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陜西省城市產業-人口-空間承載力耦合協調發展研究

2022-08-23 06:19:42蔡云超侯蘭功何小勤
湖北農業科學 2022年14期
關鍵詞:承載力水平發展

蔡云超,喬 標,侯蘭功,何小勤

(1.西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2.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北京 100048;3.湖州師范學院,浙江 湖州 313000)

自改革開放實施以來,中國的城市發展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城市發展的基本內涵特征是產業結構調整、人口遷移和城市空間資源的合理配置。城市發展過程中,產業結構的調整、一二三產業比重的改變等,必然影響人口就業、勞動力轉移、人力資本的消耗和人口素質的提高,而人口結構改變了國內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使產業得到發展,并鼓勵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增長現代化。同時,人口數量的增加、分布空間的變化等對周圍綠地面積、公共設施使用、水資源環境等要求也會提高,使空間承載能力得到提升,同時,城市空間承載力的改變,會吸引大量的人才、企業等,以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因此,產業、人口和空間承載力三者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動態關系。而陜西省長期以來是以追求經濟高速增長為目標的驅動發展模式,逐漸暴露出城市空間資源利用效率低下、產業人口與空間發展不協調等問題,導致各城市之間產業、人口、空間發展出現一定的失衡,阻礙了陜西省市場機制的完善和資源有效利用率的提升。

城市產業、人口與空間的失衡引起了諸多學者的重視,自20 世紀70 年代起西方學者開始關注城市人口郊區化與城市空間結構發展[1];Hoover[2]將城市空間基礎設施引入理論分析框架,得出城市空間基礎設施對產業集聚產生了直接和間接的影響;Holl[3]基于 1986—1997 年葡萄牙全國城市數據研究發現城市空間基礎設施產生的外部性集聚效應會加強周邊城市的區位優勢,從而吸引產業集聚。國內研究中,劉濤等[4]對中國全域流動人口空間格局演化進行了研究分析并得出流動人口對城市區域的空間格局改變有較大影響的結論;陳偉蓮等[5]對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從產業結構演變城鎮空間響應的強度進行定量分析,構建產業結構演變的城鎮空間響應系數來探討城鎮空間響應強度與工業化發展階段的內在關系,并分析了強度的影響機制;朱江麗等[6]基于1995—2012 年數據,發現長三角城市群產業-人口-空間的發展經歷了產業主導、空間主導與產業、空間、人口系統發展失調這3 個階段,并得出空間布局上從以上海為中心逐步發展形成了以上海為軸心、南京和杭州為兩翼的高水平協調發展區域的結論。在陜西省的研究中,閆文靜等[7]運用2010—2018 年數據對陜西省的經濟城鎮化與人口城鎮化發展進行了實證對比研究,發現陜西省人口城鎮化速度雖然居于全國前列,但經濟城鎮化速度處于中等偏下水平,且經濟城鎮化對人口城鎮化的帶動效果顯著,兩者之間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小;陳正[8]應用線性回歸對陜西省城鄉人口年齡結構差異變動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得出影響陜西省城鄉人口年齡結構差異不斷縮小的主要因素為每萬人擁有大學生數、第三產業產值比重、城鄉收入差異、城鄉消費差異和恩格爾系數差異的結論;周杜輝等[9]以陜西省83 個縣域為研究單元,采用BP 神經網絡模型、GIS技術以及灰色關聯模型對陜西省縣域綜合發展水平空間分異的格局、結構特征及其肌理做了定量化評價與測度,表明縣域綜合發展水平總體均衡但呈現出局部區域不均衡,中等、中低水平相對集中的“凸型”分布特征;師謙友等[10]運用區域空間結構理論和系統分析方法,通過對陜西省區域空間結構特征、發育因素與機制的分析,發現構建合理的區域空間結構是促進陜西省社會經濟全面迅速發展的關鍵,并提出了相關發展措施。

