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劍
(廣東實驗中學,廣東 廣州)
廣東實驗中學秉承“愛國、團結、求實、創新”的校訓及“以人為本,以德樹人,以質立校”的辦學理念,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勞動教育的重要論述以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等文件精神。結合我校科技教育特色,通過勞動教育關于管理模式、課程建設、項目構建、場地建設的實踐,不僅有效地推進了我校勞動教育、科技教育的融合發展,同時又培養出一批具有社會責任、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我校勞動教育的主要成果如下。
勞動教育涉及學校的課程教學、德育、綜合實踐活動、社團活動、校園建設等學校多方面、多部門的協同工作。學校建立一套較完善的勞動教育管理體系。
1.課程與教師發展中心:組織與管理課程、培訓和指導教師團隊。負責勞動教育課程方案的組織與策劃,組織教師進行勞動教育課程的培訓,以及各項規章制度的制定。
2.教學處:教學安排。教學處負責勞動教育課程排課,計算科任教師、指導教師的課時。
3.學生處:勞動周、志愿服務、學農工作。
4.團委:社團、大型活動志愿服務。團委負責社團志愿服務、校園節日如讀書節、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開放日等志愿服務。
5.科技教育辦公室:負責勞動智慧課程的實施。負責科技創新、環境科技、工程科技及模型科技四大教練組開設的科技競賽課程,負責組織學生參與科技競賽。
6.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小學程、英才計劃。指導研究性學習備課組負責小學程、英才計劃的開展工作;指導勞動教育課程備課組統一備課、上課;指導學生完成職業體驗。
面向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學生提供多元化選擇,為國內首創,且具有極強示范意義。由原來單一形式的活動拓展為面向全體、面向興趣、面向骨干的課程體系,滿足勞動教育從“理念、行動、信念”的生成性教育過程,也是實現學生由興趣到專業選擇的核心成長過程的有力支撐。(詳見文末表1)
勞動體驗課程簡稱“勞作”,包括勞動周、學農、志愿服務、勞動職業體驗、勞動必修課等全員必修課程。比如,在每周一節的勞動課上開設勞動技能課,上課內容從服裝設計、現代家政技術、人工智能、創造力開發與技術發明、產品三維設計與制造等課程選取。
勞動興趣課程簡稱“勞趣”,勞動興趣課程為勞動類校本選修課程。勞動類校本課程在每周三下午校本課時間開設藥物化學與健康、現代生物學技術等與工業生產相關的課程;開設JA 學生公司、模擬政協、生活中的金融等與現代服務業相關的課程;開設陶藝創作、紙藝基礎等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課程。
勞動智慧課程簡稱“勞智”,是科技特長校本選修課程,由科技競賽課程、“拔尖科學人才培養”小學程與英才計劃組成。如科技特長課程由科技創新、環境科技、工程科技及模型科技四大教練組根據科技競賽項目規劃開設,在節假日上課。目前科技競賽課程由科技創新、水科技、發明創造、創新創業、機器人、人工智能等課程組成。
項目群建設為學生提供勞動教育學習平臺;科普校園建設為學生創造勞動教育的學習環境。
建立了科技創新、丘成桐科學家、水科學教育項目、國際發明展及未來工程師具有較強影響力的項目群,為校內外師生參加勞動教育活動提供了支持。
廣東實驗中學“未來社區”環境科普基地由天臺花園、生態館、太陽能電站、未來工程師培訓室、3D 工作室、創客空間、機械加工室等展示區、功能室區組成,是按照未來社區環境保護與發展的需要,為學校、社區體驗未來城市低碳發展提供科普場所、項目與機會,為學校及周邊社區提供了一個集科學研究、科普教育、互動交流及信息咨詢為一體的綜合性教育平臺。
1.重視學農工作,重點培育學業勞動技能,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學校高度重視學農工作,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農實踐課程中學習基本的農牧業知識,了解農牧產業作為“母親產業”的重要地位,為生涯規劃邁出重要一步。
2.扎實推進勞動周工作,加強日常勞動技能學習及工具的使用。高中全體學生除日常班級輪值勞動外,在高一、高二年級實行勞動周。在勞動周實行各班輪值制;輪值的班級同學會被分配到學校各處室、各崗位進行勞動體驗。
3.開設豐富的志愿服務工作。學生在年級、團委的組織下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工作,將愛心化為行動,去關愛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弘揚志愿者精神,與現代文明同行。每逢如讀書節、科技節、開放日等校園大型活動,團委都會和教學處等各部門一起組織志愿者培訓,為學生參與和組織大型活動、貢獻愛心提供平臺。
4.學校勞動教育技能課獲得廣泛認可。為了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精神,我校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在粵課堂上錄制了《自制禮物贈母親》等9 節勞動微課;為全省高中學生提供了居家勞動小主題活動。
通過與科技教育的融合,開設的勞動智慧課程不僅讓學生掌握前沿科技的相關知識與技能,而且培育了他們的勞動智慧、勞動創造力及完成復雜勞動任務所需要的設計、操作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近五年,我校共獲得國際獎項191 項、國家級獎項637 項、省級獎項249 項,是全國獲得科技類獎項級別最高、數量最多的學校之一,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拔尖創新型人才。
我校與科技教育相融合的勞動教育所開創的三級課程符合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所建設的勞動教育基地能給學生開展課外實踐研究提供土壤;所研發的特色項目則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體驗、成長。從實際的效果來看,與科技教育相融合的勞動教育課程的持續推進對國家、社會、學校、學生都有長遠的、積極的作用。

表1 廣東實驗中學三級勞動教育課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