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麗
(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人民醫院 山東 東營 257399)
相比一般科室的疾病而言,婦科疾病有其獨特的特點,許多婦科疾病不僅治愈難度比較大,而且患者一旦被診斷為婦科疾病,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夠治愈。為了明確護理方法對于婦科疾病患者治愈的效果,實驗選取了本院60名婦科疾病患者并通過對比實驗,對護理手段和風險管理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通過實驗得到了一些統計學意義明顯的數據,發現在婦科疾病治療過程中采用持續質量改良護理手段能夠顯著提高整個護理過程的風險管理水平,提高婦女對于治療過程的滿意度,具有比較突出的推廣價值。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是為了明確采用持續質量改進方法對于婦科疾病患者護理效果的影響,實驗選取2020年-2021年在本院治療的60名婦科疾病患者,實驗設置了對照組,將60名婦科疾病患者分為A組和B組,A組是改進組,B組是常規組,兩組的婦科疾病患者人數均為30。為了實現研究目標,在本次實驗中對A組的30名婦科患者提供持續質量改進護理,而對于B組婦科疾病患者在護理過程中采用常規的風險管理措施。A組中的30名婦科患者的年齡在26~44歲之間,平均30歲。 B組的婦科疾病患者,平均年齡是29歲,所有的患者年齡均在25~43歲之間。通過相關的統計分析軟件分析得出P>0.05,一般資料對比無意義。
1.2 方法
A組婦科疾病患者接受的護理手段是持續改善的,B組的婦科疾病患者在治療和護理過程中接受的是常規的護理手段,屬于常規管理模式;
①建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該風險管理小組有護士長、責任護士和其他輔助人員,在婦科疾病患者接受治療過程中及時發現并規避風險,對護理工作進行科學管理。
②總結不足之處。對護理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做出分析和歸納,在此前提下進行梳理。發現面臨的主要風險有:班次設置缺乏彈性;交接班工作銜接不良;在護理工作中患者經常跌倒;護理文書規范性有待提高;避免暴露病患的隱私;醫護人員出現精神倦怠;未精準執行查對制度;醫護人員法律觀念淡薄等。
③采取防范手段規避上述風險。第一,提高排班的合理性。護士長在對各個護理人員排班時不僅要保證醫護人員能夠按時上班,還需重視夜班護理工作,開展二線護理,在繁忙時需合理增加人手,每天安排1名后備人員,確保對突發現象盡快處理。第二,嚴格貫徹交接班制度。在護理過程中對交接班內容予以改善,使書面、語言和床旁交接工作切實落實,缺一不可,明確各個護理人員的職責。第三,對婦科疾病患者面臨的風險進行分析,如摔倒;高齡、醫藥過敏、心理狀況不穩定等,參照評估結果設計多種警示提醒,放置在患者床頭。除此之外,還應對手術患者、高齡患者和體弱、意識不清患者予以關懷和鼓勵,做到24 h有人陪護。提高病房環境管理水平,如環境保持干燥,盡快清理地面積水;發放防滑鞋;安裝洗手間扶手等,重視婦科患者的風險培訓工作,使病患樹立危機防范觀念。第四,改善文書工作,重視護理人員的書寫教育,要求護理人員記錄時書面清晰,在檢查時填寫檢查日期,還要保證每天抽查一次病歷,對不符合標準的護理人員進行再次培訓。第五,重視對患者隱私的保密。在護理工作過程中要重視患者保護的個人隱私,使患者感覺到被關心和尊重,從而優化患者的護理體驗,主動配合護士的工作,避免不良問題的發生。與此同時,在護理環節需減少對病人隱私的泄露,在護理時需獲得病人的允許。第六,增加護理人員的法律知識儲備。定期安排醫護人員了解法律知識,重視法律條例教育,積極對法律案例進行講解,增強護理人員對法律法規的認同,在醫護過程中維護患者權益。第七,精準貫徹查對制度,做到輸液、用藥等工作準確無誤,醫務人員之間可彼此監督各項規章制度和醫療手段的貫徹情況,進行多次核對。第八,重視對護士心理情況的分析。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大,其工作狀態直接決定了護理工作質量,不僅要及時分析護理的心理動態,還要對護理人員提供針對性引導。在護理小組中需營造溫馨融洽、多方合作的護理氛圍。
④質量不斷改進。定期歸納護理風險的種類,檢查護理計劃貫徹情況,運用調整手段持續改進護理效果。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項:一、確保病房環境輕松安靜,使患者心情愉悅。另外,護理人員也應該對婦科疾病患者提供心理護理。由于女性患者被診斷為婦科疾病之后,極有可能產生各種心理壓力。所以,護士人員要在護理工作中對患者的情緒進行觀察并及時給予護理。
1.3 觀察指標
為了實現研究目的,在本次實驗過程中設計了觀察指標,主要是觀察婦科疾病患者對于護理工作者的滿意度,可分為三個層次:不滿意、基本滿意、滿意。
1.4 處理方法
在本次實驗中,通過相關的統計分析軟件研究實驗數據,分析護理過程中不斷改善護理手段對于護理質量和護理風險管理的影響,研究持續質量改善對于風險管理是否具有重要作用。
