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一客戶端暨重慶市委黨建全媒體記者 許幼飛
“紅,是一種顏色,更是酉陽的精神海拔。”走進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南腰界,講述者用革命故事再現那段難忘歷史。
1934年,紅三軍一路經歷坎坷和磨難,進入南腰界后建立起司令部,在這里生活、戰斗長達半年時間,當地老百姓親切地將他們生活過的老街喚為“紅軍街”。
在酉陽當地的保護和利用下,如今的“紅軍街”吸引了無數游客來訪,探尋那段紅色記憶。
重慶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不只是酉陽南腰界。近年來,重慶各地都在積極探索,通過挖掘、保護、利用本地紅色資源,逐漸走出一條紅色資源創新性保護的新路子,開創了文旅融合發展新局面。
——從頂層對紅色資源進行謀篇布局,讓紅色資源“亮”起來
6月9日,在西南大學校史館英雄烈士專題展廳內,西南大學檔案館副館長鄭勁松指著一張發黃的手絹,對學生們動情地說:“我們西南大學一位退休教職工,曾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這是他離開朝鮮時,朝鮮民眾送給他的手絹……”
這天,是西南大學校史館英雄烈士專題展廳首次開放的日子,也是重慶市高校唯一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正式揭牌的日子。

《新華日報》總館舊址。圖/王歡
“學校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2021年,重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申報命名工作啟動后,學校黨委迅速召集相關部門召開工作會統一部署,由黨委宣傳部、黨委網絡工作部牽頭落實,協同學校檔案館、校史館、博物館積極推進申報工作。”西南大學相關負責人稱。
歷時2個月申報、7個月評審,2021年10月15日,重慶市委、市政府公布了第七批重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名單,西南大學校史館成功入圍。
“我們花了兩年時間,挖掘了與學校、地方相關的37位烈士的英雄事跡和珍貴實物。希望這些英雄事跡,能夠激勵當代大學生為國家發展繁榮而不懈奮斗?!编崉潘烧f。
作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載體,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日益成為激發愛國熱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場所。截至目前,重慶已有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12個、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77個。
除了常態化開展重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申報命名工作,重慶還多措并舉保護紅色資源:全面準確統計革命文物的保存狀況、產權屬性、開放現狀等基礎信息,建立革命文物資源數據庫;出臺《重慶市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總體規劃》,系統部署革命文物保護管理運用工作……
“7月1日實施的《重慶市紅色資源保護傳承規定》,可以說是開啟了新時代我市紅色資源高質量保護傳承的新征程?!敝貞c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相關負責人稱,“我們將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強紅色資源全面系統保護?!?/p>
——賦予紅色資源功能性價值和情感性價值,讓紅色資源“活”起來
沿健身步道拾級而上,在半山腰眺望美景……位于渝中區的紅巖文化公園,已經成為附近居民閑暇時漫步的首選。
除了漂亮的景致,公園內的紅色資源——修舊如舊的《新華日報》總館舊址,更是賦予了這里獨特的魅力。
這片依山而建的建筑群,由5棟竹木、土木結構樓房組成,曾經匯聚了一群“筆尖戰士”,是當時傳播先進思想的新聞輿論陣地。館內還打造了一個印刷互動區,游客可以在此體驗《新華日報》的印刷過程。
在綦江區安穩鎮崇河村,紅色是道路兩側建筑的主色調,與視野盡頭的郁郁青山交相輝映。
綦江是中央紅軍長征在重慶的唯一過境地。近年來,綦江深度挖掘紅色資源,在崇河村打造了“楓香樹下1935紅軍街”,僅2021年就吸引近10萬人來此參觀學習。
“在這里,游客可以重走長征路、聽長征故事。”崇河村黨總支副書記蔣發焱稱,“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20余萬元,村民銷售農產品收入100余萬元,山村再也不是曾經冷清的模樣?!?/p>
重慶紅色資源豐富,如何利用好這些資源?
對此,重慶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將紅色資源串聯成線,形成文旅產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培育紅色旅游市場新增長點,打造紅色旅游品牌。
“‘楓香樹下1935紅軍街’項目是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已經建設完成的項目之一。”市文旅委相關負責人稱,“目前,重慶段共實施文物保護、紀念館建設、文旅開發等項目43個,相關景區景點接待游客超400萬人次。”
與此同時,重慶還不斷推出精品旅游路線,目前已有21條紅色旅游路線,其中4條入選“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
“在此基礎上,今年我們要進一步促進紅色旅游、研學旅游等產品業態持續發展,推動一批國家級、市級旅游休閑街區發展。”市文旅委相關負責人說。
——用貼近時代、貼近生活的形態展現紅色資源,讓紅色資源“熱”起來
7月18日,沙坪壩區歌樂山下,重慶1949大劇院仿佛一座巨大的時鐘,這是專為舞臺劇《重慶·1949》打造的劇院。
吊腳樓建筑群、石階與牌坊……舞臺上,精彩的內容與精致的舞美相輔相成。觀眾仿佛回到了1949年解放前夕的重慶,時而身處狹窄的街巷,時而面對洶涌的嘉陵江,經歷著一場身臨其境的獨特觀演體驗。
散場后,市民徐華還和朋友熱烈地討論著劇目?!罢鏇]想到,紅色劇目還能這么演,我和朋友準備一起‘二刷’。”徐華說。
《重慶·1949》以1949年重慶解放前夕為大背景,講述了眾多被關押在渣滓洞、白公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黎明即將到來的前夜,與敵人殊死搏斗、寧死不屈的故事。
“《重慶·1949》要講的不僅僅是當年在渣滓洞、白公館犧牲的先烈們的故事,還有無數為了重慶解放而犧牲的普通人的故事?!笨倢а堇詈粗曳Q,“該劇不僅有大寫意的場面鋪排,還有許多細膩的情感刻畫,例如獄中的風娃照料一株樹苗,期待它長成參天大樹的故事等。”
炫酷的舞臺、細膩的故事,自啟動公演以來,《重慶·1949》受到廣大市民和游客的青睞,口碑爆棚。
“95后”觀眾張涵瑞對此感受頗深:“我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三刷’《重慶·1949》,最初是被這部劇令人震撼的高科技效果所吸引,后來就是一個個真情實意的故事,讓我陷入深深的思考?!?/p>
紅色資源不僅要“活”起來,還得“用”起來。
為此,市文旅委統籌組織、鼓勵和支持有關單位,運用文藝作品傳承紅色基因:創作推出舞劇《絕對考驗》、電影《王良軍長》等文藝作品,川劇《江姐》、話劇《紅巖魂》等25件作品入圍全國建黨百年主題展演展播展覽;舉辦“文物映耀百年征程”主題論壇、“紅色文物話百年”全媒體宣傳等活動。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本次立法要求,以更高的站位和標準加強對紅色資源的保護和傳承,充分發揮其在愛國主義教育、黨史學習教育、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笔形穆梦嚓P負責人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