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家圖書館 關月
2015年的《巴黎協定》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簽訂,加速了圖書館對環境可持續性認識的突破。圖書館界意識到環境社會的可持續性應成為圖書館事業的核心。可持續轉變促使綠色圖書館概念被重新定義,綠色圖書館獎項的評選機制也在2021年發生了新的變化。
本文通過收集IFLA官網和圖情出版公眾號的相關報道,結合文獻調研和網絡調研,詳細解讀2021年國際圖聯綠色圖書館獎的創新之處,并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視角,梳理2021年國際圖聯綠色圖書館獎獲獎圖書館及圖書館項目的實踐,以期為我國圖書館的綠色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指引。
隨著圖書館環境工作的深入開展和可持續理念的拓寬,原有的綠色圖書館定義已經不能滿足圖書館的發展需求,全新的綠色圖書館定義應運而生。綠色和可持續圖書館是囊括了環境、經濟和社會可持續性的圖書館。綠色和可持續的圖書館可以是任何規模,但它們應該有一個明確的可持續發展議程,包括:綠色建筑和設備;綠色辦公室原則;可持續經濟;可持續圖書館服務;社會可持續性;環境管理;以及對總體環境目標和計劃的承諾。
(一)全新的獎項設置。從2021年開始,國際圖聯綠色圖書館獎被分為兩個類別,即最佳綠色圖書館和最佳綠色圖書館項目。同時,還引入了一項特別表彰,以表揚和鼓勵圖書館以有限或少量預算創造較大的社會影響。
最佳綠色圖書館要盡可能全面地滿足綠色和可持續圖書館的要求,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工作應該涉及整個圖書館,不僅是努力減少自身碳足跡,還要提供綠色圖書館資源和服務,重點在于環境工作和社會參與的普遍性。而綠色圖書館項目是一個可持續的圖書館項目,在實施范圍、時間和預算上都受限制。該項目可能特定于圖書館運營的一個或多個領域,但它應該在推進環境和可持續目標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項目預算的大小不是決定性的,重點是項目中所做的環境工作。
(二)全新的入圍及評獎機制。盡管疫情在全球肆虐并給圖書館業界帶來巨大不利影響,但評審委員會還是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33份獎項申請。經過嚴格檢查后,只有準備妥當并遵循提交指南撰寫的申請才能入圍長名單。在長名單的基礎上,獨立的獎項評審委員會將進一步考察申報材料是否符合ENSULIB的目標、對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貢獻度、整體質量及通過網站等公開可視化程度以及與國際圖聯目標和價值觀的相關性。在綜合考量后,公布了候選名單即短名單。
2021年8月19日,虛擬世界圖書館與信息大會(WLIC)宣布了2021年國際圖聯綠色圖書館獎的最終獲獎者。獲得“綠色圖書館”類別一等獎的是加拿大的埃德蒙頓公共圖書館,澳大利亞的哈布森灣圖書館、我國的坪山圖書館和斯洛文尼亞的Ormo?圖書館獲得此類別的二等獎。芬蘭的奧盧市圖書館憑借“負責任的圖書館作為環保意識的推動者”項目摘得綠色圖書館項目類別的桂冠,而西班牙的RECIDA綠色圖書館網絡項目和美國薩拉托加泉、南阿迪朗達克圖書館系統的農場——圖書館項目獲得二等獎。古巴圖書館員協會維拉克拉拉分部的“BiblioVerde,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分享和學習空間”項目獲得了特別表彰。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已經成為綠色和可持續圖書館的要義所在,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貢獻度也已被列入綠色圖書館獎的評選標準。因此,以下將從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視角,總結歸納2021年綠色圖書館獎獲獎圖書館及圖書館項目的實踐與成績。
(一)將圖書館工作與《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緊密結合。奧盧市圖書館以“負責任的圖書館作為環保意識的推動者”項目獲得“綠色圖書館項目”獎。該項目的重點是制定《可持續圖書館2030路線圖》。路線圖包括四個主要目標:提高環境意識、減少環境影響、負責任的建設和為未來建設一個可持續的圖書館。編寫路線圖的核心是反映與圖書館運營相關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以及圖書館自身的生態承諾。
奧盧市圖書館從全部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中選取了與其工作目標吻合度最高的11項列入路線圖。例如,圖書館通過文獻的反復流通借閱、負責任的文獻采購和回收再利用及在建筑設施改造和運營中翻新再利用來實現“負責任的消費和生產”目標。通過在圖書館內捍衛全體公民的民主和平,運營和服務的決策依據其對全體讀者的影響做出以及圖書館的管理致力于可持續發展來實現“和平、正義與強大的機構”這一目標。將可持續發展滲透到圖書館日常工作的各個領域。
(二)積極參與氣候行動。氣候變化正波及全世界,這種影響不僅是當下,很可能會持續到未來。因此,人們必須盡快采取行動,改用可再生能源,并且采取一系列措施減少排放。
斯坦利A·米爾納圖書館是加拿大埃德蒙頓公共圖書館的旗艦分館,該項目的核心是創建一個能夠獲得LEED認證的可持續建筑物。在拆除過程中,回收和再利用盡可能多的現有材料,所用建筑材料中22%為回收再利用的。通過安裝新的高效設備、建筑控制裝置及更新建筑外墻結構,有效減少公共事業總體消耗。在采購新的建筑材料時,選用以館舍為中心800公里半徑內制造的并確保是低排放的材料。
斯洛文尼亞Ormo?圖書館沒有丟棄破舊的設備,而是通過當地的工匠將舊設備翻新。銷毀的文獻化漿后制成便箋紙供圖書館再利用。館區使用再生衛生紙。不整體丟棄舊電腦而是通過部分硬件更新的方式將舊電腦升級為新電腦。
