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為 汪 燎 李 喬武昌理工學院
近百年,我們享受著祖先留下的精神財富與物質財富。在享受與傳承巨大玉文化財富的同時,我們缺乏思考,缺少創造。從古至今靜靜流淌著的新疆玉龍喀什河,在近十年來,每年數十萬采玉大軍、數千臺大型挖掘機械把玉河挖了個底朝天。水土流失,生態破壞,古道玉河再難以尋覓到美玉的蹤影。據統計,近十年和田玉開采量超過歷朝歷代幾千年開采的總產量。
在我國現代各級別的教育體系中,很少有直接面對面服務于玉雕的工藝學、美學等理論專著問世,仍然沿襲著“師帶徒”“父帶子”的“心授”傳統方式。有些為了所謂的“獨家絕技”,只傳授自家子女,嚴重制約了從業人員技藝切磋交流和水平的提高。目前絕大部分玉雕產品在題材選擇和設計、工藝等方面都是追尋歷史的單線傳承,閉門造車,泛泛地表現“福、祿、壽”的玉文化,缺乏與時俱進的理念和與優秀藝術門類的嫁接,使玉雕產品與現代新生人群消費的結合度差,不利于對大眾消費市場進行引導。既有優秀繼承又有現實創新的精品極少,使得觀賞、把玩、珍藏的精品市場快成為“無米之市”。
平面設計一般指藝術和專業,其中“視覺”是一種交流和表達的手段,通過各種設計的可能性,結合符號、圖像和文字,傳達思想或信息的視覺表達。平面設計包括工業、藝術、環境、裝飾、展示、服裝等多種設計。現在平面設計也融入了現代設計和時代特征。
《村晚》(如圖1)這件作品是利用傳統題材以現代平面設計理論為設計導向的創作成果。正面雕刻描繪了山林間趕著牛群回家的牧童。牛群背上有的牧童在吹笛子,有的則在玩著垂柳枝,畫面恬靜安寧,牛和牛背上的兒童是平面構成中的一個個點,而成排的牛群則形成平面構成中的線,使得整體有了一個橫向的動勢,這個動勢又迎合了后方遠處的群山,使得整體動勢和玉石的橫向擺放相契合,同時畫面中左方適度彎曲的樹則是用來中和統一動向帶來的單一感,使得畫面更加豐富。這件作品造型簡約、線條流暢、主題鮮明,充分地把東西方藝術完美結合,同時又賦予其強烈的時代特點。

圖1 《村晚》 張為 李喬/作
和田的傳統玉雕作品吸收了中國傳統繪畫和書法,而現代和田玉不僅吸收了中國傳統繪畫,還吸收了西方油畫的表現技法。特別是將西方油畫的光影表達與傳統玉雕技法相結合。《勇渡赤水》作品采用一塊糖青白和田玉制作,利用材質本身的紅色和青色分別做巧色處理,描繪的是中央紅軍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戰例——勇渡赤水。畫面中,中央紅軍或舉旗或持槍,毫不畏懼前方的重重困難,用糖色表現人物身上的繃帶和鮮血,從而展現戰況的慘烈,而紅軍盡管有傷在身,但依然勇往直前做沖鋒之勢;人物背后做掏空處理透出糖玉的紅色,既是象征戰爭激烈的血色,也是象征我軍勝利的壯麗紅色,隱喻著中央紅軍必然帶領人民走向光明之路。
和田玉整體顏色為灰白色,不太亮,同色系色差基本不大。因此,對于現代和田玉首飾設計中和田玉色彩的平衡,我們可以參考色彩科學的原理,對寶玉石的色彩進行精準調整。在和田玉首飾的設計中加入變色設計元素,既體現了和田玉本身優雅簡約的特點,又體現了現代首飾的審美。搭配不同的和田玉顏色,根據玉石顏色對比鑲嵌彩色寶石、有色金屬,既能提升作品的整體視覺效果,又能營造出多彩時尚的氛圍,達到最佳的審美效果。而且它可以更直觀地展現佩戴者的個性,充當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橋梁。
回顧最近幾年的玉石首飾市場,除了較多的玉雕擺件及手把件外,就是金鑲玉和手鐲,而這些產品普遍存在形式單一、設計商業化、批量生產粗制濫造、材料低劣等問題。雖然越來越多的珠寶設計師開始將玉雕與金屬首飾設計結合來嘗試創作珠寶首飾,但大多數表現形式過于直觀,一般將雕刻的花件直接鑲嵌。這樣的產品并不符合年輕人的審美需求,因此造成玉石文化離年輕消費群體越來越遠。
傳統的和田玉首飾是雕刻技術的表現,而以和田玉作為主石的飾品,則需要配合金屬、寶石等產品,達到協調統一的美感,不能喧賓奪主,將其他材料變成主體,這就需要設計者熟悉每種材質的屬性,在設計過程中權衡不同材質的使用比重,這樣可以通過不同的材料、顏色和性狀使玉石首飾不再局限于統一材質或統一色調(如圖2)。

