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吳窈窈
2017年2月5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提出:“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通過農業綜合開發、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等渠道開展試點示范”。由此可看出,國家高度重視田園綜合體的發展,隨著田園綜合體質量的提升和數量的增多,田園綜合體逐步成為今后新農村建設和發展的新趨勢。
作為一種現代綜合發展模式,田園綜合體主要是將當前大眾所感興趣的農業科技、農村環境、農耕活動、鄉村藝術及娛樂養生等內容結合起來的一種鄉村發展模式。田園綜合體的構建和發展真正重視農村農業產業的擴展與疊加,提高農村資源及農業產業的附加值,進一步拓寬和發展原有農業產業鏈,通過農旅結合助力農村發展,將原本的美麗鄉村打造成具有發展性的農村。當前我國已經成熟的田園綜合體具有如下特點。
1)農村資源集約化 設計源于生活,基于體驗式的田園綜合體景觀規劃設計需充分挖掘農村資源,在系統梳理農村已有自然資源及悠久文化資源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對現有資源及相關生產要素進行合理利用,真正實現集約化、規范化、科技化發展。
2)參與主體多樣化 在田園綜合體構建過程中,除政府參與外,需引導農民參與到田園綜合體的構建過程中,注重以多種策略引入企業共同構建田園綜合體,真正發揮大眾智慧,對已有資源進行整合、設計、開發和運營,打造高質量的田園綜合體。
3)多種產業融合化 田園綜合體的構建需依托產業的發展,具體產業結合已有農村資源開展,如文化創意產業、養生養老產業、互聯網農業及科教產業等,真正實現多種產業融合發展,方可促進田園綜合體的有效構建與發展。
4)農村體驗真實化 在基礎硬件設施完善的基礎上,真正重視大眾對田園綜合體的內在感受和情感,尤其對于在農村長大的城市人而言,真正讓他們沉浸式體驗到農村生產、生活,感受到一種親切與熱愛,以自然和農村為切入點,深度挖掘田園綜合體的價值。
1)景觀生態學理論 作為一門新興學科,景觀生態學學科特點是多學科交叉。從理論層面來說,景觀生態學理論主要是以整個景觀為對象,通過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與價值流在地球表層的傳輸和交換,運用生態系統原理和系統方法研究景觀結構與功能、景觀動態變化及相互作用機理,進一步研究景觀的美化格局、優化結構、合理利用和保護的學科。尤其對于田園綜合體的景觀規劃而言,真正在景觀生態學理論指導下進行設計,能夠提高田園綜合體的設計水平。
2)景觀美學理論 景觀美學是研究自然美的保護和加工,探討自然美的成因、特征、種類以及開發、利用和裝飾自然美的方法與途徑等的學科。景觀美學理論涉及范圍主要包括自然景觀、人工景觀和人文景觀。在田園綜合體景觀設計中,真正以景觀美學理論為指導,對農村的自然景觀、人工景觀和人文景觀進行設計能夠提高美感。
3)農旅融合發展理論 農旅融合發展理論主要是在考慮農村農業資源的基礎上,合理開發農村區域范圍之內的土地資源、鄉土資源和文化資源等,依托農旅結合、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產業格局促進農村發展的一種理論。從當前農旅發展現狀來看,農村休閑旅游、配套商業甚至旅游地產等均為農旅融合理論發展下的合理應用。
4)可持續發展理論 作為一種新型發展觀,可持續發展主要是以保護自然資源環境為基礎,以激勵經濟發展為條件,以改善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為目標的一種發展理論。從當前農村發展現狀來看,從最初的美麗鄉村建設到當前田園綜合體的普及,是可持續發展理論實踐應用的完美體現。新農村的發展和振興已經從最初重視人居環境、鄉村風貌的改善逐步向農村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及多產業融合發展轉變。
