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皇島市政協 邢亞
人才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關系到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同時,經濟社會發展關鍵在于科技發展,其戰略基礎就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這不僅是優化產業結構的必要途徑,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吸引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對海港區在短時間內突破技術瓶頸、推動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20年,受新冠疫情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影響,海港區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巨大挑戰,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率由2019年的5.04%下降到2020年的2.47%?!笆奈濉笔侨娼ǔ尚】瞪鐣蟮牡谝粋€五年規劃,機遇與挑戰并存。海港區結合區域發展條件,總結發展經驗,提出在“十四五”時期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一流主城區,堅持“八大戰略”,打造“八個海港”,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堅持人才強區,激發創新動能。發展中以“五大工程”為抓手,通過規劃引領、項目拉動、健全功能、強化管理等途徑,為秦皇島建立“現代化國際化沿海強市、美麗港城”發揮主力軍作用。從戰略發展來看,人才資源尤其是新型知識型人才將為海港區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對海港區能否完成五年規劃目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海港區創新創業人才隊伍建設雖然取得較好成效,基本適應了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但與秦皇島主城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態勢相比,對照實現更大突破性的戰略要求,仍然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和挑戰。
(一)總量較小,結構不盡合理。海港區創新創業人才無論從學歷構成、專業技術水平還是專業技能上來看均不甚合理,高層次人才比重較小,不能滿足海港區經濟發展需求。海港區因缺乏在領域內或者國內外有突出貢獻的領軍人才,很難在發展中率先突破,取得領先優勢。創新創業人群中,低學歷占比較高,知識水平亟須進一步提高;人才專業技術結構縱比雖有完善,但橫比還有差距,文化水平高、技術能力強的創新創業人才比重偏低,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稀少。從專業結構來看,傳統型人才比例較大,創新性人才稀缺,使創新型企業發展動力不足。從年齡上看,創新創業人才年齡偏大,缺乏更加活躍的思維和源源不斷的動力,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創新的突破性。
(二)發展機制不完善。從人才領導機制看,雖然建立了人才發展的領導機制和管理機制,但運轉不夠成熟,職責錯位、功能虛位、制度落實不到位的問題依然存在。從人才培養開發機制看,訓需脫節、效率低下、效果甚微的情況較為突出,培養出的能獨當一面的創新創業人才很難滿足發展需要。從人才評價管理機制看,評價標準不完善、導向不明確、手段不先進的問題較為突出。從人才選拔任用機制看,執行政策不堅決、不全面,選人方式不靈活,晉升渠道缺乏多樣性,待遇落實不到位的問題仍然存在,給部分高學歷、高技術人才發揮才能制造了人為壁壘。從人才流動服務機制看,行政單位與事業單位,公職人員與企業人員,城市與農村等人才交流較少,身份壁壘較為突出。戶籍政策、創業政策、引進人才政策等完善不及時,不能滿足發展需要。加之普遍存在市場壁壘問題長時間得不到妥善處理,使海港區很難再擴大市場,增強經濟體量。從人才激勵保障機制看,要素分配難體現、激勵內容不到位、人才投入不足的問題較突出,有時使真正的人才物質得不到滿足,精神上得不到重視,很難與單位、與領導在工作中共振,在思想上共鳴。
(三)區域經濟發展環境吸容性不高。產業的發展層次和發展態勢直接決定著人才開發的層次、水平和速度。海港區傳統產業占比高,新興產業、科技含量高的產業占比明顯偏低,產業局限性較大,削弱了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吸引力,造成高層次人才短缺。吸納創新創業人才的載體不足,創新創業人才自我提高意識不強?,F有的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結構分布與海港區重點產業發展不盡匹配。從調研的情況來看,海港區創新創業人才的自身的技術優勢與當前海港區主要產業聯系性不足,科研成果投產率低。以北部工業區、臨港物流產業基地為例,創新型科技領軍人才和從事科技創新活動的人才短缺,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嚴重匱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占比較小,嚴重影響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沿海海港的興起與各類人才在秦皇島的會集相輔相成。未來區域之間的競爭將是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競爭,具體而言,創業氛圍、創新政策、融資環境、基地孵化等的發展與完善,將決定著區域未來的發展。
(一)實施“人才強區”戰略。進一步確立人才是“強區之基、競爭之本、轉型之要”的理念,把人才工程作為首要戰略和一號工程,以優先之舉強勢推進。實施“人才強區”戰略,要抓宏觀、制政策、重統籌、厚服務,全力建設人才高地,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研究經濟發展規律與人力資源的成長軌跡,堅持經濟和人才相互作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人才結構優化,最終實現經濟與人才發展的良性循環。在全區范圍內要形成尊重人才、珍惜人才、愛護人才、善待人才的良好氛圍,切實抓好黨政干部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和社會工作人才的隊伍建設,一手抓基礎人才的內部培養,一手抓外部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加快建設人才強區工程,積極打造人才特區,努力開創區域經濟社會和人才事業發展的新局面,讓海港區真正成為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的新天地。
