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城皓 桂瀟欣
(1.中南民族大學 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2.中南民族大學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經過數千年的迭代和延續,各民族傳承下來了包括語言、生活習俗、藝術文化等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然而,對于較多民族地區而言,豐富的特色文化并未能有效轉化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助動器。即使是在當前社會階段,我國仍有較多民族地區的發展滯后,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治理能力等方面還相對落后,較多民眾的生活水平還處在貧困線附近。民族地區的發展渠道還有待開拓。
隨著我國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全國廣大貧困地區已全部脫離絕對貧困。進一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以全國鄉村地區尤其是落后的民族鄉鎮地區為重要戰略目標的鄉村振興戰略得以全面實施。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鄉村振興發展戰略重點提出,一方面對鄉村的建設指出了更為明顯的要求,另一方面對鄉村的民族文化傳承等做出了全面部署。鄉村振興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功與否,關系到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進程。民族鄉鎮的振興是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一環,民族鄉村的發展也成為鄉村振興發展的焦點。
近些年,在我國經濟社會建設程度逐步提高的背景下,旅游業已經發展成為我國重要產業。其中,鄉村旅游作為連接城鄉居民的重要紐帶,不僅是現代城市居民體味鄉情、追尋寧靜的重要渠道,也是鄉村發展振興的重要途徑。鄉村旅游將本地特色資源與現代新生事物巧妙結合,對被“棄置”的本土特色進行優化改良,挖掘當地特色資源的龐大潛力,實現鄉村特色資源稟賦向經濟優勢的首位產業轉化,從而推動農村經濟長久健康發展。
麗水龍泉市竹垟畬族鄉地處浙江省西南部,是龍泉市范圍內唯一的少數民族聚居鄉鎮。在麗水市全域旅游發展規劃指引下,竹垟畬族鄉旅游風情小鎮建設成為特色旅游項目建設內容,而畬族傳統節日“三月三”也引來不少游客,鄉村旅游對畬族鄉經濟發展的推動力已初見成效。然而,該地旅游業態產品較少,其與畬族特色文化融合程度不高,日常游客匱乏,仍處于旅游業發展的最初階段。
竹垟畬族鄉地處龍泉市西南部,披云山東麓。東與八都鎮瀑云相倚,南與八都、上垟兩鎮接壤,西與寶溪鄉相連,北與住龍鎮、錦溪鎮毗鄰。
鄉鎮通覽以董竹垟賽兩村名各取一字組合,加上是畬族人集居地,故名竹垟畬族鄉。竹垟畬族鄉的區域歷經過多次變更。清代時期,竹垟屬西寧鄉九都地;1951年分為竹垟、山里兩鄉;1954年合并復稱“竹垟鄉”;1958年為八都大公社竹垟管理區;1961年改稱“竹垟公社”;1984年5月復稱“竹垟鄉”;1984年10月3日建立竹垟畬族鄉;1992年4月撒區擴鎮并鄉時,保留少數民族鄉——竹垟畬族鄉,轄區不變。鄉政府駐地蓋竹,距龍洲鎮30公里。全鄉有少數民族人口2416人,占總人口的31.5%,主要分布在際上、羅墩、金田等畬族村。
竹垟畬族鄉主要地形為低中山帶,呈現典型的嶺南山地地形,伴有部分丘陵以及少許河谷平原。因此,竹垟畬族鄉整體氣候宜人,降雨充沛,植被豐富,碧水良田,適宜進行旅游項目開發。
此外,竹垟畬族鄉還具有較為豐厚的古建文化、紅色文化等,多數古建筑保存良好,且在1985年即被省地批準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革命老區鄉。總體而言,竹垟畬族鄉具備較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底蘊,具有鮮明的本土特色。
