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艷麗
(曹縣中醫醫院 山東 菏澤 274400)
在婦科臨床上,慢性子宮內膜炎十分常見,該疾病的發生與患者多次進行人工流產存在密切的關系[1],發病之后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白帶異常、盆腔區域疼痛、下腹墜脹等癥狀[2],需要積極進行有效治療。臨床實踐發現,對慢性子宮內膜炎患者在積極治療的同時,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可以進一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3]。因此,需要選擇最有效的護理干預模式。本文選取患者98例實施分組研究,具體研究情況匯報如下:
1.1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2020年2月-2022年1月期間本院診治的患者,共98例,對患者隨機編號,根據奇偶數分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9例,實施不同的護理措施。對照組:年齡25-59歲,平均(36.57±5.47)歲,病程1-6個月,平均(3.46±0.74)個月;觀察組:年齡26-58歲,平均(36.33±5.55)歲,病程1-5個月,平均(3.42±0.35)個月。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均衡分布,無顯著差異(P>0.05),可以比較分析。納入標準:經過臨床綜合檢查和診斷,所有患者均確診為慢性子宮內膜炎[4];所有患者資料齊全,對本次研究知情,簽署同意書;所有患者都有直系親屬陪同,倫理委員會批準此項研究。排除標準:排除了合并其它嚴重臟器疾病患者以及嚴重婦科疾病患者;排除有精神疾病無法進行正常溝通的患者。
1.2護理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之后均進行對癥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即按照一般模式實施護理。觀察組實施全程優質護理干預,如下:(1)強化心理護理干預和健康宣教。很多慢性子宮內膜炎患者對自己的疾病羞于傾訴,會出現不良情緒,對此護士要表示理解,綜合采用多種方式宣講慢性子宮內膜炎相關健康知識,幫助患者構建正確的認知體系。同時加強對患者的心理干預,營造良好關系,幫助患者提供康復信念,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2)優化基礎護理。患者入院之后,護理人員需要熱情接待患者,為患者提供全方位、針對性的護理服務,根據患者的癥狀,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并將患者的情況和醫生進行交流,以進一步完善護理方案。護理人員還需要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構建良好的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以便患者可以更好地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護理人員還需要為患者營造良好的就醫環境,讓患者在良好的環境下得到康復,提高患者滿意度。(3)體位護理和外陰護理。治療之后指導患者取半臥位進行休息,以促使陰道和宮腔內的液體流出,避免宮腔積膿情況發生。理人員還需要及時幫助患者清理外陰,保證干凈清爽,同時加強對患者外陰衛生知識教育,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細菌感染。另外,在治療之后還需要囑咐患者保證良好的睡眠,促使患者盡快康復。(4)飲食護理。在飲食方面,根據患者的飲食喜好,盡量選擇營養豐富并且易消化的食物,提高患者身體綜合素質。
1.3觀察項目和評價標準 (1)比較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情況。采用醫院自制調查量表,包括四個項目,每項100分,分數與護理質量成正比[5]。(2)比較兩組護理前后負面情緒評分變化情況。SAS評分:分數降低表示焦慮情緒改善;SDS評分:分數降低表示抑郁情緒改善[6]。(3)比較兩組主要臨床癥狀消失時間。(4)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對疾病認知評分情況。根據《慢性自感內膜炎疾病認知量表》對患者護理前后對疾病認知情況進行評分,0~10分,分數與認知程度成正比[7]。(5)比較兩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包含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關系以及環境因素四個方面,每方面50-100分,分數與生活質量為正相關關系[8]。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數值變量以均數和標準差進行描述,分類變量以百分比進行描述。2組間數值變量的比較采用2個獨立樣本的t檢驗,分類變量的比較采用2個獨立樣本的Pearson X2檢驗。所有檢驗均為雙側,檢驗水準α=0.05。”
2.1兩組護理質量評分對比
護理后對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進行評分,觀察組各項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對比(分,
2.2兩組護理前后負面情緒評分比較
與護理前相比,兩組護理后負面情緒評分均有所下降,且與對照組相比下降更明顯(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負面情緒評分比較(分,
2.3兩組主要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比較兩組主要臨床癥狀消失時間,觀察組各項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主要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2.4兩組護理前后患者對疾病認知評分比較
經過不同護理,兩組患者對疾病認知評分均有所升高,且觀察組升高更明顯,與對照組相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前后患者對疾病認知評分比較(分,
2.5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護理后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情況,觀察組各項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
慢性子宮內膜炎病程較長,很多患者在發病初期沒有進行專業系統的治療,而是選擇自行購藥的方式進行治療,這導致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增加了治療難度。很多患者都是在疾病嚴重影響到生活和工作情況下選擇到醫院進行系統治療,此時患者身心健康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對治療的依從性不高[9]。
慢性子宮內膜炎癥狀比較多,主要包括白帶增多、月經異常增多、盆腔區域疼痛、下腹墜脹等,需要積極進行有效治療,否則隨著病情進一步進展,會導致患者出現更加嚴重的疾病,例如宮腔積膿、盆腔炎、子宮肌炎等,甚至有些患者會出現繼發性不孕,嚴重影響其生殖系統健康[10]。
對于慢性子宮內膜炎患者在治療的過程當中配合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但是常規護理由于措施單一,并且多關注疾病本身,對患者心理層面的護理基本沒有涉及,因此護理效果不理想。在這種情況下,我院將全程優質護理應用于慢性子宮內膜炎患者的護理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分析原因如下:全程優質護理干預是一種先進的護理干預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可以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以及職業道德素養,保證護理人員在工作當中認真負責,不斷提高對自己的要求,為患者提供更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同時,有利于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保證各項治療以及護理工作順利開展。另外,該護理模式強調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以患者為中心構建科學的護理方案,有利于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患者對治療和護理的配合度,進而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快速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1]。
本文研究發現,經不同護理,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負面情緒評分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主要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護理后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提升明顯優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文研究結果與邵海燕[12]在相關課題當中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說明采用全程優質護理干預模式對慢性子宮內膜炎患者實施護理是可行的。
綜上所述,將全程優質護理用于慢性子宮內膜炎的護理中,效果顯著,可以顯著提升護理服務質量,減輕患者的負面情緒,促使患者更好的認知自己的疾病,盡快緩解臨床癥狀,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