縱觀諸多研究,大多數學者關注于陜西省人口結構和城鎮化空間發展的分析,對產業、人口與空間承載力三者整體之間相互關系的研究卻少之又少,特別是陜西省整體和各城市產業、人口與空間承載力三者系統關系的研究很缺乏,而陜西省是中國西北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和農業區,也是西北地區城鎮化發展較快的區域,對于研究此地產業、人口和空間承載力三者之間的協調性是有必要的。基于此,本研究以陜西省為例,運用耦合協調度模型,研究陜西省整體和各城市產業、人口和空間承載力之間的動態關系,旨在為促進陜西省各城市產業、人口和空間的協調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1 研究區概況與數據來源

1.1 研究區概況

陜西省位于中國西北部,地理位置為105°29′—111°15′E,31°42′—39°35′N,地域南北長、東西窄,地勢南北高、中部低,縱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是連接中國西南、西北、華中、華北之間的重要門戶,也是國內銜接其他省域數量較多的省份,具有承東啟西的地理優勢,屬北暖溫帶、亞熱帶季風性氣候。除省級城市西安市外,還轄有9 個地級市(寶雞市、咸陽市、銅川市、渭南市、延安市、榆林市、漢中市、安康市、商洛市,楊凌示范區隸屬于咸陽市),如圖1 所示。復雜的自然條件導致全省人口分布呈中間多、南北少的格局,在地形條件差異的基礎上,將陜西省劃分為陜北(包括榆林市、延安市)、關中(包括西安市、咸陽市、銅川市、寶雞市、渭南市)和陜南(包括安康市、漢中市、商洛市)3 大分區。陜西省作為中國內陸銜接其他省最多的中心省域,是西北地區乃至西部地區重要的工業和經濟區,其科教資源、軍工科技、文化旅游等資源位居全國前列,現代化工、汽車、航空航天與高端裝備制造、信息技術、新材料和現代醫藥6大支柱產業發展突出,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企業,為陜西省產業發展提供了優質資源。截至2018 年,全省地域面積 20.58 萬 km2,常住人口 3 864.4 萬人,城鎮化率58.1%,地區生產總值24 438.32 億元。

圖1 陜西省區域圖

1.2 數據來源

本研究以陜西省及轄區內的10 個城市為研究對象,選取2008—2018 年的相關數據,數據來自于《陜西省統計年鑒》《城市統計年鑒》以及《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根據所收集的數據計算各城市以及陜西省的發展水平和耦合協調度。

2 研究方法

耦合是指某兩個或多個事物或者系統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系統耦合是打破原子系統各元素之間互相獨立、彼此割裂的現象,通過有效耦合來實現系統各組成部分之間的有機聯系,從而形成新的結構功能體,產生“1+1>2”的效果。而協調度是度量系統或系統內部要素之間在發展過程中彼此和諧一致的程度,體現了系統由無序走向有序的趨勢,是協調狀況好壞程度的定量指標。將產業-人口-空間承載力看作一個耦合系統,是因為三者內部之間存在著相互關聯性、影響性以及互補性,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任何一個子系統的變化均會引起其他子系統做出相應的變化。

2.1 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在遵循系統性、科學性、層次性和可操作性原則的基礎上,參考已有的評價指標體系[11],結合研究區域概況和研究目標,從數據的可獲取性和便于無量綱化處理的角度,構建產業、人口和空間承載力指標體系,選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第二三產業占GDP 比重增長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增長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率作為衡量產業系統的指標,將年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二三產業從業人員比重增長率作為衡量人口系統的指標,將建成區面積、綠地面積、人均道路面積、污水處理率、移動電話年末用戶數、人均公共設施用地面積作為衡量空間承載力系統的發展指標,指標均為正向指標(表1)。

表1 城市產業-人口-空間承載力衡量指標

2.2 數據處理

2.2.1 數據標準化 由于指標之間的差異,為了使比較成為可能,有必要對數據進行標準化,具體做法如下:假設系統初始矩陣為X=(xij)mn,i=1,2,…,n;j=1,2,…,m,其中m表示指標個數,n為樣本城市數量,xij為第i個城市的第j個指標值,使用以下公式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式中,X′ij為標準化后的值,minxij為j指標最小值;maxxij為j指標最大值。

