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夏
(北大醫療魯中醫院 山東 淄博 255400)
正常情況下,女性的陰道內存在一定的細菌,這些細菌相互作用、相互制約,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狀態[1]。但是,在陰道組織受到一定外界細菌入侵的時候,便會出現一定的平衡失調問題,導致各種細菌性陰道疾病的出現,甚至引發腹部感染和盆腔感染等嚴重后果。為此,臨床上針對此類患者,需要及時的進行必要的診斷,積極進行陰道細菌檢驗,并結合檢驗結果實施針對性的治療,以改善預后。目前,臨床上在進行陰道細菌檢驗的時候,可以選用的檢驗方法有多種不同的類型[2]。不同檢驗方法存在一定的差異,為獲得更為理想的檢驗效果,有必要對不同類型檢驗方法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分析。此次研究選擇100例在本院接受陰道分泌物標本采集,并行陰道細菌檢驗的患者資料進行觀察和分析,觀察并比較陰道細菌檢驗中PCR檢驗法和細菌培養法的檢驗效果。現將研究詳情整理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100例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間在本院就診的患者進行觀察,所有患者均接受陰道分泌物標本采集,并行陰道細菌檢驗的患者資料進行觀察和分析。入組患者中年齡最小者20歲,最大者55歲,平均年齡為(35.25±1.15)歲。通過臨床及檢驗后確診,100例患者中涉及到腸球菌、加特納菌、棒狀桿菌分別有40例、37例、23例。入院后對所有患者均采集陰道分泌物標本送檢,分別應用PCR檢驗法和細菌培養法進行陰道細菌檢驗。
1.2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
(1)育齡期女性;(2)可收集到完整臨床資料的患者;(3)存在陰道炎癥、私處異味、私處瘙癢、白帶增多等癥狀的患者;(4)入組前已經經工作人員解釋說明,了解本次研究方案的具體內容,并簽署同意書表示愿意配合研究的患者。
1.2.2排除標準
(1)處于妊娠期的女性;(2)處于哺乳期的女性;(3)處于生理期的女性;(4)三天內存在性生活史者;(5)1 個月內存在陰道局部用藥史者。
1.3檢驗方法
1.3.1標本采集
采集所有患者的陰道分泌物,具體方法為,將醫用無菌棉簽插入到患者的陰道后穹隆位置,對棉簽進行輕柔的旋轉,蘸取適量陰道分泌物后,將棉簽放置于2ml 無菌生理鹽水中進行儲存,送往醫院檢驗科進行陰道細菌檢驗。
1.3.2檢驗用品與設備
檢驗過程中需要使用陰道瓊脂培養基以及二氧化碳恒溫箱等用品和設備,相應的用品、設備與提供廠家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檢驗相關用品、設備與提供廠家情況匯總
1.3.3細菌培養法檢驗
將采集所得的患者陰道分泌液標本接種在陰道瓊脂培養基中,并將其轉移到二氧化碳恒溫箱中進行培養,連續培養時間為2天。觀察培養情況,如果培養基形成菌落后,對菌落進行篩選,選擇其中呈灰色、半透明狀、光滑的菌群,對其利用生化儀實施生化鑒定。統計其中陽性的細菌數,統計陽性率。
1.3.4PCR 檢驗法檢驗
對含有患者陰道分泌液的生理鹽水實施離心處理,離心速度設置為每分鐘12000r,離心時間為15分鐘。離心處理完畢后,對上清液予以清除,收集沉淀物。將適量堿性裂解液添加到沉淀物中,并對其實施水浴處理。水浴處理過程中溫度保持為55℃,水浴時間控制在15分鐘。水浴操作完畢,再次進行離心處理,離心速度設置為每分鐘12000r,離心時間為10分鐘。離心處理完畢后,采集適量上清液,制作DNA 模板。利用熒光PCR 儀進行循環處理,獲得檢驗結果。
1.4觀察指標
比較不同檢驗方法下的細菌陽性檢出率,并比較不同檢驗方法在不同細菌類型方面的檢出效果。其中,細菌培養法的陽性檢出判斷標準為:培養基中長出典型菌落,并經生化儀鑒定為相應的細菌類型。PCR 檢驗法的陽性檢出判斷標準為:經檢驗觀察到存在1mm 以內的條帶寬度,條帶邊緣整齊,無藥斑和引物二聚體的背景。統計不同檢驗方法下的細菌檢出陽性總例數,計算出總的陽性檢出率。并對不同類型細菌的陽性檢出情況進行統計,比較相應的檢出率。
1.5統計學處理
完整收集不同檢驗方法下的引導細菌陽性檢出情況,計算出總陽性檢出率,以及不同類型細菌的檢出情況,相應的檢出率均以百分比形式表示,均導入到SPSS 19.0 統計學軟件實施統計學處理,數據組間差異的統計學比較檢驗均采用X2檢驗,檢驗后證實數據之間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的標準均為P小于0.05。
2.1不同檢驗方法在陰道細菌檢驗中的效果比較分析
