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強 王仁超
(1.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高虹小學,311307;2.浙江省農林大學附屬小學,311302)
體育線上教學受諸多制約條件影響,如,場地限制、器材匱乏、指導缺少等,要行之有效,必須有適宜目標、硬件準備、學練方法、游戲競賽和評價反饋。在此背景下,結合實踐,筆者提出小學體育線上教學“學、練、賽、評”的實施策略,通過途徑多樣化、形式趣味化、過程競賽化、評價多元化等角度,提高其有效性。
1.“云端”互動促交流
在線教學是體育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或使用直播等平臺開展教學,教師講解示范,與學生同“屏”互動;或提前將練習內容方法錄制好的基礎上進行線上授課,學生通過觀看示范視頻學習,教師觀看學生練習動作并指導,實現在線互動交流。在線直播的方式在解決復雜技術動作或規范動作過程中,能夠實現學生與教師的同“屏”互動。必要的交流、溝通,便于教師及時有效地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實時調控。
2.按需選擇重難點
居家體育鍛煉需要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和運動專長,結合線上教學實際,兼顧場地、安全和項目等因素,為學生設計運動視頻(圖1)供學生自主選擇,實現薄弱項目選練、差距項目補練、能力有余增練等。同時,線上教學能極大地發揮時空優勢,尤其是微課點播在學習時間上靈活性更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遇到重點難點部分,隨時都可以按下暫停鍵,更容易引發深入思考,深度練習。

圖1 運動視頻
3.項目式教學促自主學練
項目式教學引申到居家鍛煉中就是將某一運動能力的提升作為學習內容,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運用自身已具備的學習能力,了解項目的內容,收集項目相關信息,制訂項目實施計劃(圖2),對項目進行實施并跟蹤反饋等,通過任務的一步步達成,達到學習目的。這是一個需要發揮理論與實踐能力的學習過程,學生不但要參與到體育鍛煉學習中,還要知道鍛煉的目的是什么。先認知后實踐,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圖2 項目計劃
1.設計“處方”學習單,因材施教
根據學生身體素質的差異,圍繞學生的體能、身體健康狀況,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采用“處方”的形式規定運動種類、強度和時間等,為學生開出定制的在線學習運動“處方”,目的在于起到培優補短的作用,特別是對體胖、運動能力較差、有體育專項特長等不同體質的學生更有針對性。
(1)基于學情擬計劃
作為體育教師,對班上的每名學生都應有所了解,在鍛煉開始前,家長與教師可共同探討,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設計一張“處方”練習單(表1),并制訂訓練卡,明確居家鍛煉的內容、方法、運動量、重點提升能力等,并引導學生樹立目標。

表1 “處方”練習單
(2)動態追蹤跟進進展
有了具體目標,還需要有追蹤反饋。如,一周的練習后,學生的身體機能是否適應,學生對哪些練習內容最感興趣,哪組練習內容最消耗體能等,結合實際對“處方”予以調整,持續跟進。
2.一物多用趣味創新
線上教學因場地與器材的缺失使得學生們較難通過專用器材進行有效的身體鍛煉,但其實很多體能練習可以“舉一反三”,利用學生身邊的物品,創造出不同的花樣玩法。
(1)一繩多跳
花樣跳繩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在校期間已學習過不同方式的跳繩方法,只需在手部和腿部稍作變化,便能有不同的玩法(開合跳、左右鐘擺跳、單搖雙跳、彈踢跳、勾腳點地跳、左右交換腳跳等),而且很多學生還能創造出自己的新花樣。
(2)一書多用
利用書本也可以進行多種形式的強化核心練習(圖3)。器材創新的目的在于針對某項技能目標,變換練習方式,激發學生練習興趣,增進體能。

圖3 利用書本練習核心力量
3.親子鍛煉
居家體育鍛煉的參與對象不僅限于學生和教師,有些鍛煉的開展,可以由親子結對共同完成,共享樂趣。鍛煉效果不僅包含了體能與技能的增強,還得到了體育以外的收獲。
(1)大小結對享樂趣
家長和孩子可以靈活運用家里的現有物件,開展各種有趣的小活動。比如一張椅子、一個紙杯、一個氣球,都可以成為鍛煉的道具。
(2)徒手鍛煉巧練習
不需要器材的輔助,徒手也可以有新穎但又有實際效果的鍛煉方法(圖4)。

