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憲國 張銳
(1.浙江省義烏市義亭小學,322000;2.浙江省義烏市春晗學校,322000)
為保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時期的師生安全和身體健康,各地在開展居家學習期間,落實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要求。體育教師也毫不懈怠,紛紛利用網絡嘗試開展體育線上教學。體育與健康學科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學習體育知識、技能為主要內容,以增進學生身體健康為主要目的。由于體育與健康學科的特殊性,在開展線上教學的過程中,在教學形式的選擇、教學內容的把握、教學評價的跟進、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技巧的運用手段上必須采取實操性強、實效性高的方法,讓體育線上教學發揮最大的價值。
線上教學開展以來,服務于線上教學的媒介層出不窮,在初始探索階段,各學校使用的媒介平臺不統一,導致交流借鑒的可能性較小。有些學校各學科使用不同平臺,也導致學生頻繁切換調試,學習效率降低。在選擇平臺的時候,應選擇操作簡單、易于掌握、無廣告插件的,且全部任課教師使用同一款教學軟件,既便于學生開展學習,也便于教師之間合作挖掘更多實用、便捷的功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在開展線上教學的初始階段,很多體育教師會感到茫然。一部分教師直接把網絡中的優課視頻等鏈接發給學生讓其根據視頻學練,導致學生缺課現象嚴重、參與度不高;也有部分教師選擇了現場直播教學,但未要求打開攝像頭,同樣也會有部分學生“虛假”上課,未真實跟練。
因此,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線上互動交流,通過動作示范、語言指導、即時糾錯等方式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體育的魅力,促進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
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親身示范+PPT呈現”相結合的手段。需要跟練的內容由教師現場領做,需要學生加強練習的內容可以在PPT上列出并讓學生隨堂進行學練,用音樂控制時間。為保證學生學練的真實性,要求學生全程打開攝像頭,并將自己的練習時間或數量等信息發至群中,教師即時對練習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反饋。
在后期階段,可以加大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讓學生根據PPT上的學練內容和要求進行發散思維的自主練習。經過授課形式的優化,顯著提高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參與度。
不同水平段的學生,其體育課的教學目標不同,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必須有針對性與目的性。
如,水平四的初中生面臨中考的任務,在臨近中考的居家學習階段,可以從增強體能與中考體育的項目相結合為出發點入手,合理制訂教學計劃(表1)。九年級考試項目中,耐久跑是必考內容,跳繩是選測內容,可以在跳繩練習部分加入500次車輪跳(持續原地車輪跳+行進間跑動跳繩相結合),利用跳繩提高耐力和跳躍能力;親子合作練習趣味跑,2人剪刀石頭布猜拳,贏者留在原地做高抬腿,輸者往返跑動50m,持續8min,依次輪換。通過不同教材內容、器材、形式等的新穎有趣組合練習方法,把學生怕吃苦但又喜歡挑戰極限的心理特點和教材契合地結合在一起,以“對癥下藥”的學習方式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表1 九年級《跳繩和腰腹力量練習》體育線上教學課時方案
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要充分考慮居家體育活動的安全、場地器材、人員等因素,要因地制宜,選擇易操作、可參照、安全性高的內容。如,排球墊球練習不宜硬性規定墊球高度達到2m,可以以居家窗戶高度為參照物,以保持頭上1m高度為要求,著重強調墊球的連續性;持啞鈴、實心球等負重器材類練習,可以由礦泉水瓶或裝了重物的塑料袋等替代。應盡量多安排單人獨立完成的內容,仰臥起坐可以替換為獨立完成的卷腹動作。
可以要求學生在練習時自測時間或次數,練習后立刻在評論區提交自己的成績,進行實時上報,并對達到目標的程度、自己的真實感受等作出評價反饋。如,跳繩1min計時,時間到后馬上將次數發在評論區,如,“191次,絆腳2次”“170次,前30s速度太慢,后段時間速度不夠”等。學生也可以即時看到同班和其他班級學生的成績,利于做出橫向和縱向的比較。
