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鈺
(太原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3)
黨的“十九大”會議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指出到2035年鄉村振興要取得決定性進展,其中一項任務是“鄉風文明達到新高度,鄉村治理體系更加完善;農村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宜居鄉村基本實現”。在此過程中,傳承發展提升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實現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環節。我國傳統村落由于其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以及物質文化遺產,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打下天然的優勢基礎。傳統村落作為自然與文化遺產的載體,在與鄉村振興戰略結合進行保護發展時,面臨許多問題,而我們則需要采取有效的研究方法發現并解決問題。
孝義市賈家莊村在2014年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賈家莊位于孝義市城西,村東北三里為孝義新城市中心,十里為孝義古城;南臨孝河,現開發為山西孝河濕地公園,與市內勝溪湖森林公園連片發展。村落西側為孝汾大道立交橋,東西長千余米,是連接孝義市與汾陽市的重要交通干線。
賈家莊古村由上街和后街兩大塊組成。1 500年以前形成村落和古驛道至今,空間格局沒有大的變化,擁有保存完好的省級文保單位元代三皇廟;市級文保單位郭家院、宋家院;歷史建筑上百處,還有保存完好的關帝廟和地藏王廟等古廟宇群,以及明清車馬大店13座。古驛道、古廟、古民居、古院落和13座車馬大店保存完好,屬于由古驛道串聯古院落的規劃格局。
SD法即語義差別法,也叫語義分析法,是在1957年最先被作為心理測定方法提出的。在之后的建筑學研究中,被發現可通過問卷調研的方法,將傳統的定性描述轉化為定量分析,用以指導建筑策劃或建筑后評價等實施方向。
通過查閱資料以及走訪游客和當地居民,選取出16對形容詞對賈家莊歷史文化街區空間感知進行描述,分別是溫暖—冰冷、柔和—硬朗、放松—緊張、熱鬧—安靜、整潔—雜亂、空間有序—空間無序、明亮—昏暗、豐富—單調、綠化程度高—綠化程度低、開敞—閉塞、寬松—擁擠、建筑體量適當—建筑體量不適當、協調—失調、歷史氛圍濃厚—歷史氛圍淡薄、古樸—現代、歷史遺跡保護好—歷史遺跡保護不好。評分采用7級量表,分別是非常、很、一般、居中、一般、很、非常,對應得分項為整數由3至-3。本次問卷通過網絡發放,將賈家莊歷史文化街區具有代表性的街道及建筑照片(見圖1)展示給調研對象并作答。此次問卷共發放50份,收回50份,問卷回收率100%,有效率100%。通過計算最終得分,得到對于賈家莊歷史文化街區空間感知調查分析SD圖(見圖2)。

圖1 賈家莊歷史文化街區典型街道及建筑

圖2 賈家莊歷史文化街區空間感知調查分析SD圖
問卷數據采用SPSS軟件進行分析。首先進行可靠性驗證,分析α信度系數,得到數據為0.876,大于0.800,表明問卷信度非常好,該問卷制定合理,可進行后續數據分析。對數據進行降維因子分析,可得到該問卷的效度分析,KMO值為0.768,大于0.700,說明該問卷效度較好,測驗分數可以反映出想要測量的特征。球形度檢驗Sig.值為0.000,小于0.001,說明該組數據適合進行多因子變量分析。
通過降維因子分析,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問卷16對形容詞的總方差解釋(見表1),有4項成分的初始特征值大于1,這4項成分的累計貢獻率達66.130%,說明可用這4項成分代替原有16項成分進行分析。同時得到正交旋轉成分矩陣如表2所示,結合總方差解釋,通過數據分析得到如下結果。

表1 解釋的總方差

表2 旋轉成分矩陣a
1)成分1中,整體貢獻率為36.785%,包含原因子的歷史氛圍濃厚、古樸、放松、協調、建筑體量適當、柔和,主要描述了歷史文化街區街道及建筑的形式體驗,將此項成分概括為形式因子。
2)成分2中,整體貢獻率為12.748%,包含原因子的熱鬧、豐富、綠化程度高及歷史遺跡保護好,主要描述在對歷史街區的保護及規劃發展程度,將此項成分概括為發展因子。
3)成分3中,整體貢獻率為9.036%,包含原因子的開敞、寬松、明亮、溫暖,主要描述了歷史街區帶給人的感官氛圍,將此項成分概括為氛圍因子。
4)成分4中,整體貢獻率為7.560%,包含原因子的整潔、空間有序,描述了歷史街區帶給體驗者的秩序感,將此項成分概括為秩序因子。
再次整理問卷調研結果,按因子分析結果分類,計算平均分,可得到賈家莊歷史文化街區空間感知調查分數,如表3所示。

