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婷 周其珍 周雯穎
1.江西省九江市中醫醫院骨科,江西九江 332000;2.江西省九江市中醫醫院血液凈化室二部,江西九江 332000;3.江西省九江市中醫醫院骨傷5 科,江西九江 332000
髖關節置換術(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 療股骨頭壞死、股骨頸骨折等各類髖部疾病的常用手段,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維持關節活動度和穩定性。但手術屬于侵入性操作,術中假體植入、麻醉等會對機體產生疼痛刺激,術后患者易產生恐懼回避信念,導致恐動癥發生。加之老年患者身體各項機能衰退,術后長時間臥床易引發深靜脈血栓、壓瘡等并發癥,加重患者身心痛苦和經濟負擔,不利于髖關節功能康復。因此,加強對老年THA 患者科學管理以減輕其恐動癥狀尤為重要。恐動癥早期活動管理方案以患者為中心,進一步優化早期活動方案,為患者提供針對性認知教育與活動支持。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在老年THA 患者中采取恐動癥早期活動管理方案的應用效果。
選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九江市中醫醫院收治的THA 術后恐動癥患者60 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0 例)和觀察組(30 例)。觀察組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齡60~79歲,平均(68.92±2.34)歲;疾病類型:股骨頭壞死12 例,股骨頸骨折15 例,其他3 例。對照組中,男18 例,女12例;年齡60~81 歲,平均(68.95±2.31)歲;疾病類型:股骨頭壞死12 例,股骨頸骨折16 例,其他2 例。兩組患者年齡、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九江市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通過(倫理批號:JJSZYYY-YXLL-20210103),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書。納入標準:①均接受THA 手術治療;②年齡≥60 歲。排除標準:①伴嚴重心肺疾病;②平衡、移動和步態等方面有損害;③病案資料不全。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包括發放宣傳手冊,講解THA 手術治療目的和注意事項;發現異常病情波動立即對癥處理;術后按照康復常規指導患者指導功能鍛煉。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恐動癥早期活動管理方案,具體如下。(1)健康教育。加強與患者深入交流,了解其對疾病、疼痛和術后早期活動的認知,分析引起患者恐懼的心理社會因素,講解術后早期活動的優點和重要性,分享克服恐動癥成功案例。(2)疼痛管理。采用疼痛評估量表評價患者疼痛,評分≤3 分者,指導患者采用聽輕音樂、看趣味電視節目等方式,分散對疼痛注意力;評分>4 分者,遵醫囑采用適量止痛藥,密切觀察用藥不良反應,依據評分結果及時調整藥量。(3)早期活動。①手術當天,指導家屬按摩患側肢體,待患者麻醉消失后行踝泵活動,5~10 min/次,3~4 次/d;②術后第1 天,除繼續踝泵運動外,指導患者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放松練習,10~15 min/次,1~2 次/d;③術后第3~5 天,協助患者床邊坐立30 min,若坐位無頭暈等不適,協助患者用助行器站立;④術后第6 天。協助患者逐步練習行走,運動時注意動作柔和、循序漸進,出現異常立即停止。兩組患者均持續護理至患者出院,并隨訪至術后3 個月。
比較兩組患者的恐動癥水平、疼痛情況、術后康復情況、髖關節功能和并發癥總發生率。①護理前后采用恐動癥評估簡表 (tampa scale of kinesiophobia,TSK)評估患者恐動癥水平,包括害怕會意外傷到自己、疼痛總是意味著身體受到了傷害、人們對我的健康狀態不夠關注等11 個條目,采用1~4 分評分法,總分11~44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恐動癥水平越高。②護理前后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對患者疼痛情況進行評價,以0~10 的數字表示疼痛程度,0 表示無痛,10 表示重度疼痛,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重。③統計兩組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④護理前和術后3 個月時采用哈里斯髖關節評分量表(Harris hip score,HHS)評價髖關節功能,包括關節活動度(5 分)、疼痛(44 分)、功能性活動(47 分)和畸形(4分)4 個維度,總分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髖關節功能恢復越好。⑤統計兩組患者壓瘡、下肢深靜脈血栓、墜積性肺炎、假體脫位等并發癥總發生率。

兩組患者護理前TSK、V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護理后TSK、VAS 評分均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護理后TSK、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TSK、VAS 評分的比較(分,±s)
觀察組術后首次下床活動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康復情況的比較(±s)
兩組患者術前HH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3 個月HHS 評分均高于術前,且觀察組術后3 個月HHS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HHS 評分的比較(分,±s)
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兩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的比較[n(%)]
老年THA 患者因手術創傷、疾病疼痛,致疼痛敏感性增強,而對身體活動或運動產生過度、非理性恐懼,恐動癥會導致患者產生逃避行為,不利于術后肢體功能康復。常規護理以疾病恢復為重點,缺乏對患者恐動癥狀的關注和護理,難以充分調動患者早期活動積極性,康復效果較不理想。
恐動癥早期活動管理方案依據患者病情和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活動方案,給予患者早期、針對性活動指導。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TSK、V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康復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 個月HHS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恐動癥早期活動管理方案能夠減輕老年THA 患者恐動癥狀和術后疼痛,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減少并發癥,促進髖關節功能恢復。在老年THA 患者中采取恐動癥早期活動管理方案,加強對患者健康教育,通過視頻、宣傳手冊等多樣化教育方式,重建患者對疼痛與運動的認知,使其意識到早期活動的重要性,輔以成功案例激勵方式,能夠降低患者對運動的恐懼感,充分激發患者主觀能動性,促使其積極主動配合康復鍛煉,保證康復鍛煉正常進行。強化疼痛管理,給予患者針對性疼痛護理,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疼痛,利于緩解患者恐動程度,為康復鍛煉提供良好條件。術后早期活動可促進術后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加快炎癥物質吸收和血液循環,減輕下肢腫脹,避免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形成,有效保障患者安全,縮短臥床時間,促進患者早日康復。針對性早期關節功能鍛煉還能增強髖部肌肉力量,有效維持髖關節的穩定性,促進髖關節功能康復。恐動癥早期活動管理方案在老年THA 患者中取得一定應用效果,由于觀察時間、樣本量等因素限制,仍需在今后研究中開展多中心、大樣本量的研究,以進一步探討恐動癥早期活動管理方案的遠期應用效果。
綜上所述,恐動癥早期活動管理方案在老年THA 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良好,能夠改善患者恐動癥狀,降低術后疼痛和并發癥,加快患者術后康復,從而改善髖關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