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洪海
(安圖縣明月鎮農經服務中心,吉林 延邊 133600)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目的是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并采取各種政策為農業農村全面發展提供幫助。鄉村振興戰略涵蓋內容十分廣泛,對于緩解當前城鄉發展不平衡有重要作用。應重視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以及加強新農村建設,把農業結構改革作為最主要的基本原則之一。
首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可以有效化解當前我國農村中存在的一些矛盾。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也發生了相應變化。要想更好地滿足當前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解決當前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就需要把鄉村振興戰略落到實處,最大程度縮小城鄉經濟發展差距,使城鄉協同發展。
其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可以為解決“三農”問題提供方案。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三農”問題也出現了新變化,要想有效解決,就要根據農業實際情況,及時地優化和調整農業發展的方向。
再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在黨中央召開的農村發展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想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就要重視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這是因為農村有非常強大的發展潛力,而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可以把我國打造成為農業強國。農業發展是奠定一個國家穩定和發展的基礎,只有把農業做好,國家的經濟發展才會得到鞏固,實現國泰民安。要想確保糧食的穩定增長,必須要加強和重視農業發展,為實現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
最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從某種程度升可以為其他一些國家解決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問題提供一定的幫助。從當前世界各國發展的情況可以看出,普遍存在農村地區經濟發展不景氣的情況,這是阻礙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我國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這代表黨和政府積極解決這一問題的決心。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可以使農業農村發展更加有序,而且能有效解決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同時為世界農業發展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進而加快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2017 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印發〈鄉村戰略規劃(2018—2022 年)〉的通知》(中發〔2018〕18 號),各級政府針對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開展工作部署。
2018 年,吉林省政府發布了《中共吉林省委 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吉發〔2018〕1 號),圍繞全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以及實施路徑,結合吉林省東中西三大農業板塊的農業產業特色,提出了《吉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吉發〔2018〕50 號)。
2019 年,吉林省印發《吉林省鄉村振興戰略8 個專項規劃》(吉鄉村振興組〔2019〕3 號),針對吉林省農產品保障供給能力、鄉村產業振興、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公共服務、鄉村生態振興、鄉村人才振興、農村集成組織建設以及鄉村治理8 個方面進行專項規劃。確定吉林省1 025 個行政村為試驗區,落實《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 年)》,發布具體實施方案,推動吉林省實現農產品質量高、產業效益高、生態效益高、經營者素質高、國際競爭力強的總體目標。截至2019 年末,隨著吉林省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吉林省147 kW 以上拖拉機保有量同比增長168%,免耕播種機,玉米聯合收割機,水稻插秧機等關鍵環節農機具保有量均同比增長10%以上,吉林省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9.2%,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近20 個百分點。
首先,農業科學技術并沒有落實到實際的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業科學技術比較復雜,而農民受教育程度較低,對一些比較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不具備較強的接受和掌握能力。許多地區甚至沒有配備專業的指導人員來指導農民的生產活動,使得農民不能很好地掌握科學技術,導致農業科技成果無法轉化為生產力。比如,農作物科學栽培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等可以有效地提高糧食的產量,但是由于受到農民自身素質的限制,使得農業科技不能發揮出真正的價值。
其次,農民對科學技術的應用程度不高。主要原因是農民受教育水平不高,陳舊的觀念很難被替代。農民在生產糧食的過程中,購買的種子、化肥、農藥等農業生產必需品,大多是根據鄰居或賣家推薦進行購買,沒有結合土壤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生產用品,使得糧食的產量得不到有效提升。在糧食的生產過程中如果遇到病蟲害,大多數農業生產者都是通過噴灑農藥的方式來解決,一部分農戶對農藥的使用方法并不了解,進而出現過量噴灑農藥的情況,導致糧食的安全生產得不到有效保障。
再次,農業科技推廣并不通暢的主要原因是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需要農民群眾支付一定的費用,大多數農業生產者為了節省開支選擇不使用,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業科技的推廣。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我國采用的經濟發展政策是城鄉二元化政策,主要目的是推動我國工業建設的腳步,加快城市化和工業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但是當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發展到一定程度,并沒有對城鄉發展的結構進行調整,從而加劇了城鄉二元化結構問題,影響了農村地區產業經濟發展。再加上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拉大了我國城鄉發展之間的差距,不利于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現階段,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已經出現了和時代發展不符的情況,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村地區經濟發展。
根據我國當前農村地區實際的發展情況可以看出,雖然我國當前正在大力發展農村地區經濟,也相繼推出了許多幫扶措施,但是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依然存在許多的問題。比如,隨著經濟全球化推進,一些外國的農產品大量涌入到我國,而國內的農產品出現了滯銷等問題,這些都是影響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而且當前單一的農業產業結構已經沒有辦法滿足市場的需要,經濟市場因為產品的單一性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