2.2.2 確定指標的權重 利用熵值法對無量綱處理后的指標進行權重的確定。首先,計算第i個城市第j項指標的比重。

其次,計算第j項指標的熵值。

再次,計算熵值的冗余度。

最后,計算各項指標權重。

2.2.3 確定城市發展評價函數 根據各項指標的權重和無綱量化的值,測算出城市i的產業、人口和空間承載力的發展水平得分。

式中,m表示產業、人口、空間承載力領域中包括評價指數的數量,按照指標所屬系統分類,可依次求出t年第i個城市的產業系統發展指數Gi1t,t年第i個城市的人口系統發展指數Gi2t,t年第i個城市的空間承載力系統發展指數Gi3t。

2.3 耦合協調度評價

根據耦合協調度函數模型計算各城市和陜西省的耦合協調度,可以較為深入地分析陜西省和各城市的產業、人口、空間承載力系統三者之間的相互協同作用機制,其具體的測算公式為:

式中,Dt為系統間的耦合協調度,值越大則表示系統耦合協調度越強,It為耦合度,Tt為城市綜合評價指數,Tt=αG1+βG2+γG3,由于產業、人口、空間承載力3 個系統對城市的發展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因此設α=β=γ=1/3。當Dt值越大時,表明這 3 個系統的耦合協調度越高,在較高水平上相互促進,三者處于良性發展階段,反之則耦合協調水平越低,在較低水平上相互配合。依據本研究區數據和耦合協調度的大小,分為5 個階段,如表2 所示。同理,通過式(9)也可以得到“產業-人口”“人口-空間承載力”“產業-空間承載力”系統兩兩之間的耦合協調度,其函數表達式為:

表2 系統耦合協調度評價標準

當測算兩者之間的耦合協調度時,α、β、γ的值均為0.5。

3 結果與分析

3.1 發展水平分析

3.1.1 時間序列 通過陜西省產業、人口和空間承載力3 大系統各自發展水平進行對比分析(圖2)。產業發展水平在波動中有所降低,由2008 年0.439 3降低到2018 年0.372 8,總體降低了6.65%,劃分為2個階段:2008—2013 年,處于緩慢下降階段,下降幅度為4.69%,2013—2018 年處于波動中下降,下降幅度為5.72%。究其原因,首先,由于2008 年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商品需求市場造成嚴重沖擊,而陜西省作為中國西北地區經濟發展最快的省份,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持續影響下,陜西省產業發展受到較大影響,導致2008—2013 年陜西省產業發展處于緩慢下降階段。同時,2015 年,新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計劃》修訂后實施,由于生態環境治理使得陜西省一批污染企業被關停,第二產業占GDP比重增長率和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率有所降低,使產業發展水平出現下降。其次,隨著2017 年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鄉村旅游、鄉村新興產業的增加,導致陜西省城市剩余鄉村人口勞動力不斷地轉向農村,增加了第一產業從業人員人口比重和第一產業占地區GDP 比重,因此,產業結構發生了變化,二三產業從業人員人口比重和二三產業占地區GDP 比重有所降低,使陜西省產業發展水平在2018年出現了降低。在人口發展水平上,由2008 年的0.359 2 降 低 到 2018 年 的 0.350 8,總 體 降 低 了0.84%,下降幅度較小。但在2013 年和2016 年出現了2 次增長,出現此現象的原因可能是,隨著金融危機影響力的減弱,二三產業發展得到回升,使其從業人員增加,其次,2016 年,國家二胎政策的全面啟動,使得人口自然增長率和常住人口增加,人口發展水平提高。對于空間發展水平而言,發展指數在平穩增長,總體增長18.49%,平均每年增長1.687%,整體可以分為3 個階段,第一階段(2008—2012 年),增長幅度為8.04%,第二階段(2012—2015 年),增長幅度較低為1.18%,第三階段(2015—2018 年),增長幅度為9.27%,由此可以看出,隨著國家實力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以及環境治理的改善,陜西省城市空間承載力的水平也在持續增加。總體來看,產業綜合發展水平基本高于空間承載力和人口的綜合發展水平,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空間承載力發展水平在2018 年高于產業和人口發展水平,主要原因是鄉村振興戰略和陜西省對人口的調控,使產業和人口發展水平有所下降。

