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婧
(會寧縣紅軍會寧會師舊址管理委員會,甘肅 白銀 730799)
在社會發展進程中,文化是十分重要的智力支撐,同時也是一個國家發展過程當中的重要基石。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在未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要凸顯出文化自信的重要價值。這也是中國共產黨結合我國長期以來所積累的豐富文化底蘊與文化資源而制定出的全新發展路線。會寧位于甘肅省,在古代絲綢之路當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時在我國抵御外來侵略者入侵、紅軍長征時期也發揮了自身的重要價值。紅軍長征在會寧地區會師標志著紅軍長征最終取得勝利,也揭開了革命斗爭的全新篇章,同時會寧也成了中華民族抵御外侵的前沿陣地。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應當將這種紅色文化底蘊埋沒,要令其在全新時代背景下發揮自身價值,并成為激勵人們砥礪前行的重要推動力。目前很多研究學者都沒有深入地對會寧地區的紅色文化進行深層次的挖掘,雖然也有一些研究學者分析了會寧地區所具有的紅色旅游資源以及會師精神。本文在分析過程中在已有相關文獻資料基礎上對會寧紅色文化保護開發與利用進行針對性探究。
會寧紅色文化是會寧在革命歷史發展進程當中逐漸積累的一種文化底蘊,在紅軍長征最后階段,三大主力軍在會寧地區成功會師,而在這個過程中也為會寧地區保留了十分珍貴的紅色文化。而在新時代背景下,這種紅色文化也被人們不斷創新與發展,構建出了更為完善的文化體系。主要體現在在會師過程當中涌現出來一系列革命先烈感人事跡以及從這些事跡當中衍生出來寶貴精神與優秀品質。正是因為這些精神與品質的存在,使得會寧地區百姓在現代化社會發展過程中能夠不斷努力,為會寧地區經濟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對于不同地區的紅色文化而言,因為所處地理位置不同,所具有的文化底蘊有所差異,所衍生出來紅色文化特征也就自然會有明顯差異,而會寧紅色文化特征也是獨一無二的,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方面。
無論是在社會發展還是在社會進步過程當中,階級性都是一個十分典型的特征,特別是在如今現實社會當中,所有參與主體都擁有一個與之相對應階級范疇,完全超脫于階級個體是不存在的,而階級屬性的不同也決定他們所代表的利益有所差異,也直接決定了所形成的文化存在不同。對于會寧紅色文化而言,其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所形成的一種文化,其將馬克思主義作為自身的指導思想,其體現的是無產階級自身意志以及利益,因此其代表的是無產階級的政治文化,這也使得其具有著十分顯著的階級性特征。
在社會發展的進程當中社會意識也在不斷創新與傳承。于某一個時期的社會意識,其都是在之前一個社會意識基礎上進行創新才得以形成,因此其自身不但具有所在時代的文化特征,在其中還能夠看到上一個時代所特有的社會意識。對于會寧紅色文化而言,其所體現出的歷史繼承性主要包括以下兩點:其一,會寧紅色文化與其他地區所形成的紅色文化類似,是在我國革命文化基礎上得以形成的;其二,會寧紅色文化當中凝聚很多中華民族自始至終、延續至今的優秀傳統文化。會寧紅色文化當中的核心是長征會師精神,其就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集中體現,更是在新時代背景下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不斷創新的重要成果。
在歷史發展的進程當中,每一個地區都有自己獨有的文化,會寧紅色文化所展現的是在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下,會寧地區百姓勇敢抵御外界入侵,并通過自身不懈努力過上幸福生活的過程。因此會寧紅色文化的創造者是會寧地區的百姓,而這些百姓在會寧紅色文化傳承時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在會寧文化當中,地域性也十分顯著。
