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東大學圖書館 張冠群
《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提出,學校美育是培根鑄魂的工作,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全面加強和改進美育是高等教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高校圖書館作為學校重要的文化陣地,對大學生開展審美教育有著獨特的優勢。那么,如何將美學結合到實際工作中,做到以美啟智、以美育德、以美養性,在大學生心中播種下“真、善、美”的種子,感受美的熏陶和感召是高校圖書館面臨的新課題。山東大學文學生活館是溫儒敏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背景下搭建的文學經典閱讀平臺,是山東大學美育工作的優秀典范。本文以山東大學文學生活館作為研究對象,從美學與美育的角度對文學生活館進行分析介紹。結合工作實際,提出高校圖書館開展美育工作的具體途徑。
文學生活館是一個面向全體社會成員傳播文學經典與多元知識的人文素質教育平臺,位于山東大學中心校區創業街。是一個集經典講座、學術沙龍、直播課堂、體驗式課堂和咖啡書吧于一體的校園文化育人空間,同時也是線上直播、視頻制作、MOOC上線、圖書出版全方位傳播文學經典的優質平臺。筆者通過實地探訪,參與文學生活館組織的活動,加入其QQ群并關注微信公眾號,翻閱文學生活館的研究型文章以及相關報道等,對文學生活館進行了調研。
(一)文學生活館的研究現狀。謝錫文、郭佳琦、董紅艷、馬海燕四位作者以傳播學的角度對文學生活館進行理論探討;王前前對文學生活館數字化建設,實現線上、線下一站式服務提供了頂層設計??v觀上述研究,沒有研究者從美學角度對文學生活館進行研究探索,而文學生活館之所以如此受大眾歡迎,究其根本,還是因為其蘊藏的審美意識形態,幫助人們在這個物質日益豐裕、精神生活貧乏的當下來構筑心理與精神生活。其踐行的“文學生活化、生活文學化”的運行宗旨,讓受眾群體在春風化雨般滋養下,審美情感、鑒賞力得到發展,發揮精神道德力量和創造能力。
(二)自由的學術氛圍開啟的美育之路。1.學術背景下文學生活館的創建。為了了解普通讀者的文學訴求,北京大學原中文系主任、山東大學人文社科一級教授溫儒敏首次提出“文學生活”這個概念并發起了國家社科重大研究項目——《當前社會“文學生活”調查研究》。2013年,謝錫文教授借助課題的研究平臺,展開了大量持續性的調查與實證研究,帶領團隊創辦了一個公益性文學經典閱讀平臺——文學生活館,并面向社會開放。隨著一系列高品質講座的輸出,文學生活館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讓文學名師進入了普通大眾的視野,引領聽眾在眾聲喧囂的當下,品味文學經典的靜美,啟發聽眾的閱讀興趣,開啟他們追求真知、探究美的意識??梢哉f,文學生活館的創立過程,是一個以學術服務大眾,在對大眾的調查研究中又反哺了學術,建立一個積極、高效的良性循環關系的過程,從文學發現之美到探索文學的社會之美到給予社會民眾的美感教育,可以說“美”貫穿了始終。2.營造健康向上的公共空間。文學生活館具有鮮明的文化特色,對學生的學習能起到無形的激勵、熏陶和感染的作用,形成濃郁的文化氛圍,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館舍主體裝修以原木色為主,搭配不同方位的射燈,輕柔的古典音樂,四處放置了簡單、文藝氣息濃厚的綠植,古樸中透著靜謐,營造了舒適的閱讀氛圍??臻g整體不設實體墻面,而是通過家居的擺放、設計顏色等區分不同區域??Х刃蓍e區位于入口處,散發著到馥郁飄香的咖啡,旁邊還擺放了多個展示柜,用于展示文學生活館的調研報告、成果書籍、宣傳冊子、文學生活館的相關文創產品等;書籍閱讀區擺放的書籍大部分為人文社科類經典書籍,書架上放置了作家的印刷手稿,書簽等簡單、精致的物件。講座區配備了演講臺、電腦、音響、大屏幕、攝像機等,設備設施非常齊全。3.利用文化的理性啟蒙,挖掘蘊藏在文學中的審美意識形態。作為人文素質教育平臺,文學生活館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其利用文學的審美功能來凸顯其人文素質教育。