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
(紅軍會寧會師舊址管理委員會 ,甘肅 白銀 730799)
少年強則國強。近年來,黨中央領導人十分關注青少年群體的健康成長,在多個場合勉勵青少年熱愛黨、熱愛祖國和人民,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的心中生根發芽,讓紅色基因和革命薪火代代傳承。而革命紀念館作為承載紅色歷史的特殊博物館,不僅擔負著傳播民族精神的歷史使命,而且承載著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文化精髓,在社會主義新環境下的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群體是一個國家的未來,關系著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能否將紅色歷史順利傳承下去,關乎我國的長治久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國家在短短100年時間中,就實現了富國強兵的目標,但如何將紅色歷史文化代代相傳,青少年人才是最核心的環節。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最終重要的一個時期,需要給予最細心的引導和培育。新時代的青少年生活在比父輩更豐富的物質時代,他們的物質條件、教育水平、知識水平和視野都比父輩更廣闊,所以在個人能力上也超過了他們的父輩。然而,從未經歷過磨難的青少年,對中國的歷史沒有深刻的認識,從近代中國被動失敗的歷史到現在的繁榮昌盛,特別是對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等革命紀念館中蘊含的實事求是精神、艱苦奮斗精神、無私奉獻精神和團結協作精神,缺乏一個清晰的認知。加上當前青少年生活在一個輿論多元化和國際化的時代,人生觀和價值觀很容易被網絡上的多元化聲音所迷惑和欺騙,理想和信仰遠不如父輩根深蒂固。因此,在青少年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刻,我們能否做好青少年的愛國主義信念教育,讓紅色歷史文化基因扎根于心靈深處,是社會主義旗幟顏色不會改變的重要保障。
一個人的理想和信仰的塑造,和這個人最終可能成為的人相關。正確的理想信念是在青春期完成的,這是心靈成長階段最重要的內容。青少年理想信念正確與否,關系到國家的命運和個人的命運。青少年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肩負著偉大的歷史使命,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是他們的責任。如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中,“紅軍長征北上抗日、三大主力勝利會師、長征精神豐碑永存”三部分內容,完整反映了紅軍光輝的戰斗歷程,真實再現了紅軍三大主力靜寧會寧會師的英雄史詩,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義、軍事意義和精神意義。青少年通過對長征歷史背景和典型英雄事跡的學習,有助于傳承實事求是、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團隊協作的長征精神,營造濃厚的紅色歷史學習氛圍,提高斗志意識,進而提高青少年群體的思想意識,達到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因此,在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紅色歷史資源的作用,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紅色歷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的寶貴經驗,不僅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其中所蘊含的價值觀是我們黨和民族價值觀的集中體現,是我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等紅色歷史文化資源中,年輕人可以直觀、生動地看到革命先烈將國家和人民利益置于自己的利益之上,用鮮血和生命捍衛自己的理想信念。它們超越了語言文字,并且深深地影響著青少年的人生價值觀和理想信念。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影響,積極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青少年與黨和國家的同質性。
年輕人除了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還要有毅力,在新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比起父輩來說在很多方面都有了進步,但在意志堅韌等方面還是有所欠缺,因為他們在和平繁榮的時代中出生和長大,并且有很大一部分是獨生子女,在家人的精心呵護下長大,大多數人沒有遭遇過挫折,缺乏克服逆境的能力,從而導致青年人一出問題就很容易崩潰,如當前很多年輕人還沒來得及受苦就選擇躺平。而紅色歷史文化資源的意義非常豐富,其中蘊含的堅強意志是非常重要的精神遺產,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紅色歷史文化資源,駕馭它背后的精神底蘊,增強新時代青年意志力的發展。以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為例,紅軍在面對雪山、草地等惡劣的自然環境,缺衣少食、藥物彈藥匱乏的艱難困境,以及國民黨反動派飛機大炮的圍追堵截時,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堅定信念,用雙腳走出了兩萬五千里長征,轉戰十余省,徹底粉碎了蔣介石集團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為黨和紅軍的大發展創造了條件,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從中體現出無數革命先輩堅韌不拔的精神意志、對革命事業的拳拳之心、實現解放全中國的堅定信念,都是青少年學習的榜樣。
認知是個體認識客觀世界的一種信息加工活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心理過程,是評價物體價值的起點,決定著理解、判斷和情感態度。青少年對紅色歷史文化的認知度較低,反映了青少年群體中紅色歷史文化的缺失。為了推動紅色歷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順利進行,首先要向青少年傳播紅色歷史,加強他們對紅色歷史資源的基本認識。據統計,以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為例,雖然在青少年群體中有一部分人對其非常了解,但也有很多人對其并不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梢?,紅色歷史文化在年輕人中的傳播非常有限,年輕人對紅色歷史文化的認知度不高。只有加強青少年對紅色歷史文化的傳播,客觀、理性、全面地認識紅色歷史文化資源,才能將紅色歷史文化資源的精神意義傳遞給青少年學生,更好地實現紅色歷史文化資源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