(二)營造自主創新環境。要充分調動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和創新激情,帶動各類人才全身心投入到經濟社會建設主戰場,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要建立創新型科技發展區域,逐步形成智力優勢,不斷優化人才管理體系,為各類創業人員創造優質的發展環境。第一,創新引才政策。制定出臺適合海港區發展和能反映海港區特色的引才政策,避免機械地模仿、重蹈他人失敗的道路。從而提高區域引才的吸引力,增加創新創業人才的總量。充分吸引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和各類高層次人才的創新創業,使人才創業有機會、干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形成高層次人才集聚效應。第二,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幫助創新人才完成實現自我價值的目標,盡量滿足人才的需要,擴展人才發展空間,幫助創新人才和創新企業化解難題和風險。第三,建設創新創業團隊。緊緊圍繞海港區戰略產業的發展目標,堅持人才、項目、平臺、環境四位一體,加快推進創新團隊建設,著力構建“領軍人才+創新團隊”的培養模式。
(三)密切與高校院所合作。海港區是秦皇島市的主城區,區域內有燕山大學、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河北省水產研究所等高校院所,科技資源巨大。要充分利用好高效院所的人才優勢和引才的能力,擴大一般性創新創業人才的總量,提升整體素質。在對高技術水平和急缺人才的引入及使用上,要手段靈活、方法得當,留住人才、使用人才。通過高校、科研院所引進人才時,注重內容、變通形式,可以采用咨詢、兼職、項目合作、購買服務等形式為海港區發展助力增智。逐步打破地域和體制的限制,為全國乃至全世界高校及科研院所教學和科學研究提供環境支持,加強政府與高校、科研院所的溝通,通過新媒體、新技術擴展合作方式、擴大合作領域。在“人才強區”戰略中,海港區要主動加強與高校院所重點學科的共建與聯建,探尋創新技術轉移的模式和機制,力求形成區域內緊密的人才聯盟,加強在發展戰略、規劃、項目、學科、技術轉化、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合作。通過雙方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整合資源、優化體系、形成合力,推動經濟園區、高校在學術、技術、科研、產業等領域的協作。
(四)制定優惠扶植政策。海港區要打造沿海創新創業人才新高地,應充分發揮毗鄰京津的區位優勢,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以環渤海區域人才協作聯盟和京津冀人才合作框架協議為條件,在北部工業園區獨設人才聚集區,為人才落戶提供制度保障,通過政府補貼或者企業補助的方式,為人才住房、子女教育等提供便利條件,以實現人才聚集,激活發展內在動力,提智聚力,增強地區創新活力,推動海港區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以人才特區為中心,充分發揮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在打造海港經濟發展的增長極、新引擎,建設秦皇島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在建立和發展人才特區時,要不斷聚集能推動創新創業發展的有利要素,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創新網絡,要進一步明確人才發展的主攻方向和戰略重點,探索有效吸引和聚集高層次人才的新模式、新途徑,吸引和聚集一批海內外高層次人才來海港區創新創業。對于人才特區的重大科技專項、新興產業項目等,要優化資源整合,統籌使用資金,充分利用金融手段,為項目發展提供基本保障。對于高科技行業、環保行業,國家、省重點實驗室等重要行業和機構在土地審批、項目建設、稅收方面給予適當傾斜,聚力打造海港區的優勢新型產業。
(五)加強人才服務保障。構建創新創業人才高地,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創新創業的環境和機制,做到“尊重人才,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是致力于激發創新創業人才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其創造力以及增強其迎接挑戰、戰勝困難的毅力,既要注重人才引入、政策扶持,使人才進得來;又要切實關心、愛護他們的身心,使人才留得住。要充分調動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完善獎懲制度,設立獎勵基金,對為海港區建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給予適當獎勵;對利用便利條件謀私利,套取政府支持資金的要堅決打擊,嚴肅創業市場紀律,并列入失信人員名單以提高震懾力。逐步完善各項福利制度,保證創新創業人才的基本醫療、養老保險外,其他福利待遇不縮水。在制定和推進各項制度時,要與時俱進,隨時發現問題隨時修改,讓創新創業人才時刻感受到政府的關愛。建立終身學習制度,同步配套各項技術教育、職業教育,關注文體教育,塑造全方位、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人才。同時,對有突出貢獻或者巨大付出的人才和團隊,利用各種媒介,加大宣傳力度,樹立典型,激發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海港區奮力打造沿海一流主城區的任務和目標離不開人才,建設創新資源配置合理、創新管理體系高效、區域創新優勢明顯的沿海創新型主城區更離不開人才。只有優越的創新創業環境,才能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海港區“八個海港”的發展目標才有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有盼頭。要進一步統一思想、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真抓實干,加快人才隊伍建設,積極打造人才特區,努力開創海港區經濟社會和人才事業發展的新常態,讓秦皇島主城區真正成為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