圖2 《如果云知道》胸針 張為 李喬/作
如何把玉雕藝術文化與時代特征相結合,通過創作兼具文化氣息和符合年輕人審美的玉石首飾來普及和傳播玉石文化,這是一個值得深入考慮的問題。
現代和田玉珠寶設計還應融入基于本土文化的現代設計理念,讓和田玉珠寶充滿時尚感與現代感,同時體現傳統文化。筆者認為,現代和田玉珠寶設計中本土文化與現代藝術的結合有兩種表現形式:和田玉雕刻以雕塑為基礎,和田玉首飾以珠寶設計為基礎。
和田玉傳統飾品具有豐富且有影響力的中國傳統文化。但是,現代和田玉飾品的設計不能一味地復古、仿古,富有創意的和田玉飾品應該體現時代的風格,而不是照搬舊物。在當今市場上一些好的和田玉珠寶設計中,鑲嵌金屬件的設計采用了傳統的玉雕設計和藝術裝飾。現代和田玉首飾應運用現代設計理論,將點、線、面融為一體,對傳統的玉雕圖案和飾面進行加工變形,然后重新排列融合,再結合現代金屬鑲嵌工藝,制作出精美的首飾。
《娘娘吉祥》系列玉石吊墜(如圖3)是以玉石和18K金為主材的系列吊墜設計,創意靈感來源于宮廷團扇。團扇又稱宮扇,是一種圓形或近似圓形且有柄的扇子,它代表著團圓友善、吉祥如意。本設計以宮廷團扇為創作靈感,將團扇造型和中國的“福祿壽喜財”這些喜聞樂見的民俗文化結合在一起,既用到了團扇、和田玉這些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也寄托“福、祿、壽、喜、財”的美好寓意。作品扇面采用和田白玉雕刻而成,通過建模機雕來保證形狀的規則和統一。金玉結合既是美好的代表又是品質的體現,同時也使得產品具有收藏價值。

圖3 《娘娘吉祥》系列吊墜 張為 李喬/作
《滄海月明》系列首飾(如圖4)以詩句“滄海月明珠有淚”為創作靈感,通過18K金表現翻騰的波浪,用鉆石表現飛濺的浪花,烘托主石和田玉的美麗,將和田玉雕刻成帶水紋的月亮,與海浪造型遙相呼應,使得該設計更加生動有趣。

圖4 《滄海月明》系列首飾 張為 李喬/作
現代和田玉設計一直難以突破傳統形制的雕刻設計理念,所以在國際市場上認可度相對較低,只有使和田玉產品的設計與國際市場接軌,中國的和田玉產品才能真正走出國門,融入國際市場,從而為消費者和從業者提供更多選擇。因此,現代玉雕工作室在發展過程中可以引入和田玉珠寶設計,將單一的傳統設計進一步分解,盡可能展現和田玉材質的同時,貼合現代西方雕塑設計的主題。但玉石雕刻工藝與現代西方雕塑在表現力上有很大區別。現代西方雕塑強調造型之美,極力追求最抽象、最純粹的造型語言,傳統的東方玉石雕刻工藝則是基于中國傳統的玉石文化。
現代西方雕塑藝術與傳統東方玉石文化相結合,使現代和田玉珠寶設計更加多元化和國際化。在現代珠寶設計中,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雕塑藝術與設計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將具有雕塑藝術元素的珠寶設計應用到現代和田玉設計中,可以將雕塑所表達的空間的三維特征融入其中。具有雕塑藝術元素的現代裝飾在表達上變得更加個性和前衛。
《魚·悅》吊墜(如圖5)以和田玉糖玉手工雕刻的錦鯉為設計主體,通過抽象概括的雕刻手法呈現了一條躍動的錦鯉,寓意不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有能力也有運氣來對抗不好的事情。錦鯉向上躍動吐出的氣泡散布在魚身周圍,凸顯出錦鯉的生命力。錦鯉被18K金鑲嵌制作的浪花包圍,配合錦鯉跳躍的動勢,更凸顯了蒸蒸日上的寓意。

圖5 《魚·悅》吊墜 張為 李喬/作
由于玉雕作品的制作學習過程漫長,創作環境艱苦,從業人員普遍是實踐者,很難自發地完成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的飛躍,幾千年的玉雕產業缺乏系統的文字研究和理論總結,對玉雕作品的鑒賞缺乏系統的實證分析。這也是近年來不斷有人呼吁設立“玉石學”學科的原因之一。玉雕工作室承載著培養玉石雕刻人員的重要任務,是玉雕產業不可或缺的一環,他們的創新直接影響著行業的創新和玉雕藝術的創新,我們不但要鼓勵玉雕工作室創新作品,還要研究什么樣的創新才是正確、合理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