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香凝 馬 迪 胡貴瑞 白 靜
(西安交通大學口腔醫院 陜西 西安 710004)
隨著我國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我國對臨床的護理工作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為了滿足多元化患者對醫療環境和服務的要求,秉承“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做到“夯實基礎護理,提高專科能力,全面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而責任制整體護理又要求責任護士為患者提供整體護理服務,履行基礎護理、病情觀察、治療、溝通和健康指導等護理工作職責,使其對所負責的患者提供全程、連續的護理服務;每個責任護士均負責一定數量的患者,每例患者均有相對固定的責任護士對其全程、全面負責。為了落實好責任制整體護理,我科護士積極探索并實施了APN 排班[1],確保患者得到全方位,綜合化的服務。因科室的工作量大,對專業技術要求高,加之需考慮患者的個體護理需求,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大,且精神存在倦怠,會直接影響患者、護理人員及合作醫生的滿意度。傳統的科室內護理排班管理工作缺乏靈活性,護理人員的休息時間和工作時間有所重疊,護理效果不理想[2]。APN護理排班方式按照三班倒的排班原則,可對護理人員進行層級管理,在減少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的同時,可優化了臨床的護理工作質量、加強內部的管控效果、全面提升科室內病房責任管理質量。本次研究針對本院2020年10月-2021年11月口腔頜面外科病房護理人員排班管理工作情況進行分析,探討開展APN排班模式前后的護理效果,相關內容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1)對2020年10月-2021年11月口腔頜面外科病房護理人員進行臨床排班管理,傳統排班組(N=20,2020年10月-2021年4月)和APN排班組(N=20,2020年5月-2021年11月);護理人員20人,包括護士長2名,主管護師2名,護師6名,護士12名,均為女性,年齡22-45歲,平均年齡27.93歲;平均工作年限,主管護師20年,護師4-12年,護士1-5年;學歷分布:研究生在讀2名,本科18名。
(2)隨機選取15名臨床醫生對APN排班前后的護理服務進行滿意度評價,醫生的工作年限為5-25年,平均工作年限為(15.1±1.52)年。
(3)排班管理期間,隨機抽取傳統排班期間的患者210例,男性115例,年齡為21.5歲-79歲,平均年齡為(51.4±3.76)歲,女性95例,年齡為28.7歲-76.7歲,平均年齡為(51.7±1.68)歲;隨機抽取APN排班期間患者210例,男性104例,年齡為25.6歲-77.7歲,平均年齡為(50.6±3.37)歲,女性106例,年齡為26.1歲-77.8歲,平均年齡為(51.8±3.61)歲。
1.2方法
傳統排班護理人員接受傳統的排班模式,醫院的護士長、責任護士針對科室的工作情況分配護理工作,并利用晨會、周例會等方式對護理人員進行監督,護理指導。共設6個護理班次,白班有1名主班護士,1名治療班,1名總務護士,將全科患者分為4個組,由4名責任護士分別負責,夜班(跨、通夜)由5名護士進行倒班,一般2-3個月白班夜班護士進行倒班。
APN排班制度如下:按照護理人員的能力,工作年限,綜合護理評分分為A班、P班、N班、跨班、藥品物品崗、預檢分診,所有的護理人員按照培訓指導計劃對患者開展臨床護理活動,護理的內容有用藥指導、心理咨詢、飲食指導、康復管理、用藥監督、體征監測、健康宣教、出院后的延續性護理等。護理期間,對進入病區的人員進行工作常態化預檢,對所有入院患者進行手衛、安全管理工作;具體的班次、人數、在崗時間、工作時數以及主要工作職責安排如表1、表2。

表1 APN排班模式下各班次、人數、在崗時間及工作時數

表2 APN排班模式下各班職責
1.3觀察指標
分析APN排班模式開展前后,患者的綜合護理滿意率。對比兩組護理管理模式下,護理人員的綜合護理能力改變情況;對比兩組排班模式下醫生及護理人員的臨床滿意率差異。
1.4統計學分析

2.1 開展APN排班模式前后的臨床患者滿意度評價見表3
隨機選取APN排班前后的210名患者進行滿意度評價,結局如下。

表3 臨床患者滿意度評價對比[n(%)]
2.2開展APN排班模式前后的臨床醫生滿意度評價見表4
隨機選取APN排班前后的15名臨床醫生進行滿意度評價,結局如下。

表4 臨床醫生滿意度評價對比[n(%)]
2.3 開展APN排班模式前后的臨床護理人員滿意度評價見表5
隨機選取APN排班前后的20名護理人員進行滿意度評價,結局如下。

表5 臨床護理人員滿意度評價對比[n(%)]
2.4開展APN排班模式前后的臨床護理人員的能力評價見表6

表6 隨機選取APN排班前后的20名護理人員進行能力評價,結局如下。
隨著我國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我國的現代護理服務質量有所提升,對比傳統的護理排班方式,APN排班模式體現了現代化護理的優點[3]。如傳統的護理排班強調臨床的病癥護理,護理模式針對性強,但是缺乏靈活性,多有患者表示護理工作開展不到位,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護理服務不具體[4]。APN排班模式即為三班倒排班,可以重新規劃科室內的護理工作,按照不同年資、能力、職能安排護理工作,讓醫院的護理組織、培訓、教育等工作變得有組織,有紀律[5-7]。
與此同時,APN排班模式的開展在形式上也能將護理工作具體化,細節化,減少交接班不當,護理人員工作時間和生活時間交叉的問題[8]。APN排班模式開展后,護理人員和患者的接觸時間變長,在責任制度下可及時記錄、交接患者的基本病癥信息,同時有效解決臨床護理問題,在提升患者的護理安全性的同時,贏得了患者的認可。針對此,通過APN排班下的分層護理,不同職能的護理人員讓其對自我職業目標和工作需求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全面有效地為患者輸出優質的護理服務[9-10]。本次研究針對APN排班模式對本院臨床護理運用價值進行分析,聯合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率、醫生滿意率及護理人員滿意率及綜合能力指標等作為參考標準,探討APN排班運用價值。結果表示采用APN排班后,患者、醫生、護理人員臨床滿意度較高,護理人員的綜合能力提升顯著,各個指標對比(p<0.05)。綜上所述,采用APN排班模式可以提升醫院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提升臨床患者的綜合護理滿意率,效果顯著,建議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