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萍,孫翊博,謝 萍
(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云南 昆明 650201)
我國在20 世紀80 年代初次引進種植藍莓,本土化的藍莓于20 世紀90 年代栽培成功,經過多年研發,得到大面積推廣,由企業帶頭在我國各地方發展藍莓的商業性栽培。我國的藍莓栽培面積和產量列居全世界第四位。藍莓栽培面積由起初的24 hm(2001 年)發展到66 400 hm(2020 年);產量由2002 年的9 t 發展到2021 年的347 200 t。
勐海縣勐遮鎮位于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西部,東接景洪市,東北接普洱市,西北與瀾滄縣毗鄰,西和南與緬甸接壤。西雙版納分別與老撾、緬甸接壤,與泰國鄰近,具有面臨南亞的區位口岸優勢。勐遮鎮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暖夏涼冬區,海拔1 000~1 200 m。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年平均氣溫18.7 ℃,年均日照2 088 h,年均降水量1 341 mm,全年有霜期32 d 左右。壩區內的土壤以紅壤和黃壤為主,pH 值在5.0 左右,偏酸性土壤。勐遮鎮的自然環境較適合藍莓生長。
2016 年勐遮鎮開始種植藍莓,為了不斷壯大藍莓產業,農場逐漸引進了先進的機械設備、技術和專業人員,從以往的傳統人力噴施農藥、人工數據監測等,到現在半人力半機械化的種植生產模式,大幅減少了勞動力成本,提高了藍莓的產量。以往的零散銷售轉變為現在以企業合作銷售為主,提高了藍莓的銷量,推動了勐遮鎮藍莓經濟發展。截至2021 年,勐遮鎮農場藍莓種植面積達1 500 hm,產業集群總產值60 億元,每年地租總收入4 500 萬元,果農人均年收入44 550 元,占純收入的90%以上,6 萬名果農增收致富,大幅提高了勐遮鎮人民的幸福指數。
目前,農場的“互聯網+”在線服務平臺尚未建成,企業與客戶之間沒有建立新聯系,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信息得不到反饋和及時更新,難以利用大數據對生產進行調整。
藍莓種植品種的多樣化決定了市場對藍莓的需求度及滿意度。目前,勐遮鎮農場藍莓種植有L4、L10、L11、L25 這4 個品種,品種比較單一。L25 產量為15 t/hm,L11 產量為18 t/hm,L4、L10 的產量高于其他兩個品種,產量均為20 t/hm。由于藍莓對季節性要求較高,導致藍莓不能反季節生產,藍莓品種的單一化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藍莓生產培育對區域內的環境要求極高,例如土壤的含水量、pH 值、有機質含量以及區域內的日照時長等。很多農場內的員工對藍莓的種苗生長習性了解不夠深入,浮于表面,藍莓種植過程中區域內的園區管理,例如除草、挖溝、噴施農藥、施肥、采摘、修枝等都需要勞動力完成,但勞動力成本有限,部分園區的管理工作不及時、不到位,從而影響了藍莓的健康生長,導致藍莓長勢差、晚熟或提前落果、殘品多,產量下降。
勐遮鎮以向大企業美國卓莓(Driscoll’s)的怡顆莓出售原材料為主,部分鮮果以零售的方式簡單包裝銷往昆明、普洱、西雙版納等地的大型超市及高端商業廣場,例如昆明恒隆廣場、昆明同德廣場,銷售渠道比較單一,價格容易受市場價值波動的影響。由于加工及保鮮技術過于簡單,藍莓運輸過程中容易爛果。藍莓深加工能力不足,增值能力有限。
勐遮鎮藍莓銷售主要與大企業簽訂合約,部分商品零售,在運輸、加工等過程中的技術不夠完善,沒有搭建“互聯網+媒介”在線服務平臺,市場內外部信息得不到有效反饋,中間商的利潤增加,再加上藍莓富含大量的營養元素,導致藍莓價格較高。以昆明市為例,藍莓鮮果每盒售價49 元,但每盒重量僅129 g,2019 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對我國經濟造成很大干擾,嚴重影響了市民的收入,導致消費水平下降,但藍莓在市場上的零售價格并沒有很大調整,價格仍然比較高,導致很多對藍莓喜愛有加的消費者只能望而卻步,轉向購買其他水果。過高的零售價格抑制了消費者對藍莓的購買力,降低了藍莓的銷量,對藍莓產業的發展造成經濟影響。
