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瓊 陳小華
湖南省婁底市中心醫院藥劑科,湖南婁底 417000
近年來隨著臨床醫藥行業飛速發展,藥物品種也快速增加,現階段因不合理用藥所致的藥物性損害成為了致死因素之一,引起了醫療行業重視。根據相關調查研究資料顯示,全世界1/3 死亡病例的死因非疾病本身,而系不合理用藥。我國每年因藥物不良反應所致的死亡人數在250 萬以上,重復給藥、臨床診斷與用藥不符、超劑量給藥、配伍不當以及用法不適宜等不合理用藥除了帶給患者身心痛苦、導致住院或住院時間延長外,甚至還會導致死亡。而研究調查顯示,導致住院的藥物不良反應(adverse drug reaction,ADR)60%以上是可預防的。處方前置審核系統能夠綜合考慮醫院各個專科的用藥規則與患者精準用藥的需求,與用藥管理系統深度集成,結合患者的疾病診斷、患者體重、體表面積、藥物過敏史、檢驗指標等各項信息,“瞬間”對處方及醫囑進行全方位評判。然后,憑借“智能的頭腦”對常規審核項如適應證、用藥劑量、禁忌證、藥物相互作用等進行合理性審核,實現對處方個性化安全風險提示與合理用藥的自動審核。因而本研究主要針對門急診處方前置審核系統在保障患者用藥安全中的作用進行探討,以期為門急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合理的藥物處方,優化其用藥效果。
隨機抽取2021年10月至11月婁底市中心醫院(以下簡稱“本院”)未實施處方前置審核系統的1200 張門急診處方(門診800 張,急診400 張)為對照組,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實施處方前置審核系統的1200 張處方(門診800 張,急診400張)為研究組。抽取方式:門診選取兒科、婦科、消化內科、心內科、神經內科、骨外科、耳鼻喉、精神科8 個科室,每月每個科室隨機抽取1 名醫生的50 張處方;急診選取急診內科和急診外科2 個科室,每月每個科室隨機抽取2 名醫生的50 張處方。納入標準:①所有處方均來源于本院急診與門診處方;②研究中的處方均為本院開方開藥。排除標準:①外院處方;②來本院抄方開藥,或開方未取藥。
對照組處方實施常規管理,具體為:醫師處方開出后,由藥師進行人工審核,一旦發現問題,則與醫師進行聯系返回。
研究組處方實施處方前置審核系統,具體為:①成立處方審核小組。選擇經驗豐富、學歷及資歷高的審方藥師成立處方審核小組,依據國家藥品管理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與技術規范性文件,制定審方規則,錄入規則庫;按專科劃分完成相關門急診的處方點評,定期將點評結果與臨床科室醫師溝通,對治療方式進行討論,探討與交流各種疾病與藥物特點,積極地參與到臨床實踐中,對在溝通中雙方共同認為的,并在已有規則庫中不合理的或不完善的內容,經溝通后確定合理的藥物“適應證”“用法用量”“給藥途徑”“臨床診斷與用藥不符”及“相互作用”等規則,由臨床科室書寫申請表,經本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討論批準并備案后,由專人將這些精細化規則維護入規則庫中。對于審核小組成員的實踐與理論知識等進行定期考核。②具體流程。設置1、2、3、4、5、6、7、8 共8 個等級,旨在避免不合理處方。具體流程為:當醫生在開具處方后,系統則根據規則庫內的相關規則自動審核處方,如果處方合理,醫生工作站則可將處方保存并直接進入收費處繳費以及窗口發藥;反之則會于醫生工作端提醒醫生,系統會剛性攔截超過藥物治療極量以及禁忌癥等系統設置為“8”級處方問題,醫生便只能選擇“返回修改”選項對處方進行修改,直至處方修改合理后便可保存。醫生針對診斷與用藥不符、用法用量錯誤、重復給藥以及相互作用等系統設置為“5”“6”“7”等級處方問題,可選擇“發送審方”或者“返回修改”選項對處方進行提交并保存。如果醫生選擇“發送審方”,則該系統便會直接將問題處方發送至審方藥師的工作端,在規定的時間內,藥師可復審該處方。如果藥師認為其處方合理,則不需要予以處方干預,選擇“通過”即可,醫生再選擇“繼續保存”即可保存;如果新的臨床規范或指南中已有涉及,而本規則庫中暫時未錄入,也未經本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通過的規則,藥師可以選擇“藥師同意雙簽”,醫生可以選擇“再次簽名保存”,即可保存成功;反之,進入“醫生/藥師實時交流”界面,處方醫生與審方藥師實時溝通,直至醫生修改到藥師認為處方合理后方可將處方予以保存。“4”級及以下等級處方問題,系統會有溫馨提示,醫生可以選擇“繼續保存”或“返回修改”。③管理知識庫。建立規則庫后,處方審核小組需根據醫療水平以及藥物治療方案實時更新相關規則,防止處方紕漏的發生。