“三生”融合原則主要是農村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的原則。在基于體驗式的田園綜合體構建過程中,需要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促進生產,保障生活。
“三園”布局原則主要是集田園、家園、公園于一體進行景觀設計,在保護農民田園和家園的基礎上,構建具有休閑化、景觀化的公園,為農民提供更悠閑的活動空間。
“三合”發展原則主要是資源整合、功能復合和業態融合原則。在田園綜合體構建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規劃為先,運用工業化、生態化、標準化理念,高標準規劃,分步驟實施,開展資源整合;守住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積極探索發展農旅雙用農作物,主動開展創新產業模式,促進業態融合。
“三化”經營原則主要是以規模化經營、科技化提升、品牌化營銷等方式促進田園綜合體的構建,進一步推動田園的景觀化、高效化、經濟化,注重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統一。
基于體驗式的田園綜合體真正能夠讓大眾深度沉浸式體驗和享受農村生活,為提高田園綜合體的整體效果,研究結合大聯村實際特點,介紹基于體驗式的田園綜合體景觀規劃設計策略。
田園綜合體的構建是系統而復雜的過程,在對一個農村區域進行田園綜合體景觀設計之前,需對該區域進行深入而廣泛的走訪、勘察、調研和訪談,系統收集數據和信息,以此為田園綜合體景觀規劃設計提供參考。考察內容不僅包括該區域的地理位置、鄉土資源,而且需對交通、村落特點、產業狀況等進行評估。
大聯村是浙江省東陽市南市街道下轄行政村,地處浙江省中部,具有三山夾兩盆、兩盆涵兩江的地貌,地勢東高西低,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在大聯村田園綜合體景觀規劃設計之前,從交通、水系、產業情況和文化方面進行調研,根據情況進行現場測量,從而準確掌握當地狀況。
1)交通 東陽地處浙江省中部,甬金高速、諸永高速在境內交叉而過,為浙中交通樞紐,省道東永一線、二線貫穿全境,發達的交通為田園綜合體的構建提供交通保障。
2)水系 東陽市境內河流屬錢塘江水系,東陽江、南江主流走向為由東至西,羅溪自東向西貫穿大聯村。
3)產業 大聯村經商歷史悠久,1988年,大聯村內黃金地段開辟小商品市場、菜市場等,一年四季不停業,而后逐步成為有名的農村傳統集市,因此,大聯村很多村民以趕集銷售為生。除此之外,還有大型產業,如金路達皮具、東邦飾品、南溪塑膠等企業在浙江省內具有較高知名度。大聯村也非常重視電商發展。2021年11月,入選2021年浙江省電子商務示范村名單。
4)文化 東陽市是我國木線之鄉的發源地和東陽戲曲文化繁衍地,其竹雕、木雕有非常悠久的發展歷史,充分利用這些傳統文化構建田園綜合體,可賦予田園綜合體深厚的文化內涵。經過兩年調研,在充分了解大聯村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開始基于體驗式的田園綜合體景觀規劃設計。
科學分區是田園綜合體設計過程中需考慮的關鍵問題。田園綜合體作為承載農業文化內涵、教育、社會及休閑等功能的重要區域,主要包括農業生產區、農業景觀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農業科普教育及農事體驗區、鄉鎮休閑及鄉村度假區、產城一體服務配套區及衍生產業區等。但在具體田園綜合體設計過程中,多以農村區域的實際情況為切入點進行設計。設計人員結合大聯村區域實際情況,明確功能,科學規劃分區,分為果蔬種植體驗區、春種秋收生產區、濕地觀光休閑區、立體農業創意區和花海景觀游賞區等,通過合理分區,給大眾以沉浸式體驗(見圖1)。