企業的發展需要充足的資金支持,如設備配置、技術研發、人才引入都需要充裕的資金。企業想要提高生產率,必然要有先進的機械設備、完善的生產加工工藝體系以及專業的技術人才。
當前勐遮鎮藍莓企業發展規模小,資金支持力度不夠,企業本身資金不充裕,外資引入渠道有限,融資金額小。藍莓農場資金不足難以引進技術、人才及設備,因此勐遮鎮藍莓產業的發展將會面臨很長的“瓶頸期”。
勐遮鎮村民大多為傣族,文化水平較低,漢語口語水平低,全鎮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現象比較嚴重,有能力的青年、中年人大多不愿留在農村,導致勞動力不足。
一方面,傣族是一個酒文化盛行的民族,追求精神上的滿足,對于改善生活條件、接受更好教育、創造更好生活環境的積極性不高,在思想上處于相對安于現狀的狀態,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藍莓產業發展。此外,藍莓種植、水肥狀態檢測、病蟲害管理、銷售都需要大數據信息的反饋進行及時調整,這一系列操作需要具有相關農技知識和文化的從業人員來進行。當今“互聯網+”的發展更是需要具有較高知識水平和農業技術的人才。但受到就業機會少、相關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等現實狀況的影響,大部分高校畢業生不愿回勐遮鎮,選擇在城市發展。
另一方面,對藍莓農場工作人員的管理不夠深入,例如采摘人員較少時,無法完成全部鮮果的采摘工作,延誤采摘的最佳時期,導致鮮果浪費,造成經濟損失;采摘人員過多時,不能保證鮮果質量,使藍莓鮮果品質受損,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造成經濟損失。此外,農場的工作人員大多為傣族,在語言溝通方面存在一定障礙,工作積極性不高,處于一種比較懶散的狀態,責任心不強,執行力度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
我國的藍莓種植相比國外起步較晚,90%以上種植品種從美國引進,自1990 年以來,85%的藍莓品種申請了專利保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國藍莓品種栽培。
勐遮鎮農場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土壤環境狀況培育新品良種。利用露天栽培、有機質栽培、無土栽培等栽培模式相互交叉的方法栽培藍莓,擴大優產、高產、優質區域內品種的栽培面積,生產不同季節的藍莓,滿足消費者對藍莓的購買需求。加大對高產、優產、穩產區域內藍莓農場建設的支持力度,合理進行資源配置,推出早熟、中熟、晚熟的藍莓品種,打造多元化的種植模式。借助優良的區域優勢進行招商引資,加強“互聯網+”在線銷售服務一體化平臺的建設,拓寬營銷渠道,帶動勐遮鎮藍莓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互聯網的最大特點就是信息共享,在藍莓生產過程中遇到技術問題可以上網查文獻、咨詢相關專家等。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資源的有效配置,在藍莓鮮果成熟時期,根據產量、市場需求量、每個階段工作時間,合理安排采摘人數,保質保量地完成采摘。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對員工進行考核,例如藍莓采摘時期根據出勤情況和采摘量對表現較為優秀的員工進行物質獎勵,處罰采摘時不能保證藍莓質量的員工,通過獎懲制度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強化員工的責任感。
勐遮鎮藍莓產業加工環節薄弱,深加工嚴重不足,導致產品附加值不高。藍莓鮮果是市場上主要的藍莓產品,但藍莓具有鮮活的特性,保質期比較短,錯過了最佳食用期就不能食用,會降低農場及中間商的收入,造成經濟損失。因此,要加強藍莓產品的研發,延長藍莓產品的食用期限,降低藍莓的銷售風險,增加藍莓的附加值,增加農場收益。
