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梅
初中生正處于成長發育的敏感階段,這一時期也是英語學習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然而,由于農村地區英語教學水平相對落后,教學條件較為薄弱,在綜合因素影響之下,農村地區初中生在接受英語學習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學習障礙。
相較于城市而言,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不佳,學生在平時交流溝通時大多用的是方言土語。雖然目前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但是一些偏遠農村地區網絡信號差,基礎設施不全,在平時的溝通交流中,農村學生缺乏英語交流機會。同時,由于長期受方言土語的影響,學生在進行英語學習時,需要在基礎的普通話轉譯英語之上,另外增加由方言轉向普通話的過程,這就使得英語教學過程中信息損耗較大,信息從輸出到反饋形成一個動態不等式的狀態,學生缺乏良好的語言環境。在教學條件方面,無論是教學設施還是教學內容,都存在一定的不完善之處,農村初中學生的學習環境不佳,雖然一些學校設立了多媒體教學設備,但是其實際發揮的效用有限。
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重要的指導與輔助,由于農村地區初中學生本身在日常生活中難以接觸到英語內容,英語教師就成為學生英語學習時的唯一媒介。然而,農村地區初中英語教師缺少全面完善的培訓,在教學水平和教育教學素養方面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加之農村地區長期受應試思維影響,在教學過程中相較于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更偏重于英語成績的提升,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初中生自身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以及學習基礎都會對學習效果產生重要影響,農村初中學生所處的環境、對英語學習的重視不足、英語學習條件較差等使得農村地區初中學生英語學習更多的是停留于考試類型的學習,而在口語和聽力方面比較欠缺。同時,初中生本身處于重要的成長叛逆階段,這一年齡特征也決定著他們在學習時存在一定的興趣缺失問題。此外,一些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缺乏科學有效的學習策略,僅僅依靠死記硬背進行單詞記憶或語法掌握,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且學習方法不佳,這些綜合因素之下,他們的英語學習過程更加困難。
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相對城市而言比較差,這也意味著教師在教學活動組織過程中,可以利用的資源十分有限。教師在教學時,難以充分全面地進行內容拓展,或效果提升,同時,農村地區教師對多媒體設備的使用與信息技術的操作基礎不佳,這也會對初中英語教學質量造成直接的影響。
家庭因素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農村學生往往在性格上比較堅毅,勇往直前,這與他們的生活環境密切相關。但是,在行為習慣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封閉、內向問題,雖然勤奮刻苦,希望提升自身的學習成績,但是由于方法不當,往往不善于摸索規律。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非智力因素沒有得到有效的運用,這也使得學習效果存在一定的事倍功半問題。
在農村初中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教育觀念的影響,對英語學習存在一定的不重視現象。并且,一些學生本身學習過程中學習興趣缺乏,在英語學習入門階段就已經逐漸落后,學習中表現出一定的懶惰傾向,學習基礎不佳,學習習慣不好,加之學習方法不到位,綜合因素影響之下,英語學習效果必然受影響。
對農村地區初中學生的英語教學來說,需要做好培優幫困工作,通過開展有效的分層教學,進一步挖掘優等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助。對學優生和學困生來說,其主要差異在于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足,而學優生學習更加自主,同時,也善于利用資源進行知識的補充。對學優生來說,教師在備課時,可以給予他們更多的機會進行英語能力展示,一方面有利于在班級內樹立學習榜樣,另一方面,通過有效的互動,也能夠帶動班級氣氛,有效避免了教師的一言堂。例如,在對作業或試卷進行講評時,對一些典型錯誤,教師可以邀請成績較為優秀的學生進行解釋,一方面,這可以進一步檢查這些學生對語法知識點、語言現象或詞匯的具體落實情況,另一方面,也能夠從這些學生的講解中進一步發現新問題,以便更好地對教學進度進行調整。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進行一定的課外拓展,尤其對成績較為優秀的學生來說,本身受限于農村地區的客觀環境,如果僅憑自身對外界學習資源進行搜集的話,其效率較低,這時教師要做好輔助。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推薦一些英語書目,并布置相應的梳理任務,使其被“逼著”運用工具書來鍛煉自身的自學能力,教師需要定期檢查這些練習的完成情況,從而更好地拓展其學習渠道。對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地鼓勵其多看英語雜志報紙,并組織相應的活動,使其在活動中實現自我鍛煉,自我提升。