(三)提供優質教育。“優質教育”即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讓全民終身享有學習機會。到2030年,確保所有進行學習的人都掌握可持續發展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古巴圖書館協會維拉克拉拉分部開發的Biblioverde項目開展的目的是使人們獲得有關都市農業、可持續園藝和環境保護的信息、技能和知識。其中最富新意的便是收集環境、可持續發展和負責任消費的信息資源,設計了三款信息包,擴大了專業文本的可用性。項目還創建了“科學圈”將信息與自然相結合,以有趣的方式,引導兒童搜索該主題的信息,并且通過身臨其境的觀察,使他們認識人類可能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及緩解方法。
(四)促進良好健康與福祉。“良好健康與福祉”是指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各年齡段所有人的福祉。世衛組織將健康定義為體格、精神與社會的完全健康狀態,而不僅僅是消除疾病。
南阿迪朗達克圖書館系統(SALS)、格倫斯福爾斯醫院和Comfort Food Community合作創建了農場—圖書館(Farm-2-Library)食品配送網絡。從當地農場收集農產品來減少食物浪費,并通過農村圖書館分發新鮮水果和蔬菜來解決食物短缺問題。當地圖書館以此為契機,吸引更多的居民走進圖書館,閱讀借閱文獻。同時,還組織了“可食用的”教育——烹飪技能講授交流和廢物拼裝再利用等活動,引導當地民眾珍惜糧食、愛護環境。
斯洛文尼亞Ormo?圖書館與當地健康學院協會合作。組織有資質的志愿者在天井指導讀者分組進行晨練。有規律和持續的戶外鍛煉,可以使人們增強體魄,擴大社交圈,對抗孤獨和抑郁。
(五)促進建設可持續城市和社區。當前,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鎮地區。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至65億人,即世界總人口的2/3。因此,城市和社區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坪山圖書館的設計突出了綠色社區理念。為了提高讀者在大自然中的閱讀興趣,設計師在圖書館東側設置了一個出口,與坪山中央公園相連。同時,為實現資源綜合利用最大化、能源消耗最小化,坪山圖書館與坪山美術館、坪山中央書城、坪山大劇院等周邊場館共享設備。
隨著環境信息的大量涌現,環境信息和環境知識的管理勢在必行。西班牙國家環境信息和文獻中心網絡(RECIDA)擁有138個機構成員,匯集、整合了文獻中心、圖書館、環境中心和自然保護區的資源。該網絡支持環境信息共享,促進信息獲取,鼓勵機構成員在可持續發展和環境意識領域開展交流,并促成合作。通過研討會、集體合作倡議和培訓等多種形式實現各中心間的協作。聯合培訓和研討會的主題涵蓋環境信息來源、同義詞庫、信息和知識的管理等各個方面。同時,還培訓環境信息管理和文件編制方面的專家。
(一)綠色圖書館是可持續建筑與實踐的典范。圖書館作為知識的提供者,應該通過自己的設計來充分展示綠色、可持續建筑的理念。在新建一座圖書館時,審慎選址,盡可能地將它建在公共交通便利的地方。在建設時,注意設置充電樁和自行車停車位,支持綠色出行。在現有建筑中采用先進技術及設備,最大限度地利用建筑物自身特點,減少空調和照明對能源的消耗。在改擴建時,盡可能重復使用、循環再利用。在選用新材料時,要充分考慮建筑材料在生產及運輸過程產生的碳足跡,將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綠色圖書館不僅是建筑和運營,館員的綠色實踐同樣至關重要。應鼓勵館員減少浪費,開展回收利用競賽等活動既能降低圖書館的成本,又能進一步利用圖書館的影響力,為公眾樹立綠色、可持續的榜樣。
(二)綠色圖書館是可持續信息素養的培育者。可持續發展素養是指擁有知識和技能,以倡導具有復原力的社會、經濟和環境系統。獲取信息是圖書館的核心,也是全世界圖書館員的核心價值。長期以來,許多圖書館注重綠色及可持續主題館藏的建設。然而,僅僅匯集與呈現這些信息是不夠的,正如《發展與信息獲取》報告所強調的,應該思考如何使獲取信息變得有意義。根據這一點,為了使查閱有效,綠色及可持續發展信息必須以適合用戶的形式提供,并且用戶自己必須能夠查找、應用和創建自己的綠色、可持續信息。核心是使用戶可以應用這些綠色、可持續發展信息改善個人生活,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從而提升生活品質。
除此以外,尤其應當重視培育兒童和青少年的可持續信息素養,以便在生命早期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習慣。在充分尊重不同階段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特點的基礎上,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寓教于樂的互動活動,增加可持續發展對他們的吸引力。
(三)綠色圖書館使可持續社會形成合力。要想達到社會、經濟和環境全面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共同努力的前提是建立共同的可持續發展價值觀和愿景。圖書館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社會教育職能,傳播可持續發展理念,使得各方都能意識到可持續發展關乎自身利益和長遠未來。同時,圖書館應積極行動,激發并凝聚各方可持續發展的力量。第一,圖書館與致力于可持續發展的企業合作,應用綠色可持續的技術和設備,并提供線上或線下的參觀講解,引導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第二,圖書館作為文獻信息中心,應積極與教育科研機構合作,建立網絡共享、整合可持續發展信息資源,助益可持續發展研究。第三,圖書館可以建立更廣泛的合作聯系,如與環境保護機構和民間組織聯合舉辦實踐活動,豐富可持續發展教育形式。第四,圖書館可搭建平臺,促成可持續發展經驗及成果在全社會的交流和學習。第五,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館員走出圖書館,走進社區、敬老院、特殊教育學校等,將可持續發展知識帶給包括弱勢群體在內的每位公民,確保每一位社會成員在可持續發展進程中都不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