一直以來,我國農村地區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金融支持和服務不到位的情況。由于農村金融體系不健全,使用到的金融工具也比較單一,對農村地區經濟扶持的相關政策和法律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使農業農村很難得到有效的金融支持。
當前在農村地區普遍存在網絡基礎設施落后等問題,主要是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互聯網技術應用不足的問題,特別是在產品銷售、產業生產過程中,缺少對互利網技術的應用。農村的網絡信號不好和公共安全存在問題,外加很多農民對互聯網不信任,沒有基本的信息安全意識,這就極易導致農村地區很多產業的生產、加工、銷售、運輸等方面受到限制,使供應鏈出現問題,進而出現供不應求或者供大于需的情況。
和城市相比,農村地區中的基礎醫療設施建設、教育資源、供水系統、供暖系統、道路運輸系統等方面的建設還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業農村經濟發展。
隨著當前農村中的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各級政府開始重視新型農民的培育。和傳統農民相比,新型農民具備更多的農業技能,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創新協調的發展新理念,逐漸成為現代化農業經營發展的核心力量,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方向發展。
首先,政府部門要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力度,通過提供資金、技術上的幫助,為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政府還可以從立法的角度來完善新型職業農民身份,保證新型職業農民認證標準規范統一。要想更好地保證糧食安全生產,就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提升農民的自身素養。政府可以派遣農業領域的專家指導農民的生產活動,幫助農業種植者可以根據土地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種子和化肥。最重要的是讓農業種植者意識到農藥使用不當的危害性,對農業種植者在生產過程中農藥的使用情況進行科學指導,有效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可以,進而拉動農村地區經濟增長。
其次,經濟發展最主要因素就是人才,人才在市場運營中起到很大作用。要想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人才的作用,就要把人才培養作為落實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應加強提升農村勞動力的素質和技術水平,從而發展農村的經濟,培養農村人才,促進農村現代化發展。同時,要制定返鄉政策,吸引返鄉農民就業創業,提升農業生產人員的素質和水平。
再次,要把科學技術落實到農業生產中的每一個環節中。當地政府部門可以利用農業技術推廣站,為廣大農民提供學習的場所,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引導作用,形成一個完整的培養體系,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有利于減少城鄉之間的經濟差距。完善規劃工作,加快城鄉發展進程,進而完成城鄉融合發展,按照城鄉差距進行資金互補。
同時,對城鄉融合的規劃進行統一,盡量減少規劃方案的不同和不一致,通過對城鄉一體化的調整進行統一匹配,解決管理和制度方面的不適宜之處,為城鄉一體化的經濟質量奠定良好基礎。政府整合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為城鄉融合增加更多的渠道,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積極推動社會投資者參與到農業農村經濟的創新中,通過政府扶持引導的方式促進農業的經濟創新發展,吸引更多的資源。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農村經濟要想獲得更加長遠的發展,就要重視轉型升級,從根本上提升我國的農業現代化水平。在當前這一新時期,要想實現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就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當地農業發展的策略,最大程度地提升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要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實際來進行農業現代化創新,加強農業經濟發展的基礎。要有效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加強農村的經濟發展和農業的升級轉型,進而推動農業經濟發展。要想推動農業升級轉型,就要根據當地的實際經濟情況,制定相關的經濟政策戰略。在農業農村地區經濟發展過程中,相關管理人員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從而更好地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
從金融的角度支持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可以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政府部門要響應國家號召,落實相關政策,逐步完善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體系,通過法律約束金融機構,不斷規范農村金融機構市場準入和準入機制。完善農業保險機制,當出現一些惡劣天氣或者自然災害時,由保險公司對農民進行適當補償,最大程度減少農民的經濟損失,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
同時,應積極拓寬農村地區金融與經濟良性互動的渠道,通過結合當地農業的實際情況,制訂有針對性的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目標,促使我國農業農村經濟朝著更加規范的方向發展。如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在農村地區建立金融信用體系,通過建立農民信用檔案,進一步優化和完善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環境。
相關部門要加大對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的審核力度,避免不良企業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相關政府部門可以對農村地區的村集體企業提供技術和資金上的支持,進而促進農業農村地區經濟發展。
要想更好地加強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不僅要重視提升農村居民生活條件,還要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而更好地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幫助。另外,要根據農村地區實際的情況,制訂更加有效的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為農業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互聯網可以實現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轉型,應促進農業和第二、第三產業協同發展,深化農村改革,建立完善的產業體系和服務體系。與此同時,可以將互聯網運用到農業發展建設中,不管是無人機的操作還是農作物的種植問題都可以借助互聯網解決,對產業機械化的發展、智能的運用都有重大的影響。比如,農民可以通過互聯網銷售自己的農產品,還可以通過互聯網買到農資,減少了很多成本和勞動力,增加了個人收入。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可以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增加廣大農業生產者的收入,縮小農村和城市之間的經濟差距。地方政府應根據農村實際發展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政策,引導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使得農村地區的經濟結構更加科學合理、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