在會寧文化傳承進程中,會寧會師舊址是十分重要的載體,其中包含有十分多的著名景點,如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和紅軍大學舊址等。其中會師紀念塔高度大約為33.33米,外形就像三個巨人擁抱在一起,其象征著紅軍三個雙面軍面對敵人,同仇敵愾、堅不可摧。會寧會師舊址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載體,其中所具有的紅色文化內涵每年都會吸引大批游客前來參觀,這對于弘揚會寧紅色文化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促進價值。其中,最為古老的一幢建筑物就是會師樓,其始建于明代,最早被命名為“西津門”,歷史悠久,一方面有著較高的保存價值,同時在其中還蘊藏著巨大的革命價值,為了紀念紅軍在會寧地區會師期間的一系列歷史性事件,會寧地區政府還專門修建了將帥碑林,這也是我國范圍內規模最大、將帥題詞最多的一個碑林,從中能夠清楚展現出長征在我國革命事業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價值,展現出紅軍在長征時期的精神面貌。類似的物質形態文化遺跡還有很多,如烈士陵園、長征勝利景園等,這些景點每年都有大批游客前來參觀,這對于弘揚會寧紅色文化、帶動當地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我國抗戰進入關鍵的歷史節點,為了能夠保存紅軍主要力量,黨中央審時度勢地做出了長征保留革命火種的決定,經過不懈努力與奮斗,紅軍三個方面軍順利在會寧地區會師,也標志著偉大的長征取得階段性勝利,在我國革命歷史發展過程中,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轉折,空軍的力量在此時也達到了空前團結與統一。三個方面軍在會寧地區的成功會師也形成了會寧紅色文化的核心所在即會師精神。其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紅軍長征期間經過不懈努力與奮斗在會寧地區傳承與發展的一種精神,其是對長征精神的一種保存與繼承。會師精神已經深入這片土地的深處,也凝聚進會寧地區百姓的骨髓當中,成為他們今后不斷繼往開來、建設家鄉的根本原動力。
文化在我國發展進程中始終都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特備是在進入新時期以來,文化興國戰略的提出更是將文化擺在了首要位置,其在國家與社會發展進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紅色文化的產生具有特定的歷史背景,其是在民眾受到雙重壓迫之下所逐漸形成的。而如果能夠令紅色文化在全新社會時代下得到不斷發揚與傳承,那么其必然能煥發出全新時代價值,也能夠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會寧紅色文化是會寧地區十分具有代表性與特點的區域文化,其所展現出的是艱苦不絕、勇往直前的精神,為了心中的理想與目標所進行的不懈奮斗、不懈努力。會寧紅色文化作為一種可以激發人們奮斗意志的精神文化,其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的寶貴財富,在如今社會轉型關鍵階段,應當充分發揮會寧紅色文化價值,勇敢面對改革道路過程當中存在的各種困難,通過這種方式最終實現民族偉大復興。
會寧紅色文化的產生基礎是最廣大的百姓群體,因此其代表的是民眾的根本利益,體現的也是民眾的生活。會寧紅色文化揭示了中國共產黨始終為人民服務的決心,也將人民與國家充分結合在一起,這對于處于社會轉型關鍵時期的當代社會而言尤為關鍵。中國共產黨作為帶領中華人民實現偉大復興的指引者,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弘揚會寧紅色文化,從多個角度出發挖掘其所具有的精神內涵。這種方式也能夠令更多共產黨員意識到自己身上的重擔,在工作崗位中履行自身職責,發揮中國共產黨優良文化傳統,令廣大基層干部可以堅定信念,始終為人民服務并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甘于奉獻、無私奉獻,不斷提高自身執政能力,真正根植于社會,為更多尋常百姓提供服務。
如果想要保證會寧紅色文化在未來發揮自身的價值,首先應當堅持國家文化戰略重要方針,積極引導會寧地區百姓密切關注國家政治,提升惠民地區百姓的政治認同感。另外,也應當充分吸取民眾的看法,特別是在對相關政策進行調整的過程中,要始終將百姓的實際需求作為根本出發點。在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要將紅色文化的內涵合理滲透其中,將黨員與人民群眾緊密結合在一起,合理處理社會當中不同階層之間所存在的矛盾,使得會寧地區的政治格局更加穩定,這也能夠為會寧地區未來經濟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環境。