1 大聯村共享田園規劃設計總平面
4.2.1 果蔬種植體驗區
大聯村果蔬種類十分豐富,在村民種植的基礎上設計出高質量的果樹種植體驗區,可讓城市大眾真正沉浸于體驗及采摘中。除此之外,還可通過農業研學、植物科普等構建集自然野趣和科普教育于一體的果樹種植體驗區。
4.2.2 春種秋收生產區
春種秋收生產區即農業生產區,農業生產區是村民勞作的主要區域。根據大聯村生產區的環境條件要求,在田園綜合體設計過程中需保留農田肌理,通過信息化、科技化、規范化發展,進一步優化田間路網和灌溉系統,大規模種植水稻。為提高大聯村綜合體的美感,原梯田采用水稻與油菜輪作方式,并引入中草藥類種植農業元素,選用“浙八味”藥材,進行規范化栽培、輪作,花開的時候,色彩斑斕,真正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打造獨具美感的環境,提升其觀賞價值(見圖2)。

2 大聯村春種秋收生產區2a 稻田課堂2b 觀察瞭望臺
4.2.3 濕地觀光休閑區
濕地觀光休閑區主要是依托大聯村的魚塘進行構建。設計人員在廣泛參考眾多區域觀光休閑區后,結合大聯村實際情況,在保留當前已有魚塘和道路的基礎上,進一步設置木棧道、觀景平臺。同時,在魚塘周邊種植水生植物,在提升景觀的同時,凈化水質,真正將魚塘與觀光、植物與環境結合,全面打造可游可觀、步移景異、動靜結合的休閑觀光濕地(見圖3)。除此之外,在大聯村田園綜合體設計中,特意設計了生態凈化池,以保護大聯村環境。

3 生態荷塘
4.2.4 立體農業創意區
立體農業創意區本質是生態循環農業與智慧農業發展的區域。立體農業創意區依托農業將創意與科技發展相結合,以進一步加快傳統農業向休閑農業的轉型,真正促進新型智慧農業生產方式的產生,推動生產、管理、效益智慧化發展。除此之外,規劃戶外拓展區域,為滿足兒童或青少年活動和游戲的需求,開發了稻田迷宮、童趣樂園及戶外營地等內容,獨具特色,深受大眾喜歡(見圖4)。

4 稻田迷宮
4.2.5 花海景觀游賞區
根據大聯村不同花種的花期規劃花海景觀游賞區,在設計規劃過程中,從“明確花海主題、深化景觀價值、優化觀景服務、拓展產業鏈條、延長旅游周期”5個層面,對花海景觀進行體驗化升級改造。
完善的配套服務是田園綜合體得以構建的基礎,在大聯村田園綜合體規劃設計中,特意設置了游客服務中心、衛生間、綠道驛站、標識系統等,完善的配套服務和設置提高了大眾在大聯村田園綜合體的舒適度和滿意度,對于促進口碑宣傳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田園綜合體在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人氣,人氣需要宣傳才得以匯聚,宣傳則依托有趣且獨具創意的主題活動才能開展。因此,在田園綜合體規劃設計過程中,依托區域特色進行主題活動的策劃設計也非常重要。
在大聯村,結合農作物資源、節點及花期等元素舉辦多樣主題活動,主題活動的舉辦要有創意性和延續性。如每年的3—4月,以體驗耕種為主要內容舉辦開鋤節,喚醒人們對土地和勞動的尊重;每年的7—9月,舉辦荷花節,以觀賞荷花、泛舟荷塘、剝蓮子大賽等方式讓大眾感受夏荷之美和大聯村的魅力;每年10—11月,為慶祝豐收,舉辦稻香節,以體驗秋收、品嘗稻香美食、體驗稻田迷宮、稻田騎行、稻香運動會等方式共同感受大聯村的秋收之喜。
除按節點舉行主題活動外,大聯村也將注重媒體宣傳,通過電視節目、權威報刊、短視頻等方式對主題活動進行宣傳,進一步擴大活動影響力,提高大聯村知名度。
田園綜合體的設計和構建能從根本上為城市居民提供一個可以放松、內心得以平靜的區域,其可最大限度縮小農村與城市的差距,打破城市、鄉村相互分離的壁壘,促進新農村建設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