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磊 胡建平 董曉寧
(河南理工大學體育學院 河南 焦作 454000)
足球作為世界第一大運動,在世界范圍內受到人們的喜愛和廣泛開展。同時,足球對于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產生巨大作用,在社會范圍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和關注度。通過查閱2007年到2022年國家教育部公告,發現教育部所發布的體育類文件中每年都會提及足球或者發布足球建設方案,從2007年的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2007〕7號)到2022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印發《2022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要點》的通知都凸顯了國家對足球發展的重視。同時,高校作為足球后備人才的培養地之一,在足球人才培養方面需要不斷跟進時代潮流,為國家提供更多的足球事業建設者等。然而,當今普通高校足球發展還存在教師授課傳統化,校園足球訓練競賽秩序混亂等諸多問題,針對研究所發現的問題,提出校園足球融合發展的模式構建,以期對普通高校校園足球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選取河南理工大學足球教師教學課堂,普通學生足球訓練、競賽現狀作為研究對象,對足球教師教學和普通學生足球訓練與競賽的不足進行總結分析。
(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網站檢索與研究課題相關的參考文獻,以及查閱書籍、報刊、網絡中有關校園足球發展結構的相關信息,并歸納總結相關經驗方法,尋找校園足球融合發展有用的經驗及建議。
(2)觀察法。
通過對河南理工大學足球教學課堂、競賽形式以及訓練情況的觀察,找出優點與短處,并對觀察到的情況進行總結,在現有條件上找出一條合適校園足球融合發展的可行性方案。
(3)專家訪談法。
通過對河南理工大學5名足球教師訪談,記錄他們對河南理工大學校園足球現狀的看法,并且記錄他們在校園足球發展方面的建設意見,總結分析后有選擇性地采納他們在校園足球融合發展方面提出的建議。
(4)實地考察法。
通過自身深入各足球組織中,體會各個足球組織形式及訓練的優勢與不足,總結自己所獲得的經驗,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尋找對于河南理工大學現有足球模式的改進思路。
(1)河南理工大學普通學生足球選修課教學現狀調查。
河南理工大學普通學生足球選修課選修課程設置為3個學期,教學初期,學生基礎較差,教師以基礎技術教學和提高學生興趣為主,由于學生基礎較差,導致一些天賦平平的學生對足球興趣不高甚至喪失信心,由主動學習變為被動學習;教學中期,教師在基礎動作教學過程中增加難度來提高學生足球能力為主,但是在教學前期學生失去對足球學習的熱情便會使自身產生惰性,課上不認真學習在課下不復習,也不實踐運用,這樣種情況導致學生足球的學習偏向形式主義;教學后期,教師組織學生對抗賽和考核為主。
(2)河南理工大學普通學生足球課教學影響因素分析。
河南理工大學足球選修過程中,一些學生是被自己喜愛足球的室友拉著選修足球課程或沒有課可以以選才選修足球課程,所以在河南理工大學普通學生足球課堂中呈現一部分學生做的很好,可以熟練掌握動作,而一部分學生在進行足球時動作僵硬,身體不協調以及一系列錯誤動作。和文華在分析普通高校體育課中的足球教學改革一文中提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注重足球教學改革,通過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足球教學質量,加強學生身體素質,促使其養成良好的品格,為其之后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然而,在足球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重心放在足球技術水平較低的學生身上,因此教學內容趨于基礎,導致足球技術水平較高的學生不能在足球教學過程中獲得迅速提升。
(1)河南理工大學普通學生訓練現狀調查。
