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海波 張 軍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附屬人民醫院 重慶 404000)
先兆流產是一種在懷孕28周時出現少量陰道出血,伴有下腹痛、腰脹、腰酸背痛等癥狀,同時宮口未開、胎盤未破、妊娠物質未排出等,如果能及時臥床休息、藥物治療和適當的醫療措施,陰道出血、腹痛等癥狀消失后,就可以懷孕;如果不能得到適當的保護,病情惡化,就會發展到流產,對有保胎需求的孕婦的身體狀況造成很大的損害[1]。對先兆流產孕婦進行適當的醫療保健是保證胎兒安全的重要環節,能降低胎兒的風險。而預見性門診護理能降低醫療保健的危險因子,提高醫療質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2]。通過對先兆流產孕婦的臨床觀察,達到良好的保胎效果。本研究選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80例先兆流產孕婦作為研究對象,探討預見性門診護理對其焦慮抑郁情緒與分娩結局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婦科門診就診的80例先兆流產孕婦作為受試者。80例孕婦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了40例研究組和40例對照組。對照組中,孕婦年齡為22~38歲,平均年齡為25.28±4.27歲。就診時孕周6~24周,平均孕周15.74±3.26周;孕次1~4次,平均孕次為1.47±0.41次;妊娠歷史:首次妊娠10例,7例足月妊娠,18例流產。研究組中,孕婦年齡為22~36歲,平均年齡為25.93±5.06歲;就診時孕周8~25周,平均孕周16.23±3.42周;孕次1~4次,平均孕次為1.39±0.52次;妊娠歷史:首次妊娠12例,8例足月妊娠,16例流產。2個組間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
納入標準[3]:有先兆流產的確診;既往月經規律;有生育要求;年齡40歲以下;具備良好的溝通和理解的能力;于院方登記,于規定時間內進行產檢,并計劃于本院產婦妊娠;療效良好,能與醫護人員合作進行照管和隨訪;了解研究情況。排除標準:陰道出血、腹痛等其他疾病;合并生殖器官炎癥;有妊娠并發癥;合并嚴重的心臟、血管病、腫瘤等;有精神病或有智障的歷史。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
實施住院基礎護理,住院當天進行基礎的口頭衛生教育,對常用的保胎問題進行細致的講解,記錄孕婦的個人資料;每周一次的電話隨訪,了解孕婦的病情,督促孕婦定期來醫院做檢查。
1.2.2研究組
開展預見性門診護理,在婦產醫院的門診設立了預見性門診護理工作小組,護士查閱相關的相關文獻,結合前次的護理工作,分析了先兆流產孕婦的護理危險因子;整合現有的醫院門診醫療資源,制訂預見性門診護理服務計劃,制訂相關的護理程序,編寫相關的宣傳手冊,建立相關的微信和微信。孕婦就診后,全面了解孕婦的心理狀態和護理需求,發放衛生教育手冊,并針對先兆流產危險因子進行預見性的宣傳,詳細告知孕婦和家屬關于人工授精的相關技術;重視定期來醫院檢查的重要性,掌握孕婦吸煙、飲酒、飲食過量等情況;提前告知孕婦在家中可能出現的不利變化和負面后果,讓孕婦做好心理準備,如果出現不適癥狀,應及時聯系護士,或送醫檢查;預防保健知識不到位導致孕婦忽視自我保健。強調改變不良的不良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并特別引導他們學會在家休息、吃藥和家中監控;完善家庭照護專項輔導系統,引導孕婦及家屬加入科室微信聊天,關注科室的微信、微信聊天群和微信公眾號等發布保胎常見問題供孕婦及家屬進行學習培訓;根據孕婦和家屬的需要,還可以選擇咨詢熱線、孕婦學校等途徑進行營養保健的詳細引導,減少孕婦的家庭生活質量。重視孕婦和家屬的身體和心理,幫助孕婦認識到焦慮、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與流產相關,鼓勵孕婦在保胎期間通過微信聊天群溝通、溝通、緩解工作緊張、通過咨詢電話等方式解決保胎困惑,緩解焦慮;必要的時候要做好精神方面的引導,避免孕婦的精神和情緒不正常導致血壓值起伏、子宮收縮升高等情況,增加流產的風險。告知孕婦和家屬臥床休息,遵藥,規律膳食;堅持規律的生活規律和身心狀況是保胎的重要因素,并能有效地引導孕婦改善飲食習慣和自身保護措施,降低感染風險,預防胃腸不適;同時避免孕婦出現盲目的跟風焦慮、焦慮;志愿者每天通過微信群了解孕婦的病情,定期進行電話隨訪,通過手機預約復查。兩組孕婦在妊娠婦女出生1天之前干預。
1.3觀察指標
1.3.1焦慮抑郁情緒
對先兆流產孕婦進行了焦慮情緒/抑郁情緒的評價,即SAS、 SDS等指標評分, SAS、 SDS評定量表均包含20項內容,各類均采用4級得分,各類得分之和為總得分,總得分乘于1.25轉換為標準分數,成績越高焦慮情緒/抑郁情緒狀態越嚴重[4]。