圖4 徒手練習
體育運動本身就具有競技性,在居家體育鍛煉期間應用積極的方式,創設多樣平臺,讓學生感受體育鍛煉帶來的參與感。通過線上方式對挑戰賽的項目、規則進行解讀,從課上教學內容、課后體育作業等項目中選取比賽項目,也可以號召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合理的方式,號召其他學生發起挑戰。
1.挑戰賽試一試
可依據跳繩、顛乒乓球、平板支撐、腳夾紙杯等線上教學內容,學生自主選擇挑戰項目進行練習和挑戰。
2.云端PK比一比
針對一些計時類、比個數的項目,可以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讓學生們進行云端PK,2人、3人、多人,以互動交流為契機,培養學生的伙伴關系,同伴比拼提升熱情(圖5)。

圖5 云端PK賽
只有獲得鍛煉的成功體驗,才能激發學習的自覺行為,有效的評價是帶動學生參與居家體育鍛煉的重要因素之一。評價指向“學、練、賽”3個環節(圖6),通過居家體育鍛煉指導、云端打卡軟件評價、社交軟件評價、過程性記錄手冊評價等多元方式,以學生的健康行為、體育品德、運動能力為評價維度,在云端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家長評價、學生互評、教師點評等,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以評促練,督促學生自我鍛煉的同時,提高參與積極性。

圖6 指向評的“學、練、賽”
1.適時評價,加強互動
在線上教學時可借助直播、視頻會議平臺的互動聯屏、連麥等功能,與學生進行實時互動,指導其改進動作;還可以通過對學生上傳的學練作業進行一對一點評,給予鼓勵與指導,孩子們在收獲反饋的同時也收獲了自信。
2.落實常規,爭章星級評比
為確保學生居家體育鍛煉期間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可以開展“五好少年”評比,對學生的生活狀態和學習狀態開展星級評定,通過“學生自評+家長評價+學生推薦+教師推薦”的方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3.“彩蛋”集錦,收獲成功體驗
通過班級群、學校公眾號、視頻號等平臺,將學生的在線學習或居家鍛煉的照片或視頻匯總傳至平臺進行推送,也可以在交流平臺上展示鍛煉的創意視頻,學生、教師和家長可以進行相互的點評和指導,幫助學生在參與過程中獲得快樂的感受以及成功的體驗。
(1)班級圈曬一曬,感受點贊喜悅
擴大被關注的范圍,學生們互相看班里的其他小伙伴在做什么鍛煉(圖7),可點贊,送一朵小紅花,互相欣賞、共同進步。

圖7 班級圈互動
(2)微視頻賞一賞,調動參與熱情
鼓勵家長單獨發送孩子鍛煉的視頻,教師再將一些比較優質或有趣的鍛煉素材做成優秀視頻集錦,讓學生一起欣賞和學習其他學生的體育鍛煉方式。這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讓他們更加主動完成“每天鍛煉1小時”目標,促使他們對體育活動進行自主創新,大膽分享自己的成果。
線上“學”是指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在線學習健康知識、運動技能、體能鍛煉方法等。“練”主要指學生通過線上教學指導,進行豐富趣味化的居家鍛煉,發展運動技能,增進體能。“賽”主要依托平臺,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線上“比武”打擂,收獲體驗感,感受競技。“評”是對前三者的評估與反饋,具有激勵與導向作用,使學生收獲認同。在今后的實施過程中,還應多思考以下3個方面。
線上教學讓體育教師感受到了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的魅力,體會到了多媒體技術帶來的高效與便捷。體育教師要重新思考線上教學每一個細節,審視哪些地方可以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突破重難點;審視哪些方面可以讓師生互動更及時,讓學生的思維學習真實發生。同時,體育教師要不斷學習先進的多媒體信息技術,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讓教學與技術真正交融,不斷提升教學效果。
開展線上教學同樣需要滿足不同學段學生的需求,需要選擇和設計符合學生身心特征的內容,使之成為一個序列,讓每名學生在體育在線學習中都能有不同的、與本能需求相結合的體驗。如,可以利用線上教學契機,注重體育理論的滲透。可以推薦一些勵志的體育人物傳記或音影作品,或開展在線講座,或鼓勵學生觀看一些體育賽事轉播,了解運動規則,讓學生直觀感受體育競技的魅力,塑造學生的體育文化底蘊。
線上教學平臺的開發、教學方法的可視化、評價的及時互動都為體育教師創新學練手段提供了可能。為多時空掌控學生學習動態、不同層次的教學實施、多角度的視頻動作剖析等多方面都提供了新思路、新辦法。未來,線上線下相結合將成為現代教學發展趨勢,體育教師要積極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新樣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