(1)A組和B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通過本次對比實驗發現,在護理過程中是否采用持續改進的護理方法對護理效果具有重要影響,通過分析A組和B組患者對于護理滿意度的評價發現,使用持續改良的護理方法能夠顯著提升婦科疾病患者的滿意度,A組的婦科疾病患者對于護理過程的滿意度為96.67%, B組婦科疾病患者對于護理過程的滿意度為86.66%,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要大于常規組,P=0.0032<0.05,這表明研究結果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觀察指標對比[n(%)]
(2)A組和B組風險管理水平對比
通過下表2不難發現,A組在風險防范、風險處置以及風險預測方面都要好于B組,P<0.05,這說明實驗結果表現出較為突出的統計學意義。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生活質量指標對比(x±s)
本次研究中探討了護理手段持續改良對于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通過設置對照組發現,與傳統的常規護理相比,在護理過程中持續不斷改善護理手段能夠顯著提高婦女對于治療過程的滿意度。采用常規護理方法的婦科疾病患者對于護理過程的滿意度為86.66%,而在護理過程中持續改良護理手段能夠顯著地提高醫患人員滿意度,醫患人員滿意度高達96.67%。通過本次研究不難發現,相比較于傳統的護理方法,采用持續質量改進的護理手段能夠使得患婦科疾病病患得到高質量的護理,大大縮短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所需要的時間,有益于病患的康復,所以持續質量改良的護理方法比較適合在實踐中進行推廣和應用。
要提高婦科疾病患者的護理工作質量,對護理風險進行有效管理,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1)完善護理制度,明確崗位內容
當前,我國多數地區的婦產科醫護人員素質不盡相同,一些護理人員在護理服務過程中缺乏責任意識,技術也有待提高,護理知識儲備較少,缺乏積極性,一些護理人員甚至會將感情帶入護理過程中,導致護理工作不能夠順利進行,影響了護理效果。針對上述情況,醫院應該重視各種護理制度的完善,規范勞動紀律,劃分崗位內容,并且實行績效考核制度。凡是被婦科疾病患者舉報或者是在上級部門檢查時表現不佳的,要進行處罰,所有處罰均要明確到個人,護士長也要定期或不定期對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進行分析,一旦發現不符合要求的操作流程或發現醫護人員未能夠盡職盡責,應對其扣分并記錄,到月底落實績效考核制度。通過優化管理制度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持續不斷地改善護理質量,為婦科疾病患者提供良好的醫療服務,增強患者的滿意度。
(2)重視護理人員知識的培訓
一些婦科疾病護理人員由于經驗不足,基礎知識儲備有限,在無菌操作中并不能夠按照合理科學的步驟進行。面對這種問題,醫院管理人員要開展分層管理制度,擬定培訓計劃,分析計劃內容,將計劃進行分解,開展知識和技能的考核,還要督促護士學習相關內容。在早班交接完畢之后,對護士進行提問,根據護士回答的實際情況加分或減分。護士長在檢查過程中要對各種工作進行抽查,考察護理人員對于護理知識的理解程度,對醫護人員在照料婦科疾病患者中遇到的難題予以引導,與婦科疾病患者及陪護人員互動,分析患者對于婦科知識的了解程度,還要審查護理工作是否嚴格貫徹,明確護理人員對于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引導護理人員積極學習護理知識,提高護理工作的專業化水平。
(3)提高護理人員的法律觀念
在護理過程中若要持續改進婦科疾病的護理效果,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還要重視法制教育,避免護理工作中出現問題,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文件,對各種法律條規進行宣傳,提高護士的安全意識,使護士能夠靈活地應用法律條例,對各種護理活動進行處理。除此之外,還要確保護理工作人員有足夠的耐性,在護理過程中對素質低下,不講道理的病人要積極地解釋,用行動和熱情去感化病人,使病人積極配合護理過程,降低護理矛盾出現的概率。
(4)加強護理質量的檢查
為了提高婦科疾病患者對于護理過程的滿意度,不斷完善婦科疾病護理的效果,護理人員還要重視對于護理質量的核查,醫院可以每7天開展一次護理效果檢查。每個科室也應該每周組織一次質量自查,檢查內容包括:基礎的護理工作是否到位?床單是否整潔?環境是否達標?病房管理是否到位?病房是否安靜舒適?秩序維持是否良好?護理文件的書寫是否規整?是否能夠及時準確反映問題?醫療器械的消毒工作是否到位?是否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藥品的放置和管理是否科學?藥品是否能夠在用后及時補充?醫療器具出現問題之后是否及時維修?是否及時每天更換等。
總而言之,在婦科疾病患者參與護理服務的過程中開展持續質量改進護理手段能夠顯著提高婦科疾病患者對于護理過程的滿意度,而且還能夠大幅度降低各種護理風險發生的概率,提高護理風險管理的水平,對于婦科疾病患者快速好轉具有十分明顯的作用,能夠優化醫患之間的關系,降低各種醫患事件出現的概率,減少婦科疾病患者治愈所需要的時間,具有極為明顯的普及意義和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