1.3.2癥狀緩解情況
對陰道出血、下腹部疼痛、腰疼等癥狀進行統計學處理。
1.3.3護理滿意度
采用院內自我服務滿意度問卷對孕婦的滿意度進行評價。
1.3.4分娩結局
護士逐步追蹤到孕婦妊娠分娩,并對孕婦的分娩結局進行統計學處理。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9.0統計分析程序進行了處理,以“平均+標準差”表示,各組間的平均差異比較采用 t檢驗;測量數據計算百分數,組間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分級數據采用了分級和校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差異。
2.1兩組孕婦焦慮抑郁情緒比較
干預之前,兩組孕婦的 SAS和 SDS得分比較差異沒有顯著性(P>0.05);干預后,兩組的 SAS得分和 SDS得分都有所下降,而研究組的得分比對照組要低,各組間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孕婦SAS、SDS評分比較分)
2.2兩組孕婦癥狀緩解情況比較
研究組陰道出血、下腹部疼痛、腰疼等癥狀減輕的比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孕婦癥狀緩解情況比較(n、%)
2.3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人員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各研究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2.4兩組孕婦分娩結局比較
研究組流產率、剖宮產率均低于對照組,陰道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4。

表4 兩組孕婦分娩結局比較(n、%)
先兆流產的發生機制尚未建立,與遺傳、內分泌失調、免疫系統異常有關;感柒與自然環境等因素有關,患病率高達10%~15%,如不能及時得到有效的保護,陰道流血增加,腹部疼痛加劇,可導致流產[5]。人工流產不僅會影響到孕婦的身體和精神,還會影響到有保胎需求的先兆人流。對有保胎需求的先兆流產孕婦,在保胎期內需要臥床休息,遵醫囑服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樂觀情緒等,但由于低產風險,孕婦生理和心理狀態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特別是孕婦缺乏保胎的專業技能,容易產生焦慮情緒、抑郁情緒等負性情緒,不益于其保胎,因而,給予先兆流產孕婦合理的醫院門診護理;提高孕婦的保胎學技能、緩解其消極情緒、保證臥床休息、嚴格的藥物療法是非常必要的。對先兆流產孕婦進行了預見性門診護理,發現可以適當調節孕婦的焦慮情緒,輕度抑郁,促進其陰道出血,下腹疼痛,腰疼癥狀緩解,降低妊娠風險[6]。
預見性護理是指技術護理人員根據相關護理工作的實踐和操作流程,全面分析病情和病情,根據孕婦具體病情實施精準醫療護理,可以減少、防止以往盲目跟風且缺乏邏輯性、合理性的傳統式護理中具有的潛在性危險源,將護理深層孕婦以及家屬中,完成科學合理、全方位、整體的護理,合理提升臨床醫學護理質量[7]。因此,針對先兆流產孕婦,進行了一項研究工作,建立了一支具有預見性的醫院門診護士隊伍,以查閱資料整合了護士的臨床工作經歷作為實施的科學依據,制訂了相應的護理計劃;同時建立微信和微信公眾平臺,對孕婦以及家屬意識到臥床休息、保持穩定心態的重要性,并防止、減輕孕婦以及家屬因缺乏保胎有關專業知識而發生消極情緒,防止孕婦以及家屬意識到臥床休息、保持穩定心態的重要性,并防止、減輕孕婦以及家屬因缺乏保胎有關專業知識而發生負性情緒,防止心理障礙危害孕婦免疫功能進而干擾其醫治與愈后,與此同時可提升孕婦療護有效性,基本協助孕婦改變不良生活方式與個人行為;減少流產風險;對孕婦和家屬進行技術和職業的精神輔導,以正確地預防因負面情感而增加孕婦的流產風險;通過線上線下推廣,促進孕婦按時產檢,及時匯報緊急情況,有助于盡早有效地得到治療[8-9]。因此,本研究資料發現,接受預見性門診護理的研究組孕婦的 SAS和 SDS得分比接受基礎護士門診的孕婦要低,孕婦不適感以及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同時,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更高一些,追蹤至孕婦分娩后發現,研究組孕婦的分娩結局明顯優于對照組,說明預見性門診護理服務能保證先兆流產孕婦的保胎效果,降低胎兒的發生率[10]。
綜上所述,在先兆流產孕婦實施預見性門診護理,能有效緩解其焦慮、抑郁情緒,降低妊娠風險,達到良好的保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