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洪智
(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人民醫院 鉛山 334500)
社區獲得性肺炎(CAP)為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是指患者在醫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實質炎癥,包括在社區感染而處于潛伏期,且在入院后潛伏期內發病的肺炎。該病的發生主要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所致,臨床癥狀包括咳嗽,伴或不伴有咳痰與胸痛,還可出現鼻炎樣癥狀或上呼吸道感染癥狀。該病如不能得到及時有效治療,隨著病情進展,可引起心肌損害,嚴重時甚至導致死亡,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抗生素是當前臨床用于治療CAP 的常用藥物,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病情。但隨著抗生素的濫用,疾病易產生耐藥性,增大治療難度。中醫認為臨床治療CAP 應以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為主。肺力咳膠囊由梧桐根、紅花龍膽等多味中藥制成,具有止咳平喘、清熱化痰之效,在支氣管炎等疾病的治療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3~4]。本研究選取CAP 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肺力咳膠囊輔助抗生素治療CAP 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醫院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8例CAP 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4例。觀察組男24例,女20例;年齡26~65歲,平均(43.13±3.18)歲;病程3~18 d,平均(9.92±2.20)d;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16例,中學16例,小學及以上12例;體質量指數21~29 kg/m2,平均(23.26±1.05)kg/m2。對照組男23例,女21例;年齡25~65歲,平均(42.69±3.25)歲;病程3~17 d,平均(9.79±2.23)d;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16例,中學17例,小學及以上11例;體質量指數21~29 kg/m2,平均(23.22±1.07)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CAP 診斷符合《中國成人CAP 診斷和治療指南(2016年版)》[5]中CAP 診斷標準;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能夠配合完成本研究。排除標準: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前已接受其他治療方案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物理降溫、補液、化痰、止咳等對癥治療措施。對照組常規采用抗生素進行治療,0.5 g 鹽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國藥準字H20173004)行靜脈滴注,1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肺力咳膠囊(國藥準字Z20025240)口服,2 粒/次,3 次/d。兩組均治療1 周。
1.3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治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胸部X 線片檢查顯示正常;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好轉,胸部X 線片檢查結果顯示陰影面積縮小80%~99%;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改善,胸部X 線片檢查結果顯示陰影面積縮小30%~79%;無效,患者病情無變化。治愈、顯效、有效之和計入總有效。(2)臨床癥狀恢復時間,包括發熱消退、咳嗽消失及肺啰音消失時間。(3)治療前后(治療1 周后)免疫功能。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9 ml,離心后取上層清液,采用散射比濁法測定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4)治療前后炎癥介質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患者血清中降鈣素原(PCT)、C 反應蛋白(CRP)水平,采用血液分析儀測定患者血清白細胞(WBC)水平。(5)治療前后生活質量,采用萊斯特咳嗽問卷(LCQ)評分,該問卷共包含3個方面,包括心理健康、生理狀況、社會功能。分值19~133 分,共19個條目,均采用1~7 分評分法,分數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好。(6)治療期間消化道癥狀、頭痛、皮疹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例(%)]
2.2 兩組臨床癥狀恢復時間對比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發熱消退、咳嗽消失及肺啰音消失時間均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恢復時間對比(d,±s)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恢復時間對比(d,±s)
?
2.3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對比 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觀察組免疫功能指標水平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對比(g/L,±s)

表3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對比(g/L,±s)
?
2.4 兩組炎癥介質水平對比 與對照組治療后相 比,觀察組炎癥介質水平均較低(P<0.05)。見表4。
表4 兩組炎癥介質水平對比(±s)

表4 兩組炎癥介質水平對比(±s)
?
2.5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觀察組LCQ 評分較高(P<0.05)。見表5。
表5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s)

表5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s)
?
2.6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治療期間發生消化道癥狀2例、頭痛1例、皮疹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09%(4/44);對照組治療期間發生消化道癥狀2例、皮疹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82%(3/44)。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55,P=0.694)。
CAP 作為發病率較高的院外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一種混合型感染性肺炎,可由多種細菌或病毒引起,當前臨床常采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6~7]。近年來,隨著生活環境的惡化,該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嚴重影響人們的生命質量。當前對于CAP 臨床通常采用抗生素治療,其中左氧氟沙星是較為常見的抗生素,具有較好的廣譜抗菌作用,能夠緩解CAP 患者的臨床癥狀。但隨著細菌病毒的耐藥株不斷變異增加,加之近年來抗生素的濫用,易形成耐藥性,致使單純應用抗生素療效不佳,影響患者預后康復[8]。
中醫認為CAP 屬于“風溫病”范疇,其病機在于內有蘊熱、外受溫邪,內外合邪,卒然而變。因此臨床治療應以解表清熱、宣通肺氣為主,以達到祛邪安正的目的[9~10]。本研究中,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較高,發熱消退、咳嗽消失、肺啰音消失時間均較短,治療后IgA、IgG、IgM 水平均較高,PCT、CRP、WBC 水平均較低,LCQ 評分較高,提示肺力咳膠囊輔助抗生素治療CAP 能夠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炎癥水平,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肺力咳膠囊是一種中成藥,主要由黃芩、前胡、百部、紅花龍膽、梧桐根、白花蛇舌草、紅管藥七味中藥制成。其中黃芩長于清上焦濕熱、瀉火解毒;梧桐根祛風除濕、益肺平喘;前胡降氣祛痰、宣散風熱;百部利于開泄肺氣、潤肺止咳;紅花龍膽清熱利濕、解毒;白花蛇舌草利濕通淋、清熱解毒作用;紅管疏風散熱、清熱解毒。諸藥共奏清熱解毒、止咳潤肺、降氣化痰之效。現代醫學表明上述中藥往往有多靶點作用,具有抗炎、清除氧自由基、改善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等作用[11~12]。IgM、IgA 和IgG 是血清免疫球蛋白,有抗菌、抗病毒作用,能有效反映免疫功能。當患者感染CAP 時,血清IgM、IgA 和IgG 水平會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而隨病情好轉,上述指標水平可逐漸恢復至正常。CRP、PCT、WBC 為臨床常用的炎癥介質,在生理狀態其含量較低。受到細菌、病毒感染等刺激,CAP 患者發病過程中,機體細胞可釋放大量炎癥介質,導致CRP、PCT、WBC 水平升高。而隨著病情好轉,上述炎癥介質水平逐漸降低至正常。因此血清IgM、IgA、IgG 及CRP、PCT、WBC 水平可分別反映CAP 患者的免疫功能與機體炎癥反應程度,同時可用于評估臨床療效。在抗生素治療的基礎上,聯合肺力咳膠囊治療CAP,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與炎癥介質水平,從而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中,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近,說明相較于單獨應用抗生素治療,加用肺力咳膠囊輔助治療社區性肺炎不僅能夠提升治療效果,同時還具有較好的用藥安全性。綜上所述,CAP 患者應用肺力咳膠囊輔助抗生素進行治療,能夠獲得較好療效,有利于縮短臨床癥狀恢復時間,改善免疫功能,降低炎癥水平,提升生活質量,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