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尤 琳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張麗鳳
世界從來不缺少自然美景野趣,也不缺奢華酒店,現代都市的喧囂紛擾讓人們期盼奔赴心中的遠方,享受回歸原始野趣的輕松與愜意。近年來“野奢酒店”風靡世界,正是人們對返璞歸真的極致向往。
馬家灣國際小鎮項目位于山西省臨汾市永和縣閣底鄉馬家灣村,馬家灣村與石家灣村、陰德河村、雨林村、園子溝村等相鄰,是由山西傳統民居建筑形式——窯洞組成的古村落(見圖1)。

1 窯洞形態分析
建筑與景觀設計秉承自然理念,生態優先,綠色織補。采用自然生態手法作為場地設計的基礎,保留場地自然綠色的基底,營造田園風光。順勢而為,功能植入,最大程度維持場地現狀,植入合適體量的配套建筑及功能設施,在最低程度干擾場地的前提下,完善景區配套,提升游覽和服務品質。利用鄉土樹種,發掘藥用植物價值,配合整體規劃理念,合理布局植物品種,既要考慮經濟合理性,又要滿足景觀風貌需求,依山就水,營造四季田園如畫的植物景致。秉承國際先進理念,保存現狀窯洞群落風貌布局,進行遺址價值詮釋和展示,豐富小鎮功能,提升整體價值定位,打造獨創文旅品牌效應(見圖2)。

2 項目背景與現狀
以黃土文化為核心,結合當地民俗特色,將地域和自然上的“野”與物質和精神上的“奢”相結合,淋漓盡致地表達天人合一的極致夢想(見圖3)。

3 設計理念
1)“野” 一方面是地域上的“野”,具有天然美景之地;另一方面是在酒店設計上的“野”,不僅粗獷野性,更與大自然完美統一,與城市酒店建筑截然不同。
2)“奢” 一方面是物質上的“奢”,打破山野之地物質匱乏的觀念,即使人跡罕至,也要擁有豪華舒適的物質享受;另一方面是精神上的“奢”,藝術、文明與自然完美結合,為居住者帶來獨特而難忘的度假體驗。
野奢酒店是新一波追求舒適和奢侈浪潮的開始,具備“野”與“奢”的極致對比碰撞和相互交融的特點,其將建筑與自然相結合,將荒野的美麗同奢華的享受結合在一起,如此反差的消費方式能夠滿足當代人追求時尚、刺激、個性、私密空間的需求。
1)建筑采光 將衛生間、廚房、書房、收納等空間設置在最里端,臥室、起居室和餐廳等均設置在窯洞窗口區域,擁有最多的自然采光,并在窯洞口部增設采光天窗,打破常規窯洞的固有印象。
2)使用功能 以貴賓入口玄關為中軸將動與靜分區布置,動區功能布置為生活會客區、會客書房、就餐區、廚房、客衛等功能空間;靜區功能布置為臥室、泡池區、休息區、衣櫥區、盥洗區、主衛等功能空間;圓形演奏區作為流線中島功能的同時極具儀式感(見圖4,5)。

4 室內平面布置

5 方案手繪
在黃土高原上最原始的窯洞村落創造最奢華的住宿條件:舒適大床、現代化衛浴、水療SPA、高品質餐飲、親切周到的服務等。當然,野奢不僅局限于棲居在桃花源式的層面,在內部配置上還應具有更豐富的內涵。
新藝術運動風格是流行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一種建筑、美術及實用藝術的風格,起源于比利時,以法國為中心,風靡歐洲大陸,體現了現代建筑室內設計中簡化與凈化的傾向。新藝術運動風格關注自然的神奇柔美,對清新生動的自然情趣有極大的興趣,注重在自然界尋求靈感,自然界中蜿蜒的纖柔曲線成為新藝術運動的主要標志,在這些形態各異的曲線中,往往可以感受到對生命的象征和喻義。
在該項目室內設計中,將新藝術運動風格與獨特的窯洞建筑相融合,給人以既熟悉又陌生的觀感,仿佛瞬間將人們帶入一個夢幻的世界。設計師希望在原始窯洞村落打造一個藝術館,而非具有明顯商業性質的酒店,賦予建筑當代設計以靈魂,讓其與自然產生對話,讓渴望放松身心的都市人循著自然的足跡,來這里過一種“向往的生活”(見圖6)。

6 設計意向
根據窯洞建筑自然采光獨有的特點,將現代設計與當地建造風格、材料有機融合。內部環境運用當地建筑材料,再輔以有機的建筑形態,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融,營造通透涼爽的休憩空間。設計師巧妙地采用古樸磚墻搭配古銅色窗框,舒緩的深色、奢華的紋理和水磨石地面,以及古銅、木材等材料為空間注入一種輕松的精致感(見圖7)。

7 室內設計方案1效果
新藝術運動風格后期裝飾開始變得純凈,大量采用直線和幾何形體,形成富有裝飾意味的直線風格。在設計手法上,窯洞特色的拱形窗采用古銅色金屬格柵,細密精致的現代工藝構造與國際化語言表達時尚品位,保證私密性的同時又使最美的景觀一覽無余,適合與最親密的人一起享受寧靜。將新藝術風格與窯洞建筑元素巧妙結合,打造出低調別致的美感,營造引人注目而又溫馨的環境。
該項目既有新藝術運動風格與當代野奢酒店的對話,又有后現代新中式風格,具有東方韻味的自然情趣,將野奢酒店的“奢”打造得精致優雅,集都市化與溫文爾雅于一身。
微水泥、天然石材的應用呼應窯洞原始的“野”;溫馨的木紋格柵、木板材料配以細膩的金屬收條,精致、內斂、極致的高品質感,體現與眾不同的“奢”(見圖8)。

8 室內設計方案2效果8a 客廳8b 餐廳8c 臥室
窯洞的冬暖夏涼古人就已清楚,明代陳繼儒所著的《銷夏部》中對古人利用天然洞穴的涼爽以避暑就多有記載。其中有一則說:“巨鹿金鄉山北有石洞口,清涼,深十余丈。內鑿四小閣,閣外一堂,陛高三尺,堂外兩門,門外兩大閣。石道長三十丈,闊十有六尺。世傳秦始皇避暑宮也。”說明古時窯洞也有宮殿的形制,用作避暑。
該項目采用山西傳統民居建筑形式——窯洞,依托地域獨有特點,融合“黃土文化”“民俗文化”與文脈,注重遺產理念和價值詮釋,打造獨創的文旅品牌。
項目名稱:山西省乾坤灣景區馬家灣國際小鎮設計(一期)
項目地點:山西省臨汾市永和縣閣底鄉馬家灣村
建筑設計: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室內設計: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室內設計團隊:張明杰、張麗鳳、張 繼、羅佳如、朱 鈺、孫華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