對成績較為不理想的學生,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培養英語學習的良好習慣,例如,日常的單詞記憶習慣、預習復習習慣、筆記制作習慣。對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來說,本身學習基礎差,教師在教學時需要體現出差異性,例如,在要求其他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背誦時,可以要求這部分學生對內容進行朗讀,而對有大量詞組的課文,教師可以要求其對重點的高頻詞組進行背誦。通過循序漸進的輔助,幫助這些學生逐漸積累,逐漸提升,慢慢獲得英語學習的信心。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用豐富的教學形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增強教學效果。從應試教育的弊端來看,其中一個重要缺陷就是尤其重視畢業班而輕視了其他階段的教學。事實上,英語學習應該從一而終,是一項固本清源的長遠之計,如果只是在最后的畢業學段進行突擊,也會導致英語學習如空中樓閣,難以取得切實有效的成績。教師在教學中,要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不斷提升學生的興趣,這需要教師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結合實際情況將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相結合,更好地提升英語教學的趣味性。例如,教師通過在課前查找英文報紙,英文期刊,從中摘取英文時政或趣味小故事,以此為課堂導入,幫助學生帶入英語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或者在教學中應用多樣的教學方式,例如,對一些課文內容采用分組朗讀或分角色朗讀的形式,引導學生積極進行口語操練,幫助學生大膽開口,更好地實現英語能力的全方位鍛煉。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對農村中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其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對英語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而使教與學取得良好效果。當學生有足夠的興趣進行學習時,英語學習就逐漸從被動變成了主動,這也更好地彰顯了新課改的發展要求,學生真正從學習的被動者變為主動者。例如,單詞記憶是英語學習中的一大重點也是難點,傳統教學模式之下,許多學生進行單詞記憶時,往往是死記硬背,一方面,記憶效果不佳,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知識的有效拓展。對此,教師可以介紹多樣的單詞記憶方法,包括循環記憶法,利用遺忘曲線,提升記憶的時效性;發揮多感官記憶效果;采用聯想記憶法,進行正向、反向、多向思考,更好地掌握知識之間的聯系,也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其增進理解。
在單詞記憶時,教師可以先具體介紹單詞的構詞法,再進行詞匯教學,這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來說,初中階段學生接觸的單詞構詞法主要涉及轉化、派生、合成三種。通過講解單詞構詞法進行詞匯教學,能夠極大地拓展學生的詞匯量,并且面對生詞時,學生也能夠通過相應的單詞構成規律和原有知識進行適當的聯想,有利于拓展學生的詞匯量。教師也可以運用語義場理論進行詞匯教學,借助語義之間的上下義場,或反義義場,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詞匯量,也能夠使其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進而樂在其中,提升學習效果。
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以具體的教學方法為研究突破點,以對教材的研究和內容梳理為切入點,有效突破學生英語學習中的各種障礙,更好地提升英語教學質量。根據《初中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其指出必須培養口頭上和書面上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英語本身作為一種溝通交流的語言,十分強調實踐性、應用性,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尤其對廣大農村地區來說,本身外界環境缺乏英語學習基礎。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更要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情境,使其能夠有效地培養語感。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下,英語作為一種應試教育,更注重死記硬背單詞語法,以及具體的句型,而忽視了語言運用中的語言規律,這也導致學生存在一定的聽說缺陷,尤其對農村中學生來說,英語學習與城市地區中學生的主要差距就在于聽說方面。針對這一特點,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可以結合當地方言的發音特點,糾正學生在英語語法發音時容易出現錯誤的近義詞。在課堂教學時,盡量使用全英教學,通過這種形式提升和培養學生的語感。