如今,很多消費者喜愛藍莓果醬,對藍莓果果醬有著大量的需求,應根據消費者的喜好,生產不同風味的藍莓果醬,對藍莓果醬進行包裝,生產不同價格的果醬供消費者選擇,改善傳統的營銷方法和途徑,增加藍莓果醬的銷售量。我國的酒文化博大精深,可以將藍莓和酒產業融合,推出藍莓威士忌、藍莓白蘭地等。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作為一個酒文化較盛行的城市,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此外,對于藍莓水乳、藍莓面膜、藍莓酵素、藍莓面包、藍莓口香糖、藍莓牙膏、藍莓沐浴露、藍莓洗發水等生活用品,應加大研發力度并大力推廣。
利用互聯網信息共享的特點,及時調整營銷方案銷售藍莓產品,借助“互聯網+”平臺進行學習、監測及管理,應用大數據信息反饋指導生產。運用互聯網參與藍莓的種植、采摘、加工、運輸和出售全過程。通過數據對種植環境、加工運輸環節和銷售市場變化信息進行分析,有效配置技術、人力、資金等資源,及時更正生產方式及營銷模式。
政府加大對涉農企業的扶持力度,出臺相關的惠農政策,鼓勵企業機制創新、方法創新,加大財政資金對農業的投入力度。政府加大對藍莓農場建設的支持力度,依托藍莓農場的帶動作用,聚集現代化的生產要素,建設生態藍莓園、現代化藍莓產業園,擴大農村金融體系對企業貸款的額度,解決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保證藍莓產業健康、穩定、持續性發展。同時,推進“政府+企業+農民”的合作組織建設,通過合作組織解決藍莓生產、加工、銷售等產業發展中的問題,促進企業與企業、企業與農戶、政府與農戶、政府與企業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實現藍莓農場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推動藍莓產業增值。
藍莓作為一種高端水果,銷售價格高于其他大眾水果,收入水平一般的人群很難持續性消費,高昂的價格不能被大眾接受,直接影響藍莓產業的發展。只有降低藍莓的銷售價格,才能成為大眾喜愛并反復回購的水果。
首先,可以通過規模化種植,優化產業結構,節約勞動時間,降低人工成本,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其次,減少銷售、物流運輸環節,進行“一對一”在線銷售服務,減少中間商的利潤,達到降低銷售價格的目的。再次,通過減少促銷費用來降低藍莓的銷售價格。
3.7.1 改變傳統思想,提高認識
應意識到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進一步減緩勐遮鎮農村人才向城市流動,高度重視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充分認識到如今和未來的發展趨勢,明確人才對于農村的發展意義重大。遴選培訓學員,對于提高思想文化素質、技能水平、產業帶動能力和農業生產經營能力等方面有強烈需求的學員進行“短期+長期”培訓。
3.7.2 改善勐遮鎮的基礎設施,吸納高素質人才
首先,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勐海縣人民政府及勐遮鎮各村委會應結合勐遮鎮藍莓農場的區域優勢,打造一套特有、可持續性的經濟發展體系,引入其他企業駐廠,增加就業崗位,為引進人才提供更多平臺,推動多元化經濟體系建設。例如,發展加工運輸業“冷鏈保鮮技術”、生態農莊、休閑觀光等產業新業態,助力勐遮鎮經濟發展和勐遮藍莓產業發展。其次,完善的基礎設施是留住人才必不可少的條件,勐遮鎮應該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移動網絡全覆蓋;加強公共衛生的治理,統一垃圾處理,建設公共衛生廁所;建立健全醫療衛生、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體系,成立鄉村振興工作室,為勐遮鎮企業和居民提供信息咨詢、工作指導,推動城鎮一體化建設。
3.7.3 創新激勵機制、保障機制
勐海縣政府要根據企業類型、企業需求、不同人才的需求等研究制訂相關的支持政策和管理方案,鼓勵不同類型人才投身勐遮鎮藍莓產業建設。完善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機制,完善五險一金、六險一金、七險一金等薪金保障制度,采用員工入股企業的管理制度,完善職位晉升體系,激發員工的主人翁精神,讓員工以積極負責的態度對待工作,為勐遮鎮的返鄉人才提供更具有吸引力的工作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