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 張霈
(1.天津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 天津 300240;2.河北工業大學體育部 天津 300401)
蹴球和陀螺是我國非常優秀的少數民族傳統項目,有著深厚的少數民族文化底蘊,將蹴球和陀螺項目作為特色課程,納入高校的正式體育公共課課程,不僅能形成較為完善的體育授課體系,在創新高校體育課程內容,豐富體育教學資源,推廣校園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促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保護和推廣也有著重要的意義,有著較高的可實施性。
該文以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蹴球和陀螺項目校本課程開發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維普等中文文獻數據庫,收集查閱我國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相關的資料、期刊、著作,全面了解該研究的現狀與動態,為該文的撰寫提供參考。
1.2.2 專家訪談法
通過面對面和網絡對話的方式,對北京、河南、河北、內蒙古自治區、廣西的10位蹴球、陀螺項目教練員和授課教師進行訪談,了解5 個地區蹴球和陀螺項目的開展情況。
1.2.3 實地考察法
通過對北京體育大學(蹴球)、黃淮學院(陀螺)、衡水學院(蹴球)、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陀螺)、赤峰學院(蹴球)5所學校進行考察,了解當地蹴球和陀螺項目的開展現狀。
1.2.4 探索性研究法
通過對國內已有的關于蹴球、陀螺項目的開展方式進行探索,結合學校實踐情況進行蹴球、陀螺項目的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
陀螺項目在全國開展最好的地區是云南、廣西、湖北、貴州等地,南方地區相比北方地區要好得多。蹴球項目在國內開展比較好的地區,南方有湖北、貴州、福建、重慶、四川等地,北方有河北、北京、遼寧、山西等地,總體來說,與陀螺一樣都呈現南強北弱的局面。如何能夠讓陀螺、蹴球等優秀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打破地域局限,在華夏大地遍地開花,這是當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推廣所面臨的一個難題,而將蹴球和陀螺項目引入校園是解決這個難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由表1 可知,在所考察的5 所院校中,各校開展情況參差不齊,課內教學、課外活動、競技比賽沒有有效地融合。整體來說,廣西民族師范學院是開展比較好的,赤峰學院蹴球項目的發展波動較大。通過專家訪談和實地考察,了解到廣西民族師范學院作為廣西十大民族傳統體育保護傳承示范基地之一,學院和當地民委給予了大量的支持。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將陀螺納入必修課程,陀螺隊一直保持平時訓練狀態,有比賽任務時,隊伍組織集訓,運動隊的水平在國內也是名列前茅,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陀螺隊在當地乃至國內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響力。2015 年,全國民運會在內蒙古舉行,赤峰學院蹴球隊代表內蒙古參賽并且取得了混雙比賽二等獎的好成績,這也給赤峰學院蹴球項目的發展帶來了機遇。赤峰學院的蹴球曾經開展得也十分成功,形成了從蹴球選項課,到社團課外活動拓展,到運動隊訓練參賽一條龍的模式。但隨著全國民運會的余熱逐漸散去,學院和地方民委對于項目的支持逐年減小,四年一屆的內蒙古民運會沒有設置蹴球項目,赤峰學院蹴球隊基本上沒有外出比賽交流的機會,而后因為沒有持續性支持,被迫解散社團和訓練隊。從赤峰學院蹴球的發展也不難看出衡水學院蹴球公體課的取消及北體大學生蹴球社團的解散的原因。學院和當地民委的支持對少數民族體育項目在校園中健康、繁榮、可持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表1 實地考察5所學校蹴球和陀螺開展情況
2.2.1 蹴球、陀螺課程開發的指導思想和課程目標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與其他項目在鍛煉價值方面沒有區別,都具有育體、育心的功能,但在民族情結和傳統體育的傳承方面,民族傳統體育的價值無可比擬。通過開設蹴球、陀螺等體育課程,使學生積極參與各種體育活動,基本形成自覺鍛煉的習慣,熟練掌握一項以上的健身運動方法和技能,使學生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保持樂觀開朗的健康心態和良好的社會適應性,弘揚、傳承、推廣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和文化。
2.2.2 蹴球、陀螺課程內容設置
由表2可知,蹴球、陀螺課一學年為一周期。第一學期開設陀螺項目,并且將立定跳遠和中長跑納入體育課中。陀螺項目除了本身技術練習外,還能夠鍛煉學生的上肢、腰腹的力量,提升學生的柔韌、速度、靈敏素質,立定跳遠和中長跑的練習能夠鍛煉學生下肢力量和心肺功能,提升學生的力量、耐力素質。第二學期開設蹴球項目,融入50m跑和引體向上(男)、仰臥起坐(女)兩項身體素質練習。蹴球項目除了自身的技戰術練習外,還能鍛煉學生的腿部力量和平衡性,提升學生的力量和柔韌素質,50m 跑和引體向上(男)、女仰臥起坐(女)練習能夠增強學生力量、速度素質。學生在體育課中通過專項練習和兩項身體素質練習,能夠達到全身鍛煉的效果,保證身體素質得到全面提升。蹴球、陀螺選項課緊密結合,每年一度的大學生國家體制測試,將立定跳遠、50m 跑、男子1000m、引體向上和女子800m、1min 仰臥起坐融入體育課程的練習中,并將其納入學生期末考核。