文學生活館邀請各校名師,將人文通識教育的核心課程滲透到不同專業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打通不同高校、學院、科研機構的行政壁壘,創造性地為大學生打造通識教育的博雅課堂。(1)系統化的課程體系多課程、多學科、多角度地培養良好的審美能力。文學生活館的講座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模塊:領讀經典、人文課堂、創意工坊、經典十課、學術工坊、作家課堂等。《領讀經典》課程遵循系統化教學規律,以“讓經典蒞臨成長”為核心,精選部分文學經典,將專題內容分為古代、現代和外國三個部分,古代文學部分按照“一個朝代一部經典”、現代文學部分按照“一個作家一部經典”、外國文學部分按照“一個國家一部經典”的脈絡,讓古典、現代、外國文學經典各成體系、相互融通?!敖浀涫n”選自深受學生喜愛的十門通識課程,涵蓋文、史、哲、理、工、醫、經濟、政治等學科的知識,極大開闊了學生的學術視野。在講授的過程中,教師不以高深的專業知識作為授課重點,而是將學術知識與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打造了簡單易懂,又寓教于樂的課程體系。作家講堂。讓學者與作家對話,學子與作家對談,彼此激發,相互激勵,提升大學生的文學創作興趣和對文學創作的理解。文學生活館秉持“學用融通”的教學理念,開展多個創意教學?!洞竺罎h字》課程以“漢字文化解讀+書寫技藝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形式,為學生們提供了體驗漢字審美的獨特視角;《美食美課》課程加入了中西飲食文化品鑒和創意制作兩種形式;《攝影技藝工坊》課程以理論講授為輔、實踐操作及體驗為主,引起學生對攝影的興趣;《創意寫作工坊》則嘗試了“領讀經典+作家講堂+寫作工坊”三位一體的寫作教學模式創新,吸引了耶魯大學創意寫作教學團隊的關注和支持。高素質的師生團隊引領大學生走進美、認識美,感受美。大學是人才和學術的集聚地,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高素質的師資資源。文學生活館組織管理者利用其先天的學術優勢,整合了全省優質的教育資源,以專業化的解讀帶領公眾走進閱讀的殿堂,實現文化生活館的美育功能。在文學生活館創立之初,就聚集了該研究領域眾多專家和研究生。在平臺運作后又吸收了不同專業大學生志愿者的加入,壯大了文學生活館的隊伍。比如問卷系統、采集,采集的內容為學術研究積累豐富的數據資料,反哺學術研究;直播課程,攝錄完畢后導入磁盤,剪輯之后對接山東大學MOOC團隊,保證了從講座現場到網絡直播再到MOOC上線,全程流暢;經典講座的錄音整理;將錄音稿編輯成書,完成裝幀設計。而優質教師資源是文學生活館的核心競爭優勢,文學生活館邀請了來自山東大學、山大附中、山東師范大學、齊魯師范學院的優秀教師或教授來為公眾進行領讀。由他們將晦澀難懂的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知識,引領讀者開啟審美之路,幫助其發現日常生活的詩意與審美。(2)全方位、高效的傳播方式塑造了品牌價值,引領了審美熱潮。文學生活館除了線下的實體空間,也打造了線上直播、視頻制作、MOOC上線、音頻同步、圖書出版全方位傳播文學經典平臺,不僅塑造了自身的品牌價值,也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引領了審美熱潮。
高校圖書館自身的美育建設,是衡量圖書館辦學水平的重要標準。要有效開展美育, 必須將美育上升到“大學精神”的層面, 從上層建筑層面設計, 從教育管理入手, 重新定義校園文化精神內涵, 重新定義師生角色。
(一)做讀者調研了解讀者美的訴求。在《當前社會“文學生活”調查研究》項目申請成功后,山東大學文學院發動全院師生,在十多個省市開展了關于“文學閱讀與文學生活”的大型調查,寫成數十篇調查報告。在此基礎上,成立的文學生活館。文學生活館每場講座的背后,管理人員都對參與者做調查問卷,了解他們的閱讀需求,從而形成閱讀大數據,發展新的項目。比如:“作家講堂”這個課程在逐步了解講座受眾的文學需求基礎之上,經過長時間的摸索和積累衍生的課程,慢慢發展成文學生活館的優質課程。文學生活館成功運作的背后是深厚的學術研究以及大數據的支撐。圖書館也應通過多種途徑和手段做讀者調研分析,從館舍環境、功能劃分、文化建設、閱讀推廣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讀者對美的訴求,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美的啟蒙。