圖2 2008—2018 年陜西省產業、人口、空間承載力發展水平變化趨勢

3.1.2 空間特征 陜西省城市產業發展水平。如圖3 所示,2008—2018 年,除西安市和咸陽市產業發展水平少幅度增加外,陜西省大多數城市產業發展水平在波動中呈下降趨勢,其中以延安市下降幅度最高,為17.32%,以漢中市下降幅度最低,為0.62%。首先,西安市作為陜西省省會,是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業基地,亦是絲綢之路起點城市、“一帶一路”核心區,為打造國際化與西部中心城市,其發展力度與強度均高于其他城市,使得西安市產業發展水平得到較快的發展,而隨著西咸新區的持續發展,咸陽市產業發展水平得到提升。其次,由于陜西省產業結構高度化尚未完成,盡管整體上完成了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轉變的過程,但是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變還仍在繼續,二三產業的發展程度較低,因此,導致其余城市的產業發展水平指數在2008—2018 年呈下降趨勢。

圖3 陜西省城市產業發展水平

陜西省城市人口發展水平。人口發展水平總體上呈以西安市為中心的多極點分布狀態,如圖4 所示,2008—2018 年,西安市人口發展水平一直處于領先地位,人口發展水平上升14.14%,漢中市和安康市人口發展水平分別上升0.85%和8.63%,而其余城市人口發展水平在2018 年有所降低,以銅川市下降幅度最高,為9.22%,榆林市下降幅度最低,為0.30%,其余城市下降幅度均在2.0%~8.0%,下降幅度較小。出現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首先,寶雞市、銅川市、咸陽市、渭南市人口發展水平下降是由于大量人口向西安市聚集,常住人口比重有小幅度下降;其次,隨著2017 年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城市剩余勞動力逐漸轉向鄉村,二三產業從業人員比重出現小幅度下降,使得人口發展水平在2018 年出現降低。

圖4 陜西省城市人口發展水平

陜西省城市空間承載力發展水平。如圖5 所示,陜西省各城市空間承載力發展水平均處于增加趨勢。2008年以西安市空間承載力發展水平0.497 4最高,寶雞市0.271 6 次之,商洛市0.003 5 位于末尾,隨著城市建成區面積、污水處理率、人均公共設施用地占地面積等不斷增加,各城市的空間承載力發展水平都呈上升趨勢,提升幅度因城而異,整體來看,以西安市上升幅度最高,為43.29%,商洛市次之為27.42%,其余城市發展水平增幅較小,在5.0%~27.0%,2018 年西安市空間承載力發展水平0.930 3最高,咸陽市0.395 7 次之,商洛市0.277 7 最低。最重要原因是由于地形對城市空間的影響,西安市地處關中,又作為省會城市,地勢平坦,城市建成區面積不斷擴大,人均道路面積持續提升,使其空間發展水平增速較快。咸陽市緊鄰西安市,隨著西咸新區的不斷發展,空間承載力發展強度也逐步提高,污水處理率、人均道路面積、移動電話年末擁有數量等持續增加,使其空間承載力發展水平略高于其他城市。而商洛市地處陜南,地形地貌結構復雜,境內溝壑縱橫,其人均道路面積、建成區面積等低于其他城市,不利于空間的發展,空間承載力發展水平最低。