從現行的英語教材來看,整體的教學特點是循序漸進的,螺旋式上升的,對此教師要做好教材研究,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基礎,將知識點按照具體的邏輯進行有效歸類,進而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例如,在講解不定式、完成式、情態動詞的相關內容時,可以結合進行,使學生更好地實現深入學習,觸類旁通。通過梳理這些詳細的知識點,引導學生加深記憶效果,對一些過去發生的事情,當表示懷疑或不確定時,用could/can+have+過去分詞。當表示說話人對過去發生過的事物表示猜測時,用may或might+have+過去分詞。當說話人認為過去某一事件發生可能性較大時,用must+have+過去分詞,并且這一結構只存在于肯定句中。通過這種知識遷移與知識互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對知識進行梳理與總結。
針對初中生的性格特點和心理特征,教師在教學時要進行趣味性導入,更好地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英語運用情境,農村地區初中學生本身在英語應用能力方面基礎較差。教師通過組織豐富的課外活動,例如,設立英語小組,舉辦定期的英語沙龍,或以班級為單位組織英文班會或英文才藝大賽,讓學生通過演唱英文歌曲,表演英文小品、英文短劇等形式,提升其對英語學習的參與度。對一些表演十分成功的小組或學生,教師要給予必要的獎勵,一方面能夠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團隊意識,另一方面,在活動中,也能夠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以競賽的形式進行英語實踐,例如,設計背單詞競賽、寫作競賽等,應用積分制的方式激勵學生積極學習。通過做英語小游戲、讀英文詩、寫英文作文、講英文故事等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校園生活豐富度,也能夠有效地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多聽、多用英文,有利于鞏固課堂所學的英語知識,更好地豐富英語教學內容,也能夠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英文學習環境,教師需要結合不同班級的學習基礎開展相應的活動。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關心、關愛、呵護自己的學生,高尚優秀的人格魅力也是教師教學過程中提升教學效果的一大重要動力。教師需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盡量消除師生間的障礙,尤其對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來說,教師更要加強親近,提升師生之間的信任感,使雙方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更好地實現教與學的配合與統一。教師的鼓勵與肯定,也能夠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直接的影響,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平等的關注,例如,在課堂提問環節,教師可以通過分組提問的方式,每節課在每一小組中選擇一人進行提問,每個學生都有被提問的機會。通過這種方式提升學生英語課堂的專注度,同時教師需要注意所提問的內容要具有差異性,對成績較好的學生來說,提問內容可以比較深入,而對本身成績和基礎較差的學生,需要適當地進行簡單化。教師尤其要避免對學生的冷嘲熱諷,初中生本身心理較為敏感,教師要關注學生心理并做好有效的心理輔助。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端正的學習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能夠更好地保障學習質量。通過與學生進行及時的情感溝通,能夠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時的積極性。同時,教師要運用綜合的評價方式,結合學生的實際基礎制定教學目標,使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夠實現學習效果的突破,更好地走出英語學習困境。通過進行及時的情感溝通,也能夠幫助學生逐漸樹立英語學習的信心,對一些成績較為不理想的學生以及在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等方面不佳的學生,教師要進行個別輔導,深入了解其學習習慣、學習環境、家庭環境,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指導。通過因材施教,以及及時的溝通反饋,提升學困生學習的實際效果,并且教師可以適當地對其進行作業面批,并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和教育其認識自己的不足,并不斷改進學習方法,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接下來更為深入的英語學習奠定基礎。
農村學生初中英語學習過程中,由于主觀因素、客觀因素以及家庭因素的綜合影響,在學習中存在各種的學習障礙。針對這些問題,教師要認真落實培優幫困的分層教學策略,豐富教學形式提升教學效果,更好地發揮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做好知識歸納,豐富課外活動并進行及時的情感溝通,逐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找準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實現事半功倍的學習,逐步提升自身的英語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