認知與情感是相互關聯的,情感的產生必須建立在認知的基礎上,集體的行動才會與青少年的心靈產生共鳴,讓青少年心中有一種紅色歷史文化的情感認同。在對甘肅當地青少年的調查過程中發現,只有一小部分的人認為對紅色歷史文化感興趣。并且,受到當前豐富多彩的娛樂節目和網絡游戲的影響,很多青少年對紅色革命主題的電影、電視節目和書籍并不太感興趣。由此可見,具有紅色歷史資源的年輕人的情感認同度并不高。由于情感認同是青少年有意識地利用紅色歷史資源來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強具有紅色歷史資源的青少年的情感認同是非常必要的。
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是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石,要實現紅色歷史資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必須牢固樹立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中的關鍵地位。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中要合理規劃和使用紅色歷史資源。但在對甘肅地區青少年學生的調查過程中發現,雖然教師有意識地利用紅色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但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隨機性,沒有統一的規劃。另外,在利用紅色歷史資源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整體利用率低,效果不明顯。想要發揮紅色歷史資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就要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教師對紅色歷史資源的興趣,提升教師對紅色歷史的運用水平。
同時,思想政治課堂是學生獲取紅色歷史文化知識,提升其道德水平的重要場所。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雖然是教育的主體,但也要鍛煉主動性,提高自學的積極性。一項針對青少年自覺使用紅色文化資源提高思想政治素養的調查結果顯示,有幾乎一半的青少年認為不會使用,表示積極利用紅色資源提高青年思想道德水平的運動并不強烈。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本質,要提升紅色文化資源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需要提高青少年利用紅色文化資源的意識,增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然而,自我教育并不是一個孤立的簡單封閉過程,而是需要適當而豐富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活動。因此,只有對紅色教育內容和紅色教育方法的問題進行分析,才有可能更好地探索紅色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紅色歷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價值的實現,離不開區域與學校之間的協調,如果區域發展規劃不能滿足學校對紅色資源的教育需求,兩者之間就會出現差異,并且會對紅色歷史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紅色歷史的開發和紅色歷史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要由區域和學校統籌規劃,形成學校與區域的合作,促進紅色歷史的整體、科學的開發利用。青少年對紅色歷史的認識主要集中在革命紀念館和學校,紅色歷史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與地方保護和開發紅色歷史密不可分。在對甘肅地區青少年的調查中顯示,青少年對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的紅色歷史認識不足,長征紅色歷史在當地的開發和推廣沒有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反映出學校將紅色歷史資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隨機性和偶然性。在開發紅色歷史資源的過程中,地方政府要注重保護與開發相結合、社會經濟利益相結合,與學校的溝通和聯系。同時,學校要高度重視紅色歷史資源的統一規劃和利用,依托紅色歷史資源,與當地學校合作,建立教育研究基地,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標,利用紅色教育資源。只有在區域和學校之間建立良好的紅色資源信息共享機制,建立統一的紅色教育資源開發利用規劃,才能將紅色歷史資源成功轉化為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當前,雖然學校和教師都有意識地主動利用紅色歷史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但紅色歷史資源的使用仍然是一種程序化、簡化的單向洗腦方式。由于教育的主體也是紅色教育的主體,“人”作為一個具體的主體,對“互動”有一定的要求?;邮侨藗儗κ挛镞M行情感認同的重要橋梁,只有紅色教育的內容貼近學生的需求,紅色教育的方法深入學生的心,“紅色”才能在年輕人心中生根發芽。提高學生的紅色自學意識,很多地方都是政府主導的紅色歷史宣傳,大多采用簡報、講座等相對簡單枯燥的方式,很少引入其他商業媒體,因此紅色教育限制了觀眾同時,學校在利用紅色歷史資源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往往采取“觀點+榜樣”的形式。導致年輕人與紅色歷史資源缺乏“互動”,對年輕學生的吸引力降低。通過深入挖掘紅色歷史資源內涵,開展打動學生心靈的紅色體驗活動,激發青少年學生對紅色歷史資源的興趣、意識,使其積極與紅色歷史資源互動。