表3 賈家莊歷史文化街區空間感知調查分數
形式因子平均分為1.19。在描述形式因子的形容詞對中,整體評分均較高。賈家莊歷史文化街區整體形制良好,在濃厚的歷史氛圍中,街區整體尺度及歷史建筑尺度均較為適當。古村整體布局層次分明,整個街區呈魚骨狀,由古驛道為主線串起整個街區散落的歷史建筑。古驛道寬4~8m,街道兩旁建筑大多為單層,局部為2層建筑,建筑高度3~10m,街巷高寬比在(1∶1)~(2∶1),空間感較均勻,在這一比例尺度下,人們既不會感到壓抑,又能欣賞到街道兩側建筑立面之美。
發展因子平均分為0.23。其中熱鬧—安靜因子得分為負值,表示賈家莊歷史文化街區整體環境較為安靜,同時也意味著游客較少,商業氛圍較淡薄,開發程度較淺。雖然豐富—單調因子分值為0.82,但街區的豐富程度是由不同時期的遺存歷史建筑相交織而呈現出來的,不同的歷史建筑帶給游客不同的感官體驗。但古驛道兩側商業形態較少,且大部分為滿足本地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業態,缺乏更有活力且可體現文化遺產的商業模式,缺乏對游客的吸引力。
同時街區內也缺少形式恰當的公共空間節點,無論是游客還是本地居民,具有延伸感的街道空間帶來的均為繼續向前的心理暗示。
綠化程度因子得分為-0.02,通過街區照片也可看到,該區域的綠化方式基本為行道樹,整個街區內并沒有小型的綠地公園,古驛道兩側也缺乏豐富的景觀設計。
氛圍因子平均分為0.85。賈家莊歷史文化街區整體形成較為開敞、寬松、明亮、溫暖的氛圍。較為正向的氛圍對游客有較好的吸引力。
秩序因子平均分為0.17。整潔因子與空間有序因子得分都較低,表明街區內秩序較差。從問卷所展示的圖片也可看到街區內建筑較為雜亂,混雜了各歷史時期的歷史建筑及現代建筑,古驛道兩側大多民居的建筑里面都未加修整,是導致秩序因子得分較低的根本原因。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賈家莊歷史文化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賈家莊婚俗、特色鮮明的皮影戲、剪紙藝術,以及省級重點文物三皇廟、老宅舊院及古地道等歷史古跡,發展特色文化產業的潛力巨大。同時可引入各類文化活動,開發各類文化體驗線路,吸引市區人流,增加街區的日常人流量。增加傳統手工藝體驗活動,在保護傳承非遺文化的同時帶活整個村落。
口袋公園不僅可解決街區內缺乏公共開放空間的問題,同時可提高街區整體綠化率。在古驛道轉折的空間及道路交叉口有很多小型空地,將這些空地加以活化改造,與街道“檐下”灰空間相結合,為村民及游客提供“小而美”的公共環境場所,是增加街區整體活力、提升空間品質行之有效的途徑。
修復特色肌理,對古驛道兩側建筑立面進行分類修復整治,恢復沿街歷史風貌景觀,按“保護、保留、整治、更新”原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形成具有整體性、連續性的歷史街區空間。在尊重歷史空間格局的基礎上,參考歷史資料及遺存,區別于“千城一面”的“旅游古街”,分批次對風貌較差的歷史建筑進行修復。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反映了鄉村振興戰略的豐富內涵。面對我國傳統村落及豐富的物質與非物質遺產,我們要做的不僅是保護更是利用,不僅是傳承更是創新。以發展促保護、以活化促發展,運用定量的分析數據佐證定性描述,希望以此為我國歷史文化村落的保護發展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