圖5 陜西省城市空間承載力發展水平

3.2 耦合協調度

3.2.1 綜合耦合協調度 通過綜合耦合協調度,如圖6 所示,陜西省城市產業、人口、空間承載力3 大系統之間的協調水平在小幅度波動中呈上升趨勢,總體上耦合協調水平在向良好協調發展,但仍未達到高級耦合協調程度。根據耦合協調類型劃分,2008—2018 年整體上處于勉強耦合和中級耦合2 種類型,且在2015 年和2018 年出現了耦合協調度指數下降的現象,和綜合發展水平基本吻合。整體上可以分為2 個階段,第一階段(2008—2015 年),在此階段,陜西省整體處于勉強耦合時期,協調水平得分為0.47~0.50,雖然2015 年耦合協調度指數出現了下降,但下降幅度較小;第二階段(2015—2018 年),協調水平得分為 0.49~0.51,2016 年和 2017 年處于中級耦合類型,2018 年耦合協調度指數下降,耦合協調類型降到勉強耦合階段。主要原因在于,2008 年暴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并持續影響下,導致失業率上升,產業和空間資源發展緩慢,雖然在國家和陜西省積極調整下得到緩解,但需要時間來穩定發展,因此在2008—2015 年這一階段協調水平處于勉強耦合時期。隨后,陜西省積極響應國家建設新型城鎮化、大力發展服務業、促進殘疾人就業等地方政策,二三產業占地區GDP 比值和從業人員比重不斷提升,城市行政區域面積和綠地面積逐漸擴大,使陜西省發展水平在2016—2017 年得到提升,整體處于中級耦合時期。而影響2018 年耦合協調指數下降的重要原因在于,2017 年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部分非農業從業人口轉向鄉村,導致產業結構失調,使得產業、人口、空間承載力3 大系統之間的耦合協調水平降低,處于勉強耦合階段。

圖6 2008—2018 年陜西省城市綜合耦合協調度變化趨勢

3.2.2 兩者之間耦合協調度 如圖7 所示,產業與人口耦合協調度在波動中下降,而人口與空間承載力、產業與空間承載力的耦合協調度在波動中呈上升趨勢。在2008—2017 年,產業與人口的耦合協調水平高于人口與空間承載力和產業與空間承載力的耦合協調水平,但產業與空間承載力的耦合協調水平指數增長速度略高于人口與空間承載力耦合協調水平的增長速度。2018 年,產業與空間承載力耦合協調水平高于人口與空間承載力和產業與人口耦合協調水平。通過觀察兩兩之間的耦合協調度可以發現,產業與人口的耦合協調水平基本高于產業與空間承載力、人口與空間承載力的協調水平,因此,產業結構是影響陜西省發展的重要因素和主要動力。主要原因在于陜西省是以6 大支柱型產業以及旅游業、服務業等發展為主,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和經濟的持續提高,第一產業的生產總值比重逐漸減小,二三產業從業人員比重和生產總值占比提高。同時,東部發達地區的制造業不斷向內地深入,使陜西省航空航天、軍工科技、新材料等重要產業得到穩定發展,帶動整體就業率與城市空間的發展,因此,產業結構發生變化影響了人口和空間承載力的變化,進而影響陜西省整體發展。