表2 蹴球、陀螺課程內容和考評分值比例設置
蹴球、陀螺選項課期末考成績總分值為100 分,其中期末專項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20%;每學期規定兩項身體素質練習項目期末考核分值每項20%,共40%;授課過程評價即課上學習態度和考勤占20%;兩項身體素質達標的,給予5%的達標分,如有一項不達標,則扣除5%的達標分;運動APP 達標的,給予5%的達標分,不達標則扣除5%的達標分;理論考核占10%。學院為增強學生體質,提高身體健康水平,引入了運動世界校園APP,每學期設定總里程100km,每天2km 為上限。APP 可以隨機設定跑步路線,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100km 有效里程數,期末時會給予5%的達標分。運動APP 的引入,可以幫助學生利用零散時間進行課外鍛煉,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蹴球、陀螺課將國家體質測試項目和運動APP 引入課堂練習和課外鍛煉,并納入學生期末考評,提高了身體素質練習部分考評比重和學生的重視程度,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
2.2.3 蹴球、陀螺課程的組織與實施
學院執行《天津市高等職業學院體育與健康教學指導綱要》,高職年級實行選項課,打破班級界限進行授課,選課和授課周期為一學年,第一學期主修陀螺項目,第二學期主修蹴球項目。所有高職在校生必須修足兩學年體育課并取得相應學分,方可畢業。高職學生第一學年第一學期體育課課時安排,因新生入學軍訓和入學教育原因,共安排16周課32學時,其他3個學期均為19周課38學時,高職學生在校期間所修體育課共146學時。每學期按授課計劃進行,如遇節假周及機動周停課,所在教學周向后順延。每學期有600余名學生選擇蹴球、陀螺課程。將蹴球和陀螺課程納入正式體育課程后,學院有50%以上的學生直接通過課程、社團活動或間接通過同學了解、認識了蹴球和陀螺項目,對于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推廣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2.4 蹴球、陀螺課的課外拓展
2010 年,學院組建了蹴球隊和陀螺隊。學院蹴球隊和陀螺隊連續三屆代表河北省參加了天津市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并取得優異成績,多次代表天津市參加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2017 年,學院成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蹴球社團和陀螺社團,社團每周定期開課和組織社團活動,為喜歡民族體育項目的學生搭建了課外學習活動平臺,豐富了學生的課余體育活動和民族文化生活。2021 年,天津市民族宗教委員會和天津市體育局將天津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天津市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訓練基地。經過不斷完善和改進,學院以課程為基礎,以社團為媒介,以競賽為平臺,精心打造出天津民傳(蹴球、陀螺)品牌,對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保護和推廣起到重要作用。
2.2.5 蹴球、陀螺項目進校園現階段遇到的問題
隨著近代體育的快速推進,在競技體育全球化大潮的沖擊下,當前高校的體育課程,普遍是足、籃、排、乒乓、健美操等一些比較常見的體育項目,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如蹴球、陀螺等,受眾小、普及率較低,相較于其他大眾項目,師資力量薄弱,專項教師和教練員交流學習機會少,專項崗位培訓缺失,參加正式比賽的機會少是制約少數民傳傳統體育項目在校園發展的重要因素。
2.2.6 蹴球、陀螺課程教學評價
蹴球、陀螺課程的教學評價,對學生的評價,主要包括身體素質測試、專項技能測試、學習態度和考勤及少數民傳傳統體育理論測試等方面。在評價方式上做到多元化評價,將學生和教師自評、互評相結合;將課內評價和課外活動鍛煉評價相結合;將過程評價與期末終結評價相結合;將學生的運動技能、身體素質的提高和進步幅度納入評價中。蹴球、陀螺課程還肩負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傳承、保護和推廣的重任,因此,將推廣成效也納入蹴球、陀螺課程的評價中。
該學院以蹴球、陀螺課程為基礎,以運動隊訓練和競賽為龍頭,以社團活動為拓展,形成了較為成熟的課內外一體化的體育教學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打造了天津民傳(蹴球、陀螺)品牌,對于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保護和推廣有著重要的意義。現階段,師資力量薄弱,專項教師和教練員交流學習機會少,專項崗位培訓缺失,參加正式比賽的機會少是制約少數民傳傳統體育項目在校園發展的重要因素。國家、地方民委應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完善教師、教練員崗位培訓制度,完善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競賽制度,打造國內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生態圈,推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校園,以此為基礎促進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傳承、保護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