普通學生課下會跟隨自己學院足球隊進行訓練,或者自己寢室與班級的若干個好友在足球場上進行射門等練習。本文中河南理工大學普通學院足球隊是指非體育專業的普通學院足球隊。普通學院足球隊訓練過程中,訓練由足球技術、技能水平較強的高年級學生帶領訓練,訓練場地通常安排在河南理工大學西區運動場,訓練器械由學院足球隊內部成員出資購買,訓練時間安排在每周的早上或下午7、8節,各個學院根據自身情況安排不同,表現出一定的不固定性;其次,普通學院足球隊在訓練初期,學生剛開始提升很快,但是訓練中期提升較慢或者略有下降的趨向。并且,有些學院只是內部打打比賽,或者和其他學院打打比賽,直接以賽代練,在競賽中練習足球。
(2)河南理工大學普通學生課余訓練影響因素分析。
首先,河南理工大學普通學生課余訓練沒有相關人員進行組織,導致訓練沒有組織性和目的性;其次,學生為了自己能夠順利通過選修課考核而進行的短期訓練,并不能提高自身的足球技術水平。此外,跟隨自己學院足球隊訓練的學生在每周二下午、周六、周日的下午采用以賽代練的方式進行訓練的學生,沒有專業的人員進行指導,導致學生訓練過程不規范、不系統,不利于學生足球技術技能的提升。
河南理工大學普通學生足球競賽分為 “理工杯”、“體育節”足球競賽和自主組織的足球競賽三個部分。
(1)河南理工大學普通學生“理工杯”足球競賽現狀調查。
河南理工大學“理工杯”足球賽是每學年上學期由校團委組織的校級足球比賽,由各個學院提交申請進行承辦的賽事。每年“理工杯”足球賽事以學院為單位共計18支隊伍參賽,并且,每年舉辦方都沿用往年的策劃書;其次,“理工杯”足球賽每年都會聘請體育學院足球專項班學生作為裁判,但是裁判方和組織方聯系不緊密,很少溝通協調造成足球組織過程中參賽隊員意見很大。此外,近兩年足球 “理工杯”由普通學院組織,他們在組織過程中沒有組織經驗,沒有咨詢相關專業體育人士,獨斷專行,不考慮參賽隊員的感受。
(2)河南理工大學普通學生“體育節”足球競賽現狀調查。
河南理工大學“體育節”足球賽由校體委主辦,體育學院承辦,專業老師帶頭,學生組織的賽事。每年“理工杯”足球賽事以學院為單位共計18支隊伍參賽。該賽事由體育專業老師和足球專項學生進行操辦,在比賽過程中,各個學院對比賽的相關意見較少,賽事舉辦過程中并未出現重大危險事故。
(3)河南理工大學普通學生自主競賽現狀調查。
在閑余時間中,各個學院會利用周二下午、周六、周日的時間在相關組織群中進行相互約比賽。比賽形式以雙方自愿協定上場人數、場地大小、裁判等相關事宜。并且,以學院為單位相互約定組織比賽的過程中,有的學院人數較多可以自由約定組織賽或者自己學院隊內賽,而有的學院人數較少,不能進行半場或全場的比賽。
河南理工大學普通學生足選修課足球教學過程中,因為大部分學生足球水平較低,導致教師教學緩慢;同時,因為教師教學緩慢,也導致技術高的學生得不到明顯提升。此外,河南理工大學普通學生訓練過程中,由于學院足球隊球員熱情度、人數、技術、技能指導等因素,使普通球員技術、技能發展緩慢;其次,河南理工大學足球競賽過程中,競賽規程不能聯系實際、裁判員缺少及專業化程度較低、組織機構專業較低、運動員不遵守禮儀規范等影響河南理工大學舉辦校內足球比賽的效果;最后,從整體來看,河南理工大學教學、訓練、競賽各個環節與各項制度并未完善,以及各個環節的銜接不連貫,導致河南理工大學足球教學、訓練、競賽發展緩慢,影響學生足球愛好者足球技術技能的提高。基于此,提出校園足球“教學—訓練—競賽”融化發展結構,如圖1所示,建立校園足球融合發展工作小組,工作小組結合教師教學指導足球選修課的普通學生訓練和競賽,并把訓練和競賽的情況反饋給教學教師,促使教師及時改善教學計劃,不斷推動河南理工大學校園足球向前發展。

圖1 校園足球“教學—訓練—競賽”融合發展結構圖
首先,河南理工大學普通學生足球選修課教學以學院為單位,所以在教學以外的課余時間應該以教師教學大綱作為指導方向,學院足球隊為基礎,由體育學院和高水平足球隊中出色人才負責帶領普通學生足球選修課學生進行課余訓練;其次,為激勵普通學生足球選修課學生認真訓練,以體育學院和高水平足球隊為基礎協同相關足球教師設立學校普通學生足球隊選拔機制,通過相關教師審閱球員的足球比賽視頻與相關考核項目的成績,選舉足球訓練過程中有天賦的成員進入學校普通學生足球訓練隊。此外,以體育學院和高水平足球隊為基礎協同教師制定訓練監測制度,定期向教師反饋訓練狀況,以便教師及時調整教學及訓練規劃。
河南理工大學足球賽事及交流活動由體育學院和高水平足球隊承辦并監控,并把監控信息回饋給相關足球教師,教師根據回饋內容對教學計劃進行調整,進行多次閉環控制過程使教師教學和學生訓練更加系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