“小康”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的夙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全國人民過上生活富裕、精神富足的生活,是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以“兩個一百年”為奮斗目標,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正確部署下,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相繼實施,人民奔向小康的進程取得了歷史性成績。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集中力量,黨員干部深入基層、深入最艱苦最苦難的貧困地區,與當地群眾吃在一起住在一起,通過易地搬遷、扶貧扶志等方式,幫助當地實現脫貧。隨著2020年脫貧攻堅進入尾聲,我國實現了現行標準下的全面脫貧,絕對貧困下的苦日子一去不復返,人們奔赴小康生活的進程跨上了新臺階。黨的十九大以來,總書記站位高遠地指出,當前階段的鄉村工作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中之重。落后的鄉村地區中有較大比例為民族地區,而民族地區的發展也直接影響到鄉村振興戰略的成果,由此,民族地區特別是民族鄉鎮的發展應得到重視。
關注民族鄉鎮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進程,有利于做到小康社會的全面化,竹垟畬族鄉作為畬漢雜居的民族鄉鎮,在近幾年的發展規劃中,通過大力發展旅游業、合理規劃城市建設,探尋符合自身實際的特色發展道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通過對竹垟畬族鄉的深入調研,總結其發展經驗,對中西部其他民族鄉鎮的發展具有借鑒意義。
竹垟畬族鄉致力于建立風情旅游小鎮。在浙江省政府和龍泉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竹垟畬族鄉因地制宜,在不破壞原有歷史風貌和生態景觀的前提下,借助天然的畬族文化、紅色文化等特色,修建“畬漢同心園”“連心廊橋”等景觀帶項目,修繕保護村內關帝廟、王剛叔墓等傳統古建筑,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圣地。竹垟畬族鄉依托全國生態鄉鎮、民族特色風情優勢,積極投身創新區建設,全力建設畬鄉大花園。竹垟畬族鄉不斷加大旅游宣傳、講好畬鄉故事、辦好旅游節慶,高規格舉辦了“三月三”山哈文化旅游節、“畬寨音樂潑水節”等節慶活動,為游客帶來了畬鄉民俗風情,大大提升了畬鄉竹垟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成功創建了“浙江省旅游風情小鎮”(全省首批僅14個)。
龍泉市披云山景區開發規劃旅游路線:蓋竹—羅墩—局下—三疊石—披云峰。另外,華嚴旅游公司和竹垟鄉合作,吸引游客參觀并參加畬族婚禮儀式活動。每逢畬族三月三、潑水節等重大節日,游客眾多,尤以2018年為盛,共吸引游客7萬多人,旅游經濟總收入2500多萬元。村內基礎旅游硬件設施完善,各方面配套體系部署逐步成型。
村里會在夏天不定期舉辦為期兩天的潑水節,吸引游客前來。2018年世界杯期間,上萬名群眾前來參加當年潑水節,并利用廣場上的大屏幕觀看世界杯比賽,其間還引入了大量商戶攤位,以聚集人氣為主,對參與商戶僅收取10~15元衛生管理費。龍泉市里的大型項目音樂噴泉如今正在修建,政府投資190萬元用于在冬天舉辦篝火、歌舞晚會,在夏天舉辦潑水節。2018年夏天在已修建三年的文化廣場舉辦潑水節,每天客流量10000~20000人。
竹垟畬族鄉的特色民俗表演節目是由龍泉市華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投資贊助的,華嚴公司目前致力于對竹垟乃至整個龍泉農村片區的旅游開發,曾經還在村南邊辦過水上樂園。目前推出了兩日游活動,會帶著旅游團在竹垟、上垟等地進行游玩,價格在150元左右,游客大多是老年人。
華嚴公司與竹垟鄉政府達成合作,竹垟鄉主要負責提供表演活動的場所,公司負責設計,組織和管理特色民俗表演活動。表演路線從畬漢廣場開始,至“女主角”家最終到“男主角”家結束。公司雇傭村民參與表演,包括節目表演演員和樂器演奏者,所有工作人員均穿著畬族傳統服飾。每個月收入2000元,主持人一場額外加50元,由兩人輪流主持。目前,每月固定演出70場左右,日均接待游客200~300人次。
