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余忠
(萬源市葉余成診所 四川 萬源 636372)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長時間吸煙或吸入化學物質、吸入粉塵以及呼吸道感染久咳喘等因素所致的不可逆性氣道疾病,進行性氣流受限為疾病的主要臨床特征。患者受上述致病因素綜合作用之下出現氣道反應性增高、氣流不完全可逆性受限等情況,且伴隨患病時間延長,疾病相關癥狀可出現進行性加重表現[1]。本文主要分析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患者實施西醫治療的同時聯合小青龍湯和三子養親湯加減治療的療效,特選取部分患者展開比對分析,具體研究內容整理如下。
1.1資料
本研究中的觀察對象均選自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期間接收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患者當中,共抽選80例。通過單雙號隨機分組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均有40例患者。
對照組:根據性別,男性患者占28例,女性患者占12例;年齡范圍:年齡最小值52歲,年齡最大值81歲,年齡平均值(67.13±4.35)歲;病程范圍:病程最短為9個月,病程最長為13年,病程均值(6.08±0.19)年。
觀察組:根據患者的性別,男、女性例數分別為25例、15例;年齡范圍:年齡最小值55歲,年齡最大值80歲,年齡平均值(67.07±4.42)歲;病程范圍:病程最短為7個月,病程最長為15年,病程均值(6.25±0.12)年。
兩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患者的資料數據相比對,差異不明顯,P>0.05。
入選標準:有咯痰、胸悶、呼吸困難以及咳嗽等表現,肺功能和血氣分析檢查均明確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臨床病歷資料完整的患者;對相關藥物無過敏反應的患者。
排除標準:陰虛干咳無痰或者痰熱證患者;同時患有消化吸收功能障礙的患者。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西醫治療,即使用沙美特羅氣霧劑、甲強龍針和多索茶堿治療,其中沙美特羅氣霧劑經吸入方式使用,每次25g,一天治療兩次;甲強龍針一天一次,每次20mg/kg;阿奇霉素為口服,一天1g;多索茶堿為一天兩次,每次0.2-0.4g。兩周一療程,患者共接受為期3個療程的用藥治療。
觀察組患者在上述治療基礎之上給予小青龍湯和三子養親湯加減治療,藥方由麻黃、甘草各10g,白芍、干姜、桂枝、半夏各15g,細辛、五味子、大棗各6g,白芥子、紫蘇子、萊菔子、葶藶子各9g組成。針對肢冷畏寒患者,方中增加生姜30g;針對痰熱甚患者,于基礎方中增加竹茹10g和瓜蔞15g;針對胸中氣結患者,增加桔梗10g枳實15g厚樸15g;針對便秘患者,增加桃仁10g和大黃6一10g;針對伏熱煩躁不安患者,增加知母10g和石膏30g;針對熱痰久郁患者去桂枝15g加地龍15g,青黛10g,白果9g;針對寒飲久郁患者,增加薤白10g川貝10g治療;一天一劑,以水煎煮,取300ml藥汁于早晚溫服。兩周一療程,患者共接受為期3個療程的用藥治療。
1.3觀察指標
(1)觀察并統計兩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
(2)記錄并分析兩組患者的證候積分——包含咳嗽(0分為無癥狀,2分為有輕度咳嗽且通常為夜間發作,4分為咳嗽癥狀明顯,6分為存在劇烈咳嗽癥狀,且無法自止)、咯痰(0分為無癥狀,2分為痰液少且呈清稀狀,4分為痰液較多,主要以白黏痰或黃痰為主,6分為痰多如棉絮狀)、胸悶(0分為無癥狀,2分活動量較大時存在胸悶該癥狀,4分為有明顯胸悶癥狀且對日常活動存在影響,6分指靜息狀態下存在胸悶如塞呼吸困難的情況)、氣促(0分為無癥狀,2分別為有輕度喘息,于活動量較大時癥狀更為明顯,但對日常生活無影響;4分為呼吸急促,且活動后癥狀加劇;6分指呼吸喘促或困難,患者需端坐呼吸)、腹脹(0分為無癥狀;2分為輕度腹脹且不存在明顯疼痛癥狀;4分指有明顯腹脹存在,且納差、腹痛;6分為患者存在嚴重腹脹癥狀,且有惡心、納差表現)、浮腫(0分為無癥狀;2分雙踝和雙足水腫;4分雙下肢水腫,且按壓以后存在較深的指印;6分為雙下肢有明顯水腫存在,甚至有全身水腫癥狀)、尿少(0分為無癥狀;2分為尿量減少,每日尿量在400-1000ml;4分為尿量減少,每日尿量在100-400ml;6分為尿量明顯減少,每日尿量<100ml)和乏力(0分為無癥狀;2分指氣力差且精神萎靡不振;4分指全身無力且精神疲乏;6分指精神和氣力均嚴重疲乏且無法開展日常活動)。
(3)統計兩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2.1 兩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
觀察組患者的咳嗽緩解時間、憋喘緩解時間以及喘鳴音緩解時間和對照組相比較,均明顯更短,P<0.05,詳細結果如表1所述:

