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銘輝,鄭立新
(佳木斯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0)
農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農產品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必須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進程。2022 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以全面鄉村振興為基礎,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業企業是農業現代化的排頭兵,在現代化農業進程中發揮著支撐作用。然而,由于我國農業企業粗放的經營管理風格與現代化管理意識淡薄,且我國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起步較晚,因此發展時間不長,導致農業企業在面臨風險時難以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應對風險。農業企業與傳統制造行業不同,過度依賴于自然環境因素,說明農業企業自身整體風險較高,較低的風險容忍度已成農業企業基本的風險管理標準。當前我國農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風險因素不斷增多,往往忽視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的必要性,致使企業管理層對內控認知存在偏差,農業企業風險管理制度形同虛設,不能做到風險全覆蓋,農業企業未能有效執行內部控制制度,農業企業信息化建設程度較低。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當前世界經濟復蘇艱難,農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面臨著各項艱巨任務。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是市場經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我國是農業大國,有著歷史久遠和深厚的農業文化,農業企業是指在1979 年改革開放后,以多種形式從事農、林、牧、漁業第一產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盈利性經濟組織。農業企業按所有制性質可分為農墾系統國有農場、林業系統國有林場等國有農業企業,隆平高科、登海種業等股份制農業企業,河南中以索麗、吉林德大等中外合資農業企業。按經營方式可分為農作物種植農業企業、牧業農業企業、漁業生產農業企業。其中,農作物種植企業按照農作物種類細化分為大豆、小麥、水稻、玉米、蔬菜和水果等;畜牧業農業企業按照所養殖牲畜種類不同可細分為雞、鴨、鵝、豬、牛和羊等。由于我國地勢環境復雜,且農業企業受地形、土壤、水源和氣候等自然因素影響較大,我國農業企業分布較為規律,其中林果業或牧業分布于地形起伏較大的山地,大規模種植業分布于地勢平坦、土地集中連片的平原,畜牧業分布于牧草生產茂密、產草量較高的高原地帶。截至2021 年底,我國上市農業企業公司總市值1.27 萬億元,在資本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但是由于農業企業受周期性影響嚴重,更多依賴自然環境的固有局限性,決定了我國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不能適應現代農業和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我國現代化農業企業發展較晚且農業企業管理粗放的經營理念、信息化程度較低,說明農業企業還有較大發展空間。
內部控制是經濟組織發展的必然產物。隨著我國加入WTO,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為了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提高競爭力,許多企業開始重視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以促進企業健康快速發展。內部控制是企業優化治理結構、提高企業經營績效的重要推動力,在企業風險防范、維護企業價值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兩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在優化內部控制的基礎上,從風險管理的角度出發進行自下而上的完善。我國農業企業發展階段較為復雜,改革開放之后經歷改制問題,且農業的特殊性導致了我國農業企業治理水平較低、結構較差,無法有效提升經營管理水平。良好的內部控制能夠幫助企業梳理各項工作流程,找出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的不合理之處。內部控制從公司整體、各分支機構和業務活動等層面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公司經營管理水平,而風險管理又是企業在面臨內外部風險所作出的各項應對措施,在公司經營管理中時刻基于風險管理的角度下可以最大限度防范公司各類風險的發生,使農業企業發展的每一步都在可控范圍內。在公司戰略層面上優化公司治理結構,提高公司管理水平,確保實現企業經營戰略的目標。
農業企業作為農業生產的基本單位,與其他傳統企業相比具有特殊性與局限性,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由于農業的特殊性質,農業企業對自然環境的依賴度極高,受氣候環境影響較大,在遭受不可抗力影響時抵御能力較小,如2018 年山東壽光受到洪災影響直接經濟損失92 億元,大部分蔬菜大棚被淹。第二,農業生產過程具有周期較長的特點,農產品產出時間相對固定,不利于農業企業在面對市場波動時抓住機遇。綜上兩點表明農業企業在同等環境下所受風險較高。當不能有效規避自然環境等不可抗力風險因素時,就需要管理者將治理重點轉向內部,農業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分散非系統性風險,設置較低的風險容忍度和較為清晰的風險目標。基于風險導向的內部控制中所包含的風險評估程序,會對農業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風險進行專業化、系統化歸類,不僅要能準確識別農業企業特殊的非系統性風險,還要分析風險產生的原因。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各種規模的農業企業不斷涌現,但地處生物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且發展具有特色的農業企業較少。作為傳統產業中第一產業的農業,存在經濟附加值較低且同質化競爭嚴重、差異化競爭和錯位化發展得不到有效實施等問題,這些問題一直阻礙著企業發展。大多數農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因為盲目跟風導致增產不增收,產業簡單化、形式化,進一步導致農業市場競爭加劇。當農業企業在外部競爭無明顯優勢時,就應轉向內部要效益,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在保持當前市場占有率的情況下,充分發揮內部能動性的積極作用,保證內部控制制度完善,內部控制執行有效能全面防范風險,保障農業企業穩步發展。
