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靜
(山東省臨沂市中心醫院/產房 山東 臨沂 276400)
分娩是女性正常生理過程,而自然分娩是現階段最理想的分娩方式,符合生理需求,具備較高的安全性,但實際上,因產婦入院之后對分娩認知不足,加上環境改變,容易產生陌生感、緊張情緒,若未及時予以有效干預,則會對分娩進程產生影響,還會使產后不良妊娠結局增加,對母嬰健康產生威脅,因此對臨床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1]。當前,伴隨醫學模式發展,護理模式也隨之發展,現階段臨床要求注重產婦心理問題,因此心理護理非常有必要,以滿足產婦心理需求,使護理質量提高[2]。本文從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擇取8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在產科助產中實施心理護理對自然分娩的促進作用,研究內容如下。
1.1一般資料
從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擇取80例產婦,將其按照數字隨機表法予以分組,每組40例,對照組中28例初產婦,12例經產婦,年齡最大33歲,最小20歲,均值(37.89±3.32)歲,孕周最多41周,最少37周,均值(38.67±0.89)周,文化程度:15例大專及以上、20例高中及中專、5例初中及小學;研究組中29例初產婦,11例經產婦,年齡最大34歲,最小21歲,均值(37.93±3.40)歲,孕周最多41周,最少37周,均值(38.70±0.90)周,文化程度:16例大專及以上、19例高中及中專、5例初中及小學;經統計學檢驗分析組間無意義。納入標準:單胎妊娠,無剖宮產指征,生命體征穩定,精神狀態正常,對本次研究知曉且同意參與。排除標準:軟產道異常、骨產道異常、出現剖宮產指征、合并妊娠并發癥、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凝血功能異常、精神疾病等。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產科助產,評估孕婦身心狀態,并了解胎兒發育狀況,經B超檢查監測生命體征,遵照醫囑開展護理工作,說明注意事項,觀察產程,監測胎兒心率等。研究組在常規產科助產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①為產婦提供良好環境條件,良好環境可以使產婦心情舒暢,特別是敏感產婦,確保室內整潔干凈,待產室可允許一名家屬陪伴,護理人員以積極熱情的態度迎接分娩產婦。②分娩之前,針對產婦及家屬的疑問予以耐心解答,注意態度溫和、語氣輕柔,并給予產婦心理支持和鼓勵,幫助其緩解不良情緒,指導產婦通過深呼吸、聽音樂等方式減輕心理壓力。③在第一產程,助產士再次向產婦說明自然分娩的過程,將自然分娩知識進行講解,取得其信任,使其依從性提高,同時助產士以自身經驗及技巧幫助產婦順利分娩,另外對產婦排尿、飲食予以指導,待產婦宮口全開為產婦擦汗和喂水,并用語言、行為予以鼓勵,指導其正確、規律發力,促進產程進展。④進入第二產程之后,產婦宮縮程度加重,產婦將產生嚴重焦慮、緊張情緒,應囑其放松,并用暗示性手勢、語言等給予其鼓勵與安慰,并指導產婦如何正確呼吸以減輕疼痛,縮短產程,避免盲目用力而產生疲勞感。⑤進入第三產程之后,可以在醫生協助下進行無痛分娩,指導產婦保持平靜狀態,避免情緒過于激動而導致產后出血,同時在操作過程中需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要求,注意消毒,對產婦生命體征予以密切監測,注意觀察出血現象。⑥產后囑產婦注意休息,盡快排出惡露,并強化母乳喂養相關知識健康宣教,促使產婦盡快轉換角色,對產婦主訴予以耐心傾聽,并向產婦及家屬講解產后注意事項,告知護理技巧,避免產婦受到噪音、強光等因素刺激,另外做好飲食指導,一方面可以促進乳汁分泌,另一方面也促進產婦生理功能恢復,使身體狀態保持穩定。
1.3臨床觀察指標
①分娩方式:自然分娩及剖宮產;②第一產程時間、第二產程時間、第三產程時間;③分娩出血量;④心理情緒:通過焦慮自評量表與抑郁自評量表分別評估焦慮、抑郁情緒,評分越高心理情緒越差。⑤疼痛程度:通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評分0-10分,評分越高疼痛越嚴重。⑥新生兒Apgar評分:評分為0-10分,評分越高新生兒狀況越好。⑦不良妊娠結局:包括新生兒窒息、產后出血、胎兒窘迫等。
1.4統計學方法
2.1兩組分娩方式對比
從分娩方式分析,研究組自然分娩率[97.5%(39/40)]高于對照組[85.0%(34/40)],剖宮產率[2.5%(1/40)]低于對照組[15.0%(6/40)],P<0.05。
2.2兩組產程時間及分娩出血量對比