演出劇本大致沿襲傳統習俗演出流程。首先,觀眾在畬漢廣場集合,由“女主角”拋繡球,第一個接住的游客扮演“男主角”,再拋兩次產生兩位“男性友人”,隨后再從游客中指定一位女性扮演“女主角親屬”,如果游客較為靦腆會直接由演員方面來指定全部演出角色。然后,演出隊伍會從畬漢廣場出發,帶領著游客隊伍來到連心橋。接下來,扮演畬族姑娘的十幾名演員分列兩排,相對而立,清唱一段畬族歌曲,由導游翻譯內容。
隨后開始畬族的特色民俗闖關活動。第一關的內容較簡單,只需要兩位背著禮物擔子,扮演“男性友人”的游客脫下鞋子,跨過由講解員揮舞的樹枝即可,該道關卡的文化意義在于,曾經畬族人民很多情況下買不起鞋子,需要光腳行動,脫鞋跨木則是為了考驗“男性友人”的本事。隨后隊伍會從連心橋出發,在西岸的古建筑群和民居中穿梭,最后來到的表演場地是在羅家大院門前,停下后首先由講解員控場并指揮演員再次列隊唱歌并翻譯,然后在此地進行第二、第三道關。
第二關首先是讓“男主角”和兩位畬族演員抓住“男性友人”的肩膀,然后有一位畬族演員端著杯子不斷后退,直到讓“男性友人”喝到為止,兩個“男性友人”各需要喝三杯。第三道關是搶雞籠,由畬族演員擔任固定障礙物角色,排成一列三個障礙點,四角各占一個畬族演員,可以行動并且互相傳遞雞籠。雞籠是一個30厘米見方的編織物,略大于籃球,演員們就如籃球傳球般拋擲雞籠,而兩位“男性友人”和“男主角”需要輪番上陣去搶奪雞籠,并且不能碰到扮演障礙物的演員,否則會罰酒八杯,按照傳統要“男性友人”和“男主角”輪流上陣,但是實際上為了節目效果講解員會讓三人一起上陣搶雞籠。搶到以后院子里的活動就進入尾聲了,演員會讓扮演“男性友人”的兩位游客背對背站定并在其臉上抹上鍋底灰,表示吉祥,然后各自喝酒一杯。
隨后講解員就會指揮眾人進到羅家大院里,進行一系列后續的活動。首先是讓畬族演員和扮演“男主角”的演員對歌,歌曲多為流行歌曲和一些打油詩改變而成的歌曲,內容通俗易懂,場面效果極佳,而“男主角”也可以用流行歌曲而對,但要唱三句以上。隨后便是歌舞表演,然后讓“男性友人”“男主角”分別也表演跳舞。之后由“女主角親屬”上臺與講解員進行一系列互動,并讓“男主角”給“女主角親屬”送上準備好的靈芝,并且介紹一些文化背景,“女主角親屬”同意,然后由“女主角親屬”請出“女主角”,上臺后要用畬語告訴她:“姑娘,你一定要幸福。”然后“男主角”可以接過棒子,三次從左中右挑起頭蓋看“女主角”。整個特色民俗表演過程結束。
2017年初,竹垟畬族鄉開展了水上游船項目,共計花費約三十余萬,購買了三十條各型游船,三人座到五人座不等,用于舉辦節日時租賃營利。其中的六萬元用于購買一臺吊車來保證發大水時游船的安全。管理者月薪男性一千八百元,女性一千五百元,于2018年開始正式施行。生意最火爆的是十一國慶期間,七天共賺了一萬八千元,游玩的收費是一人一小時10元。
水上游船項目依托著鄉里的天然水源優勢,結合了本地畬族文化特色,獨具亮點。水上游船讓人們在青山碧水中泛舟游玩,暫離煩惱喧囂,沉浸在一片詩情畫意中,這樣的體驗吸引了以中青年為主的多年齡段游客。
目前,竹垟畬族鄉的住宿資源較為欠缺,經營狀況未達到預期目標。鄉內只有3家農家樂,2家民宿。村里原計劃每年發展三家民宿,30個床位,但是目標暫時無法達成。政府對農辦民宿有補貼,單個房間市里補貼5000元,鄉里補貼2500元,星級提升也有相應補貼。農家樂及民宿的相關經營執照需要經營人親自去龍泉市辦理,手續簡單,并且鄉里還會派專人對民宿經營進行指導培訓。其中,以“富桂人家”的民宿經營最為成功。經營者表示,在鄉里動員下,他將14年舊村改造房屋用于民宿開辦,花費約18萬,裝修60萬。“富桂人家”目前是龍泉民宿2星級,接待一天包食宿,以單人100元的標準收費。而已經開辦的另外兩家農家樂“醉臥橫溪”和“畬漢人家”的經營狀況則不盡如人意。
總體上看,竹垟畬族鄉的農家樂和民宿建設初具雛形,但還不具規模。現存的經營狀況也不盡如人意,經營模式尚未成體系,需進一步整合資源,合理規劃,突出特點,為當地的旅游發展打好基礎。
竹垟畬族鄉依托其獨特的區位地理條件以及民族特色,通過旅游業吸引外來游客、提升鄉鎮名氣以及制造經濟效益,已經取得良好成效。除了以上四項旅游產業之外,竹垟畬族鄉還有許多優良的資源優勢可以打造成旅游產業中的一環。
竹垟畬族鄉的中心村落蓋竹村四面環山,山上多竹,村內保存著香樟、紅豆等古樹4棵,其中羅漢松已經有400多年歷史。
自然環境的優勢對于發展特色旅游有重要意義。竹垟畬族鄉可合理開發自然環境,借助這一優勢開拓新的規模產業。