以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為代表的紅色歷史資源,是優秀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當前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學校和家長希望能夠通過紅色歷史教育,讓青少年深刻領會紅色精神,并能堅定青少年的理想信念,從而在青少年身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使其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然而,紅色歷史資源在現實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其價值實現較為理想化,學生的實際反饋效果并不能完全達到紅色教育的目標,缺乏科學性和合理的反饋機制。青少年接受紅色教育后,一般通過寫報告或寫讀后感等方式獲得反饋和評價。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大多數學生在沒有實際經驗的情況下,只能選擇上網搜索資料,并以應對的方式組織起來,這些應對反饋評估并沒有深入理解紅色資源背后的精神追求。而學校一般采用組織整理學生評價反饋信息的方式來評定對青少年的思政教育效果,并不結合實際評價學生的反饋信息,在實踐中也沒有達到真正的反饋效果。因此,紅色教育活動的目標與評價反饋效果的實現存在較大差距,對紅色歷史資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價值的實現影響很大。
青少年時期是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過渡時期,與以前的青少年和成年后期相比,具有三個方面的明顯特點。首先,認知能力發展迅速。青春期的認知能力發展迅速,由于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的差異,青少年的抽象思維能力有所提高,對物體的理解不僅限于聆聽和接收低層次的感官信息,還具備概括總結的能力。當他們成為青少年時,他們抵制將自己視為兒童和青少年并教他們簡單的填鴨式的教育工作者,愿意接受能展示自我概括能力的活動,并且隨著不斷的成長,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鍛煉自身的概括能力,以促進自身認知能力的發展。其次,自我意識趨于成熟。由于認知能力的提高,青少年表現出獨立思考的需要,特別是他們出生在一個物質極度富裕的時代,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并且在這一代青少年中知識淵博,他們成熟并更早表現出獨立性和批判性。與其父輩所不同的是,青少年成長在一個民主理念深入人心的國家和時代,他們的教育不是簡單地呈現事實,也不是教青少年不要得出簡單粗暴的結論,而是要通過青少年自身的感知來找到答案。三是情感內容豐富而深刻。由于生理原因,青少年具有情緒化、積極性高且容易激動的年齡特點,并且由于知識的增加和思維能力的提高,他們的情感也不再局限于個人情感,而是隨著清晰的道德意識逐漸形成集體榮譽、社會責任、正義、國家使命等情感,而這是傳授理想和信仰(如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時機。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不能觸動青少年情感的教育都是表面的,不能真正融入他們的思想,也不能付諸行動。
一是注重引導的方式。當前有許多紅色歷史的照片、視頻和描述內容,都基本局限于討論事實或得出簡單直接的結論,它們所代表的深層次知識并沒有進行深入思考。青少年自身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叛逆性,比較厭惡傳統滿堂灌或填鴨式的教育方式,他們更想要的是思想的碰撞。因此,在對青少年進行紅色歷史傳承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對青少年的早期引導和話題設置,通過課題教育教學或組織革命紀念館參觀等方式,讓青少年自己用雙眼看到問題、用耳朵去聽到問題、用大腦去思考問題,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自己去獨立思考,或者可以組織各種形式的討論,在此過程中將紅色歷史中所表達的深層理念,轉變為青少年能夠接受的方式,內化為其自身的思想理念,使青年人傳承紅色歷史基因,實現思想覺悟。另外,也可以因地制宜地創新學習方法,如通過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中展現的內容,進行穿草鞋再走長征路、吃苦菜等體驗式的教學方式,來達到鍛煉意志、培養精神的目的。
二是挖掘紅色歷史人物和故事來打動青少年心靈。心理學表明,“人”不容易被“物”所感動,反而更容易被人(故事)感動。青少年正處于情感豐富期,但對紅色年代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僅靠照片、視頻和一些文物,很難理解中國共產黨早期的困境。因此,在進行紅色歷史在青少年中傳承過程中,要注意探尋每一件“文物”背后鮮活的“人”的故事,如在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中,有許多蘊含著紅色歷史人物和故事的文物,如紅軍黨員登記表、蘇維埃政府印章、朱德用過的講桌等,這些文物背后都有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在對青少年進行紅色教育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在紅色歷史傳承中的作用,找到正確的道路,激發他們與革命先輩的共同感情,努力讓每一件“文物”說話,讓青少年站在當時的艱辛和逆境中,親身體驗革命先烈們的情感,從而與之產生共鳴,達到紅色歷史傳承的目的。
三是利用好新媒體共享“紅色資源”。由于很多紅色歷史資源是固定的,地方性強,所以利用紅色歷史資源進行實地學習和培訓的范圍并不廣。另外,雖然全國范圍內的紅色歷史資源豐富,但具體到地方的數量有限,因此很多地方的青少年學習參觀的次數并不多,從而降低了紅色資源的教育覆蓋率,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紅色歷史資源傳承的作用。針對這些問題,可以通過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和自媒體平臺,通過聲學和光電技術將紅色資源從實物資源轉化為數字資源,將本地紅色資源轉化為全球共享資源。轉變紅色資源,尤其是對新媒體接受度高、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年輕人,最大限度地發揮紅色資源在教育和傳承中的作用,體驗中國發展的真實歷史。通過虛擬網絡,樹立共產黨、事件、現實生活和真實感情、崇高的理想和信仰,確保紅色國家代代相傳。
習近平總書記說:“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我們要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革命傳統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識灌輸,又加強情感培育,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蔽覀儜谇嗌倌昙t色歷史傳承教育過程中,積極有效地開展豐富多彩的“紅色教育”活動,推進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加強對青年學生的思想引導和政治啟蒙,增強青少年榮譽感和組織歸屬感,教育、引導、努力教育青少年學生自覺地將紅色歷史基因融入血液,沉浸在靈魂之中,時刻準備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