統計并比較兩組細菌陽性檢出率,可得觀察組 高于對比組,且檢驗后證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統計結果見表2:

表2 不同檢驗方法在陰道細菌檢驗中的陽性檢出率統計比較
2.2不同檢驗方法在陰道細菌分布情況方面的檢驗效果對比分析
比較不同檢驗方法在陰道細菌分布情況方面的檢驗效果,可得觀察組的腸球菌檢出率高于對比組,但組間比較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統計并比較兩組棒狀桿菌與加特納菌檢出情況,可得觀察組檢出率均高于對比組,且經檢驗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均P<0.05)。統計結果見表3:

表3 不同檢驗方法在陰道細菌分布情況方面的檢驗效果對比分析(例,%)
女性的陰道中存在一定數量和不同類型的細菌,在常規情況下,這些細菌在女性陰道中會處于一個相對穩定和平衡的狀態,對女性的健康無影響[3-4]。但是,受到一定因素的影響,女性陰道中的細菌會出現菌群失衡的情況,導致一定陰道炎疾病的出現。陰道疾病的出現會導致陰道炎癥、私處異味、私處瘙癢、白帶增多等癥狀等多種癥狀的出現,影響到女性的身體健康狀況,也帶給患者極大的心理痛苦[5]。因此,針對存在一定癥狀的患者,應及時對其實施必要的陰道細菌檢驗,并根據檢驗結果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以盡快解決女性的身心痛苦。
陰道分泌物檢查是評價女性泌尿生殖道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標,陰道細菌檢驗中,通過采集患者的陰道分泌物進行檢查,可以較為直觀的掌握患者陰道內炎癥的感染情況,對其陰道內菌體失調情況等進行分析,進而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6-7]。在進行陰道細菌檢驗的時候,可以選擇采用不同的檢驗方法[8]。目前PCR 檢驗法、細菌培養法是應用較多的檢驗方法,但關于不同檢驗方法的臨床應用效果,以往的對照研究還不夠豐富。為此,此次研究選擇對上述兩種檢驗方法的應用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經本組對比研究發現,統計并比較兩組細菌陽性檢出率,可得觀察組的陽性檢出率為91.00%(91/100),高于對比組的75.00%(75/100),且檢驗后證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通過比較不同檢驗方法在陰道細菌分布情況方面的檢驗效果發現,觀察組的腸球菌檢出率為36.00%(36/100),高于對比組的35.00%(35/100),組間比較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統計并比較兩組棒狀桿菌與加特納菌檢出情況,可得觀察組的檢出率分別為21.00%(21/100)和34.00%(34/100),均高于對比組的12.00%(12/100)和28.00%(28/100),且經檢驗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以往王太林等學者的研究指出[9],與細菌培養法相比較,在陰道細菌檢測中應用PCR檢驗法可以獲得更高的陽性檢出率。此次研究與其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通過上述結果可以發現,在陰道細菌檢驗中,應用PCR檢驗法進行檢驗可以獲得更為理想的檢驗效果,整體檢驗效果優于細菌培養法。其中應用的細菌培養法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檢驗方法,以往在臨床檢驗中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但是,細菌培養法進行細菌檢驗的過程中,整個檢驗的步驟較為復雜,繁瑣,操作時間較長,對檢驗時的外界環境條件的要求也相對較高。因此,整個檢驗的效率偏低,且極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出現檢出率偏低等問題。為了獲得精確的檢驗結果,有時還需要多次進行細菌培養檢驗,消耗的時間較多。PCR 檢驗法是一種新型的檢驗方法,簡便、快速、敏感性高,特異性強。具備PCR 的敏感性、DNA 雜交特異性等優勢,該方法可以應用一定的熒光定量檢測技術來獲得檢驗結果,因此陽性檢出率相對較高[10]。
綜上所述,陰道細菌檢驗中可以應用不同的檢驗方法。通過本次研究發現,應用PCR檢驗法可以獲得較為理想的檢驗效果,細菌陽性檢出率較高,且對不同類型細菌的檢查效果更為理。整體檢驗效果優于細菌培養法,故值得臨床廣泛應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