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亞軍
(鹽城市大豐中醫院 江蘇 鹽城 224100)
由于血液凈化室所接收的患者病情普遍較重,加之病情變化快,因此顯著加大治療和護理難度[1]。血液凈化治療要求護士掌握嫻熟的操作技巧和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在具體操作中一旦失誤將導致嚴重后果。因此,在血液凈化室內工作的護士必須加強風險管理,繼而提高護理質量,盡量減少護理風險事故發生。風險管理辦法能夠及時發現風險所在,從而減少損傷,最終提高患者的治療和護理效果[2-3]。本文將對其進行有關分析。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主要患者為:接受血液凈化治療的患者(共70例);病例選取時間開始于2020年1月,結束于2021年12月。科室護士總共10名。對照組男性/女性患者分別有25例、10例,年齡(41.24±2.78)歲,凈化時間(5.65±1.41)年。實驗組男性/女性患者分別有24例、11例,年齡(40.58±3.36)歲,凈化時間(5.77±1.32)年。兩組接受血液凈化治療的患者在一般資料比較未有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未實施風險管理方法,主要護理措施有:(1)基礎病情觀察;(2)導管護理;(3)用藥指導;(4)飲食指導等。
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風險管理方法:(1)評估護理風險。①未嚴格按照護理核心制度執行有關操作。核心制度主要有:交接班制度、查對制度、分級護理制度、消毒隔離制度等;②綜合水平不高。部分護士將患者的體重計算錯誤,上機時未按照相關流程操作(未清除循環鹽水);部分護士上機后未及時夾閉靜脈、未準確連接管路與透析器、將透析器的位置放錯、未準確連接管路與穿刺針等。③未及時履行風險告知義務。部分護士欠缺人際交往能力,未重視與患者以及家屬之間的溝通,所以無法評估早日識別潛在護理風險。加上血液凈化室基本上進行封閉管理,所以無法讓患者知曉所有的操作流程,護士此時未及時履行告知義務將有很大可能導致護患糾紛發生。④護理記錄風險。部分護士在記錄護理內容時未做到突出重點、準確且及時記錄等,所以導致醫護相符性差情況。⑤管理制度不夠健全。管理制度不夠健全會導致護士在工作期間過于隨意,繼而發生護患糾紛。⑥醫療費用。費用是患者普遍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一旦治療費用過高或已經花費巨額費用但仍未達到預期效果,將有極大可能導致醫療糾紛或護患糾紛。⑦其他因素。突然停電、機器故障、地面濕滑導致摔跤等。(2)風險管理辦法。①不斷完善規章制度。建立護理操作流程和護理風險的應急處理辦法,根據血液凈化室的實際情況增加對患者的查對次數,建立風險因素排查制度、不良事件上班制度等,使得血液凈化室的有關工作能夠更為規范化。充分發揮醫院層級管理作用,護士長每日檢查護理安全情況,識別風險因素,排除隱患,重點督查剛入職的護士。定期開展風險管理會議,持續整改護理風險事件。②提高血液凈化室護士的綜合水平。只有護士掌握了護理期間發生風險的有關因素和具體處理辦法,才能夠在具體操作中有意識地規避風險,最終減少風險事件發生??剖倚瓒ㄆ诮M織護士培訓,由護士長對每一位護士定期進行考核,利用查房時間和交班時間等對潛在風險進行講解,不斷提高護士的風險防范能力。每月組織法制安全教育,對已經出現的風險事故予以討論分析或演練突發性預案;合理排班,盡量滿足護士的身心合理需求,定期選派表現優秀的護士前往更好的醫院進修,不斷提高護士的專業水平。③建立儀器維護和保養制度,指派專人管理,再由護士長負責監督,定期檢測醫院感染發生情況;④加強溝通力度。由于接受血液凈化治療的患者病情較重,所以其心理普遍出現焦慮感、恐懼感和抑郁感等,護士需在合理評估患者心理狀態上實施針對性心理干預。及時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和風險評估,告知患者治療期間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讓患者以及家屬能夠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⑤為患者提供費用清單,嚴格按照國家規定收費,對患者有疑慮處及時進行解釋,對出現錯誤收費情況及時改正;⑥及時履行告知義務。在患者入院之初,護士清楚告知患者以及家屬醫院環境、主治醫師和護士基本資料以及治療期間可能出現的風險等。⑦加強護理文書書寫質量。按照規定記錄患者的基本資料和用藥情況等,護士長負責組織護士學習如何準確書寫護理文書,定期檢查危重患者以及新入院患者的護理記錄情況,確保真實且準確。
1.3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接受血液凈化治療的患者對安全護理滿意度[4-5](①基礎護理安全、②操作安全、③用藥安全、④病情監測安全、⑤儀器使用安全)評分(采用本院自制安全服務質量滿意度調查表,總分數為0~100分,分數越高說明接受血液凈化治療的患者對安全護理滿意度越高,分數越低說明接受血液凈化治療的患者對安全護理滿意度越低)、護理質量[6-7](①護士管理10分、②環境管理10分、③物品藥品管理10分、④專科管理20分、⑤血管通路管理10分、⑥安全管理15分、⑦消毒隔離25分)評分(采用血液透析室護理工作質量考核評分表,分數越高說明血液凈化室護士的護理服務質量越高,分數越低說明血液凈化室護士的護理服務質量越低)、護理風險事件(①導管感染、②未規范操作、③未合理處理醫囑)發生率。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采用χ2檢驗,對安全護理滿意度、護理質量評分采用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接受血液凈化治療的患者對護士安全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對比兩組接受血液凈化治療的患者的安全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質量評分,結果表明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表2。

表1 兩組接受血液凈化治療的患者對護士安全護理滿意度比較(n/%)

表2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分)
2.2兩組接受血液凈化治療的患者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比較
對比兩組接受血液凈化治療的患者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結果表明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接受血液凈化治療的患者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比較(n/%)
對于進行血液凈化治療的患者而言,加強風險管理能夠保證其治療安全[8-9]。血液凈化治療要求護士操作精細,因此對護士提出更高要求。護士不僅僅需要嫻熟掌握理論知識,而且需要及時預防風險事件,最終快速且準確的預見患者病情發展趨勢,從而規范操作,提高護理質量[10-12]。實施風險管理措施能夠顯著提高護士的風險意識和法律意識,促使護士嚴格按照規定操作,注重與患者溝通,降低風險成本,最終提高患者對護士安全操作的護理滿意度,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本研究中,對比兩組接受血液凈化治療的患者的安全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質量評分,結果表明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對比兩組接受血液凈化治療的患者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結果表明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風險管理可顯著提高血液凈化室的護理質量和安全護理滿意度,與此同時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