蓋竹村在明清時期經濟發達,有黃、羅、王、蔣、周、吳等姓氏的地主十幾名,至今還保存著王家祠堂、王家古宅、羅家祠堂、古寺廟等100多年以上的古建筑15座。村內還有許多破損的百年門坊、殘墻、牌匾等。
古建筑對部分游客而言具有較高的吸引力,不少游客遍尋各地古跡以感受過往的秀美風采。竹垟畬族鄉可利用古建筑優勢,擴大游客受眾群體,展現別樣古鄉。
明初開國功臣胡琛、章溢的老師王剛叔、晚清著名書畫家王樹人等著名歷史人物都曾在這里居住,關于他們的故事仍有部分當地人在講述。現今王剛叔的墳墓和另外由一位杰出的寡婦羅黃氏所捐助建造的坤德橋也保存完好,背后的故事同樣引人入勝。
歷史名人的故事總能讓人跨越時空與古人相會,去聆聽、感悟他們的經歷,引人思考。竹垟畬族鄉可進一步探尋歷史名人的故事,不斷強化本地文化底蘊,講好畬鄉故事。
綜合而言,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竹垟畬族鄉借助自身特色優勢,合理開發規劃,確定了旅游業的基本發展方向,成功開拓了特色旅游道路。竹垟畬族鄉因勢利導,依托天然環境優勢、特色人文風情,構建特色旅游體系,進而推動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形成螺旋促進效果。同時,竹垟畬族鄉仍然擁有許多待挖掘的旅游資源,如古建筑、歷史名人等。隨著時間推移而留存下來的建筑和歷史人物故事,飽含著歷史的滄桑氣息。居民們可深入探尋這些建筑和故事的來龍去脈,為游客講好一出古老的故事,引領游客與歷史相遇。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尋找更多的企業,招商引資,規劃旅游路線,從而讓竹垟畬族鄉旅游資源得到全面應用。
竹垟畬族鄉的成功離不開政府、企業、村民三方共同的努力。通過發展旅游業,竹垟畬族鄉已經帶動村民走向小康,2019年底蓋竹村人均純收入約為10597元,遠遠高出貧困線。在今后,政府部門需要挖掘民族鄉鎮的優勢資源,積極招商引資,在保護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加入現代化元素,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同時要在鄉內做好宣傳工作,發動民間主體力量;企業要抓住機遇,主動規劃發展項目,爭取資源;個人方面,特別是有能力的村民主體,要發揮帶頭作用,培養民族鄉發展的意識,以先富帶動后富,在外創業成功的個體可以考慮返鄉創業,帶動村民村莊全面發展。
竹垟畬族鄉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結合自身優勢,積極作為,一改過去鄉村風貌,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同時還可以看到,竹垟畬族鄉還擁有自然、古建筑、人文歷史等特色優勢,這些特色若經過合理規劃開發,將為竹垟畬族鄉開拓新的發展渠道。竹垟畬族鄉的變化,為其他民族鄉鎮的發展提供了借鑒。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鄉村視察中強調農村要注意鄉土味道與鄉村風貌的保留,要留得住綠水青山、記得住鄉愁。在國家各項政策與旅游規劃中,鄉村旅游作為農村地區新興產業,對振興農村經濟、解決“三農”問題、促進城鄉統籌等發揮的積極作用不可否認。相應地,鄉村旅游在開發與規劃中,要做到保住地道的鄉土味道和鄉村風貌、保住綠水青山和人們的鄉愁,由此進一步推動特色鄉村旅游建設。隨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未來鄉村旅游不僅是一種適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規模化、大眾化的傳統旅游,也將是適應鄉村現代發展需求的新模式和新戰略。因此,本文以浙江省龍泉市竹垟畬族鄉為例,探索鄉村旅游發展因素及優勢,對類似民族鄉經濟發展,尤其是鄉村旅游業的提升提供參考,更對提高鄉村經濟、實現鄉村振興以及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均具有顯著意義。
① 來自竹垟畬族鄉-龍泉新聞網 (zjol.com.cn),追溯日期至2021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