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秉川 何文盛
(浙江師范大學 浙江 金華 321000)
隨著李娜、彭帥等優秀網球運動員的退役,我國網球人才出現了斷層的現象,因此對于后備人才的培養成為我國網球運動發展的重要因素,青少年網球運動員的技術培養就成為了培養優秀網球后備人才的基礎,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并篩選出優質的訓練方法成為提高運動技能水平的關鍵因素。網球項目在技術上主要由發球、正手、反手、截擊和高壓組成,其中發球技術成為了初學者最不容易掌握的技術。在青少年生長發育過程中表現出好動、注意力集中比較難、興趣容易轉移等特點,為網球學習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因此根據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制定訓練方法才能使運動員的發球技術得到顯著提高。
發球技術的重要性在網球比賽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在網球比賽中發球成為了爭奪每一分的開始,發球方的優勢在于可以控制球的速度、旋轉以及落點,如果在發球時能根據自己的想法將球發到自己想要的位置,對于自己來說無疑是一種優勢,這就要求我們在發球訓練中對發球落點有強大的準確性,以此來為自己的每一分占得先機獲取比賽勝利。基于此,本文針對青少年網球運動員發球準確性展開研究,旨在提升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技術水平。
網球比賽中發球成為了爭奪每一分的開始,發球方的優勢在于可以控制球的速度、旋轉以及落點,如果在發球時能根據自己的想法將球發到自己想要的位置,對于自己來說無疑是一種優勢,這就要求我們在發球訓練中對發球落點有強大的準確性。本文以設置目標物這種訓練方法為切入點探討其對發球準確性的影響,旨在幫助學生提高發球的準確性。
通過現有的網球訓練理論,探究出更加具有實踐意義的訓練方法,進而增加網球步法訓練的多樣性,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在訓練中的積極性,旨在為青少年的訓練提出指導意見;為更好地提高青少年的發球準確性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為進一步提升網球訓練質量提供理論依據,為教練員提供新的訓練角度和方法。
本研究以設置目標物這種訓練方法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
通過對浙江師范大學圖書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互聯網等數據庫進行查閱經過對訓練方法的查找,翻閱青少年身心發展、注意力、心理特點的相關書籍把握研究現狀,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實驗法。
將實驗對象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對比試驗,實驗前對學生進行前測,確保兩組在實驗數據上不具有顯著性差異,可以開展下一步實驗。在6周的實驗中實驗組在發球訓練中設置不同尺寸的標志物,對照組在訓練中不設置任何標志物。在保證訓練時長、強度一致的情況下展開訓練。6周的實驗結束后對前后測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3)數理統計法。
實驗中所有的測試數據主要使用Spss 21.0進行處理分析,結果采用平均數±標準差(Mean±SD)表示。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實驗前后組內測得數據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判斷統計學差異;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測得數據與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測得數據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判斷統計學差異定義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4)邏輯分析法。
運用定義法、分析法、歸納法等方法,對本研究的相關概念、擊球準確性的影響因素以及影響機制等進行研究和分析。實驗數據處理完成后,運用邏輯分析法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數據進行分析,按照時間順序分別對實驗前和實驗后的數據結果進行對比,對實驗前、后兩組在專項素質和正反手擊球準確性之間的數據差異進行分析,尋找產生差異的原因,并對結果做出解釋,將最終的實驗結果進行歸納、整理得出結論。
假設設置目標物對青少年網球運動員的發球準確性有較為積極的影響,相同時間內能更好地提高發球的準確性。
實驗對象為臺州市仙居縣未來網球俱樂部12-14歲學員10名。
本研究實驗總時長為6周,7月5日至8月14日共72個課時。每周訓練時間為周一到周六共12個課時。每天訓練2個課時,每個課時1.5h共3h,時間為下午18:30-21:00。
由于俱樂部課程安排連續上兩節課,在每次的訓練中第一節課訓練內容為熱身和正反手,第一節課結束后預留15min課間活動,課間活動結束后為發球訓練時間為1h,之后為放松活動時間。
本研究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訓練除實驗組有目標物外在訓練量訓練時間上保持高度一致。在發球訓練環節實驗組的訓練時會在發球區設置10個標志桶分別位于左右區的內外角在訓練中要求學生每次拿兩個球,以標志桶為目標物,按照一個內角一個外角的發球順序進行練習(如圖1)。對照組在發球訓練環節不設置任何標志物,但在訓練中同樣要求按照一個內角一個外角的發球順序進行發球練習。

圖1 標志物擺放位置
測試指標:發球準確性
在球場發球區的內外角分別設置1m×1m的正方形方框(如圖2),將球發進發球區計1分,發球按要求進入方框內計2分,下網、出界均不得分。每名運動員按照先右區再左區的順序進行發球,左、右區各發10個球,要求5個內角5個外角。本測試每個目標區滿分為10分,共計40分。