我國的內部控制起步晚,發展時間短。由于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巨大紅利使政府管理部門和農業企業將重心放在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目標上,當時企業并沒有形成內部控制意識。隨著我國改革不斷深入和經濟快速發展,為了滿足現代企業的需求,我國有關內部控制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從早期的單一部門制定轉變為現在的多部門聯合制定,說明我國對內部控制更加重視。我國農業企業發展參差不齊,企業管理者將管理重心放在業務上,普遍認為建設內部控制體系是高端農業企業需要的,農業企業的生產規模雖然有所擴大,但是管理意識還停留在“小作坊”的模式,并且權衡成本效益,建設內部控制體系僅停留在紙面上,沒有有效執行內控制度。在COSO 框架下,內部控制框架的頂層是控制環境,是企業有效內部控制的基礎,也可以等同為內部控制文化的等價替換。控制環境從董事會和高管層開始,是來自最高管理層的一種基調。其強調高管層在追求企業目標時以身作則,形成企業謹慎的經營風格和科學的管理理念,高管層的言行會直接向員工傳遞信息,釋放出重視內部控制的良好信號。
要從企業內部控制設計的合理性、內部控制制度實施有效性兩個方面來評價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前者可理解為內控制度是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后者可理解為內部控制程序是否合理有效。執行的有效性可以等同于控制活動的有效性。在COSO 框架中,控制活動屬于最為核心要素,現代農業企業因其淡薄的內控觀念、粗放式的經營理念,認為內部控制只是為了滿足外部監管機構的合規需求,內部控制手冊是根據該框架制訂的,無論其是否有效運作,甚至不能正確區分內部控制流程與企業業務流程,將二者混為一談。企業組織架構的混亂和業務流程的不明確也加大了內部控制活動執行的難度。并且由于我國農業企業的固有限制,在周期性因素的影響下,農業企業為節約人工成本,多崗同工的現象屢見不鮮,導致內部管理混亂、不相容職務未有效分離。農業企業上游往往面對零散農戶,農業企業現金支付比較頻繁,但資金管理薄弱。以上都表明農業企業在控制活動執行方面有待加強。
農業企業信息化在推動農業企業的發展過程中起著加速作用,應當充分利用信息所帶來的紅利,在生產方面幫助企業實現精準化生產,避免浪費企業資源;在產品方面,提升產品品質,優化產品結構。在企業內部管理方面,保證企業的各項指令迅速落實。在信息已經成為重要生產要素的今天,信息也是實現企業目標的重要因素。
農業企業因其產品眾多,品類復雜、流通鏈條長等特點,結構化與非結構化信息增多,農業企業沒有利用內部和外部資源來獲取、生成和使用相關的高質量信息,以支持內部控制要素在其實際管理活動中發揮作用。這主要是因為企業缺乏相應的信息系統支撐,使之無法實現與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有效互動。信息化建設程度低,也使得企業內部和外部無法進行有效溝通,內部表現為各種指令的上達下送,外部表現為各方需求和期望的反饋。在農業企業信息系統的建設方面,呈現出各個系統、各個部門之間無法相互協調,相互統一的現象。對于財務系統而言,使用傳統的財務系統甚至無法與農業企業自身的特殊性相匹配,導致財務系統不能與業務系統取得有效銜接,使監管工作面臨重重阻礙,對于內部控制工作來講,不能保證內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執行。
由于現代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的利益是矛盾的。信息的不對稱性又加大了這種矛盾,使得董事會和監事會在滿足各方利益的基礎上很難執行有效的指導、授權和監督。內部控制制度就成為企業日常管理監督的必要。例如企業的行為準則建立在較高的組織架構之上,讓企業的高管層從組織架構的高度上增強企業內部控制意識。逐漸改變過去簡單的粗放式經營管理理念,從傳統的目標管理導向轉變為風險管理導向,注重過程,注重結果,避免短期行為。
企業還需要在組織層面更好地管理風險,并遵守現代企業合規管理要求。在優化治理結構的基礎上,高管層不斷強調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從高層所傳遞出的信息不僅是遵守法律法規的合規,還是涉及企業所有方面的最高的倫理標準。高層的積極基調影響著企業各層級的員工,最終為企業營造出良好的內控文化環境,保證企業其他控制要素的有效執行。
制定統一的農業企業風險管理標準,并將其作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統一的風險管理標準應當包含以下4 方面。首先能有效評估風險。農業企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從產品市場競爭到惡劣自然天氣,雖然不能預測到企業所有風險種類,但是,有必要分析農業企業面臨的潛在風險。其次為識別風險,在評估預測風險時,需要詳細分析風險的發生概率和潛在影響。再次,建立風險應對策略庫,積累企業發生的各種風險并及時改進相關的企業業務流程。最后,制訂風險監控措施,監控風險,將風險管理控制在早期階段。總體風險管理標準應當是動態的、迭代的和對不斷變化的風險作出反應,并且與內部控制流程相結合,在整體內部控制流程的統一性下,不同級別的控制措施應與所涉范圍和重點保持一致,并應適合每個級別的特殊性。
對于農業企業來講,各個組織層級的內部控制協調一致性會有效避免企業內部管理混亂,各個業務版塊之間不能相互協作、相互統一。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相結合,每個控制點都以風險管理為基礎,增強企業內部控制治理能力和風險抵御能力。
農業企業信息一體化建設基于通信技術、數字技術的發展,在產業鏈極長的農業領域中,從投入、生產、加工、銷售多環節,將其各項業務版塊進行數字化、信息化。在信息一體化的平臺下充分對數據信息的利用,完成信息在企業內部的流通,推動企業的可持續化經營。COBIT 意為信息系統導向的內部控制整合框架。將農業企業信息一體化平臺的建設基于此項基礎上,能夠幫助員工更好的理解公司的目標,在內部溝通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傳達內部管控的重要性;當發生風險事件時能及時上報管理層,管理層所提出的風險解決方案也能迅速傳遞到各個業務層級的員工。
農業作為我國經濟的“壓倉石”,是國民生活的基礎保障,全球化發展加快,農業企業要想走出國門,發展成更強的新時代綜合性現代農業企業,就要在做好風險管理的基礎上,優化內部自身治理結構,重視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由于我國農業企業現階段存在的問題,阻礙了優化農業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的進程,針對我國農業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提升我國農業企業內控管理水平,推動農業企業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