圖7 2008—2018 年陜西省城市產業、人口、空間承載力兩兩之間耦合協調度變化趨勢

3.2.3 綜合耦合協調度空間特征 對于陜西省各城市產業-人口-空間承載力耦合協調度而言,如圖8所示,西安市一直處于領先狀態。2008 年,西安市耦合協調度水平指數最高,處于中級耦合時期,寶雞市、咸陽市、銅川市、渭南市、榆林市、延安市、漢中市耦合協調水平指數較低,處于勉強耦合時期,安康市處于輕度失調時期,商洛市耦合協調水平指數最低,處于嚴重失調時期。出現此現象的原因主要是,西安市為省會城市,其產業、人口和空間承載力的發展水平均高于其他城市。寶雞市、咸陽市、銅川市、渭南市地處陜西關中平原地區,具有較為完備的基礎設施和空間發展水平。延安市、榆林市雖地處陜北,地形結構較為復雜,但有豐富的煤炭資源,促進了兩市的產業發展和經濟增長,同時也帶動了人口就業率。安康市和商洛市地處陜南,地形多以丘陵山地為主,空間發展有限,特別是商洛市,人口數量少,產業主要以農業為主,在第二三產業方面投入低,導致其耦合協調度處于嚴重失調階段。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人口數量的增加和城市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各城市的耦合協調水平均得到提高。2018 年,西安市仍保持最高水平地位,耦合協調指數有所提高,但仍處于中級耦合狀態,其余城市的耦合協調狀態有所變化,咸陽市、榆林市指數雖低于西安市,但耦合協調水平和西安市在同一等級,處于中級耦合階段,寶雞市、漢中市、安康市和商洛市的耦合協調指數有所提高,處于勉強耦合階段,而銅川市、延安市、渭南市耦合協調水平指數有所下降,但耦合協調水平仍處于勉強耦合階段。總體上看,陜西省7 個城市產業-人口-空間承載力耦合協調度水平增長幅度較小,3 個城市的耦合協調指數雖下降,但下降幅度較小,仍處于勉強耦合狀態,在此期間,西安市一直保持核心地位,并帶動周圍城市向良好趨勢發展。

圖8 2008 年和2018 年陜西省城市3 大系統耦合空間分布

3.2.4 各城市兩兩之間耦合協調度空間特征 表3進一步統計了陜西省各城市3 大系統兩兩之間耦合協調度變化情況。自2008 年以來,西安市兩者系統間的耦合協調度指數呈增加狀態,且均處于領先位置,其余各城市兩者系統間耦合協調度變化呈現以下特點。

表3 陜西省各城市產業、人口、空間承載力系統兩者之間耦合協調度變化情況

1)陜西省城市產業與人口系統間協調度非均衡性增加,以銅川市和延安市為代表。2008 年,西安市處于中級耦合階段,只有安康市和商洛市處于輕度失調階段,其余城市均處于勉強耦合階段;2018年,銅川市和延安市跌入輕度失調階段,發展水平整體偏低,表現出“中間大、兩頭小”的非均衡性發展特征。

2)陜西省城市產業與空間承載力系統間協調度失衡性降低,以安康市、商洛市為代表。2008 年,陜西省僅有西安市處于中級耦合,寶雞市、銅川市、咸陽市和渭南市處于勉強耦合時期,其余城市均處于輕度失調及以下(安康市和商洛市處于嚴重失調),發展水平整體偏低;2018 年,西安市耦合協調指數有所增加,仍處于中級耦合狀態,寶雞市、銅川市、咸陽市、漢中市和榆林市為勉強耦合階段,延安市、安康市和商洛市雖處于輕度失調狀態,但耦合協調指數不斷增加。

3)陜西省城市人口與空間承載力系統的耦合協調度穩步提升,以寶雞市、咸陽市和榆林市為代表。2008 年,西安市處于中級耦合狀態,除渭南市為勉強耦合外,其余城市均處于輕度失調及以下(商洛市和安康市處于嚴重失調);2018 年,西安市仍處于中級耦合階段,寶雞市、咸陽市和榆林市已經轉為勉強耦合狀態,渭南市耦合協調指數有所增加,但仍處于勉強耦合狀態,其余城市雖處于輕度失調,但耦合協調指數呈上升趨勢。

綜上所述,產業結構是影響陜西省城市產業-人口-空間承載力系統協調發展的主要因素,產業結構發展的不合理性,導致其系統發展水平低于人口與空間承載力系統發展水平,造成產業、人口、空間承載力系統發展的協同性不強。產業系統是主導動力,人口發展是最高目標,空間承載力系統是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而產業發展跟不上人口與空間承載力的發展速度時,將會導致3 者之間關系失衡,不利于城市協調發展。

4 小結與討論

4.1 小結

本研究利用耦合協調度的方法,對2008—2018年陜西省城市產業-人口-空間承載力3 大系統進行相關計算和分析,結論如下:

1)發展水平。從時間序列看,陜西省城市產業發展水平在波動中降低,人口發展水平變化較小,空間承載力發展水平穩步提升。從空間特征方面看,除西安市和咸陽市產業發展水平少幅度增加外,陜西省大多數城市產業發展水平在波動中呈下降趨勢;西安市人口發展水平一直處于領先地位,總體上呈以西安市為中心的多極點分布狀態;而陜西省各城市空間承載力發展水平均處于增加趨勢。

2)三者間耦合協調度。陜西省城市產業、人口、空間承載力3 大系統之間的協調水平在小幅度波動中呈上升趨勢,總體上耦合協調水平在向良好協調發展,但仍未達到高級耦合協調程度。整體分為2個階段,2008—2015 年處于勉強耦合階段,2016—2017 年處于中級耦合階段,由于2017 年鄉村振興戰略的影響,2018 年耦合協調指數有所下降,暫處于勉強耦合狀態。陜西省城市的耦合協調水平一直呈以西安市最高、其余城市向良好耦合階段發展的趨勢,但仍未達到高級耦合協調階段。

3)兩者間耦合協調度。整體上以西安市兩者之間耦合協調度最好,其余城市由失調逐漸轉為勉強耦合,2018 年部分城市耦合協調水平指數較2017 年有所降低,處于勉強耦合階段,而各城市3 大系統兩兩之間的耦合協調性逐漸由輕度失調轉為勉強耦合,由于產業結構發展的不合理性,其發展水平低于人口、空間承載力系統發展水平,導致3 者之間的協同性不強。

4.2 討論

本研究運用耦合協調度模型研究了2008—2018 年陜西省城市產業-人口-空間系統之間的耦合協調關系,3 者呈現出不同的變化趨勢,但就目前分析來看,產業系統是影響城市整體發展的主要因素,隨著產業結構轉換的不斷深入,產業發展水平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會相對有所增加。此時,地方政府需加大對產業結構的投資力度,使一二三產業的協調性達到最優,從而促進陜西省各城市的發展水平。對于耦合協調水平而言,陜西省整體上在目前階段暫時處于勉強耦合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各種因素的變化,3 大系統各自發展水平、整體耦合協調狀態與各城市兩兩之間耦合協調狀態都有可能發生改變,需要具體的數據來進行論證。由于數據的可獲取性,本研究獲取的數據年份跨度較小,為了讓結果反映的趨勢更加明顯直觀,故沒有考慮滯后性,下一步仍需深入探索產業-人口-空間承載力系統之間的關系研究,以探索尋找促進城市協調發展的著力點。

猜你喜歡
承載力水平發展
張水平作品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加強上下聯動 提升人大履職水平
人大建設(2019年12期)2019-05-21 02:55:32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CFRP-PCP板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彎承載力研究
耐火鋼圓鋼管混凝土柱耐火極限和承載力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汽車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潛艇極限承載力計算與分析
對受壓加勁板極限承載力計算方法的評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国产精品夜色|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 无码国产伊人| 九色视频一区| 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 国产精品19p|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碰| 中国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免费|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922 | 国产原创演绎剧情有字幕的|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大黄蕉| 原味小视频在线www国产| 国产免费好大好硬视频|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日本高清有码人妻| 午夜影院a级片| 国产色偷丝袜婷婷无码麻豆制服|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91国内外精品自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影院| 久爱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偷国产偷在线高清|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f| 亚洲天堂久久新|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在线色国产|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提莫|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综合五月天网|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色成人综合| 最新日本中文字幕|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欧美高清国产|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久久综合干| 欧美色综合网站| 91在线精品麻豆欧美在线|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色综合色国产热无码一| 欧美精品影院|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天堂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77美色| 狠狠五月天中文字幕|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侵犯无码网址在线观看|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日韩毛片免费视频| 免费播放毛片| 五月婷婷导航| 亚洲浓毛av| 五月婷婷导航|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剧情免费|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男女男免费视频网站国产| 日韩av在线直播| 狠狠色狠狠综合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av无码区| a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亚洲精品va在线|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全裸无码专区| 亚洲高清在线播放|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欧美成人A视频| 一级毛片视频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