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李曉梅

茅荊壩林場萬畝人工油松林
全面推行林長制是黨中央、國務院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維護生態安全、保障民生福祉的戰略高度,就加強林草資源保護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我國生態文明領域的又一重大制度創新。2020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簡稱《意見》),推動構建黨委領導、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源頭治理、全域覆蓋的森林草原資源保護發展長效機制。《意見》明確,到2022年6月全面建立林長制。
7月13日,記者從國家林草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國已如期實現全面建立林長制的目標,基本建立上下銜接、職責明確的組織體系和責任體系,逐步形成保障有力、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
國家林草局林長制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林長辦主任、資源司司長徐濟德介紹,林長制全面建立,初步實現了“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責有人擔”。目前,除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外,各省均設省、市、縣、鄉、村五級林長,各級林長近120 萬名。各省均由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總林長,實行“雙掛帥”。各級林長劃片分區負責,協調推動相關工作的落實。各省均印發實施文件,出臺林長會議、信息公開等四項基本制度,創新建立總林長令、林長巡林、“林長+”工作制度,構建“1+4+N”制度體系,林長制度體系基本建立,長效機制落地生根。

新聞發布會現場
各地堅持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施策,建立健全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推動形成林長主動履責、林長辦統籌協調、部門橫向聯動、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新格局,森林草原保護發展工作取得新突破。目前,全國已有25 個省(區、市)召開省級總林長會議,21 個省(區、市)簽發總林長令,省級林長巡林214次;13 個省(區、市)建立“林長+檢察長”協作機制,10 個省(區、市)全面推行林區警長制,8 個省(市)建立“林長+檢察長+警長”工作機制;28 個省(區、市)出臺林長制督查考核辦法,19 個省(區、市)開展督查考核。各地積極構建林草資源網格化管理體系,在配備工作力量、落實經費保障、建設智慧管理平臺、出臺配套政策等方面多向發力,提供支撐。
徐濟德表示,通過推行林長制,各地初步建立資源保護發展新機制,森林草原重點工作任務實現提質增效。
一是森林草原資源管理不斷強化。首次開展林草生態綜合監測評價,為林草資源保護發展提供科學依據。持續開展森林督查,打擊違法犯罪行為,2021年全國林草行政案件發生數量同比下降21%,2022年上半年全國恢復林地同比上升26.62%。
二是科學綠化邁出重要步伐。2021年,全國完成造林5400 萬畝、種草改良草原4600 萬畝;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160 萬畝,首次實行造林任務直達到縣落地上圖。今年1—6月,全國造林綠化、種草改良和沙化土地治理任務分別完成82.9%、55%和50%。
三是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不斷強化。國家植物園、華南國家植物園正式運行,推動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開展“清風”“網劍”等行動,嚴厲打擊野生動物及其制品非法交易行為。
四是國家公園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編制《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并上報國務院,扎實推進第一批5個國家公園建設,開展新一批創建,加快推進立法。
五是森林草原災害防控能力持續加強。2021年松材線蟲病發生面積、病死樹數量分別下降5.12%、27.69%;全國森林火災次數、受害森林面積、因災傷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47%、50%、32%。
下一步,國家林草局將繼續貫徹落實中央《意見》精神,不斷完善林長制制度體系,科學開展督查考核激勵,強化森林草原保護管理,全面提升森林草原質量和生態系統穩定性,為建設美麗中國、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