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秀杰
(煙臺市煙臺山醫院 山東 煙臺 264000)
宮頸癌是指宮頸發生癌變,引起分泌物帶血、水樣分泌物等相關癥狀,屬于惡性腫瘤疾病。對于患者出現的宮頸癌疾病,可能會導致一些現象的發生[1]。如果宮頸癌不得到及時的治療,在晚期的時候疾病增長是比較嚴重的,會轉移到其他的組織器官。近些年來,隨著宮頸癌篩查的普及,TCT和HPV檢測的這一些篩查手段用上去以后,大部分女性不會有明顯的宮頸癌癥狀,通過篩查就可以在宮頸的癌前病變階段進行及時的處理,避免了臨床上處理的被動,對女性患者的健康也有著很大的影響。而中晚期宮頸癌臨床表現主要有陰道分泌物增多并伴腥臭、陰道不規則出血、部分患者表現為下腹部或腿部疼痛,有時伴有大便或者小便異常的癥狀。陰道鏡下可見宮頸原型喪失,為腫瘤所取代,表面可呈結節狀、菜花狀、潰瘍狀、空洞狀,并可以累及陰道壁。在治療上,目前對于中晚期宮頸癌的治療,以同步應用以鉑類為主的放化療聯合治療,可以更好的控制盆腔的局部病灶,并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故我院為研究不同放療方案在中晚期宮頸癌患者治療中的效果,針對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局部中晚期宮頸癌50例采取不同治療方案對患者治療效果差異,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研究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局部中晚期宮頸癌50例,按隨機對照研究,其中對照組患者25例,年齡在36-79歲,平均(57.53±3.71)歲。觀察組患者25例,年齡在37-72歲,平均(54.53±3.82)歲。兩組患者均為ⅡB-ⅣA期。兩組線性資料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
1.2方法
兩組均接受同步化療,具體方案:靜脈滴注奈達鉑,32mg/m2,每周1次,持續至放療結束,共4-6次。
對照組在上述化療基礎上應用直線加速體外放療。應用直線加速器進行6MV-X線照射,2GY/次/d,每周共治療5次。
觀察組則在上述化療基礎上應用同步推量調強放療,首先結合影像學,包括CT、MRI圖像聯合確定腫瘤靶體積和臨床靶體積。臨床靶體積包括腫瘤靶體積、宮旁組織、陰道上段1/2、子宮、盆腔淋巴引流區域。計劃靶體積由臨床靶體積邊緣自上、下、前、后、左、右各外擴0.5 cm生成。分別由直腸和膀胱外擴0.8 cm獲得計劃危及器官體積R和B。腫瘤同步推量靶區由腫瘤靶體積邊緣外擴0.5cm生成,其處方劑量為:計劃靶體積48-50Gy、腫瘤靶體積60-65Gy,放療分割成26-28次,至少95%的靶體積需接受到處方劑量的照射,平均劑量應小于105%,最大劑量應小于110%。
兩組在上述放療15次后均行后裝機內腔放療,每次劑量6Gy,1周一次,治療5次。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記錄兩組患者靶區及重要器官,包括膀胱、直腸的放射劑量,并進行對比。
臨床治療效果判定標準:通過臨床觀察、宮頸圖片以及MRI檢查來評定經期療效,分為完全緩解(病灶消失,未出現新病灶)、部分緩解(腫瘤病灶面積減少50%,未出現新病灶)、病情穩定(腫瘤面積減少25%-50%,未出現新病灶)和疾病進展(患者出現新病灶,腫瘤面積增大)??傆行?(完全緩解例數+部分緩解例數)/總例數×100%。
對所有患者進行隨訪調查,中位隨訪時間為36個月,均無失訪患者。觀察患者1年、2年生存生存率及腫瘤局部復發和轉移情況。
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輻射性直腸炎、胃腸反應、放射性膀胱炎、骨髓抑制等。
1.4統計學方法

2.1兩組患者靶區及重要器官放射劑量比較
由表1可知,兩組靶區和膀胱、陰道、直腸的正常組織平均照射劑量和最大劑量差異較大,其中觀察組靶區和膀胱、直腸的正常組織平均照射劑量和最大劑量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

表1 兩組患者靶區及重要器官放射劑量比較
2.2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由表2可知,觀察組臨床治療有效率80.00%;對照組臨床治療有效率72.00%??芍?,觀察組臨床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2.3兩組患者生存期情況比較
由表3可知,觀察組腫瘤局部復發率、遠處轉移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而觀察組1年、2年生存率均高于對照組,但組間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4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率比較
由表4可知,觀察組不良反應率12.00%;對照組不良反應率28.00%。可知,觀察組不良反應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率比較[n,(%)]
中晚期宮頸癌大多已經發生轉移,這類患者相對來說治療有一定難度。臨床上,晚期宮頸癌患者需要放射治療,其方法視病人的具體情況而有所不同,目前常采用內外放射結合。必要時化療期間同步化療方式治療。
由于隨著化療時間的延長,治療毒性也在逐漸增加,因此,化療藥物及化療時間應依據腫瘤緩解情況、癥狀緩解情況以及治療相關性毒性而定[2-3]。另外,鑒于放化療對人體的毒副作用,在晚期宮頸癌的治療中可采用調強放射治療,可減少化療藥物用量,可以起到增效減毒的作用。調強放射治療是在各處輻射野與靶區外形一致的條件下,針對靶區三維形狀和要害器官與靶區的具體解剖關系對束強度進行調節,單個輻射野內劑量分布是不均勻的,但該技術可將整個靶區體積內劑量分布均勻?;诖?,該治療技術能產生更為適形的劑量分布。而同步體量技術是指使用調強技術時,優化配置射野內各線束的權重,使高劑量區的分布在三維方向上可在一個計劃時實現大野照射及小野的追加劑量照射技術[4]。本研究中,兩組各部位局部照射劑量差異較大,觀察組腫瘤局部復發率、遠處轉移率均低于對照組,且不良反應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同步推量調強放療方案治療局部中晚期宮頸癌效果良好,有助于病情的緩解。在放療過程中,腫瘤靶區能得到良好的照射劑量,不會影響病灶周圍組織細胞的受損,從而有效利用放射線對腫瘤組織進行滅殺,降低腫瘤局部復發率、遠處轉移率,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率較低,臨床應用價值較高。筆者認為該技術治療局部中晚期宮頸癌是有效、可行的。樊濤、蘇書娟等人[5]除了對臨床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分析外,還對其功能狀態變化情況進行對比,結果顯示,SMART組功能狀態改善率高于IMRT組(P<0.05),進一步證實該項技術治療效果確切,能顯著提高近期療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患者功能狀態,與本研究結果大致相同。此外,本研究采用同步推量調強放療結合化療方案治療局部中晚期宮頸癌患者,研究結果顯示其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提示同步推量調強放療結合奈達鉑同步放化療方案,可進一步提高療效,患者耐受性好[6-7]。周文彪、張好等[8]人認為奈達鉑腎毒性、消化器官毒性較低,臨床治療有效率高,患者更易耐受。加上同步放化療,能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質量。而觀察組1年、2年生存率均高于對照組,但組間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紤]可能是研究中病例數較少,選擇的患者類型較單一,還需要今后擴大患者例數,增加研究范圍。
綜上所述,在局部中晚期宮頸癌患者治療中采取同步推量調強放療結合化療,不僅有助于控制病情,改善臨床癥狀,還能對治療部位的不同進行照射劑量的調整,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