圖2 發球準確性測試
根據表1可知實驗前的發球準確性測試中左區內角得分實驗組為3±2.16,對照組為 2.5±1.29,P值為 0.705>0.05不具有顯著性差異。右區內角得分實驗組為3±1.83,對照組為3.25±1.89,P值為0.855>0.05不具有顯著性差異。左區外角得分實驗組為 2.75±0.96,對照組為 2±0.82,P值為 0.278>0.05不具有顯著性差異。右區外角得分實驗組為2±1.15,對照組為2.25±1.26,P值為0.78>0.05不具有顯著性差異。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前在左右兩個區的內外角發球準確性上不具有顯著性差異,這很好地保證了實驗的嚴謹性。

表1 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數據對比
根據表2可知實驗后的發球準確性測試中左區內角得分實驗組為5.5±1.91,對照組為 2.75±0.96,P值為0.042<0.05具有顯著性差異。右區內角得分實驗組為5.75±0.96,對照組為3.75±0.96,P值為0.025<0.05具有顯著性差異。左區外角得分實驗組為4.5±1.29,對照組為3±0.82,P值為0.097>0.05不具有顯著性差異。右區外角得分實驗組為4±0.82,對照組為2.5±1.0,P值為0.059>0.05不具有顯著性差異。實驗后實驗組對比于對照組在左右兩個區的內角發球準確性上有顯著提高,在兩個區的外角發球準確性得分平均數上實驗組優于對照組,但從統計學角度來看并沒有形成顯著性差異。

表2 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數據對比
根據表3可知對照組實驗前的左區內角發球準確性測試中得分為2.5±1.29,實驗后為 2.75±0.96,P值為0.391>0.05不具有顯著性差異。右區內角得分實驗組實驗前為3.25±1.89,實驗后為3.75±0.96,P值為0.495>0.05不具有顯著性差異。左區外角得分實驗前為2±0.82,實驗后為3±0.82,P值為0.092>0.05不具有顯著性差異。右區外角得分實驗前為2.25±1.26,實驗后為2.5±1.0,P值為0.391>0.05不具有顯著性差異。從平均數來看經過訓練對照組在得分上有提高,從標準差來看實驗后更加穩定,但實驗前后并沒有顯示出顯著性差異。

表3 對照組實驗前后數據對比
根據表4可實驗組實驗前的左區內角發球準確性測試中得分為3±2.16,實驗后為5.5±1.91,P值為 0.003<0.05具有顯著性差異。右區內角得分實驗組實驗前為3±1.83,實驗后為5.75±0.96,P值為0.01<0.05具有顯著性差異。左區外角得分實驗前為2.75±0.96,實驗后為4.5±1.29,P值為 0.035<0.05具有顯著性差異。右區外角得分實驗前為2±1.15,實驗后為4±0.82,P值為0.016<0.05具有顯著性差異。實驗組實驗后各個位置的發球準確性對比于實驗前均有明顯提高,顯示出了明顯差異性,這說明設置標志物能夠顯著提高青少年的發球準確性。

表4 實驗組實驗前后數據對比
(1)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發球準確性對比分析。
從實驗前兩組的測試數據來看,實驗組和對照組無論是左右兩區的內角發球準確性還是外角發球準確性都沒有顯示出差異性,這說明實驗之前兩組的發球準確性并沒有統計學差異保證了實驗的嚴謹性,可以進行接下來的實驗。
(2)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發球準確性對比分析。
從實驗后兩組的測試數據來看,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在左右區的內角發球準確性上呈現出顯著性差異,這說明相同時間內設置標志物能夠更快提高發球的準確性,從左右兩個區的外角發球準確性得分來看雖然在平均數上實驗組優于對照組,但并沒有呈現出顯著性差異,分析原因可能是訓練中因為左右兩區內角相鄰擺放的標志物較多導致的,但這個原因還需要后續研究來證實。
(3)實驗前后對照組發球準確性分析。
從實驗前后對照組的測試數據來看,對照組通過訓練在左右兩個區的內外角發球平均數上有所提高但并沒有呈現出顯著差異,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對照組在訓練中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以致于訓練效果不理想。
(4)實驗前后實驗組發球準確性分析。
從實驗前后實驗組的測試數據來看,實驗組無論是左右兩區的內角還是外角都呈現出顯著性的差異,這說明設置目標物能夠顯著提高發球的準確性。
(1)通過分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前后發球準確性數據,青少年網球訓練中無論是常規發球訓練還是設置目標物進行發球訓練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發球的準確性;
(2)通過分析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發球準確性數據可知,網球發球訓練中,相同的訓練時間下設置目標物能更快提高發球準確性。
(1)標志物價格低廉,建議教練員在網球發球技術訓練時應擺放標志物以達到快速提高運動員發球準確性的目的;
(2)在青少年發球訓練時應結合運動員的身心發展情況來制定訓練計劃,使其注意力更加集中達到提高技術水平的目的。
(1)因俱樂部人數問題導致可用實驗對象較少,望后續研究者加大樣本量;
(2)本研究僅停留在訓練層面,并沒有與實戰相結合,望后續研究者能結合實際比賽進行深入分析;
(3)數據顯示放置目標物可以更快提高發球準確性,但本文并沒有對其發生原因進行深入探索,希望后續研究者能針對此方面進行深入分析;
(4)本研究僅探究了發球技術,對于網球項目中的其他技術并沒有進行探究,希望后續研究能針對此方面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