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虹,劉幫偉,陳 飛,畢 勝
(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昆明理工大學附屬昆華醫院 1.檢驗科 2.腎內科,云南 昆明 650032)
機體在外傷、腫瘤、炎癥等病理狀態時,漿膜腔積液及腦脊液往往在數量和內容上發生改變,體液細胞學檢測就是對這一時期積液內存在的常見細胞如間皮細胞,炎癥細胞,腫瘤細胞,寄生蟲等進行檢查,獲得數量和形態上的信息[1]。通過對 WBC 計數及分類為臨床提示積液性質,有無炎癥,對 RBC 計數可以提示臨床血性標本是機械性損傷或病理性原因引起的,通過對異常細胞形態的觀察,可以為臨床提示腫瘤的可能,或提示臨床做進一步做檢查。從而為臨床確定診療方案、判斷愈后情況等提供較高的實驗室檢驗價值。體液細胞形態學檢查是初步鑒別漿膜腔積液性質的基礎性項目,是診斷和鑒別診斷多種相關性疾病的常規檢測手段[2,3]。傳統的體液細胞學形態檢查是直接鏡檢和進行細胞的計數和分類,但操作粗糙、誤差較大、漏檢率和誤檢率高[4]。目前,體液細胞學自動化檢測技術日趨發展,檢測速度和精密度明顯提高,雖然可以彌補手工法的不足,但也不能完全代替手工法,特別在細胞形態分類方面,異常細胞的確認還需結合顯微鏡進一步觀察[5-7]。
收集2016年5月-2019年12月就診于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的患者標本198例,患者已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患者年齡2~80歲,男性122例,女性76例,其中胸水110例,腹水51例,關節液1例、心包積液4例,滑膜腔積液1例,腹膜透析液2例,腦脊液29例,每例標本確保2~6 mL。
1.2.1 試劑與儀器
萊卡相差顯微鏡、SysmexXT-4000i全自動血球分析儀、低速臺式離心機、一次性塑料吸管、瑞氏染液。
1.2.2 全自動血球分析儀XT-4000i儀器檢測
將EDTA-K2抗凝的體液標本198份于1 h內嚴格按照標準化操作規程選用全自動血球分析儀XT-4000i的體液模式下進行上機檢測,獲得分葉核細胞(PMN(#%))、單個核細胞(MN(#%))、高熒光(HF-BF(#%))的檢測結果。
1.2.3 手工制片
將標本置低速離心機(轉速:1500 r/min,離心力:400 g,時間:5 min)離心沉淀后吸出上面的液體丟棄,保留底部少量的液體,把管底的液體輕輕混勻,制成涂片規格約為2.5*1.0 cm(長*寬)的圖片;待手工制片自然干燥后,固定標本,用血球瑞氏染液按染血片的方法進行染色。
1.2.4 顯微鏡檢查
待染色的制片自然干燥后,用萊卡相差顯微鏡在低倍鏡下整片觀察涂片,觀察有核細胞的分布情況(特別是頭、體、尾部重點觀察),如制片上有核細胞有無結構形態的異常、充分估計數量的多少,重點觀察細胞形態巨大、成團、染色質疏松。
(1)有核細胞計數儀器法和顯微鏡法有顯著性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有核細胞分類顯微鏡法腫瘤細胞檢出率高(26),見表2;(3)腫瘤細胞主要分布在10%

表1 2種檢驗方法檢測有核細胞的結果

表2 有核細胞分類顯微鏡法與儀器法結果

表3 高熒光參數檢測結果分布情況
4.1.1 淋巴細胞
淋巴細胞與血液中細胞形態相似,分為大淋巴細胞、大顆粒淋巴細胞、小淋巴細胞,見圖1。

圖1 胸水 大小淋巴細胞、大顆粒淋巴細胞
4.1.2 粒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
粒細胞與血液中細胞形態相似,為炎癥和惡性腫瘤時常見的細胞成分,形態分類:空泡變性、無空泡變性、細胞凋亡,見圖2。

圖2 胸水 中性粒細胞及破碎的細胞
4.1.3 間皮細胞
一般形態:呈圓形或卵圓形,直徑約15~25 μm;胞質豐富,弱嗜堿性或嗜酸性,常較淡薄,核顯示為規則橢圓,偏位,偶見雙核,可隱約見核仁,見圖3、4,

圖3 腹水 間皮細胞

圖4 胸水 雙核間皮細胞
胞體大、形態多樣,多成簇團狀分布。胞核大、核質比增高、核染色質粗密不均、核多樣、易見核仁。胞質千變萬化,核漿比多增高。不典型的惡性細胞體積小,細胞分布可單個散在,也可與巨噬細胞、間皮細胞混合成簇,見圖5-8。

圖5 胸水 腫瘤細胞 病理診斷:腺癌

圖6 胸水 腫瘤細胞 病理診斷:腺癌

圖7 腹水 腫瘤細胞 病理診斷:腺癌

圖8 腹水 腫瘤細胞 病理診斷:腺癌
胸腹腔積液細胞形態學檢驗是鑒別良惡性積液的關鍵性指標[8,9],提高檢驗工作者的體液細胞鑒別能力及質量評價是實驗室的重點[10]。發放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形態學檢驗診斷報告,為臨床提供更有價值和意義的鑒別診斷依據[11]。全自動血球分析儀XT-4000i的體液模式檢測體液細胞,高熒光參數可以進行腫瘤細胞的篩查,并提出HF-BF%>3%或圖形異常時,應進行顯微鏡復檢[12,13]。全自動體液分析儀在體液細胞學檢測方面不能完全代替手工檢測法,儀器法只能作為參考方法,結合顯微鏡復檢,以確定異常細胞的種類,可以提高體液檢測的質量和能力[14,15]。