表1 對比兩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n=40,d)
2.2 兩組證候積分
觀察組患者的咳嗽、咯痰、胸悶、氣促、腹脹、浮腫、尿少和乏力積分和對照組相比較,均明顯更低,P<0.05,詳細結果見表2所述:

表2 對比兩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患者的證候積分(n=40,分)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同對照組患者相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詳細結果見表3所述:

表3 對比兩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n,%)
慢性阻塞性肺病為臨床中發病率極高的慢性氣道性疾病,不可逆氣流受限為該疾病的主要特征[2]。雖然疾病呈進行性發展,但是具有可防、可治性。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發作期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均極高,屬于目前臨床中導致人類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3]。該病癥的發生同反復感染久咳喘、長期吸煙、吸入粉塵等因素之間有密切關聯,咳膿痰、胸悶、反復咳嗽、氣喘、以及活動耐力降低等均為疾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盡早治療和干預可延緩患者肺功能下降的速度,有效控制病情進展,降低疾病惡化的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4]。
西醫臨床主要應用多索茶堿、阿奇霉素、沙美特羅氣霧劑等藥物治療疾病,沙美特羅氣霧劑屬于臨床常用的皮質激素藥物,該藥物進入人體以后可對支氣管平滑肌β2受體產生直接作用,且抗炎作用理想[5];多索茶堿使用后血藥濃度達峰時間較短,且對于支氣管平滑肌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阿奇霉素屬于廣譜抗菌藥物,在改善疾病癥狀以及患者預后方面有重要意義[6]。但是西醫治療過程中極易導致系列不良反應,對患者用藥依從性、治療效果等產生影響。
祖國醫學將慢性阻塞性肺病劃分于“肺脹”的范疇當中,認為該病癥屬于哮病和肺咳的繼發疾病,相關癥狀極易反復發作[7]。小青龍湯屬于臨床中極為常用的溫肺化飲藥方,該方君藥為桂枝和麻黃,具有解表散寒的功效,臣藥為干姜和細辛,具有溫肺化飲的作用,五味子和白芍均為佐藥,具有斂肺止咳和養血柔陰的作用,半夏可發揮和胃降逆及化痰燥濕的功效,甘草為方中使藥,具有調節藥性的作用[8]。三子養親湯當中的白芥子有利氣溫肺的功效,萊菔子有下氣利水的功效,紫蘇子有化痰降氣的作用,葶藶子具有瀉肺降氣、祛痰平喘等功效,諸藥配伍具有溫肺化痰降氣平喘消壅的功效[9]。
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癥狀緩解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證候積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說明小青龍湯和三子養親湯加減結合西醫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可顯著改善疾病癥狀,究其病因,該治療方案可促進機體吞噬細胞吞噬功能改善,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促進外周T免疫細胞合成及分泌,改善肺部功能和疾病相關癥狀[10]。此外,小青龍湯和三子養親湯加減治療可發揮促排痰和消炎的作用,對于支氣管痙攣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促進肺泡血循環,改善肺部換氣功能,松弛支氣管平滑肌。
總而言之,小青龍湯和三子養親湯加減結合西醫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的療效顯著,值得進一步推廣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