對兩組處方合格率進行判斷,排除不規范處方(書寫不規范)、不適宜處方(藥物種類不適宜規范)、超常處方(超出藥物常規應用規范)為合格處方;計算異常處方返回修改干預成功率,為藥師成功干預率。
研究組急診處方合格率、門診處方合格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急診和門診均無超常處方(表1~2)。
表1 兩組急診處方合格率的比較[n(%)]
表2 兩組門診處方合格率的比較[n(%)]
研究組門診異常處方共有16 張,急診異常處方共有35 張;對照組門診異常處方共有30 張,急診異常處方共有55 張。研究組門診藥師干預成功率為93.75%(15/16),對照組門診藥師干預成功率為66.67%(20/30),研究組門診藥師干預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4.207,P<0.05)。研究組急診藥師干預成功率為91.43%(32/35),對照組急診藥師干預成功率為70.91%(35/55),研究組急診藥師干預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5.408,P<0.05)。
門急診處方審核效果直接影響到患者用藥安全,國家相關規范之中明文指出,醫療機構所有臨床處方均需要接受藥師審核,后續才可進入收費、調配環節,未接受審核或是審核不成功處方不得臨床中使用。處方審核第一責任人為藥師,這也就表明當前對處方進行前置審核是一項硬性要求,藥師對處方進行審核是確保患者用藥安全的重要屏障。人工進行處方審核,處方審核量大,審核項多,藥品使用信息復雜,對藥師的挑戰巨大。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院內結合藥師處方審核相關規則,對處方前置審核系統進行制訂與實施,希望借此提高臨床處方審核效果,確保患者的用藥安全。
處方前置審核系統引入藥品管控,將處方審核前移,可以有效地減少患者就診的藥品花費、降低醫院的藥占比,提高處方合格率,促進臨床合理用藥,優勢明顯。之前醫生開出處方,患者憑處方去藥房取藥,如若出現處方用藥錯誤或不合理情況,患者往往需要自行到繳費窗口退費,請醫生重新修改處方,再排隊進行二次繳費并取藥。在這個過程中,患者耗費時間和精力,更重要的是,如果處方用藥錯誤或不合理沒被發現,給患者帶來的傷害不可估量。處方前置審核系統則會自動攔截不合理處方,所有問題處方都需經藥師審核通過后方可生成打印、繳費取藥,不僅將用藥安全隱患扼殺在萌芽中,而且降低了患者的用藥費用,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患者不用再為修改處方來回奔波,就醫體驗大大提升。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門急診處方合格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門急診實施處方前置審核系統對處方合格率有明確影響。處方前置審核系統實施前,首先需要選擇院內經驗豐富的藥師成立處方審核小組,接受專業教學與培訓,對相關藥物指南等進行學習,定期接受考核,對處方前置審核系統進行維護,以確保系統正常有效實施。而后處方前置審核系統通過設立不同等級,對臨床醫師所開出處方進行審核。系統會自動對處方進行審核與反饋,一旦出現不合格處方會進行攔截,醫生需要對處方進行重新審核與修改,重新修改的問題處方會發送至藥師處,對其進行二次審核,并通過雙方溝通,確保處方中各項藥物的合理使用,最終有效提高處方合格率。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門急診藥師干預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門急診實施處方前置審核系統有助于提高藥師對處方的干預成功率。以往處方審核多是藥師進行審查,工作壓力較大,容易出現紕漏,隨著處方前置審核系統的實施,系統對醫師發放處方按照系統規則庫、知識庫的內容進行審核,極大減少了藥師繁瑣重復的工作,緩解其工作壓力的同時,確保了工作效率以及質量,且系統對問題處方進行返回后,醫師、藥師均會進行二次審核與修改,從而提升了雙方干預成功率。且處方前置審核系統的實施,可以減少患者在處方醫師、藥師之間不斷往返的可能性,避免處方修改流程過于繁瑣,對患者用藥造成困難,確保患者順利取藥治療,在保障用藥安全的同時,提高患者對相關服務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門急診實施處方前置審核系統,可提高藥師對處方的干預成功率,提高處方合格率,保障患者用藥安全,具有一定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