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酒泉師范學校附屬小學 王雪娟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評價工作占用教師不少時間。為了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好地指導學生,教師應該改變教學方法,在作文教學中應用“作文評價表”,使用科學的評價方式。下面分析作文評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策略,供參考。
作文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教師應關注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情況。“作文評價表”是優化作文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方式,教師可以利用“作文評價表”客觀評價學生的作文,在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等模式下,提高評價效率,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要求,合理應用“作文評價表”,激發學生自主評價的積極性,以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文評價存在高耗低效的問題,以往教師的教學流程通常是寫作前指導—學生寫作—教師評價,按照這樣的流程開展作文教學工作,會拖慢教學進度,學生也會逐漸失去對作文講評的期待感。因此,便會出現敷衍的情況。一些學生收到教師評語后,不按照評語建議修改作文,這就不能通過教學評價提高寫作能力。長期干同樣的工作會磨滅人對工作的熱情,教師處理學生的作文也是如此,教師一個人面對全班學生,批閱學生的作文,會陷入疲勞狀態。教師對作文評改失去熱情后,就不會再認真批閱學生的作文。在此種情況下,很多教師的作文評語雷同,沒有新意,也不能指出學生在作文方面存在的問題,比如,給出類似“修改病句和錯別字”的建議。另外一方面,在作文評價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的評價,長此以往,會打擊學生參與寫作評改活動的積極性。學生的評價體系和教師的評價體系存在差異,教師批閱作文時過度依賴評價標準和經驗,習慣用自己的評價標準劃分學生的作文等級,會使一些學生抵觸教師的評價。
教師應發現作文評價存在的問題,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讓學生認同評價內容,同時愿意按照評價修改作文。教師要深入分析新課標要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應關注作文評語的落實情況,以及學生的執行情況。應找到學生在作文方面存在的不足,制定作文指導方案,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更好地完成寫作任務。也可采用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等方式,讓學生閱讀其他學生的作文,在多元化的評價中,汲取寫作經驗,改進自己的不足,提升寫作能力。
在寫作教學中,應該從寫作要求出發,確定寫作評價的實施方法。教師要總結學生在寫作方面的變化,制作學生寫作能力提升圖表。“作文評價表”為3×3×3的評價體系,在評價表格中有訓練、互評等方面的內容,讓學生可以從寫作教學中獲得收獲,提升寫作能力。
命題作文是學生經常接觸的寫作題型。寫此類作文,需要確定主題,結合作文要求與寫作背景,構思作文框架,調動過往記憶,選擇寫作素材。教師在確定寫作任務時,可以談話的方式引發學生對內容的興趣,引導學生圍繞作文主題回憶相關經歷。如布置“成長的味道”的寫作任務(圖1為“成長的味道”作文評價表),教師語言引導:“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各種各樣的事情,有令你開心的、苦惱的、難過的、傷心的……”,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回想成長經歷,圍繞作文主題構建作文提綱;教師布置作文任務后,會給出寫作要求,讓學生以自己的人生經歷為基礎,梳理成長故事,以第一人稱寫作,保證寫作內容的真實性。

(圖1 作文評價表)