(二)注重人文關懷為讀者營造環境美。高校圖書館在館舍環境的塑造上可以以此為鑒,從以下幾個方面切入:首先,在功能設計上,可以打造滿足讀者研究學習、悠閑閱讀、交流研討、手工體驗、文化品鑒、藝術欣賞等集多功能于一體的空間格局,每種格局還應匹配對應的視覺與感官效果,讓讀者切實感受到書香與美景的融合,達到步移景換的效果;其次,在圖書館的走廊、閱覽室等空間可以展示一些繪畫作品、攝影精品或文化宣傳品等帶有濃郁文化氣息的展品,使到館讀者受到藝術熏陶,開闊讀者視野,令人心情舒暢,提升圖書館的文化水平。除此之外,也要注重自然美帶來的藝術熏陶作用,家具選擇上可以多采用原木色的裝飾材料,給人以自然和諧的親切感。在館舍內部多擺放花草,打造人工自然微景觀,讀者漫步在圖書館里能欣賞到各種綠色植物,從而緩解疲勞、愉悅身心,寓情于景、觸景生情。
(三)著力構建學生的美育課堂,培養學生高雅的審美素質。1.館員素質的提升是做好美育工作的先決條件。文學生活館的管理人員是負責空間設計的導師,專門研究現代文學與裝幀、設計,曾獲法國國家最高藝術文憑,師從國際設計大師;此外還有大批量的志愿者加盟。同樣的道理,館員是圖書館開展美育的主體。館員的素養決定著圖書館美育工作的開展方式。館員的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學生,圖書館要實施美育,必須加強館員自身素養的提升,著力打造一支品行好、業務精、能力強的高素質團隊。2.優化館藏是開展美育工作的必要條件。圖書館開展美育工作,可以從優化館藏書籍著手,突出品質、堅持品味,打造美育空間,放置經典人文、藝術類書籍。此外,藝術學與其他學科門類之間有著必然的、本質的聯系并形成了諸如藝術社會學、藝術傳播學等新的交叉學科,它們相互借鑒、融合,是圖書館更好地發揮美育職能的杠桿,無不蘊涵著美的因素。3.著力構建大學生美育第二課堂,是圖書館美育工作的落腳點。文學生活館的核心在于通過講座、人文教育、體驗課程等將文學教育與美育相結合,做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與此同時,還注重多學科交叉的通識課程的打造。圖書館可以利用先天的學術優勢,聘請精通藝術學、文學、哲學等人文社科專業的研究生或教師及社會機構互動,對接打造大學生美育第二課堂,課堂以音樂、美術、戲劇等在內的優質藝術課程為主體,也可以開設人文通識類以及優秀傳統文化類課程。在教育方式上,可以為每個專業的學生選取與其專業相關的藝術素材,并將之整合到學生自身專業技能的學習中,哈佛大學美育工作的特色之一,是將美育與各個學科的切實需要相結合,突出藝術等審美活動的應用性價值和功能。4.運用新媒體平臺,提升圖書館美育工作的影響力。文學生活館有良好的互聯網思維和新媒體意識,通過將線下的專業課程剪輯成“微課”視頻,在各個教學樓、校車、餐廳、教學樓等廣告機上循環演映;與山東電視臺合作,對講座內容進行錄播;與齊魯網合作開辟專題頻道,進行社會傳播;與《山東大學報》合作,開辟了文學生活館專題講座專欄,第一時間發布講座內容;與《濟南時報》《生活日報》《山東商報》等大眾媒介合作,推動文學生活館知識的大眾化、學術化傳播。除了以上的合作平臺,《人民日報》《中華讀書報》也連載文學生活館的調研文章;此外,文學生活館《領讀經典》系列課程通過中國大學MOOC向社會免費開放,也可以在喜馬拉雅FM、荔枝FM、蜻蜓FM和齊魯壹點等音頻平臺收聽。通過這種方式的傳播,讓社會各界人士都可以得到這種優勢資源,進一步實現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交叉融合的育人目標。
高校圖書館在做美育工作時,也要注重線上宣傳推介和展示,與線下活動相呼應。發展圖書館的文化軟實力,擴大文化知識傳播的受眾,拓展了社會大眾獲取高校文化知識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