通過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將完成練習內容的時間或數量總和上報,進行小組捆綁式評價,不僅利于發揮團隊合作的優勢,更能夠激勵學生個體向著更優的成績而努力練習,并不斷挑戰極限。
如,2組1min跳繩練習結束后,每名學生將自己的最優成績報給組長,由教師匯總各組總成績后公布。跳得數量較少的學生可能會為了團隊成績而在課后自覺加強練習,同時組內學生也會督促或鼓勵同伴加練,再接再厲。分組總評實現了學生之間學習上的良好共鳴,使線上教學效果更加有效。
居家階段的學生處在相對獨立的非群體活動空間中,會更渴望增加交流的機會。因此,要發揮體育教學評價的激勵和指導作用,對完成情況較好的學生給予口頭表揚;對完成不理想的學生重點關注,引導學生找出問題的根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如,針對學生經常出現跳繩絆腳的現象,通過觀察發現是由于左右手握繩時與身體的距離出現偏差導致。但是由于缺乏較強的空間感知能力,學生感知不到問題所在。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手機拍照、視頻截圖等方式讓學生看出自己動作的問題所在,直觀地看到問題更有利于解決問題,糾正錯誤動作。
線上教學中,對學生學習效果的“總結性”評價可以通過對運動技能進行階段性測驗實現。如,每周五在課上進行隨堂測驗,當場計時并讓學生上報成績。教師進行成績統計后于下次課進行公布反饋,并根據不同學情采取針對性的激勵措施。在學生正式返校開學后進行一次居家階段的總測驗,根據結果進行下階段教學進度的調整。
學習的過程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要給學生發展的空間,提升學習能力。在居家學習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網絡、圖書等便利資源,對課堂中出現的體育專業術語、運動項目歷史等有效自學。同時,在線上教學的后期階段可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不拘泥于教師提供的指令性練習方法。如,腰腹練習時,在完成規定的卷腹內容后,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討論思考鍛煉腰腹力量的其他方法,找到俄羅斯轉體、仰臥舉腿、空中蹬自行車等方式,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靈活選擇。
體育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更是培養學生延伸性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如,將本周30s跳繩優秀檔次的成績定為100次/30s,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學生會利用課余時間自主摸索練習方法并加強練習。也可以設計開放性作業,如,教師拋出問題“如何能更好地做到行進間籃球運球時不掉球”,要求學生進行課后思考,于下節課進行討論。促使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積極探索,尋找最佳答案。家庭作業的安排還可根據線上教學情況分為隨堂作業、課前輔助作業、課后復習作業,促進學生養成鍛煉習慣,為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的養成奠定基礎。
體育課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形式的,在把控每個練習內容的時間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流行度較高的歌曲,并結合教師“3、2、1”倒計時語言提示的方式進行控制。對某些速度要求高或有數量要求的跳繩、波比跳等練習內容,可以選用節奏感強的音樂,讓學生跟隨音樂節奏練習,激發學生的練習積極性。
與課堂上提問一樣,在線上教學時教師可以隨機對學生進行點名監督到課情況,點到名的學生1min內在評論區回復;或利用連麥功能,在某個內容進行計時練習時讓有攝像頭的學生開啟連麥同步練習,既可以真實測試出學生的成績,又能對錯誤動作給予糾正,或對優秀表現進行激勵表揚。教師還可以在練習結束時讓學生私發給教師自己練完后大汗淋漓的照片,既可以激勵學生又能起到監督的效果。
線上教學時,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小約定,在練習過程中當教師發出某一個指令時,學生要齊聲說一句口號,同時做出一個動作。如,當教師說出“一起向未來”時,學生齊聲說“努力拼搏,超越極限”,并做出3次開合跳動作。通過這種方式,既可以拉近師生距離,同時也能夠活躍課堂氛圍,緩解學生的倦怠心理,重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當學生適應之后,可每2~3節課改變口號和動作,不斷給學生新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