教師布置寫作任務后,結合作文要求繪制“作文評價表”。“作文評價表”包含很多內容,教師在編制“作文評價表”時,圍繞學生所處年段的教學要求和作文訓練重點,建立3×3×3的評價體系,評價體系代表的數字為三層訓練目標、三方互批模式與三種評價形式。使用該評價體系可以發揮多主體在評價中的作用,讓評價內容更客觀,全面地指出學生作文存在的不足。評價表中的內容具備動態變化的特質,隨著寫作教學工作的開展,關注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分析“作文評價表”在學生寫作方面的作用。教師可從學生作文框架設計、作文內容設置等方面,評估學生的寫作能力。為更好地鍛煉學生在作文框架設計、語言組織等方面的能力,教師需要調整“作文評價表”中各條款的內容,逐步增強訓練難度,引導學生形成對作文的敏銳感知,看到作文要求后可以快速梳理作文框架,圍繞題目填補各段內容。要引導學生借助各訓練項目分析作文在框架設計方面的關注內容,讓全文緊緊圍繞題目,加強各段內容的關聯性。設計作文評價表為應用奠定基礎,教師應將寫作教學任務與學生寫作能力培養要求作為核心,讓作文評價表的設計更合理更科學。
在作文評價中使用“作文評價表”,圍繞學生應該擁有的寫作能力,設置評價主體和評價方式,按照評價體系中的目標表達設計訓練內容,直接關系到作文指導工作的效果。在評價學生作文時,應該借助“作文評價表”評估學生的作文,讓學生嚴格按照要求整理寫作內容。在該環節需要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還可以展示例文引導學生分析,讓學生表達真實想法。學生在充分了解作文任務和寫作要求后,會激發表現欲,圍繞作文內容說出自己的親身經歷,從而放心大膽地寫,可以提高情感表達能力。
使用“作文評價表”幫助學生建立作文框架,在“作文評價表”的引導下,引導學生聯想生活經歷,回憶人際交往、學習等方面的趣事。在回憶相關內容時,應該將相關信息記錄在草紙上,以小組相互交流、分享的方式進行,以啟迪學生的思維。在學生正式寫作前,教師還要使用同題目的作文,讓學生借鑒,發現同題作文在寫作方面的可取之處。經過之前的鋪墊,學生對寫作任務已經有了深刻的認知,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作文框架,聯系實際經歷寫作。在學生寫作時,教師還需解答學生的寫作困惑,確保寫作課有效進行。
“作文評價表”將寫作需要的內容以關鍵詞的方式呈現出來,學生可以通過評價表中的關鍵詞逐步形成體系清晰的框架。建立作文框架是寫作的前提,確保框架順序不存在邏輯問題,便可以按照框架逐步添加內容。使用“作文評價表”對學生形成寫作習慣有一定幫助,教師布置寫作任務后,學生便會按照“作文評價表”分析文題,按照“作文評價表”中的元素,分析作文框架建設方式,構建作文框架。經過一段時間,學生便會在寫作前先構建作文框架,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1)自讀自評
以往學生寫完作文便上交,由教師評閱。作為文章的作者,學生應學會自評。學生在自評時,按照“作文評價表”三級目標完成自我描述性、星級評定。部分學生在自我評價方面可能存在困難,不能使用正確的方法評價,找不到評價重心。教師應該在學生自我評價前,介紹自我評價的技巧和手段。學生自評應該畫出作文中語句不通的地方、前后邏輯不一致之處,還可以使用區別前者的記號方式標注佳句。還要讓學生整理語句方面的問題,積累作文中的好詞佳句,豐富寫作素材,增強寫作自信。
(2)互評互改
選擇互評的手段開展作文評價工作,應該讓學生也積極參與進來。(圖2為互評現場)由學生修改作文,可以從多個角度判斷作文,打破單一主體評價作文的局限性,教師在作文評價方面應該有目的。互評人數的分配也是要關注的,應盡可能保證評價主體人數,同時要保證課程時間合理。4個人為一組,相互評價、評級。教師在組內互評前要展示評價方式,利用多媒體現場演示評價作文的方法,讓學生可以清楚作文評價的流程。在組內評價時,小組成員輪流批改,指出每篇文章的優點和缺點,小組成員均要給文章打星、寫評語。在互評互改的活動中,學生評價作文的能力能逐漸上升。可見,在“作文評價表”引導下使用互評的方式,能促進學生的共同進步。

(圖2 互評現場)
(3)教師評價
教師作為教學主體對作文評價的影響巨大,在作文活動中使用“作文評價表”,建立多主體評價體系,激發學生參與作文評價活動的積極性,但是不能因此弱化教師在作文評價方面的職能。與學生相比,教師的評價更專業,教師應該在作文評價活動中端正態度,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確保學生積極參與作文自評、互評等活動。教師應該抓住教學評價要點,結合學生在自評、互評中的評級與評語,擴大作文評價的正面效應。在交流活動中,教師要選擇品質高的作文或語段,讓全班同學學習。在作文評價中,教師要把握分寸,使用恰當的語言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同時不會打擊寫作的積極性。比如,在寫作“成長的味道”時,教師評價班級學生的作文,從中挑出若干值得借鑒的佳作。教師在評價相關內容時,會指出優點,在展示作文后,還會進行橫向比較,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佳作內容,學習寫作技巧,從而提升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作文評價表”包含寫作教學要求,可以指導學生自評、互評,是教師提高作文評價水平的工具。教師帶領學生參與作文評改活動,需要提高學生的互動程度,讓學生可以從評改活動中受益,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