會師精神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革命先烈領導中國紅軍為中國革命事業成功所付出努力的精神凝聚。同時其也是會寧人民在新時代背景下不斷創新發展的重要精神源泉。隨著社會發展速度不斷加快,游客旅游偏好也產生了極大改變,很多游客來到會寧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夠真切地感受到當年紅軍戰士的生活場景,因此在對會寧紅色旅游資源進行挖掘過程中,必須盡可能滿足游客這方面心理需求。如在對遺跡進行充分保護前提下,適當開放一些當年紅軍戰士居住的房屋,令游客可以真正感受到當年革命先輩的優秀品質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會師精神。與此同時還應當盡可能地在會寧本地營造出一種比較良好且積極向上的紅色文化氛圍,筆者認為可以在會寧縣主要街道擺放一些三軍會師期間的代表性人物或者場景浮雕,使得游客在游覽過程中就能夠感受到會寧所具有的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加深印象,對于推動會寧紅色文化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會起到積極幫助作用,必須深入挖掘會寧紅色文化所具有的歷史底蘊,不斷采取多元化手段,令紅色文化發揚光大,力求在全社會當中形成一個弘揚革命精神的良好氛圍,這對于會寧紅色未來可持續發展有良好推動作用,也必然會成為會寧地區百姓在未來開拓進取、勇敢向前的重要精神來源。
從近年來的實際情況來看,為了能夠將會寧地區的紅色文化充分發揚,也希望能夠對該地區所具有的紅色文化旅游資源進行充分挖掘,會寧當地政府加大了相關產業投資力度,對資源進行有效開發,科學規劃紅色旅游景點。同時也應當不斷提高旅游景區內百姓整體素質與水平,令會寧地區旅游服務在今后更上一層樓,這樣紅色景區內的當地群眾就能夠成為會寧紅色旅游代言人,對于提升會寧旅游產業整體競爭力有著良好幫助。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應用,在宣傳會寧紅色旅游過程中,也應當盡可能使用一些多媒體手段,這種方式對于擴大宣傳效果能夠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會寧擁有十分悠久的革命歷史,這里也保存著十分多的革命遺址,如紅軍大學舊址、烈士陵園等,同時也有一些為了能夠宣傳會寧紅色文化而新建的紅軍長征勝利景園等等,這些景觀或者場景不但是對紅色文化進行傳承的主要陣地,同時其自身也是十分重要的紅色資源。紅色資源所具有的重要價值要適當地與會寧地區紅色文化的歷史背景、相關英雄人物的歷史事件充分融合在一起,深入探究紅色資源背后所具有思想內涵與精神實質,對其進行深入學習與廣泛宣傳。如在紅軍長征過程當中有這樣的一支特殊隊伍,他們都是由青少年組成,平均年齡不足18歲,但是在這支隊伍參與戰爭的過程當中,不怕死亡,不怕任何困難,與主力部隊一同上陣殺敵。他們是青少年群體中的楷模,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青少年內心當中的冉冉之火不應當被熄滅,應當將其與現代化教育充分融合在一起,使得其能夠成為更為寶貴的教育資源。因此對于目前會寧地區的很多學校,應當在開展愛國主義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所具有的重要價值,令青少年群體可以勿忘歷史、努力學習,堅定自己的發展目標與內心當中的理想信念,明確自己人生發展方向,將自己真正打造成為社會主義接班人。
目前會寧地區的很多紅色文化基地管理依然存在一定問題,為了能夠更好地發揮這些基地所具有的重要價值,必須對傳統基地運行模式進行科學完善,要將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充分融合在一起。除此之外還應當采取全新的途徑與方法,不斷擴大會寧紅色文化基地所具有的重要影響力,如可以適當通過五一勞動節、七一建黨節等一系列節日針對性地開展一系列宣傳活動、舉辦展覽,使得人民群眾能夠更為深層次了解會寧紅色文化。這種方式一方面能夠提升會寧紅色文化所具有的社會影響,同時也能夠令紅色文化得到更為廣泛傳播,發揮其自身所具有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十九大報告當中明確指出要進一步加大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因此要充分發揮政府所具有重要價值,會寧縣政府是會寧紅色文化發展重要引領者,同時也是政策制定者,因此政府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應當形成良好保護意識,這也是保證紅色文化遺產得以有效保護重要前提。與此同時各級政府也應當加大對紅色文化產業支持力度,這種支持一方面應當體現在政策層面,另一方面應當加大資金扶持力度,不斷地對已有資金來源進行合理拓寬,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令會寧能夠真正地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道路。
