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麗
山西白求恩醫院,山西 030032
鼻內鏡手術是鼻部相關疾病病人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但術后鼻腔填塞使病人鼻面部疼痛明顯[1-2]。相關資料指出,術后疼痛為急性疼痛,其可引起病人機體及情感嚴重不適,造成病人心理、生理等一系列變化,若未及時進行有效處理,可引起傷口感染、免疫力降低、代謝及循環系統異常等,增加術后并發癥風險,影響病人術后康復及預后[3-4]。故有效控制鼻部手術病人術后疼痛至關重要。藥物及非藥物鎮痛均為臨床疼痛控制的主要方法,其中藥物鎮痛起效快,持續時間較長,對術后疼痛的緩解作用明顯,但護理人員不具備藥物使用處方權,因此具有一定局限性;非藥物鎮痛護理干預可一定程度減輕病人疼痛,但疼痛緩解效果有限,且術后疼痛控制效果涉及治療藥物、方式等多個因素[5-6]。因此,本研究探討專職化護理干預在鼻部手術病人疼痛控制中的應用效果,以期為術后疼痛控制提供參考?,F報告如下。
1.1 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法,選取2018 年2 月—2020年12 月在我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住院的鼻部手術治療病人105 例進行調查。納入標準:①首次進行鼻內鏡手術治療者;②年齡≥18 歲;③術后鼻腔進行填塞處理;④認知正常,能夠配合完成問卷調查者。排除標準:①重要臟器疾病障礙者;②合并心臟病、高血壓、血液系統疾病病人;③其他非鼻部手術造成的疼痛。
1.2 護理干預
1.2.1 術前教育 根據病人鼻部病情具體情況,告知病人鼻部相關疾病的病因、治療方式、用藥情況、術后康復情況及圍術期并發癥等,并針對病人心理狀況進行心理疏導教育,減少病人對手術的恐懼、害怕及焦慮等負性心理,提高病人術中的依從性及配合度。
1.2.2 術后護理 ①鼻腔干預:術后指導病人取半坐臥位,調高床頭至50°,并密切觀察病人術后情況,囑病人術后禁止用力打噴嚏。同時在術后48 h 取出病人鼻腔填塞物,并對病人鼻腔中的積血及分泌物進行清除后,再使用藥物清洗鼻腔,確保鼻腔衛生,減少術后感染及炎癥等風險發生。②飲食及用藥指導:術后對病人飲食及用藥注意事項等進行教育,囑病人術后早期以流質或半流質食物為主,術后多飲水,并盡量多食用維生素、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同時注意禁止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止吸煙、飲酒等。
1.2.3 并發癥護理 術后根據病人恢復情況,指導病人適當下床活動,鼻部局部給予冷敷,降低術后出血情況,加快術后康復進程,并囑咐其減少咳嗽及打噴嚏次數,降低術后傷口感染等。
1.3 研究工具
1.3.1 一般資料調查表 由研究者在閱讀大量文獻的基礎上自行設計,主要包括病人性別、年齡、婚姻狀況、職業、文化程度、醫療費用支付方式、手術方式、鎮痛措施等。
1.3.2 休斯頓疼痛情況調查表(HPOI)[7]該量表由疼痛期望、疼痛經歷、疼痛對情緒的影響、疼痛對身體或日常生活的影響、對控制或減輕疼痛方法的滿意度及對控制疼痛教育的滿意度6 個子量表組成,共29 個條目,采用0~10 分評分,0 分為無痛,1~3 分為輕度疼痛,4~6 分為中度疼痛,≥7 分為重度疼痛。病人術后疼痛現狀以病人疼痛經歷總分評估,疼痛經歷子量表總分為30 分,包括目前感受到的疼痛程度、過去24 h感受到的最強烈的疼痛程度、過去24 h 疼痛一般程度,得分總和為疼痛現狀。量表條目的平均內容效度為0.976,Cronbach's α 系數為0.770。
1.3.3 焦慮自評量表[8]術后24 h 調查病人焦慮情況。該量表共20 個條目,將20 個條目的得分相加再乘以1.25 得到標準分,標準分<50 分無焦慮,50~59 分為輕度焦慮,60~69 分為中度焦慮,≥70 分為重度焦慮。該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824。
1.4 質量控制方法 采取紙質調查問卷進行調查,調查前取得醫院和科室的同意與配合,了解科室的工作模式和習慣,選取合適時間進行問卷集中發放。調查前向被調查人員說明研究目的、意義、注意事項等,取得被調查人員知情同意后自行填寫。調查中以自愿、匿名、保密等原則,并告知所有調查對象答案均無對錯之分,同時對于調查對象填寫過程中的疑問予以解答,并當場收回問卷,收回后核查問卷的完整性和準確性。本次研究共發出問卷108 份,回收有效問卷105 份,有效回收率為97.22%。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疼痛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及方差分析,應用逐步回歸法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確定影響病人疼痛控制的影響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鼻部手術病人一般資料 105 例鼻部手術病人中,男58 例,女47 例;年齡(46.41±10.81)歲。其他資料具體見表1。

