才的培養提供了真實的環境。
(4)雙元合力,組建團隊。現代學徒專業課程必須由校企雙方共同承擔,由骨干教師與企業師傅的共同組建教學團隊。學校課程以理實一體教學為主,包括情景教學、項目教學、任務驅動等,由學校負責組織教學實施與考核評價;企業課程以職業體驗、工學實踐、崗前培訓、學徒跟崗和頂崗實習為主,在真實情景中,結合具體問題,積極主動實踐,不斷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校企雙方合作成立以專業帶頭人領辦的名師工作室,主要開展現代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及教學方法研究等;成立以首席技師領辦的技能大師工作室,主要開展工學結合實踐研究,現代學徒企業課程的開發及專業教師技能提升等,并在企業內設立了流動工作站,選派學校教師到企業鍛煉,全面提升教學團隊的整體水平。
(5)共同參與,組織培養。人才培養方案要明晰校企雙方的責任和義務,確定教育教學的具體內容、實現形式、組織管理,確保人才培養質量。同時根據行業標準,結合企業需求,基于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開發雙向互動的學校課程和企業課程。其中學校課程側重于專業整體認知、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系統培養,通過運用理實一體化的手段實現觸類旁通的目的;而企業課程側重于行業發展前景、核心崗位知識和關鍵能力的培養,以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為主,實現熟能生巧的目的。通過“雙元六共”的方式,實現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以課程開發及靈活的教學組織為紐帶,以教師、師傅的深入合作為支撐,從而實現企業實踐和現代教育的不斷融合,學生可邊工作、邊學習。
(6)齊抓共管,多元評價。專業課程考核評價結合企業生產實際,采用教學評價、生產評價、鑒定評價并行的操作方式。教學評價是在學校和企業學習階段,由校內教師和企業師傅按照專業教學標準規定的各項教學內容組織考核評價,包括平時考核與期末檢測兩個方面。生產評價是在企業各個階段,由企業領導及師傅針對學生在企業不斷階段的課程內容進行評價。過程性評價包括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團隊合作精神、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等。而鑒定評價是在課程學習完成后,通過校企雙方綜合評定和現場考核測試的方式,來加強學生綜合職業素養和能力的評定。
為了適應未來人才發展的需求,通過加強政行聯動,企校聯動和校校聯動,對接區域產業人才發展,把握企業轉型人才需求,開展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緊跟未來行業人才發展動向,如圖3所示。

圖3 “三級聯動”更新機制
(1)政行聯動,對接區域產業人才發展。一方面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溝通,明確區域經濟發展特色和整體規劃,掌握政府產業的布局和規劃,另一方面通過與行業溝通,了解區域產業發展狀況、人才需要及未來前景等,從而把專業建在區域產業鏈上,人才培養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發展。
(2)企校聯動,把握企業轉型人才需求。學校要積極開展企業調研,了解企業發展狀況、面臨的困境、人才需求狀況和未來發展需求等。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企業也在面臨轉型升級,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作為職業院校也需要關注,在現代學徒的課程設置、實訓基地建設和教學組織等方面及時更新,以滿足人才未來發展的需求。
(3)校校聯動,開展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依托職教集團,開展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研究,聯合相關職業院校進行專題研討或論壇,集思廣益,找到各自人才培養的創新點,相同專業可以聯合開展現代學徒制的試點研究,發揮各個學校的資源優勢,形成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1)提高了現代學徒人才培養質量。試點企業從剛開始的2家,增加至12家,試點專業從1個汽車專業,到涵蓋物流、烹飪和旅游等其他專業,試點班級從1個班級,增加至8個,參加試點的學生總人數超300人,畢業生月均薪資均超過了3 000元,試點企業對學生的滿意度達96.8%,其中專業平均對口率98.6%%,學生發展機會曾多,就業率和對口率高,得到了企業的好評,教學質量得到了整體提升,每年招生的人生也在逐年增加。
(2)完善了人才更新三級聯動機制。為了適應未來人才發展的需求,通過加強政行聯動,企校聯動和校校聯動,對接區域產業人才發展,把握企業轉型人才需求,開展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構建了人才培養更新三級聯動機制,確保人才培養能夠緊跟未來行業發展動向。
(3)開發了現代學徒企業崗位課程。根據“雙元六共”現代學徒人才培養方案,我校聯合企業開發了《職業探崗課程》《工學結合課程》《崗前培訓課程》《學徒跟崗課程》和《企業頂崗課程》,明確各個試點企業課程的具體內容和形式,使得學生的學習更加的具有針對性,確保了各個環節的教學內容,提升了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