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超
(高青縣高城中心衛生院 山東 淄博 256300)
慢阻肺是支氣管堵塞而導致的慢性支氣管炎,是常見的慢性肺部疾病,主要癥狀有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等[1],患者患病原因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由于外界環境導致,吸煙、粉塵及其他化學物質和空氣污染導致呼吸道受阻,從而形成慢阻肺,還有一類患者是在孕期或者由于遺傳等原因氣道反應性增高導致慢阻肺形成,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會發展為呼吸衰竭和其他肺心病,致死率致殘率極高。隨著人口老齡化,病癥的患病人群逐年呈上升趨勢,據統計[2],全球40歲以上慢阻肺患者達到10%,如此龐大的數字可見慢阻肺的患病率極高,因此對慢阻肺患者的治療和護理十分關鍵[3],常規的護理干預已經無法滿足患者需求,本文為探究對慢阻肺患者應用三位一體化護理模式的干預效果,現選取我院2018年6月-2021年6月接受慢阻肺治療的患者58例,其中29例接受常規護理干預,另外29例接受三位一體化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護理結果和干預效果,現對其進行詳細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
隨機選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于我院接受慢阻肺治療的患者58例,按照1:1隨機分組分為參照組29例與試驗組29例。參照組男20例,女9例,年齡45-59歲,平均年齡(51.36±0.59)歲,平均病程(3.51±0.42)年;試驗組男16例,女13例,年齡42-55歲,平均年齡(50.84±0.37)歲,平均病程(3.43±0.62)年。對比兩組患者臨床資料無明顯差異,可以作為本試驗的研究對象,p>0.05.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以確診為慢阻肺患者;所有患者臨床資料真實且完整;所有患者及家屬知曉并同意本次試驗,且無任何違背醫學倫理。排除標準:伴有其他腫瘤性疾病患者;其他呼吸道疾病患者;孕婦哺乳期患者。
1.2方法
參照組(n=29)應用常規護理干預手段,主要包括常規呼吸道健康檢查,用藥提醒等。
試驗組(n=29)應用三位一體化護理干預,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內容:
1、創建護理小組。通過門診、社區和家庭三方面的溝通創建三位一體化護理小組,其中包括專業的內科主治醫生2名、一名護士長帶一名護士、一位康復師和8名社區醫護人員,小組內對所有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和總結工作,及時傳達治療方案和相關的專業知識,定期進行總結工作,每周召開小組會議,對本周工作進行總結和反思,設立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在實踐中不斷吸取經驗并堅持以人為中心,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和專業知識的解答。
2、創建個人健康檔案。患者出院前,要主動向患者介紹三位一體小組內的成員信息,每個人負責的工作內容和注意事項,經過患者及家屬同意后創建患者個人健康檔案,對其生活方式和飲食進行評估,按照其病情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按照就近原則選擇社區,方便社區人員走訪患者也有利于患者能夠第一時間聯系社區工作人員。
3、干預手段。患者離開醫院以后由護理小組進行全方位護理跟蹤,門診人員保證每周進行一次電話溝通,社區工作人員每周進行一次家訪,共同了解患者的病情狀況和康復情況,對患者的健康狀況進行評估,有必要可以讓患者到醫院復查,并對檢查結果進行評估。小組成員和患者建立微信群,指導患者每天記錄用藥情況和是否有不舒服的地方,指導患者用藥并每天記錄。
4、干預內容。首先護理人員要對患者講解三位一體化護理干預的組成和優點,告知患者關于慢阻肺相關知識的預防和治療中的注意事項,定期在院內或者社區內開展專家講座,鼓勵患者和家屬參加,定期在微信公眾號上推送相關文章,讓患者提高自身認知并積極配合治療。其次要時刻關注患者心理變化,很多患者不清楚病情,慢阻肺本身就是慢性病,發病周期長,這對患者心理和身體都有很大傷害,同時也給患者家庭帶來很大的經濟負擔,護理人員要積極開導患者,多講講成功治療的案例,增加患者治療的信心,消除不良的負面情緒。此外還要對患者的飲食進行指導,糾正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建議多喝一些小米粥或者粗糧,促進消化,可以多吃一些蘿卜豬蹄等營養豐富的食物,增加身體抵抗力的同時也能保證所需營養。督促患者增加呼吸功能訓練,經常做深呼吸等動作,飯后簡單散步運動。
兩組護理干預均持續兩個月,在整個護理期間患者要全程配合醫護人員并遵醫囑,以免影響臨床效果。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評分及WHOQOL-BREF評分。
肺功能指標評分包括FEV1和FEV1/FVC,FEV1是最大深吸氣后做最大呼氣,最大呼氣第一秒呼出的氣量的容積,FEV1%測定和FEV1/FVC是判定哮喘和COPD的一個常用指標,數值越高代表呼吸越順暢。
WHOQOL-BREF評分[4]是依據國際生存質量測定量表進行評分,評分越高代表生活幸福感越強,生活質量越高。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中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評分及WHOQOL-BREF評分應用統計學軟件分析,以SPSS23.0統計學軟件為主,所有指標應用x2和t進行檢驗;結果以P<0.05代表有統計學差異。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肺功能指標評分對比
護理前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都有提高,但對比表格中數據可以看出,三位一體護理干預的試驗組較常規護理干預的參照組肺功能指標提高得多,改善明顯,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肺功能指標評分對比
2.2兩組患者干預前后WHOQOL-BREF評分對比
護理前兩組患者WHOQOL-BREF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WHOQOL-BREF評分都有明顯提高,且試驗組較參照組患者評分明顯提高更多,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細數據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WHOQOL-BREF評分對比
慢阻肺是慢性支氣管疾病[5],具體發病原因還沒有具體的說明,但大多和呼吸的空氣有污染、長期身處灰塵環境、也包括遺傳因素。最早的發病癥狀是咳嗽、多痰[6],中期病癥主要是呼吸困難、胸悶氣短,重度患者出現呼吸停滯。慢性病不容易被發現,但到中后期就很難治愈,且治療后復發和并發癥情況較多,因此對患者進行臨床護理和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據統計[7],我國每2萬成年人當中,慢阻肺的患病率高達12.3%,我國慢阻肺的市場用藥量也在逐年增加,面對如此龐大的數字,加強慢性病的教育和護理工作是目前面臨的首要任務[8]。
常規的護理干預就是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常規檢查和用藥提醒,但對患者的實際幫助并不大,三位一體化護理干預是門診、社區和患者家庭三者聯合[9],共同參與預防和護理階段。由門診專業醫生、護理和社區的護理人員共同組成護理小組,對患者進行人性化和全程跟蹤化護理干預,對患者個人檔案全面了解并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主要通過健康教育、心理干預、飲食干預和生活干預等幾方面對患者進行護理,保證隨時溝通,定期回訪和復查,確保患者病癥無不良發展[10]。
本研究結果表明:對比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情況,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都有明顯提升,但試驗組較參照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改善效果更明顯(p<0.05);對比兩組患者WHOQOL-BREF評分,護理前兩組患者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評分均有明顯提高,但試驗組較參照組評分提高得更明顯(p<0.05)。
綜上所述,對慢阻肺患者應用三位一體化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情況,提高患者不同領域的生存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對慢阻肺患者的治愈和恢復有很重要的幫助,也對臨床護理有可持續應用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