表1 鼻部手術病人一般資料(n=105)
2.2 鼻部手術病人疼痛控制情況 術后24 h HPOI評分結果顯示,鼻部手術病人疼痛期望得分為(1.89±0.52)分,疼痛經歷得分為(4.68±1.11)分,疼痛對情緒的影響得分為(4.25±0.98)分,疼痛對身體或日常生活的影響得分為(4.12±0.86)分,對控制或減輕疼痛方法的滿意度得分為(5.16±1.06)分,對控制疼痛教育的滿意度得分為(5.48±0.23)分;病人疼痛經歷總分 為6~19(14.2±2.8)分,其 中 得 分15~19 分 占31.43%(33/105)。具體條目得分見表2。
表2 鼻部手術病人HPOI 評分情況(±s,n=105) 單位:分

表2 鼻部手術病人HPOI 評分情況(±s,n=105) 單位:分
子量表疼痛期望疼痛經歷疼痛對情緒的影響疼痛對身體或日常生活的影響對控制或減輕疼痛方法的滿意度對控制疼痛教育的滿意度條目疼痛的期望值經歷時希望疼痛降低目前感受到的疼痛程度過去24 h 感受到的最強烈的疼痛程度過去24 h 疼痛一般程度無助不受控制苦惱受挫害怕或緊張不得不依靠他人不想做任何事擔心疼痛不能移動不能進食不能照顧自己不能睡覺疼痛減輕護士對疼痛的護理作為一個疼痛病人所受到的關注程度醫生對疼痛的處理要求止痛藥或幫助時,護士的反應快慢為了幫助控制疼痛,從家人或朋友那兒受到的鼓勵因疼痛受到的照料用止痛藥控制疼痛教育使用非止痛藥的止痛方法止痛藥使用可能引起的副作用教育對疼痛變化及未緩解需告知護士的教育家人或朋友受到的關于疼痛及如何緩解疼痛的教育得分1.92±0.56 1.86±0.48 3.45±0.96 5.46±1.16 4.28±1.24 4.48±1.06 4.28±1.20 5.16±1.32 5.48±1.42 4.86±1.35 3.96±1.24 5.68±1.20 4.06±1.05 2.72±0.58 5.14±0.68 3.85±0.76 5.62±1.18 4.36±1.16 5.08±1.00 6.12±1.25 6.34±1.42 4.25±1.13 4.80±1.24 5.12±1.35 6.21±0.98 5.14±1.24 4.56±1.28 4.42±1.25 6.02±1.16
2.3 鼻部手術病人疼痛經歷總分與HPOI 各量表的 相關性(見表3)

表3 疼痛經歷總分與HPOI 各子量表的相關性
2.4 鼻部手術病人疼痛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見表4)
表4 鼻部手術病人疼痛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s) 單位:分

表4 鼻部手術病人疼痛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s) 單位:分
項目性別內容P男女統計值t=0.942 0.348年齡t=-0.824 0.412婚姻狀況F=0.371 0.691文化程度F=0.182 0.834職業18~45 歲46~78 歲未婚已婚喪偶/離異高中以下高中??萍耙陨蠈W生工人農民公職人員其他F=0.093 0.985病人是否為家庭主要經濟來源t=0.456 0.650醫療費用支付方式是否自費F=0.191 0.826手術方式醫保其他鼻竇手術鼻竇+鼻中隔手術t=-0.293 0.770鎮痛泵有無t=-4.703<0.001焦慮程度F=5.628 0.005填塞材料無/輕度中度重度納吸棉膨脹海綿例數58 47 62 43 37 56 12 28 36 41 11 35 28 18 13 69 36 27 72 6 30 75 41 64 80 15 10 59 46疼痛經歷總分14.6±3.2 14.0±3.3 13.8±4.2 14.5±4.4 14.6±3.2 14.0±3.4 14.4±3.5 14.0±3.5 14.5±3.2 14.2±3.4 14.3±3.2 14.5±3.5 13.8±3.6 14.2±3.4 13.9±3.2 14.4±4.2 14.0±4.4 14.2±2.6 14.5±2.7 14.0±2.9 14.0±4.6 14.3±4.8 13.0±2.1 15.4±2.8 13.8±2.0 14.6±2.6 16.2±3.1 13.2±2.6 14.8±3.2 t=-2.827 0.006
2.5 鼻部手術病人疼痛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鼻部手術病人疼痛經歷總分為因變量,以有無鎮痛泵、焦慮程度、填塞材料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表明,鎮痛泵、填塞材料進入分析模型,見表5。