從第一產程時間分析,研究組[(5.22±1.30)h]比對照組[(9.66±2.15)h]短,P<0.05。從第二產程時間分析,研究組[(2.22±1.12)h]比對照組[(3.03±1.10)h]短,P<0.05。從第三產程時間分析,研究組[(0.23±0.08)h]比對照組[(0.41±0.10)h]短,P<0.05。從分娩出血量分析,研究組[(344.25±20.59)ml]少于對照組[(390.40±31.33)ml],P<0.05。
2.3兩組心理情緒評分、疼痛評分、新生兒Apgar評分對比
從心理情緒評分分析,護理前研究組焦慮評分[(58.96±4.78)分]、抑郁評分[(55.33±5.12)分],對照組焦慮評分[(58.89±5.01)分]、抑郁評分[(55.23±4.96)分],組間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焦慮評分[(45.23±3.63)分]、抑郁評分[(42.63±3.82)分]均少于對照組[(52.45±7.63)分、(50.99±4.15)分],P<0.05。護理后,研究組疼痛評分(5.02±0.22)分,對照組疼痛評分(7.14±0.63)分,研究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新生兒Apgar評分(9.22±0.13)分,對照組新生兒Apgar評分(8.99±0.23)分,研究組新生兒Apgar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2.4兩組不良妊娠結局情況對比
從不良妊娠結局發生情況分析,研究組1例胎兒窘迫,對照組2例產后出血,2例新生兒窒息,3例胎兒窘迫,研究組新生兒窒息、產后出血、胎兒窘迫等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妊娠與分娩均屬于自然生理現象。當前,伴隨社會經濟水平提升,加上醫療技術發展,現代女性承受力降低,忍耐力也隨之下降,大部分女性在面對妊娠與分娩過程會出現復雜心理情緒改變,產生嚴重的應激反應,主要表現為焦慮、抑郁[3]。據相關研究指出,中國對妊娠及分娩有不良情緒的女性占11-25%[4]。對于此,若未及時予以有效護理干預措施,這可能會對胎兒生長發育產生影響,甚至會在分娩期間威脅生命安全,因此需要予以重視。常規護理主要是注重分娩的護理措施,缺乏對產婦本身的關注,護理措施缺乏針對性,因此護理效果一般[5]。除常規護理之外,心理護理在臨床中應用廣泛,同時也是必須執行的一個護理項目。心理護理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其以現代護理觀念為基礎,將患者作為護理服務的中心,利用多種方式是患者的心理狀態得到改善,使患者心理活動及思想得到糾正,促使患者身心愉悅,提高患者的生理舒適度與心理舒適度,同時將這一過程貫穿始終,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6-7]。
在產婦分娩過程中,產科助產非常重要,要求助產士具備優良護理能力,同時需要具備豐富護理經驗,以避免分娩期間產生其他風險,使分娩質量得到保障。妊娠及分娩過程是女性特殊生理時期,分娩狀態不僅會對產婦自身健康產生影響,而且還會對新生兒健康產生影響。但因分娩過程比較特殊,一些產婦容易產生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進而對分娩進程產生影響,使分娩時間延長[8-9]。同時產婦的不良情緒也會對其自身生理狀態產生影響,使不良妊娠結局發生風險提高,威脅的健康及安全。心理護理的實施可以結合患者心理狀態,針對患者認知及不良情緒,制定并實施護理措施,使產婦的認知水平得到提升,糾正其錯誤認識,同時也使產婦負面情緒得到改善[10]。據相關研究指出,在產婦產科助產過程中,心理護理的實施可以使負性情緒得到改善,使產婦更加積極配合助產士工作,以保證順利分娩,使產程縮短,避免不良妊娠結局的出現[11]。據本次研究顯示,實施心理護理的研究組自然分娩率更高,剖宮產率更低,各產程時間更短,分娩出血量更少,心理情緒評分更低,疼痛評分更低,新生兒評分更高,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更低,由此可見心理護理的實施效果更佳。在心理護理中,護理人員為產婦提供良好環境,以消除產婦的陌生感與緊張感,同時在產婦分娩之前及各個產程均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幫助產婦分娩,給予產婦專業化、人性化的指導,使產婦分娩更加順利,產后開展健康宣教,向產婦介紹產后恢復、新生兒護理等相關知識,這對產婦產后恢復有促進作用,同時也可以保證新生兒的健康與安全,進而可以改善不良妊娠結局,保證母嬰健康及安全[12]。
在產科助產中,心理護理的實施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宮產率,縮短產程時間,減少分娩出血量,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緒,減輕疼痛程度,改善新生兒狀況,使不良妊娠結局得到改善,臨床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