如果想要保證紅色文化得到有效傳承,關鍵所在就是要對已有的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最大限度上保護,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必須對已有文化資源保護形式進行有效豐富。如要不斷擴充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內容,生動展現紅軍戰士在紅軍途中不畏艱難、團結一致偉大精神,要適當開放紅軍在會寧地區會師期間所居住的故居,令游客能夠真切地感受到當時戰斗場景。同時也應當合理的開展一系列的宣傳工作,如講座、論壇等,使得社會大眾也能夠對紅色文化遺產有一個更為清晰且正確的認知,使得人們能夠清楚認識到保護紅色資源是所有人的責任。只有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良好紅色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才能更好地發揮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價值,使紅色文化遺產資源能真正得以保存與傳承。
在文化傳承過程中,歷史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會寧紅色文化是十分寶貴的財富,因此應當對老一輩革命者以及老黨員的回憶錄與口述史等相關資料進行合理整理與挖掘,避免這些珍貴紅色資料在城市化進程過程當中付諸東流,保證這些傳承下來紅色記憶能夠在如今時代發展背景下綻放出其新魅力,成為我國偉大復興夢實現的精神推動力。
另外,會寧地區的相關紀念館也應當充分體現自身價值,應當盡可能與社區進行良好合作,真正實現進學校、進社區、進軍營,由專業的相關人員為受眾群體講述紅色故事。同時也應當積極地與很多外地學校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針對性地開展一系列的研學活動,這種方式對于推動會寧紅色文化傳播與傳承都會起到十分積極的幫助作用。
在如今社會飛速發展時代背景下,我們日常生活與工作時時刻刻都與網絡緊密聯系,在這樣情況下,如果想要令會寧紅色文化真正發揮價值,必須盡可能使用一些較為新穎方式,充分發揮多媒體媒介自身所具有價值,令會寧紅色文化能夠真正與普通人生活有機融合在一起。如在進行宣傳過程中,可以將微信和微博作為載體,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與會寧紅色文化相關的講座,舉辦一系列以學生為主體的知識競賽等,還應當成立專門宣傳會寧紅色文化的網站,借助圖文并茂的方式,盡可能吸引受眾群體,也可以使得會寧紅色文化能夠與百姓日常生活得到充分融合。哈布瓦赫通過研究認為在人們成長各個階段當中,對人們人生觀價值觀產生最大影響階段就是青少年時期,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石,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也應當將學校作為重要根據地。因此對于會寧地區相關學校而言,在今后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要與會寧本地的紅色文化緊密聯系在一起,對已有教學方法進行不斷優化與創新,盡可能地使用學生比較喜歡的一系列方式,開展會寧紅色文化教育,盡可能地激發當地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強化他們對會寧紅色文化的關注與記憶。
紅色文化與其他歷史文化一樣,都是在歷史發展的進程當中得以形成與流傳,其中凝聚著中華民族凝聚力、創造力與生命力,紅色文化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當中的重要載體。會寧紅色文化具有著地域特色,也是在如今現代化建設過程當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重要主體。保證其可以在全新時代背景下,重新綻放光彩。在進行分析過程當中,就對會寧紅色文化的保護開發與利用進行針對性分析,從多個角度出發提出幾點建議推測,希望能夠令會寧紅色文化真正得以延續,發揮其自身所具有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