表5 鼻部手術病人疼痛影響因素的多元回歸分析結果
3.1 鼻部手術病人疼痛控制現狀 鼻部手術后疼痛為臨床常見的急性疼痛,其術后疼痛主要來源于鼻腔填塞,發生率高,若未及時進行疼痛控制,可造成病人疼痛暈厥,甚至引發心腦血管風險,影響病人術后康復[9-10]。已有研究指出,傷害性疼痛刺激情況下,及時給予病人相關處理可有效緩解病人疼痛,減少機體炎癥介質的釋放,進一步降低有害介質在中樞神經釋放,從而改善病人睡眠質量,調節病人負性情緒,促進病人術后早期的康復治療及訓練[11-12]。專職化護理干預注重圍術期病人手術相關各方面的護理,且細節處理滿意度高,可有效提高護理質量[13]。本研究結果顯示,鼻部手術病人HPOI 評分中的疼痛期望得分為(1.89±0.52)分,疼痛經歷得分為(4.68±1.11)分,疼痛經歷總分為(14.2±2.8)分,其中15~19 分占31.43%。提示鼻部手術病人術后疼痛程度較高,專職化護理對鼻部手術病人術后疼痛控制具有一定效果。分析原因為:專職化護理干預是由專業護理人員進行護理,其專業化程度高,且護理操作相對規范,對術后并發癥的預防較為全面,因此可有效增加病人的認可及康復信心,減少病人焦慮、恐懼等情緒[14];且專職化護理中對術后病人給予正確的鼻腔清洗、用藥及術后進食指導,預防術后并發癥的同時緩解了病人疼痛癥狀,可以促進術后康復。專職化護理模式雖對鼻部手術病人術后疼痛具有一定的緩解效果,但本研究HPOI 評分顯示病人對疼痛控制滿意度不高,可能與護理人員不具備藥物使用處方權及疼痛管理認知不足有關,導致病人對術后鎮痛需求未及時滿足。因此,在術后疼痛控制方面還需進一步強化醫護人員的疼痛管理機制。
3.2 鼻部手術病人疼痛的影響因素 本研究結果顯示,鼻部手術病人有無使用鎮痛泵及填塞材料是其疼痛經歷總分的影響因素。鎮痛泵在臨床應用廣泛,其具有良好的鎮痛效果,可有效緩解病人術后疼痛,降低病人術后應激及炎癥反應,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因此對病人術后早期的康復具有促進作用[15-16]。但本研究中鎮痛泵使用病人疼痛經歷總分仍偏高,說明單一術后鎮痛方法難以達到預期效果,為術后護理提出了較大的挑戰。鼻內鏡手術易造成病人組織及神經末梢損傷,其創面愈合相對困難,術后早期易出現出血、粘連及創面感染等風險[17]。而填塞壓迫創面不僅可促進傷口愈合,而且可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但鼻腔填塞易造成病人術后疼痛,且不同填塞材料對創面造成的刺激及疼痛程度各異。相關研究指出,高膨脹海綿術后疼痛及滲血程度均高于可吸收材料填塞,且其術后需要鎮痛藥物的病人相應增多[14],可吸收材料填塞對鼻部手術病人術后疼痛的刺激較小[18]。
鼻部手術病人術后疼痛程度較高,而專職化護理對術后疼痛控制效果較好,但病人對術后疼痛控制的滿意度較低,而鎮痛泵的使用及鼻腔填塞方法均可影響病人術后疼痛,因此,針對鼻部手術病人術后疼痛可聯合使用多種疼痛控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