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美劍 譚金龍 陳志剛
江西省上饒市人民醫院腫瘤二科,江西上饒 334000
乳腺癌是臨床常見女性惡性腫瘤,主要發生在患者乳腺腺上皮組織,多表現為乳頭腫塊、皮膚改變及乳頭溢乳等,其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及習慣的改變,乳腺癌的發病率顯著上升,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目前臨床治療多以化療藥物干預為主,雖可改善患者病情,但生存周期較短,因此積極探究合理且有效的化療藥物治療措施是目前臨床研究的重點。而卡培他濱是進行在臨床廣泛應用的一種口服制劑,屬于高效的抗腫瘤藥物,其本身無細胞毒性,口服后可由小腸吸收,并進入肝臟,充分發揮藥效活性,促使患者病情改善。因此,選取上饒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00 例老年晚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卡培他濱維持治療的效果。
選取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上饒市人民醫院腫瘤二科收治的老年完全三陰性乳腺癌患者100 例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50 例)和觀察組(50 例)。對照組中,年齡61~82 歲,平均(74.56±3.21)歲;體重45~63 kg,平均(53.26±3.21)kg;肝轉移18 例,骨轉移5 例,淋巴轉移9 例,肺轉移18例。觀察組中,年齡62~83 歲,平均(74.65±3.25)歲;體重43~62 kg,平均(53.22±3.42)kg;肝轉移17 例,骨轉移4 例,淋巴轉移10 例,肺轉移19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上饒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且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納入標準:①均經病理學、免疫組化確診,且存在肝、肺、骨等遠處轉移;②依從性良好,自愿積極配合完成實驗;③意識清晰,溝通、閱讀理解能力正常;④年齡、體重等基礎資料完善。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重要臟器功能缺損疾病者;②患有其他惡性腫瘤及心腦血管疾病者;③合并肺結核等傳染性疾病者;④有精神疾病、智力障礙及溝通障礙者;⑤對本次實驗藥物過敏者;⑥臨床資料缺損或丟失者。
對照組接受多西他賽(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092;生產批號:2016-6-11;規格:0.5 ml∶20 mg)+多柔比星(海正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1980;生產批號:2016-6-28;規格:10 mg×5 瓶/盒)+環磷酰胺(通化茂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6738;生產批號:2016-6-18;規格:50 mg×120 片)治療,3 周為1 個療程,連續治療3 個療程。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卡培他濱治療(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3024;生產批號:2016-6-23;規格:0.5 g 12 片),250 mg/(m·d),2次/d,治療2 周后停藥1 周,3 周為1 個療程,連續治療3 個療程。
①療效判定:經治療患者病灶完全消失,或6 個月后隨訪未發現復發和腫瘤轉移情況為完全緩解;經治療患者腫瘤最大直徑之和縮小>30%,或6 個月后隨訪未發現復發和腫瘤轉移情況為部分緩解;經治療患者病情未達到完全緩解及部分緩解標準,其腫瘤直徑縮小≤30%,或腫瘤直徑增大≤20%為穩定;經治療患者腫瘤直徑擴展,且增長幅度>20%,或出現新的病灶為進展。總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例數/總例數×100%。②記錄比較兩組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治療后到腫瘤發生進展或死亡之間的時間)與中位生存期。③不良反應:包括患者惡心、白細胞下降、腹瀉、手足綜合征、骨髓抑制的發生情況。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療效的比較[n(%)]
觀察組的無進展生存期與中位生存期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無進展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的比較(月,±s)
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的比較[n(%)]
乳腺癌是常發于女性人群的惡性腫瘤,若患者表皮生長因子、孕激素及雌激素受體三者均為陰性則稱作三陰性乳腺癌,占乳腺癌患者的15%~20%,其侵襲性較高、易轉移,具有較高的侵襲性、組織分級較差、易轉移等特點,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其生活壓力也隨之不斷增加,臨床乳腺癌的發病率顯著上升,已成為女性人群死亡的主要腫瘤類型,其病癥常以皮膚改變、腋窩淋巴結腫大及乳頭腫塊為主,對女性心理及生理有嚴重的負面影響。隨著臨床醫療的不斷發展,針對三陰性乳腺癌治療的方法多樣,常以手術結合化療或放療的方法治療,雖可顯著改善患者病情,但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損傷,甚至導致肢體活動功能受限,且有很高的復發率及轉移率,其效果不佳。而卡培他濱是一種新型的氟尿嘧啶抗腫瘤藥物,經口服后進入人體后可使胸腺嘧啶磷酸酯酶轉化為氟尿嘧啶,且腫瘤組織中的胸腺嘧啶磷酸酯酶含量較多,可有效加強藥物的轉化作用,繼而達到顯著的抗腫瘤作用,且該藥物對正常組織的損傷較小,維持治療給藥方便,屬于一種理想性的靶向化療藥物。同時,卡培他濱可通過選擇性的在腫瘤細胞內聚集,有效殺滅腫瘤細胞,靶向作用較強。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無進展生存期與中位生存期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加用卡培他濱治療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穩定患者病情,延長患者生存周期。在雷香菊研究中,以82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為單純聯合方案化療,觀察組為聯合方案化療后口服卡培他濱維持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56.10%高于對照組的34.15%,無進展生存期為8.14 個月長于對照組的4.53 個月 (P<0.05),提示卡培他濱維持治療的效果理想,有效延緩腫瘤進展,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化療雖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但該類患者的緩解期較短,且患者耐受性較差,化療帶來的副作用嚴重影響患者治療效果,且一旦停止化療,病情會快速進展,治療效果并不理想,而卡培他濱口服后,會被腸道快速吸收,可在酶聯反應中逐漸轉化為5-氟尿嘧啶,促使胸腺嘧啶磷酸化酶催化,繼而提高其水平發揮顯著的選擇性殺傷腫瘤細胞的作用,且具有較高的靶向性,不會對患者正常細胞造成損傷,有良好的抗腫瘤活動效果,顯著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且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卡培他濱維持治療的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性較高。在瞿凱泉研究中,以50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結果證實采用卡培他濱維持治療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占比為(4.00%)低于參照組的(28.00%),可見經卡培他濱維持治療可有效減少惡心、骨髓抑制劑等不良反應發生,其安全性顯著,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通過研究分析,采用卡培他濱維持治療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延長患者生存周期,延緩腫瘤進展,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大范圍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